- 肾性骨病
- 肾小管功能检测及其意义
- 肾性贫血的病因
-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预后
- 肾淀粉样变性
-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 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
- 微小病变性肾病
- 遗传性肾炎
- 高血压性肾损害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预后
-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特点
- 膜性肾病
- 肾融合(马蹄肾)的临床研究现状
- 慢性肾衰发生代谢性酸中毒的机理...
- 慢性肾衰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的机理
- 什么是肾间质病变
- 尿毒症性心肌病
- 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
- 中药“金银花”的来历与传说
- 中药的传说??大蒜
- 糖尿病与高血压的治疗进展
- 蛋白质含量表
- 2012年ADA糖尿病诊疗指南
- 哪些疾病中医更具优势
- 中医“药引”知多少
- 服中药后的饮食讲究
- 看中医之前应该注意的事项
- 正确煎煮中药 可以让汤剂更有效
- 为什么中药有先煎、后下、包煎和...
- 中药的命名法则,中药是如何命名...
-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 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
- 中药“金银花”的来历与传说
- 马齿苋名称的由来
- 王勃与中药豆豉的有趣故事
- 草本植物大蒜的传说
- 走出六味地黄丸“保健”的误区
- 钙代谢紊乱
- 铁代谢及肾性贫血中的缺铁
- 肾病患者如何掌握盐的食用量
- 慢性肾衰竭病人日常饮食必读
- 肾衰病人饮食规则
- 尿常规检查的意义
- 肾小管功能检测及其意义
- 健康长寿 贵在强肾
- 肾脏疾病的防治与保健
- 如何看肾活检病理诊断报告
- 肾脏病理与微观辨证??王永钧
- 治疗肾病 贵在坚持
- 透析患者高血压与防治
- 盐敏感性高血压发病机制再认识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饮食控制原...
- 肾炎患者同您进行过电话咨询
- 灵兰秘典论篇??黄帝内经
- 阴阳应象大论篇??黄帝内经
- 金匮真言论篇??黄帝内经
- 生气通天论篇??黄帝内经
- 四气调神大论篇??黄帝内经
- 上古天真论篇??黄帝内经
- 益气通络治疗膜性肾病
- 益气养血、通络消?治疗糖尿病肾...
- 车前子??中药
- 石韦??中药
- 薏苡仁??中药
- 砂仁??中药
- 大黄??中药
- 五味子??中药
- 百合??中药
- 鹿茸??中药
- 慢性肾脏病3-5期简易菜单
- 散结消积治疗多囊肾
- 肾小球新月体
- 蒲公英??中药
- 菊花??中药
- 冬虫夏草??中药
- 黄芪??中药
- 原发性高血压的肾脏基础??林善...
- 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西...
- 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三七总...
- 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 狼疮性肾炎KDIGO治疗指南
- 醉花窗医案(八)
- 醉花窗医案(七)
- 醉花窗医案(六)
- 醉花窗医案(五)
- 醉花窗医案(四)
- 醉花窗医案(三)
- 醉花窗医案(二)
- 醉花窗医案(一)
- 陈 士 铎 医 案 ...
- 祝味菊名医类案回忆录
- 健脾补肾、泻浊祛瘀法干预慢性肾...
- 祛湿降浊法干预良性小动脉性肾硬...
- 名医珍言录??五官科
- 名医珍言录??儿科
- 名医珍言录??妇科
- 名医珍言录??外科
- 名医珍言录??痛证
- 名医珍言录??痰饮、痰火
- 名医珍言录??血证
- 名医珍言录??汗证
- 名医珍言录?失眠
- 名医珍言录??中风
- 名医珍言录??晕眩
- 名医珍言录??心悸、怔忡
- 名医珍言录??虚损
- 名医珍言录??遗精、阳萎
- 名医珍言录??消渴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肾性贫血...
- 名医珍言录??肿胀
- 名医珍言录??癃闭、淋证
- 名医珍言录??肿胀
- 名医珍言录???积
- 名医珍言录??便秘
- 名医珍言录??痢疾
- 名医珍言录??泄泻
- 名医珍言录??呕吐
- 名医珍言录??肺痈
- 名医珍言录??哮喘
- 名医珍言录??咳嗽
- 名医珍言录??温病
- 名医珍言录??论 治 (三)...
- 名医珍言录??论 治 (二...
- 名医珍言录??论 治 ...
- 名医珍言录??辨证(气血、脏腑...
- 名医珍言录??为医
- 湿热的形成及与肾脏病的关系
- 中药的传说??神曲
- 中药的传说??生姜
- 中药的传说??苍术
- 中药的传说??琥珀
- 中药的传说??牛黄
- 中药的传说??蒲公英
- 中药的传说??佛手
- 中药的传说??当归
- 中药的传说??梨
- 中药的传说??麻黄
- 中药的传说-荷
- 中药的传说??白花蛇舌草
- 中药传说??白头翁
- 中药传说??何首乌
- 中药传说--黄连
- 中药的传说??仙鹤草
- 中药的传说??山药
- 学会看中药处方
- 岳美中-论黄芪
- 古人的煎药法
- 周仲瑛谈中医诊法技巧
- 果糖与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症及...
- 清氮灌肠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
- 关于召开全省第五届中西医结合肾...
- 清利冲剂治疗急性尿路感染的研究
- 荨麻疹性血管炎
- 环孢素A治疗肾小球疾病的应用-...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
-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二)
-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一)
- 腺性膀胱炎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脏病...
- 维持性腹膜透析共识
- 慢性肾脏病蛋白营养治疗共识
- 活性维生素D在慢性肾脏病继发性...
- 环抱素A治疗肾小球疾病的应用共...
- NKF-K/DOQI慢性肾脏病...
- 谢院生,陈香梅-扁桃体与IgA...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十四)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十四)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十三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十二)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十一)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十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九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八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七)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六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五)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四)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三)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一)
- 蒋鹏-
- 高建东教授-糖尿病肾病中西医治...
- 张维忠教授-新型钙拮抗剂贝尼地...
-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 胡昭教授-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治疗...
- 陈以平教授-肾间质病变治疗经验
- 临床上有特殊疗效的中药
- 心肾综合症:心肾交互影响的疾病
- 尿液有形成分检测在中医肾脏病中...
- 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
- 中医防治肾脏病的思路与方法
- 中医药科研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
- 高血压性肾损害(肾功能衰竭期)...
- 血液透析时抗凝剂的应用
- 调理脾胃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及应...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饮食须知
- 高血压与微量蛋白尿的关系
- 尿畸形红细胞的检测与临床应用评...
- 移植背景知识(五)
- 移植背景知识(四)
- 移植背景知识(三)
- 移植背景知识(二)
- 移植背景知识(一)
- 肾小管功能检测及其意义
- 钙不是肾结石的元凶
- 如何做到低盐饮食
- 专家帮你掌握盐的用量
- 尿路感染的中医治疗
- 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 尿路感染的定义与发病机理
- 警惕迅速起效的补肾保健品
- 肾移植病人的护理
- 肾移植术后的感染
- 排异反应
- 对供肾的要求
- 肾移植前的准备
- 肾移植的适应症、禁忌症
- 肾炎患者如何延缓肾功能衰竭
- 关于肾病的九个误区
- 透析患者的自我护理
- “五黑”食物能养肾
- 多囊肾
- 妊娠与肾脏病
- 腹膜透析家庭透析的培训、准备及...
- 腹膜透析的优势
- 腹膜超滤功能减退
- 腹膜透析并发的腹膜炎
- 腹膜透析的并发症
- 腹膜透析的方式
- 腹膜透析的插管
- 腹膜透析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
- 肾脏移植排斥反应糖皮质激素的应...
- 肾脏疾病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 系统性红斑狼疮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 糖皮质激素分类及常用药物
- 糖皮质激素的适用范围和用药注意...
- 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 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
- 血液透析的慢性并发症
- 血液透析的急性并发症
- 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
- 血液透析的适应症、禁忌症
- 血液透析之前的准备
- 血液透析的原理
- 冬虫夏草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
- 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
- 中医治疗血透并发症
- 中医治疗腹透并发症
- 中医治疗慢性肾衰并发症
- 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的其他方法
- 慢性肾衰中医辨治
- 肾病饮食
-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西医结合内科...
- 尿毒症时并发的高脂血症
- 尿毒症性心肌病
- 慢性肾衰并发心包炎和心包积液
- 慢性肾衰并发神经系统损害
- 肾性骨病分类治疗
-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出血
- 慢性肾衰的一体化治疗
- 肾性骨病
- 肾性贫血
- 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 慢性肾衰容易并发心衰的原因
- 慢性肾衰容易并发高血压原因
- 慢性肾衰病人的心血管并发症
- 慢性肾衰发生代谢性酸中毒的机理
- 慢性肾衰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的机理
- 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病机理
- 肌酐(Scr)和尿素氮(BUN...
-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
-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怎么回事?发病...
- 急性肾功能衰竭
- 薄基底膜肾病
- 遗传性肾炎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预后
- 中医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 高血压性肾损害的中医治疗
- 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
- 高血压性肾损害
- 糖尿病肾病病人的预防和护理
- 中医辨治糖尿病肾病
- 糖尿病肾病
- Goodpasture综合症
-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预后、预防、...
-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 小血管炎性肾炎临床表现
- 狼疮性肾炎的预后
- 中医治疗狼疮性肾炎
- 狼疮性肾炎
- IgA肾病的预后
- IgA肾病
-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预后
- 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护理
-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妊娠问题
-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其他方...
- 慢性肾小球肾炎
- 中西医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优势
-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 膜性肾病
-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 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 微小病变性肾病
- 肾病综合征出现大量蛋白尿、低蛋...
- 中医治疗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鉴别诊...
-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特点
-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治疗肾病综合...
- 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
- 肾病综合征病人的降脂治疗
- 肾病综合征病人的降压治疗
- 肾病综合征病人利尿剂的应用及副...
- 肾病综合征病人的饮食和营养
- 肾病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 怀疑肾病综合征时应做的检查
- 肾病综合征常见的合并症
- 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 血尿素氮(BUN)能代表肾功能...
- 测定血清肌酐(Scr)的意义
- 肾功能检查有何意义?
- 雷公藤免疫抑制作用特点、适应症...
- 环磷酰胺治疗肾脏疾病的机理、副...
-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脏病的作用...
- 肾穿刺前的准备
-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 肾活检有哪些适应症?
- 肾活检有何意义?
- 患肾病后,为什么要做肾活组织穿...
- 尿的生化检查有何意义?尿沉渣显...
- 尿液的一般形状检查有哪些,有何...
- 如何收集尿标本?
- 肾脏大小如何判断,有何临床意义...
- 肾性贫血的原因是什么?
- 患肾病后为什么血压升高?
- 血尿是怎么回事?引起血尿的原因...
- 蛋白尿是怎么回事?尿蛋白是怎样...
- 患了肾炎尿毒症后要做哪些检查?
- 肾炎尿毒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 尿毒症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 肾炎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 高血压性肾损害
- 关节痛、肺浸润、肉眼血尿
- 对微量白蛋白尿的重新认识
- 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与Neph...
- 高血压与肾脏病
- 尿 路 感 染 的 预 防
- 中西医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优势
- 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防治足细胞损伤...
- 黄芪治疗肾脏病机理研究进展
- 刘政-大豆及大豆蛋白饮食在肾脏病应用中的认识
- 作者:郭兆安|发布时间:2011-05-27|浏览量:1217次
传统观念认为,肾脏疾病尤其是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饮食应以动物蛋白为主,而植物蛋白因含有非必需氨基酸较多,加重肾脏负担而不主张食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大豆蛋白虽然属于植物蛋白,但因氨基酸含量的特殊性,以及含有大豆异黄酮等特殊功能的成分而引起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大豆及大豆蛋白饮食对肾病具有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就大豆及大豆蛋白饮食在肾脏病应用中的有关中西医认识做以整理,供临床参考。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郭兆安
一、中医对大豆功效及在肾病应用中的认识
大豆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同时作为中药使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中最常用的有黑豆、黄豆、赤小豆等。中医认为:黑豆,性味甘平,归肾脾心经,能活血利水、补肾益阴、养血除烦、祛风解毒。《本草纲目》谓:“盖豆乃肾之谷,其形类肾,而又黑色通肾……能治肾病,利水下气”;赤小豆,性味甘酸平,有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之功。《神农本草经》中把它列为“中品”药材,谓能“下水肿,排痈肿脓血”,《本草纲目》也谓之:“行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黄豆,性味甘平,能健脾宽中,润燥消水。若经炮制,制成大豆黄卷则又有“宣发肾气之论” 。 可见,凡豆皆有养阴补肾、利水、解毒之功,也正合《素问•金匮真言论》上所说“北方色黑,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豕,其谷豆……”。至于豆类中药在肾病中的应用,早有众多报道,仲景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急性肾炎水肿之湿热偏胜者,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食疗本草》及明代李时珍皆用赤小豆“和鲤鱼鲫鱼煮食,利水消肿”,现代用此法治疗营养不良性、肝性、肾性等各种水肿,既补充蛋白,又有利尿作用,是便、简、廉、验的民间验方,每用每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自制黑料豆丸(黑料豆、黄芪等)治疗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107例临床研究结果,证明黑料豆丸能降低患者尿蛋白、升高血白蛋白、降低血脂、调节免疫功能,对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1]。张氏用桃豆地黄汤治疗慢性肾衰17例,方中重用黑大豆补肾、活血、利水,并配入六味地黄汤,观察发现该方有明显的消肿利水、通便排毒功效,并有良好的改善蛋白平衡(养阴也)和补血作用[2]。商氏用自制黑大豆丸治疗慢性肾炎60例,药有黑大豆、炒山药等组成,取效明显[3]。名老中医裘沛然治疗慢性肾炎经验方?补泄理肾汤,由黄芪30~50,巴戟天、黄柏各10,黑大豆30,大枣7,牡蛎、泽泻、土茯苓各15组成,全方补中有泻、泄中有补、补泻兼施、标本兼顾,具有补肾温阳、利水化湿的功效,验之临床,效果良好。可见:中医早就把豆类作为补肾利水之品,并在肾病、肾衰治方中广泛使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二、近年西医对大豆蛋白在肾脏保护中的新认识
1、大豆蛋白与动物蛋白的差异及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蛋白质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以后会产生含氮的代谢废物,这些代谢废物是尿毒症毒素的主要成分,堆积在体内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动物蛋白中必需氨基酸(EAA)含量高,生物利用度好,产生的代谢废物少,临床多主张食用,而大豆蛋白非必需氨基酸(NEAA)含量高,生物利用率小,产生的代谢废物多,所以以往认为肾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应当禁食,但并无实验加以证实。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发现,以大豆蛋白为主的膳食对健康人增加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作用低于动物蛋白,这可能与动物蛋白内EAA中含有较高的甘氨酸、丙氨酸、精氨酸、脯氨酸有关,因为这些氨基酸有增加GFR和肾小球血流量的作用,从而促进肾小球硬化,加速肾功能损害。而植物蛋白的EAA含量低于动物蛋白质,产生高滤过作用较弱,因而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再者,与动物蛋白相比,大豆蛋白含较低的蛋氨酸,使同型半胱氨酸生成减少,降低肾血管损伤及保护肾小球系膜细胞,从而防止动脉硬化及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的增加等[4]。国外有学者以浓度相同的大豆蛋白和动物酪蛋白喂养慢性肾衰大鼠模型,结果发现,喂养大豆蛋白的一组,生存时间长,尿蛋白减少,无蛋白营养不良,肾组织损害程度轻,血脂水平改善[5]。
2、大豆异黄酮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大豆中含有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它通过酚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发生类雌激素样作用。近年来发现,它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不但能改善心血管功能、抗肿瘤、改善骨质疏松,而且对多种肾脏疾病,如多囊肾,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等肾病转归有很大影响,对肾病患者肾功能有保护作用[6]。大豆异黄酮已被证实不仅可以抑制系膜细胞增殖,还可抑制因物理牵拉所致的血小板活化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β以及血管通透因子的激活。在培养的鼠系膜细胞中,金雀异黄素可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 9的表达以及转录因子NF-κB的激活,还可抑制前列腺素E2的产生。此外,大豆异黄酮具有抗氧化作用,可通过降低血脂浓度、减轻脂质过氧化从而减轻脂质性肾损害。并可直接抑制脂蛋白对系膜细胞的促增生作用。可见,大豆异黄酮可通过多种功能、多种途径来调节肾脏细胞生长和增殖、ECM产生、炎性反应以及纤维发生,从而具有减少肾脏损害、保护肾脏功能的作用,并随着基础肾病的不同,其作用方式亦有差异[7]。
3、大豆蛋白中其它成分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研究发现,大豆蛋白中还含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植酸、大豆蛋白酶抑制剂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虽然含量极微,但有利于抑制肾小球高滤过及高压力状态;大豆中的植酸,能帮助控制CRF患者的血磷水平;大豆中的大豆蛋白酶抑制剂,能控制肾小球肾炎或肾盂肾炎的一些炎性发展过程[8]。众多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证明大豆蛋白能减慢CRF的进程,其护肾作用可能与上述多种因素有关。
4、低大豆蛋白饮食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150年前人们已经了解到低蛋白质饮食(LPD)能减少CRF病人的症状。LPD能减轻除贫血以外的几乎所有的尿毒症表现,包括周围神经病变、胰岛素抵抗、红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和骨营养不良;在摄入足够热卡的前提下,采用LPD的病人并不出现蛋白营养不良,还能延缓CRF的进展,减少了尿毒症的症状,继而推迟了需要透析的时间。而大豆蛋白质饮食是一种低脂、中度低蛋白、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纤维的饮食,营养丰富,并且大豆蛋白饮食有着良好的耐受性和顺应性,可以进一步减少额外蛋白和磷的摄入,增加热量摄入,更利于达到LPD治疗的目的。进一步研究证实:以大豆蛋白为主的LPD,像以动物蛋白为主的LPD一样能提供足够的营养和延缓肾功能的恶化外,还能纠正由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引起的高脂血症等[5]。
基于这些新的认识,学术界认为肾病及CRF患者没有必要禁食豆类食品。豆类食品(豆浆、豆腐及其制品)蛋白质含量高,而且EAA含量高于谷类等其他植物蛋白,有利于纠正EAA的缺乏,和动物蛋白比较,不会增加肾小球高滤过等对肾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可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病人的食欲。目前,已有许多精加工的大豆蛋白产品上市供肾病患者选择,相信随着观念的转变,大豆及大豆蛋白饮食必将为减轻肾病患者的病痛和经济负担做出贡献。
参 考 文 献:
1、陈以平,邓跃毅.黑料豆丸治疗肾病综合征低蛋白症107例疗效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11:18~19
2、张丽华,郭有宏.桃豆地黄汤治疗慢性肾衰17例.山东中医杂志.1997.16(5):212~213
3、商国珉,自制黑大豆丸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60例.辽宁中医杂志.2004.5:57
4、孙莉静,大豆蛋白与肾脏疾病.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2,22(1):16~19
5、杨继红,毕增祺.对透析前病人低蛋白质饮食中大豆蛋白和酮酸氨基酸的新认识.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0.20(6):250~251
6、李燕,蔡东联,陈小莉等.大豆异黄酮对实验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中华肾脏病杂志.2002.18(6):207~210
7、王 浩.植物雌激素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3增刊:73~76
8、E.NigelWardle.Nephron,1998;78:328~331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