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性骨病
- 肾小管功能检测及其意义
- 肾性贫血的病因
-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预后
- 肾淀粉样变性
-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 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
- 微小病变性肾病
- 遗传性肾炎
- 高血压性肾损害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预后
-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特点
- 膜性肾病
- 肾融合(马蹄肾)的临床研究现状
- 慢性肾衰发生代谢性酸中毒的机理...
- 慢性肾衰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的机理
- 什么是肾间质病变
- 尿毒症性心肌病
- 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
- 中药“金银花”的来历与传说
- 中药的传说??大蒜
- 糖尿病与高血压的治疗进展
- 蛋白质含量表
- 2012年ADA糖尿病诊疗指南
- 哪些疾病中医更具优势
- 中医“药引”知多少
- 服中药后的饮食讲究
- 看中医之前应该注意的事项
- 正确煎煮中药 可以让汤剂更有效
- 为什么中药有先煎、后下、包煎和...
- 中药的命名法则,中药是如何命名...
-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 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
- 中药“金银花”的来历与传说
- 马齿苋名称的由来
- 王勃与中药豆豉的有趣故事
- 草本植物大蒜的传说
- 走出六味地黄丸“保健”的误区
- 钙代谢紊乱
- 铁代谢及肾性贫血中的缺铁
- 肾病患者如何掌握盐的食用量
- 慢性肾衰竭病人日常饮食必读
- 肾衰病人饮食规则
- 尿常规检查的意义
- 肾小管功能检测及其意义
- 健康长寿 贵在强肾
- 肾脏疾病的防治与保健
- 如何看肾活检病理诊断报告
- 肾脏病理与微观辨证??王永钧
- 治疗肾病 贵在坚持
- 透析患者高血压与防治
- 盐敏感性高血压发病机制再认识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饮食控制原...
- 肾炎患者同您进行过电话咨询
- 灵兰秘典论篇??黄帝内经
- 阴阳应象大论篇??黄帝内经
- 金匮真言论篇??黄帝内经
- 生气通天论篇??黄帝内经
- 四气调神大论篇??黄帝内经
- 上古天真论篇??黄帝内经
- 益气通络治疗膜性肾病
- 益气养血、通络消?治疗糖尿病肾...
- 车前子??中药
- 石韦??中药
- 薏苡仁??中药
- 砂仁??中药
- 大黄??中药
- 五味子??中药
- 百合??中药
- 鹿茸??中药
- 慢性肾脏病3-5期简易菜单
- 散结消积治疗多囊肾
- 肾小球新月体
- 蒲公英??中药
- 菊花??中药
- 冬虫夏草??中药
- 黄芪??中药
- 原发性高血压的肾脏基础??林善...
- 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西...
- 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三七总...
- 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 狼疮性肾炎KDIGO治疗指南
- 醉花窗医案(八)
- 醉花窗医案(七)
- 醉花窗医案(六)
- 醉花窗医案(五)
- 醉花窗医案(四)
- 醉花窗医案(三)
- 醉花窗医案(一)
- 陈 士 铎 医 案 ...
- 祝味菊名医类案回忆录
- 健脾补肾、泻浊祛瘀法干预慢性肾...
- 祛湿降浊法干预良性小动脉性肾硬...
- 名医珍言录??五官科
- 名医珍言录??儿科
- 名医珍言录??妇科
- 名医珍言录??外科
- 名医珍言录??痛证
- 名医珍言录??痰饮、痰火
- 名医珍言录??血证
- 名医珍言录??汗证
- 名医珍言录?失眠
- 名医珍言录??中风
- 名医珍言录??晕眩
- 名医珍言录??心悸、怔忡
- 名医珍言录??虚损
- 名医珍言录??遗精、阳萎
- 名医珍言录??消渴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肾性贫血...
- 名医珍言录??肿胀
- 名医珍言录??癃闭、淋证
- 名医珍言录??肿胀
- 名医珍言录???积
- 名医珍言录??便秘
- 名医珍言录??痢疾
- 名医珍言录??泄泻
- 名医珍言录??呕吐
- 名医珍言录??肺痈
- 名医珍言录??哮喘
- 名医珍言录??咳嗽
- 名医珍言录??温病
- 名医珍言录??论 治 (三)...
- 名医珍言录??论 治 (二...
- 名医珍言录??论 治 ...
- 名医珍言录??辨证(气血、脏腑...
- 名医珍言录??为医
- 湿热的形成及与肾脏病的关系
- 中药的传说??神曲
- 中药的传说??生姜
- 中药的传说??苍术
- 中药的传说??琥珀
- 中药的传说??牛黄
- 中药的传说??蒲公英
- 中药的传说??佛手
- 中药的传说??当归
- 中药的传说??梨
- 中药的传说??麻黄
- 中药的传说-荷
- 中药的传说??白花蛇舌草
- 中药传说??白头翁
- 中药传说??何首乌
- 中药传说--黄连
- 中药的传说??仙鹤草
- 中药的传说??山药
- 学会看中药处方
- 岳美中-论黄芪
- 古人的煎药法
- 周仲瑛谈中医诊法技巧
- 果糖与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症及...
- 清氮灌肠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
- 关于召开全省第五届中西医结合肾...
- 清利冲剂治疗急性尿路感染的研究
- 荨麻疹性血管炎
- 环孢素A治疗肾小球疾病的应用-...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
-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二)
-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一)
- 腺性膀胱炎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脏病...
- 维持性腹膜透析共识
- 慢性肾脏病蛋白营养治疗共识
- 活性维生素D在慢性肾脏病继发性...
- 环抱素A治疗肾小球疾病的应用共...
- NKF-K/DOQI慢性肾脏病...
- 谢院生,陈香梅-扁桃体与IgA...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十四)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十四)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十三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十二)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十一)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十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九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八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七)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六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五)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四)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三)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一)
- 刘政-大豆及大豆蛋白饮食在肾脏...
- 蒋鹏-
- 高建东教授-糖尿病肾病中西医治...
- 张维忠教授-新型钙拮抗剂贝尼地...
-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 胡昭教授-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治疗...
- 陈以平教授-肾间质病变治疗经验
- 临床上有特殊疗效的中药
- 心肾综合症:心肾交互影响的疾病
- 尿液有形成分检测在中医肾脏病中...
- 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
- 中医防治肾脏病的思路与方法
- 中医药科研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
- 高血压性肾损害(肾功能衰竭期)...
- 血液透析时抗凝剂的应用
- 调理脾胃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及应...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饮食须知
- 高血压与微量蛋白尿的关系
- 尿畸形红细胞的检测与临床应用评...
- 移植背景知识(五)
- 移植背景知识(四)
- 移植背景知识(三)
- 移植背景知识(二)
- 移植背景知识(一)
- 肾小管功能检测及其意义
- 钙不是肾结石的元凶
- 如何做到低盐饮食
- 专家帮你掌握盐的用量
- 尿路感染的中医治疗
- 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 尿路感染的定义与发病机理
- 警惕迅速起效的补肾保健品
- 肾移植病人的护理
- 肾移植术后的感染
- 排异反应
- 对供肾的要求
- 肾移植前的准备
- 肾移植的适应症、禁忌症
- 肾炎患者如何延缓肾功能衰竭
- 关于肾病的九个误区
- 透析患者的自我护理
- “五黑”食物能养肾
- 多囊肾
- 妊娠与肾脏病
- 腹膜透析家庭透析的培训、准备及...
- 腹膜透析的优势
- 腹膜超滤功能减退
- 腹膜透析并发的腹膜炎
- 腹膜透析的并发症
- 腹膜透析的方式
- 腹膜透析的插管
- 腹膜透析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
- 肾脏移植排斥反应糖皮质激素的应...
- 肾脏疾病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 系统性红斑狼疮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 糖皮质激素分类及常用药物
- 糖皮质激素的适用范围和用药注意...
- 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 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
- 血液透析的慢性并发症
- 血液透析的急性并发症
- 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
- 血液透析的适应症、禁忌症
- 血液透析之前的准备
- 血液透析的原理
- 冬虫夏草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
- 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
- 中医治疗血透并发症
- 中医治疗腹透并发症
- 中医治疗慢性肾衰并发症
- 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的其他方法
- 慢性肾衰中医辨治
- 肾病饮食
-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西医结合内科...
- 尿毒症时并发的高脂血症
- 尿毒症性心肌病
- 慢性肾衰并发心包炎和心包积液
- 慢性肾衰并发神经系统损害
- 肾性骨病分类治疗
-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出血
- 慢性肾衰的一体化治疗
- 肾性骨病
- 肾性贫血
- 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 慢性肾衰容易并发心衰的原因
- 慢性肾衰容易并发高血压原因
- 慢性肾衰病人的心血管并发症
- 慢性肾衰发生代谢性酸中毒的机理
- 慢性肾衰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的机理
- 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病机理
- 肌酐(Scr)和尿素氮(BUN...
-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
-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怎么回事?发病...
- 急性肾功能衰竭
- 薄基底膜肾病
- 遗传性肾炎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预后
- 中医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 高血压性肾损害的中医治疗
- 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
- 高血压性肾损害
- 糖尿病肾病病人的预防和护理
- 中医辨治糖尿病肾病
- 糖尿病肾病
- Goodpasture综合症
-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预后、预防、...
-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 小血管炎性肾炎临床表现
- 狼疮性肾炎的预后
- 中医治疗狼疮性肾炎
- 狼疮性肾炎
- IgA肾病的预后
- IgA肾病
-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预后
- 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护理
-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妊娠问题
-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其他方...
- 慢性肾小球肾炎
- 中西医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优势
-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 膜性肾病
-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 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 微小病变性肾病
- 肾病综合征出现大量蛋白尿、低蛋...
- 中医治疗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鉴别诊...
-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特点
-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治疗肾病综合...
- 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
- 肾病综合征病人的降脂治疗
- 肾病综合征病人的降压治疗
- 肾病综合征病人利尿剂的应用及副...
- 肾病综合征病人的饮食和营养
- 肾病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 怀疑肾病综合征时应做的检查
- 肾病综合征常见的合并症
- 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 血尿素氮(BUN)能代表肾功能...
- 测定血清肌酐(Scr)的意义
- 肾功能检查有何意义?
- 雷公藤免疫抑制作用特点、适应症...
- 环磷酰胺治疗肾脏疾病的机理、副...
-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脏病的作用...
- 肾穿刺前的准备
-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 肾活检有哪些适应症?
- 肾活检有何意义?
- 患肾病后,为什么要做肾活组织穿...
- 尿的生化检查有何意义?尿沉渣显...
- 尿液的一般形状检查有哪些,有何...
- 如何收集尿标本?
- 肾脏大小如何判断,有何临床意义...
- 肾性贫血的原因是什么?
- 患肾病后为什么血压升高?
- 血尿是怎么回事?引起血尿的原因...
- 蛋白尿是怎么回事?尿蛋白是怎样...
- 患了肾炎尿毒症后要做哪些检查?
- 肾炎尿毒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 尿毒症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 肾炎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 高血压性肾损害
- 关节痛、肺浸润、肉眼血尿
- 对微量白蛋白尿的重新认识
- 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与Neph...
- 高血压与肾脏病
- 尿 路 感 染 的 预 防
- 中西医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优势
- 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防治足细胞损伤...
- 黄芪治疗肾脏病机理研究进展
- 醉花窗医案(二)
- 作者:郭兆安|发布时间:2012-02-03|浏览量:876次
肝热郁血
相国之长媳,子禾之夫人也。性颇暴,而相国家法綦严,郁而腹胀,月事不至者两度,人世间以为孕,置而不问,且子禾未获嗣,转为服保胎药,则胀而增痛.一日子禾公退,偕与往视,诊其左关弦急,乃肝热郁血.以逍遥散合左金丸处之,子禾恐其是胎,疑不欲服,余曰:必非胎,若胎则两月何至如是,请放心服之.勿为成见所误。乃服二帖,腹减气顺,惟月事不至.继以加味乌药汤,两日而潮来.身爽然矣,至是每病必延余,虽婢仆乳媪染微恙,皆施治矣。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郭兆安
脾劳过食误下致危
商友王定安庵,幼在京,权子母,工于心计而贪诈猬锁,兼嗜面食,年四十后,得脾劳病,遇冬更甚,医药数年矣。余常劝其节食节劳,而以经营生息,刻无暇晷。每食过饱,则痰嗽喘满,终夜不寝。壬子冬,疾增剧,乃俯余治。余进以健脾诸品,痰嗽少止,而狂啖如故,因之时发时愈。病甚则服药,稍痊则不肯,余以其不能调摄,置之不问。年终,风事匆匆,劳扰更甚,一日早起,则面目四肢俱浮肿,而烦满益不堪,余告其同事曰:脾绝矣。尚未立春,虽交木令,尚可到家,立春后则不能矣。盖肝木克脾土,促春必难过也。同事者不为意,延之。继请一同乡医视之,则曰:此水病,下之则愈矣。问用何药?则曰:舟车丸。余力陈不可,而病者误信之,急服三钱,肿未减,而卧不能兴。诊其脉若有若无。同事惟恐其殁于铺,急觅车傅人送还,出京甫数日,殁于松林店。计其时,立春后五日也。吁!人生固有命,而始则不知爱养,继则不信良言,迨疾不可为,又信庸医,以速成其烈属,亦愚之甚至矣。故录之,以为不知调摄者戒。
寒疟误治
茶商某,忘其名,在都中,夏得疟病。医药数进,而午后必寒战经时许。沉绵者数月,渐至体肤削减,饮食少进,出入随人扶掖,又年过五旬,获利不丰,家无子嗣,言必长叹,已不作生活计矣。适秋间,余到其铺,有契友田时甫扶之来求余治。见其面若败灰,气息仅属,诊其脉,则六部皆沉细迟微,右关更不三至。乃曰:此固疟疾,然疟系外感,初发时,解之清之,无不愈者。君病时所服,必草果,常山等劫药,中气本属虚寒,再克伐之,必无痊日。此时满腹虚寒,中气大馁,仍作疟疾治,是速其毙也。时甫曰:尚可治否?乃云:六脉虽虚,毫无坏象,何至不治。因进以附子理中汤,越日而寒战去。再进以补中益气汤加白芍、白蔻、肉桂数种。五日而饮食进,半月后如常矣。
酒肉内伤感寒生痰
裕州刺史李莲舫,幼与余为文字交,以辛亥孝廉由议叙得州牧,在京候选,与余同住襄陵会馆,寝馈共之,每日与各相好宴乐,暮出夜归,风寒外感,且数中煤烟毒最可畏。一日余卧中夜尚来起,其弟小园促之曰:家兄病甚,速请一视。余急披衣视之,浑身颤汗,转侧不安。问之,则胸中烦闷特甚,欲吐不吐,且心头突突动。急提左手诊之,则平平无病状,余曰:病不在此也。易而诊右,脉寸关滑而泉涌。乃曰:此酒肉内薰,风寒外搏,且晚间煤火,渐而生痰。乃以二陈汤加麦芽、山楂、神曲,并芩、连、枳实等立进之,刻许安卧,至巳刻急起如厕,洞下红黄色秽物数次,午后胸平气定,进粥一盂。又欲趋车外出与友人作消寒之会,余急止之曰,朝来颠倒之苦竟忘之耶。一笑而罢。
后腊月莲舫西归,余移与小园同榻,一日天未明,闻小呻吟甚急,起而视之,病症脉象与莲舫无少区别。乃曰:君家昆玉,真是不愧,乃以治莲舫之药治之,所下与莲舫同,其愈之速亦同。晚间其仆乘间言曰,家主兄弟之病,幸老爷一人治之,若再易一医,必别生枝节,支曼不清矣。其言近阅历者,乃首颔之。
饱食冷饮凝结不通
余在京用庖人某,忘其名,拙艺粗才,百无一长,以奔走枵饿之腹,骤得饱餐,啖饮兼数人之量。又常饮凉水,众止之,曰:余惯此,不吃茶也。一日忽患腹痛,少食辄吐,大便闭,汗出如雨,呼号辗转,众以为急症。余曰:此饱食伤胃,兼冷水凝结,大便通,则愈矣,故置不问。晚餐后,匍匐求余,挥涕不止,乃难之曰,疾由自取,余何能为,必欲余治尔病,先取十桶水,置两缸倾倒之,必足三十度,然后可。庖人曰:小人病莫能兴,十桶水何由致!余曰:不能则勿望余治也。不得已,饮恨力疾而起。同人以余为太忍。庖人乃取水如命倾倒之,未至二十度,腹中漉漉鸣,汗津欲滴,急如厕,洞下之,软不能起。同人扶之床,坦然睡去。二刻许稍醒,则腹虚体轻,求饮食矣。余入厨问曰:腹尚痛否;曰不痛矣。尚作呕否;曰不呕矣。乃曰:尔之病,我已治之愈,比汤药针灸何如?取水之苦,可不怪我矣。庖人惭惧叩头。又告之曰,后须少食,不然将复痛,庖人敬诺.
同寓者请其故,余曰:余命取水倾倒,则俯仰屈伸,脾胃自开,焉有不愈者。众乃服。或曰,何不用药,余曰,用平胃散合承气汤,未尝不可,但药可通其肠胃,不如令其运动,皮骨具开,较药更速也。
过劳中暑
伶人某,忘其名,四喜部名旦也,六月初,演泗州城剧,众称善。有某官爱其艺,又出钱命演卖武一折,身体束缚,刀矛剑戟之类,旋舞越二时许,卸妆入后台,则大吐不已,腹中绞痛,急载归家,吐止而昏不知人,推之不醒。其师怒,遣人寻某官,某官知余名,又转同乡请余诊视,乃偕之往,则剩粉残脂,犹晕面颊,汗出如油,气息促迫,呼之不应。提其腕,则六脉浮濡,按之反不见。余曰:此中署阳邪也,命守者以热鞋熨其脐,刻许,稍醒。逐以大剂香薷饮进之,二日而安。后三日,有投小片者,不知其人,问阍人,乃知其伶来谢也,余却而避之。
痘疹气虚过服寒凉
乙卯夏在都,一日将直圆明园,衣冠而出,将登车,忽一老妪跪车下,自言伊孙病痘甚危,闻老爷善医,敢乞一救小孙之命。余恐误公,辞以本不善医,痘疹尤所未习,使之再觅他医,而妪涕零如雨,挥之终不去,叩头几见血,旁多代为请者,无奈,急随之,走不数武,已至其家,盖右邻有乳媪,日在街望,阍人告之也。视之,乃一男,约四五岁,见其痘形平板,色不红润,手足发厥,且时作泻。法在危险,而颗粒分明,大小匀称,且日进粥三二碗。余曰:气虚不能托送,又过服寒凉,以致不起。问几日?曰:十日矣。视所服之方,则芩连之属类多,因示以六味回阳饮(方:附子炮姜甘草当归党参肉桂加胡淑灶心土),其家问几服?曰,须二三服乃可。随言随走,连日公忙,几忘其事。又一日雨后,不能远出,闲到门外,前妪抱儿而至,投能作谢。余方忆其事。戒之曰,痘后之风,当谨避也。妪遂携儿而返。
阴虚血热误用桂附
商友梁某,素有痔,兼好鸦片,发则痛不能起,且有隐疾,未尝告人。一日痔发,不可忍,延一南医治之。梁素弱,面目削瘦,饮食不思,南医以为虚也。用桂附补之,二日而腹膨如鼓,烦闷不安,因而痔益增痛。急延余往视之,脉细数而有力。余曰:阴亏血热,且增烦躁,故痔作。鸦片最燥肺,肺主气,气燥而血亦不润矣。再以桂附火之,无怪其增痛也。
昔人虽谓痔有虚实,而未有不由湿热内蕴者,先清其热,则痛止。遂用槐花散加归芍而进之,夜半痛少止。次日又往,则进以归芍地黄汤,十日而愈。他日告余曰:不惟病愈,痔亦愈。余日:痔何能去?特血润则不痛矣。须薄滋味,谨嗜欲,节劳逸,方可渐望其去。否则,发作无时。目中所见,固少因痔而死者,亦少治之痊愈者。梁首肯。后余以内艰(母丧或长孙祖母之丧)归家。越三年余,梁来信云,本年痔发特甚,惟服君前药少止,然成长命债矣。
肝郁呕血
穆某之副夥,忘其姓名。素有呕血疾。因见穆某病危,铺事纷集,以急躁故,呕血转甚,亦求余冶。余问曾服药否?曰,药不离口者数年矣。而作发无时,见逆事则益甚。为诊其脉,并不甚虚,左关弦滑如涌,且有坚象。余曰,此肝郁也。君初得病时,必因暴怒,此后必胁间时时刺痛,甚则呕,色必紫黯。曰诚然,先生何如见也?乃以左金丸合颠倒木金散(郁金木香)解其郁,继用逍遥散舒其肝,命常服养血平肝之剂,戒其忿怒。一月而后酒肉来谢,余却而问其病,曰:服逍遥散后,已胸胁宽舒,血归乌有,先生命长服之药,不欲服也。余听之。
外感风热
马景波孝廉,与余为文字交,又同出龙兰?先生门下,故称莫逆。乙卯谋纳粟作宰,都中有女校书才色超群,马昵之。一日余赴同乡之饮,在前门酒市,席未半,景波遣其仆,趋车迎余曰:家主得暴疾,危在顷刻,亟请视之。余颇惊骇,乃投箸登车而去,曲折经数处,见非景波所栖止。因问其车夫,车夫扬鞭掉臂曰:老爷至则自知。到陕西巷则景波依闾已久,捐余曰:校书病甚,惟恐君不来,故托于余以速之,急请入一施汤剂。余乃知为校书病。入其室,数媪环守之。启衾看,则校书篷首赤体,昏不识人。扪其肌,热可烙手,面赤气粗,颠倒烦乱.提腕诊之,六脉浮数,几乎七至。乃曰:此外感风热也,一发可愈。乃开防风通圣散易麻黄以桂枝。景波争曰;硝黄劫药,校书娇姿恐不堪。余曰:君情深如此,宜校书之倾倒,然君解怜香,我岂好碎玉耶,有病则病当之,保无恐。急遣下走货药,煎而进之。属曰:三更后,当大汗,渴,勿多与饮,明早必愈,我去矣。
越日申刻,余公退将入门。景波又遣车迎余曰:校书病益甚,请再视之。余骇曰:既病甚,则药病枘凿(不相合)。可请别人,余不必往也。其仆曰:家主望君如岁,不去,恐小人获戾。不得已,随之至。则景波颦惑曰:病益甚,当奈何?见校书仍拥衾卧,蒙其面。揭之则花妆簇簇,跃然而起。继命媪辈,皆敛衽叩头曰:昨宵服君药,三更如梦醒,浑身出汗,到晓,病若失。服君之奇,感君之义,特设一筵,置酒为乐。恐君不来,故托辞招之耳。余故不喜此辈,拟托公而辞。校书跪留曰:自知垢污之肴,不足染高贤之腹。然献芹之忱,窃难自己。言之泪欲下。景波急进曰:勾栏(妓院)中一杯水,未必即阻两庑特豚(古代祭礼)。何惺惺作态乃尔。余不敢再辞,相与狂饮.肴错纷陈,至夜四更始罢。归检衣袱则罗香囊一对.絮绢方巾二事在焉。知为校书之遗.越数日,转景波而还之。
饮食伤胃
商人曹某,忘其名,豪于饮,而食量亦复兼人。夏月奔走发渴,多食生冷,遂致停滞,头痛发热,腹胀神昏。他医以为感冒,以风药散之,不效。乃迎余视。其右关坚大,右尺弦缓,并无浮象。乃曰,此饮食伤胃也,必见食作呕逆。弦者停饮之象,不去之不快也,此类伤寒中五症之一,视为外感,失之远矣。急以对金饮子(方:桔红厚朴苍术甘草生姜大枣)加大黄、槟榔等破之,二服而腹减热退。五日后来谢曰:余未病时,常有呕逆手颤疾,不知何故?告之曰:此酒积也。试服葛花解酲丸,当必愈。曹即服之至半斤而宿疾全清矣。
湿热内蕴实而误补
庚戌春,余以选拔赴廷试,有同年张君,久雨之后,兼嗜茶饮,六月初患小便不通,数日而手足渐肿,渐至喘咳不能卧。有其同县人商于京,颇知医,告之曰:此阳虚水肿病也。少年酒色过度,精气内虚,非金匮肾气丸不可。张信之,服未一两,肿愈甚,喘亦增,转侧需人,自以为不可救药矣。有同乡荐余往视,六脉俱伏,目睁睁不得合,乃曰:此谓水肿信不谬,而阳则不虚,盖由湿热相搏,水不由小便去,泛于皮肤,故作肿耳.实证而补之,焉有好处!且病即虚,而古人云,急则治其标。先消水泻肿,后补其虚,乃为正路。今以补虚为泻水,非通之,乃塞之也。命市舟车神佑丸(方:二丑大黄甘遂大戟芫花青皮桔红槟榔)服之,四钱而小便泉涌,越两日而肿消喘定,又命服桔半枳术丸(方:桔皮半夏炒枳实白术)半斤,而全愈矣。
过饮致泻误用提补
大同同年姜验熊,入京赴京兆试,与余同寓三忠祠,文酒谈宴甚相得也。秋初阴雨经旬,兼北人不耐潮湿,一日友人招饮,归来渴甚,饮水过当,越日而泻,日经数十次,颇觉困惫。乃自市补中益气汤提补之。次早,则头晕呕逆,腹痛身热,午后高卧不起。余叩其门,乃曰:今日病甚。余日:夏月得泻疾,可去腹中糟粕,何必过计。姜乃以所服之药告。余曰:君何贸贸若此。姜曰:曾忆家君得泻疾,服此甚效,兹则增剧,实所不解。余曰;尊大人必年老气虚,中气不摄,日久滑泻,故以补中益气提之无不效者。君饮水过度,清浊不分,小便不通,水皆从大便而出,急宜疏利,乃反提之,若大便再不通,则腹鼓身肿,成大症矣。遂遣仆买胃苓丸(平胃散合五苓散)二两,令以姜水送之。次日而小便通,又次日而水泻止矣。
肝气凝结而致寒疝
常少张炳堂同乡,甲寅得疝病,肾囊重坠,膀胱时作痛楚,适入值圆明园,出城门路砌以石,长数十里,行者车倾侧,车中人四肢竭力支持,多以为苦。炳翁一往返,疝痛甚,肾囊欲肿。延医视之,仓卒不暇细诘病状。因曰:肾囊肿多是湿热下陷,利水清火痛自除。炳翁于歧黄素愦愦,急服其药,痛增甚,腰胁不可屈伸。乃命余视,诊其脉象沉迟,季肋丸丸,直上直下。乃曰,此寒疝也,病由肝气凝结,胁下如柱,非温血养胁不可,利水清火,不增甚何为。乃为合茴香丸一料送之,服未一两而痛减。适有盛京视学之命,炳翁即束装出关。冬季来函,则曰,药已服完,疝不再发,余犹以温养告之云。
阴虚内热伤脾唾血
同年娄丙卿,壬子捷南宫(礼部考试告捷),得庶常(官名),亦寓于三忠祠。素有唾血疾,人不知也。一日宵坐,其仆携汤药来饮之。因问君何病,所服何药。丙卿曰:弟有血疾,经数年矣,医药不啻百辈,竟无效。昨遇医士,以为肺金受火伤,赐一方服之。虽不甚效,然尚平平无大误,弟觉病非旦夕病,故药亦无旦夕效也。余请一诊视,丙卿曰,润翁解此乎?相处不知,几交臂失之。乃伸其腕,觉六脉沉细而数,脾部尤甚,而肺部却浮短而涩,非病脉也。乃告曰:君所患为阴亏生内热,兼思虑伤脾,脾不统血,故午后有时发热,水泛为痰,或梦遗失精,怔忡惊悸,然否?丙卿曰,所言之证,无毫发差,当作何治?乃视其所服之方,则救肺饮也。告曰,君病在脾肾两经,与肺并无干预,果肺病,当喘咳。君不喘咳,而以紫苑、兜铃凉之,是诛伐无过也。久而肺寒气馁,则成瘵矣。此时夏令,宜常服麦味地黄丸。令金水相生,水升火降,血亦当少止。秋后以人参归脾丸摄之,不过二斤,保无病矣。丙卿乃买麦味丸服之。五日后,热退神清,唾少止,继以归脾丸。至仲秋后分手时,则血全止而无病矣。次年散馆作武邑宰,秋寄函问余,有曰:自服君药,顿去沉疴,怀念良朋,时形梦寐,每公余独坐,犹忆握腕清谈时也。余复谢焉。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