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性骨病
- 肾小管功能检测及其意义
- 肾性贫血的病因
-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预后
- 肾淀粉样变性
-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 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
- 微小病变性肾病
- 遗传性肾炎
- 高血压性肾损害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预后
-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特点
- 膜性肾病
- 肾融合(马蹄肾)的临床研究现状
- 慢性肾衰发生代谢性酸中毒的机理...
- 慢性肾衰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的机理
- 什么是肾间质病变
- 尿毒症性心肌病
- 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
- 中药“金银花”的来历与传说
- 中药的传说??大蒜
- 糖尿病与高血压的治疗进展
- 蛋白质含量表
- 2012年ADA糖尿病诊疗指南
- 哪些疾病中医更具优势
- 中医“药引”知多少
- 服中药后的饮食讲究
- 看中医之前应该注意的事项
- 正确煎煮中药 可以让汤剂更有效
- 为什么中药有先煎、后下、包煎和...
- 中药的命名法则,中药是如何命名...
-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 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
- 中药“金银花”的来历与传说
- 马齿苋名称的由来
- 王勃与中药豆豉的有趣故事
- 草本植物大蒜的传说
- 走出六味地黄丸“保健”的误区
- 铁代谢及肾性贫血中的缺铁
- 肾病患者如何掌握盐的食用量
- 慢性肾衰竭病人日常饮食必读
- 肾衰病人饮食规则
- 尿常规检查的意义
- 肾小管功能检测及其意义
- 健康长寿 贵在强肾
- 肾脏疾病的防治与保健
- 如何看肾活检病理诊断报告
- 肾脏病理与微观辨证??王永钧
- 治疗肾病 贵在坚持
- 透析患者高血压与防治
- 盐敏感性高血压发病机制再认识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饮食控制原...
- 肾炎患者同您进行过电话咨询
- 灵兰秘典论篇??黄帝内经
- 阴阳应象大论篇??黄帝内经
- 金匮真言论篇??黄帝内经
- 生气通天论篇??黄帝内经
- 四气调神大论篇??黄帝内经
- 上古天真论篇??黄帝内经
- 益气通络治疗膜性肾病
- 益气养血、通络消?治疗糖尿病肾...
- 车前子??中药
- 石韦??中药
- 薏苡仁??中药
- 砂仁??中药
- 大黄??中药
- 五味子??中药
- 百合??中药
- 鹿茸??中药
- 慢性肾脏病3-5期简易菜单
- 散结消积治疗多囊肾
- 肾小球新月体
- 蒲公英??中药
- 菊花??中药
- 冬虫夏草??中药
- 黄芪??中药
- 原发性高血压的肾脏基础??林善...
- 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西...
- 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三七总...
- 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 狼疮性肾炎KDIGO治疗指南
- 醉花窗医案(八)
- 醉花窗医案(七)
- 醉花窗医案(六)
- 醉花窗医案(五)
- 醉花窗医案(四)
- 醉花窗医案(三)
- 醉花窗医案(二)
- 醉花窗医案(一)
- 陈 士 铎 医 案 ...
- 祝味菊名医类案回忆录
- 健脾补肾、泻浊祛瘀法干预慢性肾...
- 祛湿降浊法干预良性小动脉性肾硬...
- 名医珍言录??五官科
- 名医珍言录??儿科
- 名医珍言录??妇科
- 名医珍言录??外科
- 名医珍言录??痛证
- 名医珍言录??痰饮、痰火
- 名医珍言录??血证
- 名医珍言录??汗证
- 名医珍言录?失眠
- 名医珍言录??中风
- 名医珍言录??晕眩
- 名医珍言录??心悸、怔忡
- 名医珍言录??虚损
- 名医珍言录??遗精、阳萎
- 名医珍言录??消渴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肾性贫血...
- 名医珍言录??肿胀
- 名医珍言录??癃闭、淋证
- 名医珍言录??肿胀
- 名医珍言录???积
- 名医珍言录??便秘
- 名医珍言录??痢疾
- 名医珍言录??泄泻
- 名医珍言录??呕吐
- 名医珍言录??肺痈
- 名医珍言录??哮喘
- 名医珍言录??咳嗽
- 名医珍言录??温病
- 名医珍言录??论 治 (三)...
- 名医珍言录??论 治 (二...
- 名医珍言录??论 治 ...
- 名医珍言录??辨证(气血、脏腑...
- 名医珍言录??为医
- 湿热的形成及与肾脏病的关系
- 中药的传说??神曲
- 中药的传说??生姜
- 中药的传说??苍术
- 中药的传说??琥珀
- 中药的传说??牛黄
- 中药的传说??蒲公英
- 中药的传说??佛手
- 中药的传说??当归
- 中药的传说??梨
- 中药的传说??麻黄
- 中药的传说-荷
- 中药的传说??白花蛇舌草
- 中药传说??白头翁
- 中药传说??何首乌
- 中药传说--黄连
- 中药的传说??仙鹤草
- 中药的传说??山药
- 学会看中药处方
- 岳美中-论黄芪
- 古人的煎药法
- 周仲瑛谈中医诊法技巧
- 果糖与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症及...
- 清氮灌肠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
- 关于召开全省第五届中西医结合肾...
- 清利冲剂治疗急性尿路感染的研究
- 荨麻疹性血管炎
- 环孢素A治疗肾小球疾病的应用-...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
-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二)
-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一)
- 腺性膀胱炎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脏病...
- 维持性腹膜透析共识
- 慢性肾脏病蛋白营养治疗共识
- 活性维生素D在慢性肾脏病继发性...
- 环抱素A治疗肾小球疾病的应用共...
- NKF-K/DOQI慢性肾脏病...
- 谢院生,陈香梅-扁桃体与IgA...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十四)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十四)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十三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十二)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十一)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十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九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八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七)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六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五)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四)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三)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一)
- 刘政-大豆及大豆蛋白饮食在肾脏...
- 蒋鹏-
- 高建东教授-糖尿病肾病中西医治...
- 张维忠教授-新型钙拮抗剂贝尼地...
-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 胡昭教授-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治疗...
- 陈以平教授-肾间质病变治疗经验
- 临床上有特殊疗效的中药
- 心肾综合症:心肾交互影响的疾病
- 尿液有形成分检测在中医肾脏病中...
- 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
- 中医防治肾脏病的思路与方法
- 中医药科研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
- 高血压性肾损害(肾功能衰竭期)...
- 血液透析时抗凝剂的应用
- 调理脾胃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及应...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饮食须知
- 高血压与微量蛋白尿的关系
- 尿畸形红细胞的检测与临床应用评...
- 移植背景知识(五)
- 移植背景知识(四)
- 移植背景知识(三)
- 移植背景知识(二)
- 移植背景知识(一)
- 肾小管功能检测及其意义
- 钙不是肾结石的元凶
- 如何做到低盐饮食
- 专家帮你掌握盐的用量
- 尿路感染的中医治疗
- 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 尿路感染的定义与发病机理
- 警惕迅速起效的补肾保健品
- 肾移植病人的护理
- 肾移植术后的感染
- 排异反应
- 对供肾的要求
- 肾移植前的准备
- 肾移植的适应症、禁忌症
- 肾炎患者如何延缓肾功能衰竭
- 关于肾病的九个误区
- 透析患者的自我护理
- “五黑”食物能养肾
- 多囊肾
- 妊娠与肾脏病
- 腹膜透析家庭透析的培训、准备及...
- 腹膜透析的优势
- 腹膜超滤功能减退
- 腹膜透析并发的腹膜炎
- 腹膜透析的并发症
- 腹膜透析的方式
- 腹膜透析的插管
- 腹膜透析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
- 肾脏移植排斥反应糖皮质激素的应...
- 肾脏疾病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 系统性红斑狼疮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 糖皮质激素分类及常用药物
- 糖皮质激素的适用范围和用药注意...
- 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 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
- 血液透析的慢性并发症
- 血液透析的急性并发症
- 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
- 血液透析的适应症、禁忌症
- 血液透析之前的准备
- 血液透析的原理
- 冬虫夏草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
- 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
- 中医治疗血透并发症
- 中医治疗腹透并发症
- 中医治疗慢性肾衰并发症
- 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的其他方法
- 慢性肾衰中医辨治
- 肾病饮食
-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西医结合内科...
- 尿毒症时并发的高脂血症
- 尿毒症性心肌病
- 慢性肾衰并发心包炎和心包积液
- 慢性肾衰并发神经系统损害
- 肾性骨病分类治疗
-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出血
- 慢性肾衰的一体化治疗
- 肾性骨病
- 肾性贫血
- 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 慢性肾衰容易并发心衰的原因
- 慢性肾衰容易并发高血压原因
- 慢性肾衰病人的心血管并发症
- 慢性肾衰发生代谢性酸中毒的机理
- 慢性肾衰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的机理
- 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病机理
- 肌酐(Scr)和尿素氮(BUN...
-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
-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怎么回事?发病...
- 急性肾功能衰竭
- 薄基底膜肾病
- 遗传性肾炎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预后
- 中医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 高血压性肾损害的中医治疗
- 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
- 高血压性肾损害
- 糖尿病肾病病人的预防和护理
- 中医辨治糖尿病肾病
- 糖尿病肾病
- Goodpasture综合症
-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预后、预防、...
-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 小血管炎性肾炎临床表现
- 狼疮性肾炎的预后
- 中医治疗狼疮性肾炎
- 狼疮性肾炎
- IgA肾病的预后
- IgA肾病
-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预后
- 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护理
-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妊娠问题
-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其他方...
- 慢性肾小球肾炎
- 中西医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优势
-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 膜性肾病
-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 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 微小病变性肾病
- 肾病综合征出现大量蛋白尿、低蛋...
- 中医治疗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鉴别诊...
-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特点
-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治疗肾病综合...
- 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
- 肾病综合征病人的降脂治疗
- 肾病综合征病人的降压治疗
- 肾病综合征病人利尿剂的应用及副...
- 肾病综合征病人的饮食和营养
- 肾病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 怀疑肾病综合征时应做的检查
- 肾病综合征常见的合并症
- 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 血尿素氮(BUN)能代表肾功能...
- 测定血清肌酐(Scr)的意义
- 肾功能检查有何意义?
- 雷公藤免疫抑制作用特点、适应症...
- 环磷酰胺治疗肾脏疾病的机理、副...
-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脏病的作用...
- 肾穿刺前的准备
-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 肾活检有哪些适应症?
- 肾活检有何意义?
- 患肾病后,为什么要做肾活组织穿...
- 尿的生化检查有何意义?尿沉渣显...
- 尿液的一般形状检查有哪些,有何...
- 如何收集尿标本?
- 肾脏大小如何判断,有何临床意义...
- 肾性贫血的原因是什么?
- 患肾病后为什么血压升高?
- 血尿是怎么回事?引起血尿的原因...
- 蛋白尿是怎么回事?尿蛋白是怎样...
- 患了肾炎尿毒症后要做哪些检查?
- 肾炎尿毒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 尿毒症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 肾炎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 高血压性肾损害
- 关节痛、肺浸润、肉眼血尿
- 对微量白蛋白尿的重新认识
- 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与Neph...
- 高血压与肾脏病
- 尿 路 感 染 的 预 防
- 中西医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优势
- 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防治足细胞损伤...
- 黄芪治疗肾脏病机理研究进展
- 钙代谢紊乱
- 作者:郭兆安|发布时间:2012-07-25|浏览量:605次
成人体内的总钙量约1000-1300g。99%的钙以羟基磷酸盐的形式存在于骨骼中,仅1%的钙存在于骨骼以外,细胞外液钙远超过细胞内液,血钙水平约2.2-2.6mmol/l,血浆中的钙有三种形式,其中(1)游离钙约占总血钙的45%具有显著的生理作用,(2)可扩散结合钙约占10%与有机酸结合,如磷酸钙(3)蛋白结合钙约占45%主要与血浆中的白蛋白结合,三种形式的钙处于不断交换及动态平衡,前两种可经肾小球滤过进入肾小管。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郭兆安
钙是体内重要的阳离子,参与人体多种生理功能,如参与成骨,维持和调节正常肌肉神经兴奋性,参与肌肉收缩藕联及维持心脏正常生理功能;影响一些腺体分泌,激活淀粉酶、脂酶、胰蛋白酶等酶类;参与凝血过程。另外,钙离子作为一些激素的第二信使,参与细胞信号的传递过程。
人体内钙主要源于食物,成人每日可吸收钙0.1-0.4g。钙的吸收几乎全部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肠道上皮细胞对钙的吸收包括旁细胞和跨细胞途径。当钙离子浓度高时,旁细胞是主要吸收方式,占肠吸收钙的1/2-2/3。而肠道上皮细胞对钙跨细胞途径较为复杂,主要受活性维生素D3调节。肠道钙吸收除与肠内钙浓度密切相关外,还与肠内酸碱度及机体需要量有关。当肠内酸度增加时钙盐易溶解,因而吸收增加。当肠内存在碱性物质时则形成不溶解的皂,从而使钙吸收减少。另外钙的吸收量与机体需要量维持平衡状态,当缺钙时肠道吸收钙增加,而当机体钙过多时,则吸收速度降低。
肾脏在钙离子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主要通过调节肾小管对Ca2+重吸收维持血钙的稳定。肾小球能滤过所有游离钙与阴离子结合钙,并根据Ca2+水平调节钙的肾小球滤过。如高血钙时,可增加钙的肾小球滤过,当低血钙和肾功能不全时,肾小球滤过钙降低。经肾小球滤过的Ca2+大多数被肾小管重吸收。除髓襻升支细段和集合管外,肾小管其余各段均有钙重吸收。在近段小管, Ca2+以对流方式重吸收,在髓襻升支粗段Ca2+主要通过旁细胞途径被动吸收,该段Ca2+ 转运受细胞外Ca2+ 浓度及钙敏感性受体(CaR)调节。远端肾小管对Ca2+ 的转运主要是跨细胞膜的主动过程,此段转运主要受甲状旁腺激素(PTH)和活性维生素D3的调节。
骨对钙的调节依赖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平衡,这一过程受激素的控制。骨骼和肠道主要维持机体内钙的长期稳定。人体内钙的平衡主要依靠甲状旁腺激素、二羟胆钙化醇(1,25-(OH)2-D3)及降钙素共同作用于胃肠道、肾、及骨骼。
(一)低钙血症
血清Ca2+ <2.15mmol/l称为低钙血症。当血清白蛋白正常,且无明显酸碱平衡紊乱时,血清总钙和血清离子钙一致。
A.病因
1)维生素D缺乏或维生素D抵抗。饮食摄入不足、吸收不良、缺乏阳光照射及某些药物等可引起维生素D缺乏。Ⅱ型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患者存在维生素D抵抗。
2)甲状旁腺激素缺乏或抵抗。缺乏见于甲状腺手术伤及甲状旁腺、甲状旁腺切除术、局部放射治疗和恶性肿瘤转移、假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遗传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低镁血症可抑制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并抑制甲状旁腺对靶器官的作用。抵抗见于:假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缺乏有效地PTH)及低镁血症
3)慢性肾功能衰竭 (1,25-(OH)2-D3)合成减少肾脏排磷降低引起的高磷血症,均可导致低钙血症。
4)肾小管疾病?包括Fanconi综合征及某些重金属致近端肾小管损伤
5)镁缺乏
6)高磷血症-见于过量的磷摄入、慢性肾衰竭排磷减少、横肌纹溶解及溶瘤综合征等。
7)低蛋白血症见于由此导致的钙蛋白结合减少,由于离子钙部分无明显变化,很少出现临床症状,又称假性低钙血症。
8)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苯巴比妥)利福平、和抗骨吸收制剂(如降钙素、双磷酸盐)
9)其他-急性胰腺炎及大量输入枸橼酸抗凝制剂等。
B.临床表现
低钙血症常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其症状取决于血钙下降速度、程度和持续时间、其中以血钙下降速度关系更为明显。当血钙快速下降,即使血清Ca2+ >2mmol/l,也会导致临床症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是低钙血症最突出的表现。
1)神经系统表现:1.感觉异常:口唇、指尖或足部麻木、蚁行感,肌肉疼痛2.手足抽搐、面部痉挛:很小刺激即可诱发,手足搐溺典型表现呈助产士手或鹰爪状,严重时可自下向上发展至肘关节、髋膝关节、甚至发生全身随意肌收缩,出现惊厥发作。3.平滑肌痉挛:喉头及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出现喘息发作,甚至出现呼吸暂停;在消化道:表现为腹痛、腹泻、胆绞痛;膀胱表现为尿意感;血管痉挛可表现为头疼、心绞痛、雷诺现象4.神经精神异常:烦躁易怒、焦虑失眠、抑郁以致精神错乱。也可发生锥体系外表现,如震颤麻痹5.面部叩击征和束臂征阳性
2)骨骼改变 婴幼儿时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低钙血症,骨骼呈佝偻病样改变。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可发生纤维性骨炎、软骨病及纤维囊性骨炎。
3)心血管系统 心率增加或心律不齐,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及ST段延长,T波低平或倒置,另外,低钙血症还可引起迷走神经张力增加,甚至可导致心脏骤停。
4)转移性钙化 肌腱、关节周围软组织、基底节、小脑钙化等。
低血钙危象 可出现严重精神异常,严重骨骼肌平滑肌痉挛、惊厥、癫痫样发作、严重喘息、甚至引起呼吸心脏骤停。
5)原发病表现 慢性肾衰是引起低钙血症最常见的原因。
C.诊断及鉴别诊断
血清Ca2+ <2.15mmol/l称为低钙血症。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如血磷、血PTH、肝肾功能、白蛋白等)可明确低钙血症的病因。骨骼摄片可了解骨病性质及程度。
D.治疗
若总钙浓度小于1.875 mmol /l ,无论有无症状均应治疗。慢性低钙血症常需要终身补充钙剂。为了达到补钙效果,应注意:小剂量餐中服用,同时服用维生素D;酌情服用小剂量的氢氯噻嗪,减少尿钙排泄。若症状明显如伴手足搐溺、抽搐、低血压、面部叩击征和束臂征阳性,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及ST段延长,伴或不伴心律失常等,应予以处理。
1.钙剂及活性维生素D3 钙剂包括葡萄糖酸钙、枸橼酸钙、碳酸钙,每天口服1-2g,血钙过低也可口服或静注葡萄糖酸钙,分别为3-6g或1-3g每天,骨化三醇 0.25ug/d,纠正低钙血症,对维持骨的完整性及心血管功能至关重要。
2.低钙危象:应迅速予以补钙①10%葡萄糖酸钙或10%氯化钙10-2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必要时1-2小时后重复一次②若抽搐不止,可予10%葡萄糖酸钙或10%氯化钙20-30ml ,加入5% 或10%葡萄糖溶液1000ml中,持续缓慢静滴,速度应每小时每千克体重<4g钙,注意Ca2+ 变化③但补钙效果不佳时,应注意低镁血症,必要时补镁④当症状缓解后,改为口服钙剂加用维生素D
原发病治疗-针对原发病进行相应治疗。
(二)高钙血症
血清Ca2+ <2.75mmol/l称为高钙血症。根据血钙水平,高钙血症可分为轻度:2.75-3.0 mmol /l之间、中度:3.0-3.4mmol/l之间、重度:3.4mmol/l以上
A.病因
1)恶性肿瘤 尤其是实体瘤是导致高钙血症的主要原因,恶性肿瘤可直接破坏骨组织,将骨钙释放入血,导致高钙血症。此外部分癌症,如上皮细胞样肺癌及肾癌等可以产生甲状旁腺素样物质、前列腺素E、维生素D样固醇及破骨细胞活化因子,刺激破骨细胞,是大量钙从骨骼释放入血。
2)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是导致高钙血症的第二位原因,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破骨增加,大量骨钙释放,是血钙增加。
肾衰竭 在急性肾衰竭少尿期,因钙无法排出而沉积在软组织中,多尿期沉积在软组织中钙大量释放,而引起高钙血症。慢性肾衰竭患者,多继发于低钙血症刺激甲状旁腺,引起PTH分泌过多,促进破骨细胞活性,破骨过程超过成骨过程,钙自骨骼释放入血,血钙升高。
3)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分泌过多,机体代谢旺盛,骨转化速度增快,骨组织吸收钙也相应增加,导致高钙血症。
4)小肠对钙吸收增加常见于维生素D中毒及乳碱综合征。
5)骨形成和骨钙化不良 如铝中毒,低转运骨病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等。
6)噻嗪类利尿剂 可使体液排出过多引起低血容量,是肾小管内钙再吸收增加,尿钙排出量减少,导致高钙血症。
7)其他原因 长期制动使肌肉加于骨骼的应力减少导致骨骼吸收增加,如果肾脏无法将钙排出,就会产生高钙血症,如果使用维生素D或其他代谢产物过多,可显著增加钙在肠内的吸收等。
B.临床表现
症状严重程度与血清Ca2+ 水平有关,主要表现为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1)神经系统 反应迟钝、记忆力及计算力下降;情绪抑郁、反应淡漠;头晕、头痛、嗜睡;听力、视力和定向障碍或丧失、木僵;严重时出现昏迷。
肌肉系统 近端肌无力,以下肢明显,甚至行走困难,腱反射减弱。
2)心血管系统 心率减慢、高血压、对洋地黄类药物敏感性增强,心电图可见心动过缓,QT间期缩短,ST-T改变,甚至心脏停搏。
3)消化系统 可伴有厌食、恶心、呕吐、便秘等,可出现消化性溃疡,胰腺炎,分别与高钙血症刺激胃泌素和胰酶、胰蛋白酶原分泌增加有关。
4)肾脏 肾结石、肾钙化;出现双侧尿路梗阻时可导致少尿型急性肾衰竭,多尿,肾浓缩功能下降。
血钙增高至4mmol/l以上时,可出现高钙危象,表现为谵妄、惊厥、血压升高,腹痛、各种心律失常、氮质血症、严重脱水、严重者发生麻痹性肠梗阻,甚至昏迷和循环衰竭,心电图可见Q-T间期缩短,ST-T改变,房室传导阻滞,和低钾u波,如不及时抢救,患者可死于肾衰竭和循环衰竭。
C.治疗
轻度高钙血症 可进行观察,监测血浆钙、肾功能、骨密度和尿钙排泄等。
中度高钙血症 ①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扩容②必要时可用袢利尿剂(禁用噻嗪类利尿剂)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和袢利尿剂时可使血钙在1-2天下降0.25-0.75mmol/l。如果血钙下降不理想,可再加用双磷酸盐口服,双磷酸盐能抑制骨吸收,和1,25(OH)2-D3)是治疗高钙血症的首选药,尤其癌症伴高钙血症者。
重度高钙血症不管有无症状需紧急处理 ①扩充血容量②增加尿钙排泄量③减少骨的重吸收④治疗原发病。扩充血容量使血钙稀释,增加尿钙排泄。袢利尿可增加尿钙排泄,双磷酸盐能抑制骨吸收,使血钙不被动进入血液。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