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性骨病
- 肾小管功能检测及其意义
- 肾性贫血的病因
-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预后
- 肾淀粉样变性
-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 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
- 微小病变性肾病
- 遗传性肾炎
- 高血压性肾损害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预后
-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特点
- 膜性肾病
- 肾融合(马蹄肾)的临床研究现状
- 慢性肾衰发生代谢性酸中毒的机理...
- 慢性肾衰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的机理
- 什么是肾间质病变
- 尿毒症性心肌病
- 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
- 中药“金银花”的来历与传说
- 中药的传说??大蒜
- 糖尿病与高血压的治疗进展
- 蛋白质含量表
- 2012年ADA糖尿病诊疗指南
- 哪些疾病中医更具优势
- 中医“药引”知多少
- 服中药后的饮食讲究
- 看中医之前应该注意的事项
- 正确煎煮中药 可以让汤剂更有效
- 为什么中药有先煎、后下、包煎和...
- 中药的命名法则,中药是如何命名...
-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 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
- 中药“金银花”的来历与传说
- 马齿苋名称的由来
- 王勃与中药豆豉的有趣故事
- 草本植物大蒜的传说
- 走出六味地黄丸“保健”的误区
- 钙代谢紊乱
- 铁代谢及肾性贫血中的缺铁
- 肾病患者如何掌握盐的食用量
- 慢性肾衰竭病人日常饮食必读
- 肾衰病人饮食规则
- 尿常规检查的意义
- 肾小管功能检测及其意义
- 健康长寿 贵在强肾
- 肾脏疾病的防治与保健
- 如何看肾活检病理诊断报告
- 肾脏病理与微观辨证??王永钧
- 治疗肾病 贵在坚持
- 透析患者高血压与防治
- 盐敏感性高血压发病机制再认识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饮食控制原...
- 肾炎患者同您进行过电话咨询
- 灵兰秘典论篇??黄帝内经
- 阴阳应象大论篇??黄帝内经
- 金匮真言论篇??黄帝内经
- 生气通天论篇??黄帝内经
- 四气调神大论篇??黄帝内经
- 上古天真论篇??黄帝内经
- 益气通络治疗膜性肾病
- 益气养血、通络消?治疗糖尿病肾...
- 车前子??中药
- 石韦??中药
- 薏苡仁??中药
- 砂仁??中药
- 大黄??中药
- 五味子??中药
- 百合??中药
- 鹿茸??中药
- 慢性肾脏病3-5期简易菜单
- 散结消积治疗多囊肾
- 肾小球新月体
- 蒲公英??中药
- 菊花??中药
- 冬虫夏草??中药
- 黄芪??中药
- 原发性高血压的肾脏基础??林善...
- 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西...
- 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三七总...
- 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 狼疮性肾炎KDIGO治疗指南
- 醉花窗医案(八)
- 醉花窗医案(七)
- 醉花窗医案(六)
- 醉花窗医案(五)
- 醉花窗医案(四)
- 醉花窗医案(三)
- 醉花窗医案(二)
- 醉花窗医案(一)
- 陈 士 铎 医 案 ...
- 祝味菊名医类案回忆录
- 健脾补肾、泻浊祛瘀法干预慢性肾...
- 祛湿降浊法干预良性小动脉性肾硬...
- 名医珍言录??五官科
- 名医珍言录??儿科
- 名医珍言录??妇科
- 名医珍言录??外科
- 名医珍言录??痛证
- 名医珍言录??痰饮、痰火
- 名医珍言录??血证
- 名医珍言录??汗证
- 名医珍言录?失眠
- 名医珍言录??中风
- 名医珍言录??晕眩
- 名医珍言录??心悸、怔忡
- 名医珍言录??虚损
- 名医珍言录??遗精、阳萎
- 名医珍言录??消渴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肾性贫血...
- 名医珍言录??肿胀
- 名医珍言录??癃闭、淋证
- 名医珍言录??肿胀
- 名医珍言录???积
- 名医珍言录??便秘
- 名医珍言录??痢疾
- 名医珍言录??泄泻
- 名医珍言录??呕吐
- 名医珍言录??肺痈
- 名医珍言录??哮喘
- 名医珍言录??咳嗽
- 名医珍言录??温病
- 名医珍言录??论 治 (三)...
- 名医珍言录??论 治 (二...
- 名医珍言录??论 治 ...
- 名医珍言录??辨证(气血、脏腑...
- 名医珍言录??为医
- 湿热的形成及与肾脏病的关系
- 中药的传说??神曲
- 中药的传说??生姜
- 中药的传说??苍术
- 中药的传说??琥珀
- 中药的传说??牛黄
- 中药的传说??蒲公英
- 中药的传说??佛手
- 中药的传说??当归
- 中药的传说??梨
- 中药的传说??麻黄
- 中药的传说-荷
- 中药的传说??白花蛇舌草
- 中药传说??白头翁
- 中药传说??何首乌
- 中药传说--黄连
- 中药的传说??仙鹤草
- 中药的传说??山药
- 学会看中药处方
- 岳美中-论黄芪
- 古人的煎药法
- 周仲瑛谈中医诊法技巧
- 果糖与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症及...
- 清氮灌肠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
- 关于召开全省第五届中西医结合肾...
- 清利冲剂治疗急性尿路感染的研究
- 荨麻疹性血管炎
- 环孢素A治疗肾小球疾病的应用-...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
-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
-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二)
-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一)
- 腺性膀胱炎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脏病...
- 维持性腹膜透析共识
- 慢性肾脏病蛋白营养治疗共识
- 活性维生素D在慢性肾脏病继发性...
- 环抱素A治疗肾小球疾病的应用共...
- NKF-K/DOQI慢性肾脏病...
- 谢院生,陈香梅-扁桃体与IgA...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十四)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十四)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十三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十二)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十一)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十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八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七)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六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五)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四)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三)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一)
- 刘政-大豆及大豆蛋白饮食在肾脏...
- 蒋鹏-
- 高建东教授-糖尿病肾病中西医治...
- 张维忠教授-新型钙拮抗剂贝尼地...
-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 胡昭教授-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治疗...
- 陈以平教授-肾间质病变治疗经验
- 临床上有特殊疗效的中药
- 心肾综合症:心肾交互影响的疾病
- 尿液有形成分检测在中医肾脏病中...
- 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
- 中医防治肾脏病的思路与方法
- 中医药科研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
- 高血压性肾损害(肾功能衰竭期)...
- 血液透析时抗凝剂的应用
- 调理脾胃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及应...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饮食须知
- 高血压与微量蛋白尿的关系
- 尿畸形红细胞的检测与临床应用评...
- 移植背景知识(五)
- 移植背景知识(四)
- 移植背景知识(三)
- 移植背景知识(二)
- 移植背景知识(一)
- 肾小管功能检测及其意义
- 钙不是肾结石的元凶
- 如何做到低盐饮食
- 专家帮你掌握盐的用量
- 尿路感染的中医治疗
- 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 尿路感染的定义与发病机理
- 警惕迅速起效的补肾保健品
- 肾移植病人的护理
- 肾移植术后的感染
- 排异反应
- 对供肾的要求
- 肾移植前的准备
- 肾移植的适应症、禁忌症
- 肾炎患者如何延缓肾功能衰竭
- 关于肾病的九个误区
- 透析患者的自我护理
- “五黑”食物能养肾
- 多囊肾
- 妊娠与肾脏病
- 腹膜透析家庭透析的培训、准备及...
- 腹膜透析的优势
- 腹膜超滤功能减退
- 腹膜透析并发的腹膜炎
- 腹膜透析的并发症
- 腹膜透析的方式
- 腹膜透析的插管
- 腹膜透析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
- 肾脏移植排斥反应糖皮质激素的应...
- 肾脏疾病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 系统性红斑狼疮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 糖皮质激素分类及常用药物
- 糖皮质激素的适用范围和用药注意...
- 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 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
- 血液透析的慢性并发症
- 血液透析的急性并发症
- 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
- 血液透析的适应症、禁忌症
- 血液透析之前的准备
- 血液透析的原理
- 冬虫夏草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
- 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
- 中医治疗血透并发症
- 中医治疗腹透并发症
- 中医治疗慢性肾衰并发症
- 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的其他方法
- 慢性肾衰中医辨治
- 肾病饮食
-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西医结合内科...
- 尿毒症时并发的高脂血症
- 尿毒症性心肌病
- 慢性肾衰并发心包炎和心包积液
- 慢性肾衰并发神经系统损害
- 肾性骨病分类治疗
-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出血
- 慢性肾衰的一体化治疗
- 肾性骨病
- 肾性贫血
- 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 慢性肾衰容易并发心衰的原因
- 慢性肾衰容易并发高血压原因
- 慢性肾衰病人的心血管并发症
- 慢性肾衰发生代谢性酸中毒的机理
- 慢性肾衰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的机理
- 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病机理
- 肌酐(Scr)和尿素氮(BUN...
-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
-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怎么回事?发病...
- 急性肾功能衰竭
- 薄基底膜肾病
- 遗传性肾炎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预后
- 中医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 高血压性肾损害的中医治疗
- 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
- 高血压性肾损害
- 糖尿病肾病病人的预防和护理
- 中医辨治糖尿病肾病
- 糖尿病肾病
- Goodpasture综合症
-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预后、预防、...
-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 小血管炎性肾炎临床表现
- 狼疮性肾炎的预后
- 中医治疗狼疮性肾炎
- 狼疮性肾炎
- IgA肾病的预后
- IgA肾病
-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预后
- 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护理
-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妊娠问题
-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其他方...
- 慢性肾小球肾炎
- 中西医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优势
-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 膜性肾病
-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 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 微小病变性肾病
- 肾病综合征出现大量蛋白尿、低蛋...
- 中医治疗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鉴别诊...
-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特点
-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治疗肾病综合...
- 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
- 肾病综合征病人的降脂治疗
- 肾病综合征病人的降压治疗
- 肾病综合征病人利尿剂的应用及副...
- 肾病综合征病人的饮食和营养
- 肾病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 怀疑肾病综合征时应做的检查
- 肾病综合征常见的合并症
- 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 血尿素氮(BUN)能代表肾功能...
- 测定血清肌酐(Scr)的意义
- 肾功能检查有何意义?
- 雷公藤免疫抑制作用特点、适应症...
- 环磷酰胺治疗肾脏疾病的机理、副...
-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脏病的作用...
- 肾穿刺前的准备
-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 肾活检有哪些适应症?
- 肾活检有何意义?
- 患肾病后,为什么要做肾活组织穿...
- 尿的生化检查有何意义?尿沉渣显...
- 尿液的一般形状检查有哪些,有何...
- 如何收集尿标本?
- 肾脏大小如何判断,有何临床意义...
- 肾性贫血的原因是什么?
- 患肾病后为什么血压升高?
- 血尿是怎么回事?引起血尿的原因...
- 蛋白尿是怎么回事?尿蛋白是怎样...
- 患了肾炎尿毒症后要做哪些检查?
- 肾炎尿毒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 尿毒症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 肾炎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 高血压性肾损害
- 关节痛、肺浸润、肉眼血尿
- 对微量白蛋白尿的重新认识
- 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与Neph...
- 高血压与肾脏病
- 尿 路 感 染 的 预 防
- 中西医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优势
- 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防治足细胞损伤...
- 黄芪治疗肾脏病机理研究进展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九
- 作者:郭兆安|发布时间:2011-05-29|浏览量:501次
12特殊情况下糖尿病的管理
一、妊娠糖尿病和糖尿病妊娠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郭兆安
在糖尿病诊断之后妊娠者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在妊娠期间发现糖尿病者为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间高血糖的主要危害为增加新生儿畸形、巨大儿(增加母、婴在分娩时发生合并症与创伤的危险)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一般来讲,在糖尿病患者合并妊娠时血糖水平波动较大,血糖较难控制,绝大多数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相反,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相对较轻,血糖易于控制,多数患者可通过严格的饮食计划和运动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仅部分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一)计划妊娠的糖尿病妇女妊娠前的准备
1、糖尿病妇女应计划妊娠,在糖尿病未得到满意控制之前应采取避孕措施。应告知计划妊娠的妇女在妊娠期间血糖强化控制的重要性及糖尿病可能对母婴带来的危险。
2在计划妊娠之前,应认真地回顾如下病史和进行相应的检查:
(1) 糖尿病的病程。
(2) 急性并发症,包括感染史、酮症酸中毒、低血糖。
(3) 慢性并发症,包括大、小血管病变和神经系统病变。
(4) 详细的糖尿病治疗情况。
(5) 其他伴随疾病和治疗情况。
(6) 月经史、生育史、节育史。
(7) 家庭和工作单位的支持情况。
3、如计划妊娠,应在受孕前进行如下准备:
(1) 开始口服叶酸
(2) 停用口服降糖药物,改为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3) 停用他汀类药物。
(4) 严格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将控制高血压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替换为甲基多巴或钙通道阻滞剂。
(5) 严格控制血糖,加强血糖监测。将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70~100mg/dl(毛细血管全血)之间,餐后血糖在90~140 mg/dl(毛细血管全血)之间。
(6) 检查有无视网膜病变并对视网膜病变加强监测治疗。
(7) 加强糖尿病教育。
(8) 戒烟。
(二)妊娠期间糖尿病的管理
(1)应尽早对妊娠进行诊断,在确诊后,应尽早按糖尿病合并妊娠的诊疗常规进行管理。1~2周就诊一次。
(2)进行针对妊娠妇女的糖尿病教育。
(3)每日监测空腹和餐后血糖4~6次。血糖控制的目标是血糖正常,即空腹血糖70~100mg/dl(毛细血管全血),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90~140 mg/dl(毛细血管全血);HbA1c在正常值上限以内。如空腹血糖>105 mg/dl(毛细血管全血),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40 mg/dl(毛细血管全血),考虑开始胰岛素治疗。
(4)饮食计划应有利于保证孕妇和胎儿营养但又能控制孕妇的体重。
(5)每3个月进行一次眼底检查并做相应的治疗。
(6)加强胎儿发育情况的监护,常规超声检查了解胎儿发育情况。
(7)如无特殊情况,按预产期分娩;分娩时尽量采用阴道分娩。
(8)分娩时和产后加强血糖监测,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
(三)分娩后糖尿病的管理
(1)糖尿病合并妊娠者在分娩后对胰岛素的需要量会明显减少,应注意血糖监测,适时减少胰岛素的用量,避免低血糖。分娩后,糖尿病的管理同一般糖尿病患者。
(2)妊娠糖尿病使用胰岛素者可在分娩后停用胰岛素(需除外1型糖尿病),多数患者不需要口服降糖药。分娩后血糖正常者应在产后重新评估血糖代谢情况并进行终身随访。
(四)糖尿病合并妊娠时的特殊问题。
1、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因妊娠而加重。在怀孕前逐渐使血糖得到控制和预防性眼底光凝治疗(有适应症者)可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加重的危险性。
2、高血压:除在妊娠前已有的高血压之外,妊娠诱发的高血压可加重妊娠妇女已有的糖尿病并发症。应在妊娠期间严格控制血压。应避免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
3、糖尿病肾病:妊娠可加重已有的肾脏损害。在较轻的肾病患者,妊娠可造成暂时的肾功能减退,但在已出现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血清肌酐>3mg/dl(2.65mmol/L),或肌酐<50ml/min],妊娠可对部分患者的肾功能造成永久性的损害。肾功能不全对胎儿的发育有不良的影响。
4、神经病变: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相关的胃轻瘫、尿潴留、对低血糖的防卫反应差和直立性低血压可进一步增加妊娠期间糖尿病管理的难度。
5、心血管病变:如潜在的心血管疾病未被发现和处理,妊娠可增加死亡的危险性。应在妊娠前仔细检查心血管疾病证据并予以处理。计划怀孕妇女的心功能应该能够耐受运动试验。
二、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
儿童和青少年主要是1型糖尿病,但近年来由于肥胖儿童的增多,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一、1型糖尿病
目前认为其病因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在外界环境因素作用下(最常见的为病毒性感染),引发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胰岛β细胞的损伤和破坏,最终使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必须应用胰岛素治疗。我国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0.6/10万左右,属低发病区。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故1型糖尿病患者的绝对数字并不少。
1、临床表现
1) 起病较急,常因感染或饮食不当诱发起病,可有家族史。
2) 典型者有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三多一少症状。
3) 不典型隐匿发病患儿多表现为疲乏无力、遗尿、食欲可降低。
4) 约20%~40%患儿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症就诊。
2、治疗方案及原则
1型糖尿病的治疗目的是降低血糖、消除症状,预防、延缓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使糖尿病儿童能与正常儿童一样生活和健康成长。
1) 胰岛素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一经确诊常需终生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由于患儿残余β细胞功能有差异,胰岛素治疗要注意个体化。
2)饮食治疗
①、计划饮食,控制总热量,但要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②、均衡膳食,保证足够营养,特别是蛋白质的供应。应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多选择高纤维素食物,烹调以清淡为主。
③定时定量,少量多餐,最好一日三餐加三次点心。
需注意进正餐和加餐的时间要与胰岛素注射时间及作用时间相配合。
3)运动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稳定后都可以参加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这对糖尿病的病情控制有良好作用。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应个体化,循序渐进,强度适当,量力而行,注意安全,包括防止运动后低血糖。
4)心理治疗和教育:此是糖尿病患儿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包括呼吁社会、学校、家庭给予糖尿病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使他们能与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
5)门诊随访及预防:一般患儿应至少每2~3个月到糖尿病专业门诊复查。
① 每次携带病情记录本,以供医生对病情控制的了解,作为指导治疗的依据。
②每次随访均应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尿常规、尿糖及酮体、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③每半年至1年应检测血脂、尿微量白蛋白、眼底及空腹或负荷后C肽水平等,以早期发现糖尿病的慢性合并症,并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
(二)2型糖尿病
近年来随着肥胖儿童的增多,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有增高趋势。一般估计,儿童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约占一半。
1、 临床表现
发病较隐匿,多见于肥胖儿童,发病初期呈超重或肥胖,以后渐消瘦,不易发生酮症酸中毒,部分患儿伴有黑棘皮病,多见于颈部或腋下。
2、治疗方案及原则
(1)饮食治疗:饮食控制的目的是以维持标准体重,矫正以发生的代谢紊乱,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为原则。对肥胖儿童宜渐减至标准体重且因人而异。
(2)运动治疗:运动治疗在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利于控制体重,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同时可促进生长发育。运动方式和运动量的选择应该个体化,应根据性别、年龄、体型、体力、运动习惯和爱好选择适当的运动。
(3)药物治疗:对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原则上可先用饮食、运动和口服降糖药治疗。观察2~3个月,若血糖仍未达标者,可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以保证儿童的正常发育,对口服降糖药的选择及应用基本同成年人一样,但要注意用药个体化。胰岛素的应用和注意事项与儿童1型糖尿病相同。
(4)心理教育和自我监控:同1型糖尿病。
(5)监测:肥胖儿童应每半年至1年到门诊随访一次,进行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血糖的检查,以早期发现糖尿病。
三、老年糖尿病
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60岁的糖尿病患者(西方>65岁),包括60岁以前诊断和60岁以后诊断为糖尿病者。
(一) 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1)老年糖尿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资料表明,2型糖尿病患病率随增龄而上升,国外报告2型糖尿病和IGT占65岁以上人群的10%~20%
国内1996年调查 >60岁组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0?1%,IGT患病率为12?1?。
(2)老年糖尿病多数起病缓慢,且于诊断是多无症状,往往由于常规体检或其他疾病检血糖或尿糖而发现。
(3)部分老年糖尿病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如糖尿病高渗综合征,心、脑血管意外以及视力改变等。
(4)特殊表现者:少数老年糖尿病患者表现为体温低、多汗、神经性恶病质、
肌萎缩、认知功能减退等。
(二) 老年糖尿病的并发症
1. 急性并发症
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多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亡率高达15%~20%,为老年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急性代谢并发症。
2. 慢性并发症
(1)心、脑血管并发症占老年死亡原因第6位,80%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合并症。
(2)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均随增龄增加。
(3)老年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视网膜病变和青光眼明显多于年轻患者。
(三) 老年糖尿病的治疗特点
老年糖尿病的治疗与一般糖尿病相同,但应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
(1) 老年糖尿病多属2型糖尿病,多数病情较轻,因此如单纯饮食和运动治疗达不到要求者,在选择口服降糖药时,避免首选作用强且作用持续时间长的降糖药如格列本脲,格列美脲等,以避免低血糖。
(2) 用药时要特别注意老年人的肝、肾功能。
(3) 对疗程长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已出现对口服降糖药疗效减低或已有明显的 合并症者宜尽早改用胰岛素。
(4) 因老年人对低血糖耐受差,后果严重,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无论是用口服降糖药,或是用胰岛素均应注意避免低血糖反应。血糖控制标准略宽于一般人,空腹血糖<140mg?d1(7.8mmo1?L),负荷后2小时血糖<200mg?d1(11.1mmo1?L)即可 。
(5) 同时注意降压和调脂治疗。
(四) 老年糖尿病的预防
(1) 老年人是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预防是关键。对40岁以上者每年应例行血糖检查以早期发现。
(2) 老年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是预防糖尿病的基础.
四、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
大约50%的糖尿病患者一生中至少要经历一次手术,其中许多手术与糖尿病的并发症相关,如肾移植、截肢和溃疡的清创。糖尿病患者手术所造成的主要并发症为感染和心血管疾病。因此,应在糖尿病患者手术前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和血糖控制作全面评估,并在围手术期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
(一) 术前管理
1.血糖控制水平
择期手术前应尽量使血糖达到良好控制。如非择期手术在术前检查发现HbA1c>9%,或空腹血糖>180mg?d1(10.0mmo1?L),或负荷2小时血糖>230mg?d1(13.0mmo1?L),应尽量推迟手术的时间并加强血糖的控制。
2.并发症的筛查
主要了解有无心脏病和肾脏损害、自主和外周神经损伤 、增殖期视网膜病变。
(二) 血糖控制
1. 饮食或口服药物控制血糖良好的患者可接受小手术治疗
(1) 停手术当日早晨的治疗。
(2) 恢复进食后再恢复原治疗,用二甲双胍者要先检查肾功能。
(3) 避免静脉输入含葡萄糖的液体。
2. 接受胰岛素治疗或血糖控制不满意或接受大手术治疗的患者
(1) 停用皮下注射胰岛素。
(2) 采用含葡萄糖-胰岛素-钾(GIK)的液体静脉输液。
(3) 手术当日早晨开始输液直到恢复正常饮食和皮下胰岛素注射。开始恢复进餐时,于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1小时后停止输液。
3.血糖的监测
大手术或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术中应每小时测毛细血管葡萄糖一次,血糖应控制在110`~180mg?d1。
(三) 术后管理
术后要尽早对心功能、肾功能状态和感染进行评估。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