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游风(白屑风)
- 鼓胀
- 不可小觑的“筋瘤”
- 值得关注的颈部疾患-“气瘿”(...
- 走黄与内陷
- 儿童与中老年男性易患的乳腺疾病...
- 癃闭
- 黧黑斑
- 脓疱疮(黄水疮)
- 手足发绀症
- 瘿病
- “乳痨”——结核杆菌的涅磐
- 关注“有头疽”
- 胁痛
- 骨筋膜室综合征
- 手指破损红肿发热,是类丹毒吗?
- 动物性皮肤病之“虫咬皮炎”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囊痈”...
- 网状青斑症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水疝...
- “痈”是怎么回事?
- “疖”的防治
- 万分关注的乳腺炎症—“乳痈”
- 玫瑰糠疹??“风热疮”
- 脂溢性皮炎—“面游风”
- 中医科医师概况
-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医科概况
-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概况
- 生理及病因病理特点
- 小儿生长发育
- 小儿年龄分期
-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 腰痛
- 颤证
- 痿证
- 痉证
- 痹证
- 癌症
- 肥胖
- 虚劳
- 自汗与盗汗
- 厥证
- 内伤发热
- 消渴
- 痰饮
- 淋巴水肿
- 血证
- 动静脉瘘(二)
- 郁证
- 动静脉瘘(一)
- 遗精
- 布加综合征
- 阳痿
- 肺栓塞
- 癃闭与关格
- 血栓性浅静脉炎(三)
- 淋证与尿浊
- 血栓性浅静脉炎(二)
- 水肿
- 血栓性浅静脉炎(一)
- 疟疾
- 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
- 瘿病
- 继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综...
-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 眩晕
- 原发性下肢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 原发性下肢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 头痛
- 深静脉血栓形成(三)
- 鼓胀
- 深静脉血栓形成(二)
- 积聚
- 黄疸(附萎黄)
- 深静脉血栓形成(一)
-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
- 胁痛
- 网状青斑症
- 便秘
- 手足发绀症
- 痢疾
- 泄泻
- 红斑性肢痛症
- 腹痛
- 结节性多动脉炎(二)
- 结节性多动脉炎(一)
- 呃逆
- 变应性血管炎
- 噎膈
- 结节性血管炎
- 呕吐
- 硬皮病血管炎(二)
- 硬皮病血管炎(一)
- 痞满
- 白塞病血管炎(二)
- 白塞病血管炎(一)
- 胃痛、吐酸、嘈杂
- 类风湿性血管炎
- 痴呆
- 骨筋膜室综合征
- 痫病
- 动脉压迫综合征(二)
- 动脉压迫综合征(一)
- 癫狂
- 雷诺病与雷诺综合征(二)
- 雷诺病与雷诺综合征(一)
- “失眠、健忘、嗜睡”的困扰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二)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一)
- 警惕“胸痹”!
- 急性动脉栓塞
- 多发性大动脉炎(二)
- 多发性大动脉炎(一)
- 当心“心悸”!
- 糖尿病足(二)
- 糖尿病足(一)
- 肺痿是什么病?
- 动脉硬化闭塞症(二)
- 动脉硬化闭塞症(一)
- “肺胀”为何疾?
- 血管疾病常用药物有哪些?
- 警惕卷土重来的“肺痨”!
- 静脉造影有什么用处?
- 周围血管病健康普查活动开始了!
- 你了解动脉造影吗?
- 警惕张口气“喘”!
- CT与CTA、MRI与MRA在...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管疾病中的应...
- 周围静脉疾病的无创检查方法有哪...
- 咳嗽,该怎么办?
- 周围动脉疾病的无创检查方法有哪...
- 冬春季节,谨防感冒!
- 周围血管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十一)
-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七)
-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六)
-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五)
-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四)
-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三)
-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二)
-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一)
- 什么是中医内科学?
- 右下腹痛,小心“肠痈”!
- 右上腹疼,警惕“胆石”!
- 小心“痛风”摧残肢体
- 日常生活,警惕“破伤风”!(二...
- 日常生活,警惕“破伤风”!(一...
- 野外游玩,谨防“毒蛇咬伤”!(...
- 野外游玩,谨防“毒蛇咬伤”!(...
- 日常生活,小心“烫伤”!
- 冬天来临,谨防“冻疮”!
- 不可小觑的“筋瘤”
- 严重影响肢体健康的疾病――“脱...
- 不可忽视的“股肿”!
- 浅静脉的另类疾病“青蛇毒”!
- 下肢静脉曲张需警惕“臁疮”!
- 周围血管病知识知多少?(二)
- 周围血管病知识知多少?(一)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精癃...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精浊...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早泄...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男性...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尿石...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水疝...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阴茎...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子痰...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囊痈...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子痈...
- “便秘”困扰着我们的生活
- 中老年人需警惕“锁肛痔”!
- 何谓“脱肛”?
- 让我们痛苦不堪的“肛裂”!
- 肛漏
- 肛周脓肿――“肛痈”!
- 肛门隐患――“肛隐窝炎”!
- 值得关注的“息肉痔”!
- 十人九“痔”!(二)
- 十人九“痔”!(一)
- 艾滋病
- 生殖器疱疹
- 尖锐湿疣
- 淋病
- 红斑狼疮――“红蝴蝶疮”
- 结节性红斑――“瓜藤缠”
- 斑秃――“油风”!
- 酒齄鼻!
- 脂溢性皮炎――“面游风”
- 青春烦恼――“粉刺”!
- 时尚亮人的烦恼――“黧黑斑”!
- 西医“银屑病”“牛皮癣”=中医...
- “多形性红斑”=“猫眼疮”
- 西医“神经性皮炎”=中医“牛皮...
- 荨麻疹――“瘾疹”
- “风瘙痒”真让人难受!
- “药物性皮炎”~“药毒”!
- 警惕“接触性皮炎”!
- 何谓“湿疮”?
- 小心“疥疮”
- 夏天到了,当心“虫咬皮炎”
- “癣”让人烦恼,让人忧!
- 脓疱疮――“黄水疮”
- 玫瑰糠疹――“风热疮”
- 什么是“疣”?
- 带状疱疹――“蛇串疮”
- 单纯疱疹――“热疮”
- 关注男性生殖健康――“肾岩”
- 颈部的岩肿――“失荣”
- 小心“茧唇”!
- “肉瘤”为何物?
- 何谓“血瘤”?
- 什么是“石瘿”?
- 甲状腺炎症性疾病“瘿痈”
- 甲状腺腺瘤或囊肿类疾病――“肉...
- 值得关注的颈部疾患-“气瘿”
- 我们必须熟悉“乳岩”
- 乳头出血性疾病――“乳衄”
- 值得关注的“乳核”
- 儿童与中老年男性易患的乳腺疾病...
- 影响美观的“白驳风”
- 作者:徐庆田|发布时间:2010-05-29|浏览量:408次
1、什么是白驳风?有何特点?
答:白驳风是指以皮肤上出现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白色斑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局限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其特点是白斑边界清楚,可发生任何部位、任何年龄,可局限亦可全身;慢性过程,无自觉症状,诊断容易,治愈困难,影响美容。相当于西医的白癜风。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医科徐庆田
2、白驳风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答:白驳风的发病原因是气血失和、脉络瘀阻所致。患者平素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复感风邪,搏于肌肤而发;或素体肝肾虚弱,或亡精失血,伤及肝肾,致肝肾不足,外邪侵入,郁于肌肤而致;或跌打损伤,化学灼伤,络脉瘀阻,毛窍闭塞,肌肤腠理失养而成。
3、白驳风有什么表现?需要做什么检查?
答:皮损呈白色或乳白色斑点或斑片,逐渐扩大,边境清楚,周边色素反见增加,患处毛发也可变白。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往往融合成片。可对称或单侧分布,甚至沿神经走行呈带状分布。泛发全身者,仅存少许正常皮肤。患处皮肤光滑,无脱屑、萎缩等变化,有的皮损中心可出现色素岛状褐色斑点,称谓“晕痣”。自觉症状不明显。
辅助检查可行皮肤病理检查显示表皮明显缺少黑素细胞及黑素颗粒。
4、如何治疗白驳风?
答:白驳风的治疗以内、外治结合,具体方案如下:
内治:
肝郁气滞证:白斑散在渐起,数目不定,伴有心烦易怒,胸胁胀痛,夜寐不安,女子月经不不调,舌质正常或淡红,苔薄,脉弦;治疗方法以疏肝理气、活血祛风为主,方药选用逍遥散加减: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薄荷等。
肝肾不足证:多见于体虚或有家族史的患者,病史较长,白斑局限或泛发,伴有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弱;治疗方法以滋补肝肾、养血祛风为主,方药选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山萸肉、山药、丹皮、茯苓、泽泻等。
气血瘀滞证:多有外伤,病史缠绵,白斑局限或泛发,边界清楚,局部可有刺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涩;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为主,方药选用通窍活血汤加减: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生姜、红枣、麝香、黄酒等。
外治:30%补骨脂酊外用,同时配合日光照射5-10分钟,或紫外线照射2-3分钟,每日1次;密陀僧散干扑患处,或用醋调成糊状外擦;用铁锈水或白茄子蘸硫黄细末擦患处;远志肉12g、蜜糖30g,放瓷碗内,并用皮纸密封,放在蒸锅内蒸后取用,每天搽2-3次。
本病还可配合针灸治疗,如梅花针、耳针疗法等;也可行自血疗法,适用于皮损范围较小者,可抽取静脉血后,立即注射到白斑的皮下,以皮损处出现青紫为度,每周2次,10次为一个疗程。
5、白驳风的预防与调护措施有哪些?
答:可进行适当的日光浴及理疗,注意光照的强度和时间,并在正常皮肤上搽避光剂和盖遮挡物,以免晒伤;避免滥用外擦药物,尤其是刺激性强的药物,以防损伤肌肤;坚持治疗,树立信心;愈后巩固治疗,防止复发;适量少吃含维生素C高的蔬菜、水果,多吃豆类制品。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