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游风(白屑风)
- 鼓胀
- 不可小觑的“筋瘤”
- 值得关注的颈部疾患-“气瘿”(...
- 走黄与内陷
- 儿童与中老年男性易患的乳腺疾病...
- 癃闭
- 黧黑斑
- 脓疱疮(黄水疮)
- 手足发绀症
- 瘿病
- “乳痨”——结核杆菌的涅磐
- 关注“有头疽”
- 胁痛
- 骨筋膜室综合征
- 手指破损红肿发热,是类丹毒吗?
- 动物性皮肤病之“虫咬皮炎”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囊痈”...
- 网状青斑症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水疝...
- “痈”是怎么回事?
- “疖”的防治
- 万分关注的乳腺炎症—“乳痈”
- 玫瑰糠疹??“风热疮”
- 脂溢性皮炎—“面游风”
- 中医科医师概况
-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医科概况
-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概况
- 生理及病因病理特点
- 小儿生长发育
- 小儿年龄分期
-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 腰痛
- 颤证
- 痿证
- 痉证
- 痹证
- 癌症
- 肥胖
- 虚劳
- 自汗与盗汗
- 厥证
- 内伤发热
- 消渴
- 痰饮
- 淋巴水肿
- 血证
- 动静脉瘘(二)
- 郁证
- 遗精
- 布加综合征
- 阳痿
- 肺栓塞
- 癃闭与关格
- 血栓性浅静脉炎(三)
- 淋证与尿浊
- 血栓性浅静脉炎(二)
- 水肿
- 血栓性浅静脉炎(一)
- 疟疾
- 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
- 瘿病
- 继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综...
-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 眩晕
- 原发性下肢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 原发性下肢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 头痛
- 深静脉血栓形成(三)
- 鼓胀
- 深静脉血栓形成(二)
- 积聚
- 黄疸(附萎黄)
- 深静脉血栓形成(一)
-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
- 胁痛
- 网状青斑症
- 便秘
- 手足发绀症
- 痢疾
- 泄泻
- 红斑性肢痛症
- 腹痛
- 结节性多动脉炎(二)
- 结节性多动脉炎(一)
- 呃逆
- 变应性血管炎
- 噎膈
- 结节性血管炎
- 呕吐
- 硬皮病血管炎(二)
- 硬皮病血管炎(一)
- 痞满
- 白塞病血管炎(二)
- 白塞病血管炎(一)
- 胃痛、吐酸、嘈杂
- 类风湿性血管炎
- 痴呆
- 骨筋膜室综合征
- 痫病
- 动脉压迫综合征(二)
- 动脉压迫综合征(一)
- 癫狂
- 雷诺病与雷诺综合征(二)
- 雷诺病与雷诺综合征(一)
- “失眠、健忘、嗜睡”的困扰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二)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一)
- 警惕“胸痹”!
- 急性动脉栓塞
- 多发性大动脉炎(二)
- 多发性大动脉炎(一)
- 当心“心悸”!
- 糖尿病足(二)
- 糖尿病足(一)
- 肺痿是什么病?
- 动脉硬化闭塞症(二)
- 动脉硬化闭塞症(一)
- “肺胀”为何疾?
- 血管疾病常用药物有哪些?
- 警惕卷土重来的“肺痨”!
- 静脉造影有什么用处?
- 周围血管病健康普查活动开始了!
- 你了解动脉造影吗?
- 警惕张口气“喘”!
- CT与CTA、MRI与MRA在...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管疾病中的应...
- 周围静脉疾病的无创检查方法有哪...
- 咳嗽,该怎么办?
- 周围动脉疾病的无创检查方法有哪...
- 冬春季节,谨防感冒!
- 周围血管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十一)
-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七)
-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六)
-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五)
-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四)
-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三)
-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二)
-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一)
- 什么是中医内科学?
- 右下腹痛,小心“肠痈”!
- 右上腹疼,警惕“胆石”!
- 小心“痛风”摧残肢体
- 日常生活,警惕“破伤风”!(二...
- 日常生活,警惕“破伤风”!(一...
- 野外游玩,谨防“毒蛇咬伤”!(...
- 野外游玩,谨防“毒蛇咬伤”!(...
- 日常生活,小心“烫伤”!
- 冬天来临,谨防“冻疮”!
- 不可小觑的“筋瘤”
- 严重影响肢体健康的疾病――“脱...
- 不可忽视的“股肿”!
- 浅静脉的另类疾病“青蛇毒”!
- 下肢静脉曲张需警惕“臁疮”!
- 周围血管病知识知多少?(二)
- 周围血管病知识知多少?(一)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精癃...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精浊...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早泄...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男性...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尿石...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水疝...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阴茎...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子痰...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囊痈...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子痈...
- “便秘”困扰着我们的生活
- 中老年人需警惕“锁肛痔”!
- 何谓“脱肛”?
- 让我们痛苦不堪的“肛裂”!
- 肛漏
- 肛周脓肿――“肛痈”!
- 肛门隐患――“肛隐窝炎”!
- 值得关注的“息肉痔”!
- 十人九“痔”!(二)
- 十人九“痔”!(一)
- 艾滋病
- 生殖器疱疹
- 尖锐湿疣
- 淋病
- 红斑狼疮――“红蝴蝶疮”
- 结节性红斑――“瓜藤缠”
- 斑秃――“油风”!
- 酒齄鼻!
- 脂溢性皮炎――“面游风”
- 青春烦恼――“粉刺”!
- 时尚亮人的烦恼――“黧黑斑”!
- 影响美观的“白驳风”
- 西医“银屑病”“牛皮癣”=中医...
- “多形性红斑”=“猫眼疮”
- 西医“神经性皮炎”=中医“牛皮...
- 荨麻疹――“瘾疹”
- “风瘙痒”真让人难受!
- “药物性皮炎”~“药毒”!
- 警惕“接触性皮炎”!
- 何谓“湿疮”?
- 小心“疥疮”
- 夏天到了,当心“虫咬皮炎”
- “癣”让人烦恼,让人忧!
- 脓疱疮――“黄水疮”
- 玫瑰糠疹――“风热疮”
- 什么是“疣”?
- 带状疱疹――“蛇串疮”
- 单纯疱疹――“热疮”
- 关注男性生殖健康――“肾岩”
- 颈部的岩肿――“失荣”
- 小心“茧唇”!
- “肉瘤”为何物?
- 何谓“血瘤”?
- 什么是“石瘿”?
- 甲状腺炎症性疾病“瘿痈”
- 甲状腺腺瘤或囊肿类疾病――“肉...
- 值得关注的颈部疾患-“气瘿”
- 我们必须熟悉“乳岩”
- 乳头出血性疾病――“乳衄”
- 值得关注的“乳核”
- 儿童与中老年男性易患的乳腺疾病...
- 动静脉瘘(一)
- 作者:徐庆田|发布时间:2011-11-11|浏览量:712次
动静脉之间存在异常通道,称为动静脉瘘,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它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但以四肢为常见。先天性动静脉瘘常累及无数的细小动脉、静脉分支血管,因而瘘口都是多发性的。后天性动脉瘘则在大、中、小的动、静脉均可发生。瘘口一般都是单发性。由于动脉静脉之间产生异常通道,动脉管内的血液分流,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全身和局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临床表现有以下特点。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医科徐庆田
1、局部病变:
局部出现连续性血管杂音:血流经过瘘口时,可以产生杂音,通常在瘘口部位或其附近最响亮,如“机器滚动样杂音”,或收缩期性杂音。有杂音的瘘口,在其附近可触及震颤,这种特征,往往是诊断依据。动静脉瘘疾患常常有压力的变化,瘘口近端的静脉压可能很低,这是由于流出阻力低,以及静脉壁对其血流有良好的适应性。瘘口的远端,由于动脉压力的冲击,静脉管腔扩大,静脉壁增厚,静脉压力也大大的增高。
瘘口周围的动脉和静脉,由于血流量和压力的影响,使得脉管径扩张、扭曲,血管壁变薄,晚期可出现血管壁退行性变化和动脉瘤样扩大。瘘口愈接近心脏,其血管壁变化也就愈明显。动脉和静脉管腔,都可以扩大2-3倍以上。由于血流和血压的影响,瘘口附近的静脉压力明显上升,且可出现静脉搏动。静脉管腔扩大后,瓣膜失去功能,静脉血倒流,使得肢体肿胀,静脉迂曲,静脉瘀滞,皮肤色素沉着,甚则溃破。瘘口远段动脉血流减少,可发生缺血现象,如皮肤苍白、冷、疼痛、麻木以及脉搏减弱或消失,亦可出现跛行。
2、全身循环的影响
动静脉之间不正常的通道,使得周围阻力下降。由于周围阻力的下降必然引起中心动脉压降低,中心静脉压升高,灌注周围组织的血流减少。因血流的影响,必然会导致正常生理功能和机体代谢的变化。
动静脉瘘影响全身血流的情况,取决于瘘口的部位、大小、存在时间以及瘘口周围纤维化的程度。主动脉与腔静脉之间的瘘,可以较早的出现心力衰竭;肢体上的动静瘘,往往在数年以后也不一定发生明显的心脏并发症。先天性多发性动静脉瘘,瘘口小而且具有弥散性的特征,而且伴有一定的阻力,发生心力衰竭的机会比后天性单发瘘口要少。
动静脉瘘口分流较大,将持久地促使心脏无效搏动,不断增加心脏的负担。此外,由于瘘口远段的动脉血流减少和周围血管阻力的降低,常促使心率增快和动脉平均压的升高。瘘口周围的血管床扩大和血容量增多等因素,均可能经过一段时间后,使得心脏肥厚,扩大以至心力衰竭。
由于压力较高的动脉血经瘘口流向较低的静脉系统,这种血流的冲击,必然使得血管内膜受到磨擦和损坏,这就有可能受到细菌侵袭与繁殖,以致产生局部动脉内膜炎,甚至心内膜炎,少数病人可能出现反复发热和败血症的症状。
3、先天性动静脉瘘:
先天性动静脉瘘是由于胚胎的中胚层在发育演变过程中,动静脉之间残留的异常通道。
⑴病因病理:在早期胚胎卵黄囊壁及体蒂的胚胎中胚层里,部分细胞形成大小不同的细胞群,称为血岛。血岛渐渐伸展并相互连接形成原始血管丛。随着胚胎的发育生长,这种网状的毛细血管丛演变成小的毛细血管状血管和较大的血管,最终成为动脉和静脉。最初,动脉和静脉直接互相交通,并在功能上互相替代。
血管的胚胎发育过程,大致分为丛状期、网状期和管干形成期3个阶段。成人的血管系统是从这3个阶段血管的伸展、吻合、萎缩和新生而形成。有时因血管在发育过程中未能遵循这样的消长变化的规律进行发展,以致形成变异性或畸形,在动静脉之间形成异常通道。动静脉之间的通道瘘口,大小不定,瘘口小的,肉眼不能见到,称为微小的动静脉瘘。瘘口稍大,肉眼能察觉的,称为稍大的动静脉瘘。
先天性动静脉瘘是在胚胎时期形成的,但是也可在胎儿出生后继续发展,在临床上可以表现为血管瘤、蔓状动脉瘤、静脉扩张症或动静脉之间异常交通。这些畸形往往合并出现,有时可以合并淋巴系统畸形。
先天性动静脉瘘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常见于四肢,以下肢为多发,特别是踝部。在上肢最常见的是尺动脉分支,手掌动脉和手指动脉。病变主要发生在表面皮肤和软组织,但在肌肉、骨骼、消化道、脑、肺和肾等器官也可以发生。
先天性动静脉瘘的瘘口小而多发,瘘口形成后不断发展和漫延,常广泛地侵犯邻近的组织器官,如肌肉、骨骼、神经等,甚至蔓延到整个肢体或躯干。根据瘘口大小及发生的部位,在病理上分为3种类型:①干状动静脉瘘:瘘口部位大都在肢体主干动脉静脉之间,存在横轴方向的交通支。多数为一个瘘口,但是也有多个细小瘘及分支。瘘口较大者,动、静脉之间血液分流较多,静脉压较高,临床上常可出现杂音、震颤、静脉曲张和蜿蜒状动脉瘤。若瘘微小,临床症状较经。②瘤样动静脉瘘:瘘口部位在动脉静脉主干之间的分支上,局部组织伴瘤样血管扩张,一般血液分流较少,局部无杂音,亦无震颤。③混合型:干状和瘤样动静脉瘘混合的主干之间存在多发性交通和瘤样的病变。动静脉瘘口小对血液动力学改变不大,如果瘘口大则可能累及心脏的功能。先天性动脉瘘在病理形态上虽属良性病变,少数病例有生长迅速的恶性倾向。
⑵临床表现:先天性动静脉瘘在婴幼儿时期,一般隐伏或者低度活动性,通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到学龄时期或青春发育期,由于内分泌素的刺激、劳动及外伤,促使动静脉瘘迅速增长,逐渐显示临床症状。
①肢体增长、增粗:青少年骨骺端尚未闭合前,动静脉瘘已存在,在骨骺周围存在广泛的动、静脉吻全支,以致血流量增加、骨髓内循环丰富,血氧增高,促使患肢增粗增长,病人感到肢体沉重、肿胀和疼痛。由于肢体血液丰富和静脉充血,使局部温度明显增高,一般比健侧高3-5℃。由于肢体长短不等,可以出现骨盆倾斜,脊柱弯曲等症。
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动脉内高压血流,经过瘘口流向静脉,使静脉内压增高,静脉腔扩大,静脉瓣膜损伤,静脉血倒流,形成表浅静脉迂曲、瘀滞、色素沉着、湿疹、感染以致郁滞性溃疡。
③动脉供血不足:患肢动脉血液分流到静脉、瘘口的远端动脉血流量少,组织因供血不足,产生肌肉萎缩、指(趾)端发冷,其远端皮温低,指(趾)端供血不足而出现溃疡或坏疽。
④心脏的变化:动静脉之间异常交通,周围血管阻力明显下降,因而使得心搏出量明显增加,长时间影响,导致心力衰竭。
⑤局部病变:先天性动静脉瘘和先天性血管瘤在同一部位并存,血管瘤为蓝色红色,有的平坦,有的高突于皮肤表面,大小不等。瘤状动静脉瘘,局部可以肿胀或伴有海绵状血管瘤。瘘口较大,局部可以听到血管杂音及有震颤感,及局部皮温高。
病变在脑部可以出现占位性病变,肝和胃肠道动静脉瘘,可以出现消化道出血。肾内动静脉瘘,可以出现尿血,肺部动静脉瘘可以出现咳嗽、胸闷、气急、紫绀等症状。
⑶检查:①周围静脉压测定和血氧分析:动静瘘时,静脉压升高,静脉内血氧含量升高。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发现动脉血分流情况,以及是否有收缩期或舒张期杂音。③动脉造影:可以用快速连续摄片,可以显示瘘口的部位以及病变范围。在动静脉瘘时,可以出现近段动脉扩张、扭曲。相应的静脉可能早期显影。也可以出现血管瘤样扩张,以及动静脉分支呈团状的显影。
⑷治疗:局限性先天性动静脉瘘,影响肢体的功能,可以考虑手术切除,其效果良好。但是,大多数先天性动静脉瘘由于动静脉之间的交通支众多细小,病变范围广泛,有时累及整个肢体,因而治疗比较复杂和困难。切除不彻底,不仅病变可以复发,反而可能激发病变进一步发展,是否采用手术治疗须要慎重考虑。
①手术适应证:生长迅速的动静脉瘘,伴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应及早手术;病变累及周围组织,如神经受压性疼痛、出血、溃疡或并发感染,甚至影响心脏,造成心力衰竭者;内脏动静脉瘘,肝和胃肠动静脉瘘,引起出血,或肺内动静脉瘘,出现紫绀,气急等,都应及早手术。
②手术方法:根据病变不同,可选用栓塞疗法、动静脉瘘切除术、动静脉瘘主要动静分支结扎术、截肢术等不同方案。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