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游风(白屑风)
- 鼓胀
- 不可小觑的“筋瘤”
- 值得关注的颈部疾患-“气瘿”(...
- 走黄与内陷
- 儿童与中老年男性易患的乳腺疾病...
- 癃闭
- 黧黑斑
- 脓疱疮(黄水疮)
- 手足发绀症
- 瘿病
- “乳痨”——结核杆菌的涅磐
- 关注“有头疽”
- 胁痛
- 骨筋膜室综合征
- 手指破损红肿发热,是类丹毒吗?
- 动物性皮肤病之“虫咬皮炎”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囊痈”...
- 网状青斑症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水疝...
- “痈”是怎么回事?
- “疖”的防治
- 万分关注的乳腺炎症—“乳痈”
- 玫瑰糠疹??“风热疮”
- 脂溢性皮炎—“面游风”
- 中医科医师概况
-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医科概况
-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概况
- 生理及病因病理特点
- 小儿生长发育
- 小儿年龄分期
-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 腰痛
- 颤证
- 痿证
- 痉证
- 痹证
- 癌症
- 肥胖
- 虚劳
- 自汗与盗汗
- 厥证
- 内伤发热
- 消渴
- 痰饮
- 淋巴水肿
- 血证
- 动静脉瘘(二)
- 郁证
- 动静脉瘘(一)
- 遗精
- 布加综合征
- 阳痿
- 肺栓塞
- 癃闭与关格
- 血栓性浅静脉炎(三)
- 淋证与尿浊
- 血栓性浅静脉炎(二)
- 水肿
- 血栓性浅静脉炎(一)
- 疟疾
- 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
- 瘿病
- 继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综...
-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 眩晕
- 原发性下肢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 原发性下肢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 头痛
- 深静脉血栓形成(三)
- 鼓胀
- 深静脉血栓形成(二)
- 积聚
- 黄疸(附萎黄)
- 深静脉血栓形成(一)
-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
- 胁痛
- 网状青斑症
- 便秘
- 手足发绀症
- 痢疾
- 泄泻
- 红斑性肢痛症
- 腹痛
- 结节性多动脉炎(二)
- 结节性多动脉炎(一)
- 呃逆
- 变应性血管炎
- 噎膈
- 结节性血管炎
- 呕吐
- 硬皮病血管炎(二)
- 硬皮病血管炎(一)
- 痞满
- 白塞病血管炎(二)
- 白塞病血管炎(一)
- 胃痛、吐酸、嘈杂
- 类风湿性血管炎
- 痴呆
- 骨筋膜室综合征
- 痫病
- 动脉压迫综合征(二)
- 动脉压迫综合征(一)
- 癫狂
- 雷诺病与雷诺综合征(二)
- 雷诺病与雷诺综合征(一)
- “失眠、健忘、嗜睡”的困扰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二)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一)
- 警惕“胸痹”!
- 急性动脉栓塞
- 多发性大动脉炎(二)
- 多发性大动脉炎(一)
- 当心“心悸”!
- 糖尿病足(二)
- 糖尿病足(一)
- 肺痿是什么病?
- 动脉硬化闭塞症(二)
- 动脉硬化闭塞症(一)
- “肺胀”为何疾?
- 血管疾病常用药物有哪些?
- 警惕卷土重来的“肺痨”!
- 静脉造影有什么用处?
- 周围血管病健康普查活动开始了!
- 你了解动脉造影吗?
- 警惕张口气“喘”!
- CT与CTA、MRI与MRA在...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管疾病中的应...
- 周围静脉疾病的无创检查方法有哪...
- 咳嗽,该怎么办?
- 周围动脉疾病的无创检查方法有哪...
- 冬春季节,谨防感冒!
- 周围血管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十一)
-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七)
-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六)
-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五)
-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四)
-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三)
-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二)
-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一)
- 什么是中医内科学?
- 右下腹痛,小心“肠痈”!
- 右上腹疼,警惕“胆石”!
- 小心“痛风”摧残肢体
- 日常生活,警惕“破伤风”!(二...
- 日常生活,警惕“破伤风”!(一...
- 野外游玩,谨防“毒蛇咬伤”!(...
- 野外游玩,谨防“毒蛇咬伤”!(...
- 日常生活,小心“烫伤”!
- 冬天来临,谨防“冻疮”!
- 不可小觑的“筋瘤”
- 严重影响肢体健康的疾病――“脱...
- 不可忽视的“股肿”!
- 浅静脉的另类疾病“青蛇毒”!
- 下肢静脉曲张需警惕“臁疮”!
- 周围血管病知识知多少?(二)
- 周围血管病知识知多少?(一)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精癃...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精浊...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早泄...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男性...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尿石...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水疝...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阴茎...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子痰...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囊痈...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子痈...
- “便秘”困扰着我们的生活
- 中老年人需警惕“锁肛痔”!
- 何谓“脱肛”?
- 让我们痛苦不堪的“肛裂”!
- 肛漏
- 肛周脓肿――“肛痈”!
- 肛门隐患――“肛隐窝炎”!
- 值得关注的“息肉痔”!
- 十人九“痔”!(二)
- 十人九“痔”!(一)
- 艾滋病
- 尖锐湿疣
- 淋病
- 红斑狼疮――“红蝴蝶疮”
- 结节性红斑――“瓜藤缠”
- 斑秃――“油风”!
- 酒齄鼻!
- 脂溢性皮炎――“面游风”
- 青春烦恼――“粉刺”!
- 时尚亮人的烦恼――“黧黑斑”!
- 影响美观的“白驳风”
- 西医“银屑病”“牛皮癣”=中医...
- “多形性红斑”=“猫眼疮”
- 西医“神经性皮炎”=中医“牛皮...
- 荨麻疹――“瘾疹”
- “风瘙痒”真让人难受!
- “药物性皮炎”~“药毒”!
- 警惕“接触性皮炎”!
- 何谓“湿疮”?
- 小心“疥疮”
- 夏天到了,当心“虫咬皮炎”
- “癣”让人烦恼,让人忧!
- 脓疱疮――“黄水疮”
- 玫瑰糠疹――“风热疮”
- 什么是“疣”?
- 带状疱疹――“蛇串疮”
- 单纯疱疹――“热疮”
- 关注男性生殖健康――“肾岩”
- 颈部的岩肿――“失荣”
- 小心“茧唇”!
- “肉瘤”为何物?
- 何谓“血瘤”?
- 什么是“石瘿”?
- 甲状腺炎症性疾病“瘿痈”
- 甲状腺腺瘤或囊肿类疾病――“肉...
- 值得关注的颈部疾患-“气瘿”
- 我们必须熟悉“乳岩”
- 乳头出血性疾病――“乳衄”
- 值得关注的“乳核”
- 儿童与中老年男性易患的乳腺疾病...
- 生殖器疱疹
- 作者:徐庆田|发布时间:2010-07-09|浏览量:403次
1、什么是生殖器疱疹?有何特点?
答: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主要损害男女生殖器的皮肤粘膜处,其特点是以局部出现群集小疱、糜烂,自觉灼痛为主要表现。本病多为性行为传播,且与宫颈癌等有关联,中医称之为“阴部热疮”、“阴疮”、“阴疳”、“瘙疳”之范畴。
2、生殖器疱疹是如何发生的?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医科徐庆田
答:生殖器疱疹的发生多因房事不洁,从外感受湿热淫毒,困阻外阴皮肤粘膜和下焦经络而成。
3、生殖器疱疹有什么表现?实验室检查有何异常?
答:生殖器疱疹的表现依据病程可分为以下三类:
原发性生殖器疱疹:潜伏期2-7天。男性好发于包皮、龟头、冠状沟、阴茎,偶可见于尿道,女性常发生于外阴、大小阴唇、阴蒂、阴道、宫颈。皮损特点是局部瘙痒红斑、丘疹,渐渐出现小水疱,大者成脓疱,甚至破溃。往往是旧的皮损消退,新的皮损又接着出现。常伴有发热、头痛、乏力、肌痛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等全身症状。若出现在尿道,可致排尿困难;发生在肛门、直肠,可出现腹痛、便秘、里急后重和肛门瘙痒等。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多在原发皮疹后1年内复发,一般复发间歇期3-4周至3-4个月。发热、受凉、早产、精神因素、消化不良、慢性病、疲劳等导致抵抗力低下常成为诱发的因素。复发性生殖器疱疹临床表现类似原发性生殖器疱疹,且较原发性者无论局部还是全身症状都轻。50%的患者在复发部位出现局部瘙痒、烧灼感及刺痛等前驱症状,一般7-10日皮损可消退愈合。
并发症:常见有脑膜炎、脑炎、骶神经根炎及脊髓脊膜炎、疱疹性指头炎以及泌尿生殖系统广泛感染等。
实验室检查镜检可见多核巨细胞或核内病毒包涵体,培养可发现单纯疱疹病毒。
4、如何治疗生殖器疱疹?
答:生殖器疱疹的治疗原则是缩短病程,减轻症状;防止继发感染和发生并发症;防止病情复发。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扶正法邪,既可提高机体抵抗力,又可直接灭活和清除病毒。西医治疗主要包括局部用药、抗病毒治疗和提高机体免疫力。
内治:
肝经湿热证:生殖器部位出现红斑、群集小疱、糜烂或溃疡,甚至出现脓疱,灼热,轻痒或疼痛,伴口干口苦,小便黄,大便秘结,或腹股沟淋巴结肿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治疗以清热利湿、化浊解毒为主,方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泽泻、当归、车前子、木通、生甘草、玄参、知母、天花粉、大黄等。
阴虚邪恋证:外生殖器反复出现潮红、水疱、糜烂、溃疡、灼痛,日久不愈,遇劳复发或加重,伴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心烦口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质红,苔少或薄腻,脉弦细数;治疗以滋阴降火、解毒除湿为主,方药选用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黄柏、熟地、炒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白术、桑寄生、巴戟天、天冬、麦冬、柴胡、酸枣仁、合欢花、夜交藤等。
外治:可用马齿苋、野菊花、地榆、苦参各3Og,水煎外洗,每日2-3次;洗后外涂青黛散。
另可配合无环鸟苷等抗病毒药物内服或外用。
5、如何预防生殖器疱疹?
答:生殖器疱疹的预防措施有: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性道德,洁身自好,预防感染;感染静止期性交时使用避孕套,感染活动期禁止性交;早期妊娠妇女患生殖器疱疹应中止妊娠,晚期感染者宜进行剖腹产;患者应注意局部清洁卫生;保持心情舒畅,注意预防感冒、着凉、劳累,禁酒,少食辛辣刺激性饮食,以减少复发;积极治疗其他疾病,加强营养,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注意性伴侣的观察,最好同时进行治疗。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