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游风(白屑风)
- 鼓胀
- 不可小觑的“筋瘤”
- 值得关注的颈部疾患-“气瘿”(...
- 走黄与内陷
- 儿童与中老年男性易患的乳腺疾病...
- 癃闭
- 黧黑斑
- 脓疱疮(黄水疮)
- 手足发绀症
- 瘿病
- “乳痨”——结核杆菌的涅磐
- 关注“有头疽”
- 胁痛
- 骨筋膜室综合征
- 手指破损红肿发热,是类丹毒吗?
- 动物性皮肤病之“虫咬皮炎”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囊痈”...
- 网状青斑症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水疝...
- “痈”是怎么回事?
- “疖”的防治
- 万分关注的乳腺炎症—“乳痈”
- 玫瑰糠疹??“风热疮”
- 脂溢性皮炎—“面游风”
- 中医科医师概况
-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医科概况
-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概况
- 生理及病因病理特点
- 小儿生长发育
- 小儿年龄分期
-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 腰痛
- 颤证
- 痿证
- 痉证
- 痹证
- 癌症
- 肥胖
- 虚劳
- 自汗与盗汗
- 厥证
- 内伤发热
- 消渴
- 痰饮
- 淋巴水肿
- 血证
- 动静脉瘘(二)
- 郁证
- 动静脉瘘(一)
- 遗精
- 布加综合征
- 阳痿
- 肺栓塞
- 癃闭与关格
- 血栓性浅静脉炎(三)
- 淋证与尿浊
- 血栓性浅静脉炎(二)
- 水肿
- 血栓性浅静脉炎(一)
- 疟疾
- 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
- 瘿病
- 继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综...
-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 眩晕
- 原发性下肢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 原发性下肢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 头痛
- 深静脉血栓形成(三)
- 鼓胀
- 深静脉血栓形成(二)
- 积聚
- 黄疸(附萎黄)
- 深静脉血栓形成(一)
-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
- 胁痛
- 网状青斑症
- 便秘
- 手足发绀症
- 痢疾
- 泄泻
- 红斑性肢痛症
- 腹痛
- 结节性多动脉炎(二)
- 结节性多动脉炎(一)
- 呃逆
- 变应性血管炎
- 噎膈
- 结节性血管炎
- 呕吐
- 硬皮病血管炎(二)
- 硬皮病血管炎(一)
- 痞满
- 白塞病血管炎(二)
- 白塞病血管炎(一)
- 胃痛、吐酸、嘈杂
- 类风湿性血管炎
- 痴呆
- 骨筋膜室综合征
- 痫病
- 动脉压迫综合征(二)
- 动脉压迫综合征(一)
- 癫狂
- 雷诺病与雷诺综合征(二)
- 雷诺病与雷诺综合征(一)
- “失眠、健忘、嗜睡”的困扰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二)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一)
- 警惕“胸痹”!
- 急性动脉栓塞
- 多发性大动脉炎(二)
- 多发性大动脉炎(一)
- 当心“心悸”!
- 糖尿病足(二)
- 糖尿病足(一)
- 肺痿是什么病?
- 动脉硬化闭塞症(二)
- 动脉硬化闭塞症(一)
- “肺胀”为何疾?
- 血管疾病常用药物有哪些?
- 警惕卷土重来的“肺痨”!
- 静脉造影有什么用处?
- 周围血管病健康普查活动开始了!
- 你了解动脉造影吗?
- 警惕张口气“喘”!
- CT与CTA、MRI与MRA在...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管疾病中的应...
- 周围静脉疾病的无创检查方法有哪...
- 咳嗽,该怎么办?
- 周围动脉疾病的无创检查方法有哪...
- 冬春季节,谨防感冒!
- 周围血管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十一)
-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七)
-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六)
-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五)
-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四)
-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三)
-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二)
-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一)
- 什么是中医内科学?
- 右下腹痛,小心“肠痈”!
- 右上腹疼,警惕“胆石”!
- 小心“痛风”摧残肢体
- 日常生活,警惕“破伤风”!(二...
- 日常生活,警惕“破伤风”!(一...
- 野外游玩,谨防“毒蛇咬伤”!(...
- 野外游玩,谨防“毒蛇咬伤”!(...
- 日常生活,小心“烫伤”!
- 冬天来临,谨防“冻疮”!
- 不可小觑的“筋瘤”
- 严重影响肢体健康的疾病――“脱...
- 不可忽视的“股肿”!
- 浅静脉的另类疾病“青蛇毒”!
- 下肢静脉曲张需警惕“臁疮”!
- 周围血管病知识知多少?(一)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精癃...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精浊...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早泄...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男性...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尿石...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水疝...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阴茎...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子痰...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囊痈...
- 关注男性泌尿生殖健康――“子痈...
- “便秘”困扰着我们的生活
- 中老年人需警惕“锁肛痔”!
- 何谓“脱肛”?
- 让我们痛苦不堪的“肛裂”!
- 肛漏
- 肛周脓肿――“肛痈”!
- 肛门隐患――“肛隐窝炎”!
- 值得关注的“息肉痔”!
- 十人九“痔”!(二)
- 十人九“痔”!(一)
- 艾滋病
- 生殖器疱疹
- 尖锐湿疣
- 淋病
- 红斑狼疮――“红蝴蝶疮”
- 结节性红斑――“瓜藤缠”
- 斑秃――“油风”!
- 酒齄鼻!
- 脂溢性皮炎――“面游风”
- 青春烦恼――“粉刺”!
- 时尚亮人的烦恼――“黧黑斑”!
- 影响美观的“白驳风”
- 西医“银屑病”“牛皮癣”=中医...
- “多形性红斑”=“猫眼疮”
- 西医“神经性皮炎”=中医“牛皮...
- 荨麻疹――“瘾疹”
- “风瘙痒”真让人难受!
- “药物性皮炎”~“药毒”!
- 警惕“接触性皮炎”!
- 何谓“湿疮”?
- 小心“疥疮”
- 夏天到了,当心“虫咬皮炎”
- “癣”让人烦恼,让人忧!
- 脓疱疮――“黄水疮”
- 玫瑰糠疹――“风热疮”
- 什么是“疣”?
- 带状疱疹――“蛇串疮”
- 单纯疱疹――“热疮”
- 关注男性生殖健康――“肾岩”
- 颈部的岩肿――“失荣”
- 小心“茧唇”!
- “肉瘤”为何物?
- 何谓“血瘤”?
- 什么是“石瘿”?
- 甲状腺炎症性疾病“瘿痈”
- 甲状腺腺瘤或囊肿类疾病――“肉...
- 值得关注的颈部疾患-“气瘿”
- 我们必须熟悉“乳岩”
- 乳头出血性疾病――“乳衄”
- 值得关注的“乳核”
- 儿童与中老年男性易患的乳腺疾病...
- 周围血管病知识知多少?(二)
- 作者:徐庆田|发布时间:2010-09-30|浏览量:454次
1、周围血管病的辅助检查有哪些?
答:周围血管病的辅助检查很多,主要是用于检查皮肤温度、颜色、肢体营养状况、肢体肿胀增粗或萎缩、肿块、溃疡或坏疽以及动脉搏动和血管杂音情况等。
测定皮温:对比同一水平面两侧肢体的温度差别,当某部皮温较对侧及同侧其它部位明显降低时(相差大于2℃),则提示该部动脉血流减少,如动脉栓塞、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若某部皮温较对侧及同侧其它部位明显升高,则提示该部动脉或静脉血流增加,如深静脉血栓形成、红斑性肢痛病、动静脉瘘等。测定皮温的方法有扪诊法、半导体或数字皮温计、红外线热像仪、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等。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医科徐庆田
观察局部营养状况:重点观察肢体皮肤及附件、肌肉有无营养障碍性改变。有无皮肤松弛、变薄、脱屑,汗毛稀疏、变细、停止生长或脱落,趾(指)甲生长缓慢、变脆、增厚,出现甲嵴、嵌甲以及肌肉萎缩等表现。
扪诊与听诊:是了解动脉搏动和血管杂音的重要手段,是检查动脉性疾病的重要步骤,适用于桡动脉、尺动脉、肱动脉、股动脉、?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检查时应注意动脉搏动的强度、动脉的硬度、有无弯曲、结节、震颤,血管杂音的部位及强度等。
皮肤指压试验:用手指压迫趾(指)端或甲床,观察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可了解肢端动脉血液供应情况。正常人趾(指)端饱满,皮肤呈粉红色。压迫时局部呈苍白色,松开后毛细血管可在1-2秒内充盈,迅速恢复为粉红色。如充盈缓慢,延长至4-5秒后恢复原来的皮色,或皮色苍白或紫绀,表示肢端动脉血液供应不足。
肢体位置试验:病人仰卧床上,显露双足达踝以上至膝部,观察足部皮肤颜色,随即使病人两下肢直伸抬高,髋关节屈曲70°-80°(如检查上肢,采取坐位或站位,两上肢伸直高举过头部),保持该位置约60秒后进行观察。血液循环正常时,足趾、足底或手掌保持淡红色或稍发白。当动脉血液供应障碍时,可呈苍白或腊白色(如肢体抬高后皮肤颜色改变不明显,可使病人抬高的两足反复屈伸30秒钟或两手快速握松5-6次后再观察)。抬高后肢体苍白的程度与动脉血供减少的程度成正比,苍白的范围随动脉病变的位置而异。最后病人坐起,两小腿和足下垂床沿(两上肢下垂于身旁),再观察皮肤颜色的改变,正常人在10秒钟内可恢复正常。在动脉血液循环有障碍者,恢复时间可延迟到45-60秒或更长,且颜色不均,呈斑块状。下垂位后正常人的足部浅静脉应在15秒钟内充盈,如时间延长,也提示动脉血液供应不足。需要注意的是,若肢体伴有浅静脉曲张,下垂试验则无价值。
运动试验:间歇性跛行是慢性动脉供血不足的特征性表现,跛行距离和跛行时间与缺血的程度相关,临床上常以此作为反映病情程度和疗效的指标。测定方法为病人以一定的速度(1.8km/h)行走,直到出现症状,该段时间为跛行时间,所行距离为跛行距离。
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用来检查大隐静脉瓣膜功能,方法是:病人平卧,高举下肢,使浅静脉血向心回流,在大腿根部、卵圆窝平面远端扎止血带,其紧张度足以压迫大隐静脉,但不致于影响动脉血流和深静脉回流为标准。让病人站立,10秒钟内释放止血带,如浅静脉超过30秒钟而逐渐充盈者,属正常情况;如血柱自上而下立即充盈大隐静脉及分支,提示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如病人站立并保持止血带压迫的情况下,在其远端某一部位迅速出现扩张静脉,提示血液通过小隐静脉或功能不全的交通支返流至浅静脉。
深静脉通畅试验:病人站立,在大腿上1/3处扎止血带以压迫大隐静脉,快速屈伸膝关节10余次,如深静脉通畅、交通支瓣膜功能健全,小腿肌肉泵的作用将使血液流入深静脉而浅静脉瘪陷,下肢也无发胀感觉;如深静脉通畅而大隐静脉和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浅静脉的血液在运动时也能流入深静脉,但一旦运动停止,浅静脉立即充盈;如深静脉不通,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则在运动时浅静脉也扩张,小腿有胀痛感。
直腿伸踝试验和压迫腓肠肌试验:直腿伸踝试验检查方法是让病人仰卧,膝关节伸直,小腿略抬高,检查者手持病人足部用力使踝关节背屈,牵拉腓肠肌。如小腿后部明显疼痛,属阳性反应,这是腓肠肌受牵拉后压迫深部血栓及有炎症的静脉所致,常伴有腓肠肌饱满和紧张感。压迫腓肠肌试验检查方法是让病人仰卧屈膝,足跟平置检查台,检查者用手指按触其腓肠肌深部组织。如有增厚、浸润感和压痛,即属阳性,为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体征。
冷水试验和握拳试验:本试验可诱发雷诺综合症患者出现苍白-紫绀-潮红的皮色改变。将手指或足趾放入4℃左右的冷水中约1分钟,然后观察皮色有无上述改变。握拳试验方法是两手紧握1分钟后,在弯曲状态下放开,观察有无皮色改变。
另外,血液流变学、血脂、凝血功能、微循环功能、彩色B超、连续多普勒超声、肢体体积描计、节段血压测定、X线平片及血管造影、放射性核素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等均对血管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2、周围血管病的治疗方案有哪些?
答:周围血管病的治疗分内治和外治方法,具体如下。
内治:
寒湿瘀滞证:症见手足厥冷疼痛,患肢苍白或色紫、麻木、间歇性跛行,舌质淡,舌苔白润,脉沉细或沉涩;治疗以温阳散寒、理气活血为主,方选阳和汤加减:熟地、白芥子、炮姜炭、麻黄、肉桂、鹿角胶、甘草等;或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桂枝、芍药、细辛、木通、淫羊藿、巴戟天、杜仲、甘草、大枣等。
瘀血阻塞证:症见肢体运动性疼痛(静息痛),皮色青紫,肌肤甲错,甚至出现溃疡及坏疽,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沉涩;治疗以理气活血、通络化瘀为主,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地黄、当归、芍药、川芎、柴胡、郁金、川楝子等;或活血通脉汤加减:当归、赤芍、土茯苓、桃仁、金银花、川芎、乳香、没药、玄胡等。
湿热蕴结证:症见肢体肿胀疼痛,皮色暗红,皮温升高,甚至肢端坏疽染毒,伴有头疼、身热、口渴、尿黄、便秘,舌质暗红,舌苔黄腻,脉细数或滑数;治疗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为主,方选五神汤加减:茯苓、金银花、牛膝、车前子、紫花地丁、公英、野菊花、虎杖等;或四妙勇安汤加减:玄参、当归、金银花、甘草、生苡米、赤小豆、车前子等。
气血两虚证:症见患肢弥漫性肿胀,局部腐肉已脱,新肉不生或肉芽淡红,状若镜面,伴面色苍白,消瘦倦怠,纳呆便溏,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治疗以补益气血为主,方选人参养荣汤加减:党参、白术、炙黄芪、炙甘草、陈皮、肉桂、当归、熟地、五味子、茯苓、远志、白芍、大枣、生姜等;或八珍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地黄、芍药、当归、川芎、淮山药、麦芽、鸡内金、陈皮、大枣、生姜等。
外治:
根据病情可选用熏洗、箍围、浸渍等疗法。对于坏疽形成以及伤口脓腐较多者,适时进行清创术,术后按祛腐生肌方法换药。可采用取栓术、血管重建术、截肢术等手术疗法,还可以进行介入治疗。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