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凡成主任医师
-
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科室:
耳鼻咽喉科
- 爆震性耳鸣、耳聋(间断脉冲噪音...
- 咽喉疼痛见于那些疾病
- 鼻疔(鼻疖肿)
- 鼻腔异物
- 咽喉囊肿如何治疗?
- 鼻窦粘液囊肿
- 如何治疗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 如何根治声带白斑?
- 急性鼻咽炎的治疗
- 颈动脉炎的诊断鉴别
- 一例扁桃体良性肿瘤的中医治疗
- 鼻硬结病的诊断与中医疗法
- 如何治疗急性咽炎?
- 鼻中隔溃疡20天不愈合
- 鼻腔异物的诊断与治疗
- 全国各地中医耳鼻喉科知名专家简...
- 儿童中耳炎腺样体肥大同时存在如...
- 儿童中耳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同时...
- 湖南省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救助...
- 关于煎服中药的方法问题
- 疾病治疗中的忌口问题
- 中药为主治疗常见耳鼻咽喉科慢性...
- 常用滴鼻液(喷鼻液)的分类与使...
- 电话咨询有何作用
- 高风亮节,继往开来,华夏昌盛
- 慢性鼻窦炎能不能完全治愈
- 为什么您的咨询没有被回答?
- 上呼吸道感染
- 如何看待医学专家的有效经验或医...
- 小儿有时鼻痒,有时鼻塞,偶尔喷...
- 如何认识耳鼻咽喉科的过敏原检查...
- 治耳聋鸣外治方
- 头颈部淋巴结肿大有何临床意义
- 治疗喉返神经麻痹医案几则
- 我最怕回答:我的这个病多久才能...
- 鼻塞可见于哪些疾病
- 第一次中药处方后效果不好怎么办
- 如何预防感冒
- 论神经性耳鸣的中医辨证论治
- 慢性喉炎的中医药治疗
- 前庭神经元炎
- 如何治疗茎突综合征
- 鼻硬结病
- 外耳道真菌病
- 顿服冷开水治疗鱼刺卡咽喉
- 鼻腔异物
- 干酪性鼻炎
- 急性鼻炎
- 鼻中隔穿孔
- 鼻前庭囊肿
- 鼻前庭湿疹
- 鼻前庭炎
- 鼻疖肿
- 酒齄鼻
- 鼻外伤
- 复发性口疮经验方
- 有慢性鼻窦炎病史者,如何预防鼻...
- 口腔黏膜白斑
- 口腔黏膜扁平苔癣
- 口角炎
- 萎缩性舌炎
- 牙本质过敏症
- 嗓音疲劳
- 非化脓性中耳炎专家论著
- 怎样去看病
- 小儿咽喉不适,时欲"吭...
- 新生儿及婴幼儿的早期听力检测及...
- 慢性咽炎如何治疗
- 鼻敏片对豚鼠变应性鼻炎鼻粘膜组...
- 鼻敏片对大鼠变应性鼻炎鼻黏膜I...
- 鼻敏片对豚鼠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形...
- 鼻部炎症辨证论治规律探讨
- 鼻咽炎的治疗
- 甲状腺手术后,喉返神经受损,左...
- 喉炎,声音嘶哑怎么治疗
- 感冒后引起慢性咽喉炎很久了怎么...
- 过敏性鼻炎兼哮喘如何治疗
- 老妈耳鸣如何治疗
- 鼻炎引起嗅觉障碍如何治疗
- 交替性鼻塞,热天加重,如何治疗
- 小儿反复鼻塞,流鼻涕,鼻后滴漏...
- 慢性咽炎相关知识速览
- 护嗓的生活禁忌
- 居里夫人:《我的信念》
- 居里夫人:《我的信念》
- 咽异感症中医各家医案
- 慢性鼻炎中医各家医案
- 干燥性鼻炎中医各家医案
- 扁桃体炎中医各家临证医案
- 老年性耳聋耳鸣的防治
- 关注日常食品安全问题
- 咽喉病如何注意生活饮食调理
- 噪声性耳聋的防治
- 如何评价中医治疗小儿扁桃体肥大...
- 小儿慢性扁桃体炎与小儿扁桃体肥...
- 如何治疗急性咽炎(急性单纯性咽...
- 如何根治声带白斑
- 如何治好急性喉炎
- 抗生素滥用的恶果
- 耳鼻咽喉科常用中成药
- 揭穿耳聋治疗中的伪科学和骗钱术
- 人生感言三两句
- 神经性耳鸣的中药经验方
- 神经性耳鸣、耳聋的饮食疗法
- 主观性或自觉性耳鸣的机制
- 主观性或自觉性耳鸣的机制
- 过敏性咽炎的中医治疗
- 突发性耳聋的中医药治疗
- 梅尼埃病的中西医治疗
- 梅尼埃病的中西医治疗
- 梅尼埃病医案解析
- 梅尼埃病医案解析
- 论鼻出血的中医治疗
-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药外治
-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药外治
- 化脓性中耳炎的中医疗法
- 慢性鼻窦炎的中医疗法
- 慢性鼻炎的中医疗法
- 鼻息肉各家医案解析
- 鼻息肉各家医案解析
- 精神性失音
- 精神性失音
- 鼻前庭囊肿
- 鼻前庭囊肿
- 咽异感症的中西医诊疗
- 精神性聋
- 精神性聋
- 声带手术后如何禁声与进行发音训...
- 耳硬化症的中西医治疗
- 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名家医案(下...
- 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名家医案(下...
- 冬病夏治法(穴位贴敷法)治疗变...
- 容易恶心作哕小单方
- 外伤性与爆震性耳鸣耳聋医案几则
- 外伤性与爆震性耳鸣耳聋医案几则
- 药物中毒性聋各家医案
- 药物中毒性聋各家医案
- 鼻窦囊肿
- 治疗哮喘病单方
- 长期低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
- 颈椎病与耳鼻咽喉症状
- 咽异感症各家医案解析
- 咽异感症各家医案解析
- 急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 急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 慢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 慢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 萎缩性鼻炎医案解析
- 慢性喉炎医案解析
- 慢性喉炎医案解析
- 喉水肿、小结、息肉医案(谭敬书...
- 喉水肿、小结、息肉医案(谭敬书...
- 喉返神经麻痹医案
- 喉返神经麻痹医案
- 鼻中隔偏曲是否需要手术
- 口疮的中医治疗
- 耳硬化症
- 耳鼻咽喉科少见病验案
- 耳鼻咽喉科少见病验案
- 神经性耳鸣的药物治疗(西药、中...
- 老年人如何预防老年性耳鸣、耳聋...
- 耳鸣掩蔽法治疗耳鸣
- 自我按摩法治疗耳鸣
- 传染病源性耳鸣耳聋医案解析
- 传染病源性耳鸣耳聋医案解析
- 声带瘫痪(喉返神经麻痹)医案
- 声带瘫痪(喉返神经麻痹)医案
- 突发性聋医案
- 突发性聋医案
- 感音神经性聋医案
- 感音神经性聋医案
- 感音神经性耳鸣医案
- 感音神经性耳鸣医案
- 耳鼻咽喉科三大急性炎症如何彻底...
- 痰涕带血或鼻血如何排除癌症
- 痰涕带血或鼻血如何排除癌症
- 鼓膜穿孔如何治疗
- 化脓性中耳炎的局部治疗
- 化脓性中耳炎的局部治疗
- 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如何治疗
- 胆脂瘤型中耳炎要不要手术治疗
- 鼓膜穿孔如何治疗?
- 鼓膜穿孔引起的耳鸣如何治疗
- 汪洋谈医生的职业操守:有些医生...
- 汪洋谈医生的职业操守:有些医生...
- 如何治疗慢性鼻炎
- 如何看待中医
- 如何看待中医
- 慢性咽炎的中医疗法
-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疗法
- 慢性鼻炎各家医案解析
- 慢性鼻炎各家医案解析
- 耳部湿疹各家医案解析
- 耳部湿疹各家医案解析
- 鼻疖各家医案解析
- 鼻疖各家医案解析
- 酒齄鼻各家医案解析
- 酒齄鼻各家医案解析
- 要求网络处方时如何介绍病情
- 做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 做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 耳科饮病案(谭敬书、徐绍勤、李...
- 耳聋二十六年案(链霉素中毒性聋...
- 耳聋二十六年案(链霉素中毒性聋...
- 复聪片治疗感音神经性聋与老年性...
- 突发性聋的中医治疗经验(谭敬书...
- 位置性眩晕医案(谭敬书教授医案...
- 位置性眩晕医案(谭敬书教授医案...
- 化脓性中耳炎术后眩晕案(李凡成...
- 化脓性中耳炎术后眩晕案(李凡成...
- 化脓性中耳炎的中医治疗(谭敬书...
- 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医炎、...
- 外耳湿疹的治疗(谭敬书、李凡成...
- 颈动脉炎的中医治疗
- 急慢性喉炎的中医治疗
- 咽部溃疡治验(谭敬书、李凡成治...
- 咽部溃疡治验(谭敬书、李凡成治...
- 梅核气的治疗(谭敬书、李凡成经...
- 口咽干燥难忍案(谭敬书教授经验...
- 口咽干燥难忍案(谭敬书教授经验...
- 慢性咽炎的中医治疗经验(谭敬书...
- 拔牙后出血三日不止案(谭敬书教...
- 拔牙后出血三日不止案(谭敬书教...
- 鼻出血中医证治经验
-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谭敬书教授经...
- 急慢性鼻窦炎的中医治疗(谭敬书...
- 治疗慢性鼻炎经验(谭敬书、李凡...
- 酒齄鼻的治疗(谭敬书教授经验)
- 我的导师谭敬书教授
- 中医对咽异感症的古今治疗
- 中医对咽异感症的古今治疗
- 清窍清阳相关学说
- 清窍清阳相关学说
- 耳鼻咽喉科的独特学说之一 官...
- 耳鼻咽喉科的独特学说之一 官...
- 助听器
- 感冒后遗咳嗽不止如何治疗
- 嗅觉障碍的辨证论治(李凡成医案...
- 清热以治过敏性鼻炎(李凡成医案...
- 过敏性咽炎的中西医治疗
- 如何治疗慢性咽喉炎
- 过敏性鼻炎的中西医治疗
- 萎缩性鼻炎医案解析
- 作者:李凡成|发布时间:2010-04-14|浏览量:711次
萎缩性鼻炎是以鼻腔粘膜、骨膜及骨质发生萎缩及鼻内有脓痂形成为主要特征的鼻病。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无臭味者为单纯性萎缩性鼻炎,有臭味者为臭鼻症。本病以原发性为多,多发生于山区,气候干燥地区。女性多于男性,体格瘦弱者多于健壮者。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李凡成
中医称本病为鼻槁,其病机多属阴虚鼻窍失养,有浊涕、臭痂者乃兼邪毒滞留;以其病程较长,故多兼气血瘀滞。
二、妙法绝招解析
1.阴虚不足,鼻窍失濡
蔡福养验案
(1)病历摘要:某男,患病2年,多方求治未效。证见双侧鼻内肌膜干燥萎缩,嗅觉减退,涕痂积留。伴腰酸乏软,手足心热,尿黄,脉细数。证属肾阴虚,虚阳上浮。治以引火归原,清肺开窍:熟地黄30g,玄参20g,肉桂3g,桑白皮、地骨皮各12g,甘草4g,鹅不食草、丝瓜藤各10g。上方服12剂而愈。(蔡福养等,《辽宁中医杂志》1988;10:3-5)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阴虚火旺,鼻窍失濡认识。治以引火归原,清肺开窍。方中熟地黄、玄参滋阴清热;桑白皮泻肺清热;地骨皮清虚热;反佐肉桂引火归原;鹅不食草通利鼻窍;丝瓜藤通络利窍;甘草调和诸药。
黄国贤验案
(1)病历摘要:廖某,女,39岁。近13年来经常鼻腔干燥疼痛,气热,鼻塞,嗅觉功能丧失,鼻内结脓臭痂皮,时从口中咯出,动辄鼻衄,反复发作。现值秋季,症状加重,干燥难忍,自觉鼻孔宽大,每遇冷气,即直冲上脑。伴大便秘结,数日一行。查见鼻腔宽大,内有大量灰绿色脓痂,甚臭;清除痂皮后见鼻粘膜萎缩,干燥,且有糜烂及渗血,鼻甲萎缩,尤以下鼻甲为甚。舌质红,苔薄,脉细数。处方:生地黄、玄参、麦冬、百合各等份。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日早晚各服15g。同时配合开水经鼻腔作蒸汽吸入,每次10-20min。上药治疗45天而愈。鼻腔缩小,鼻粘膜恢复正常,嗅觉正常。(黄国贤,《四川中医》1991;2:47)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当属阴虚火旺,鼻窍失濡。方中生地黄、玄参、麦冬、百合养阴清热,滋补肺肾。炼蜜为丸,以图缓治。开水经鼻腔作蒸汽吸入,可以润鼻舒窍。
邓晓华验案
(1)病历摘要:孙某,女,38岁。鼻塞鼻臭,嗅觉消失3年余。服西药未效。查见鼻外观略呈消瘦,鼻粘膜暗红,下鼻甲显著萎缩,中上鼻道有大量脓痂,后鼻腔显著宽大。处方:生地黄、熟地黄、麦冬、贝母、百合、当归、白芍药、玄参、桔梗、甘草、石斛、辛夷、苍耳子、黄芩各10g,水煎服,日1剂。局部滴用链霉素和地塞米松。经上法治疗一周后症状显著减轻,鼻粘膜淡红,鼻内脓痂消失。治疗1个月后鼻甲有恢复,嗅觉改善。治疗2个月后鼻粘膜红润,鼻腔明显缩小,鼻甲增大,通气良好。(邓晓华,《湖北中医杂志》1993;4:46)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辨证依据不足。根据经验,当从阴虚鼻窍失濡认识。故方中生地黄、熟地黄、麦冬、百合、玄参、石斛养阴清热,滋补肺肾;当归、白芍药养血和血;辛夷、苍耳子化浊通窍;黄芩清肺热;贝母、桔梗化痰祛邪;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奏滋阴清热,化浊通窍之功。
2.气虚不足,鼻窍失养
朱祥成验案
(1)病历摘要:李某,男,12岁。近半年来,鼻腔有难闻气味,鼻内干燥异常,近日加剧。查见鼻腔宽大,鼻粘膜及鼻甲皆明显萎缩,色灰暗不泽,表面附有少量黄绿色痂皮。舌淡苔薄白,脉细。处方:生黄芪、党参各12g,白术、当归、神曲、赤芍药、藿香、郁金、丹参各10g,丝瓜络、青皮、陈皮各6g,5剂。二诊:鼻内臭味减,嗅觉改善。处方:原方去青皮,加牡丹皮、辛夷各6g,7剂。三诊:鼻腔臭味消失,脓痂已除,嗅觉接近正常。仍坚持治疗2个月,基本恢复正常。(王永华,《浙江中医杂志》1987;7:321-322)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多属肺脾气虚,鼻窍失养,邪毒滞留。方中生黄芪、党参、白术、陈皮、神曲益气健脾;青皮行气,丝瓜蒌通络,助当归、赤芍药、丹参、郁金养血活血通络;藿香芳香化浊以祛邪。全方合用,共奏益气健脾,活血通络之功。复诊方中,牡丹皮凉血活血;辛夷通利鼻窍。
张小平验案
(1)病历摘要:陈某,女,32岁。鼻干燥失嗅,擤涕有脓血痂皮3年,伴头晕痛,精神不振,畏寒怕冷。查见双鼻腔粘膜淡红干燥,中下鼻甲萎缩,近后鼻孔有少许脓血痂皮,鼻息臭。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治以升陷汤加减:黄芪、淮山药各20g,知母、沙参、玉竹、当归各10g,升麻、桔梗、白芷、甘草各6g。上方6剂后脓血痂皮消失,头晕痛明显好转。原方加柴胡5g,辛夷10g,续服25剂而愈,鼻粘膜红润。(张小平,《新中医》1991;12:19)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当属气虚清阳不升,鼻窍失养,邪毒滞留。方中升麻、桔梗升提,助黄芪、淮山药益气升清;反佐知母降阴火;沙参、玉竹益气养阴;当归和血;白芷通利鼻窍;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奏益气养阴,升清降浊,和血通鼻之功。复诊方中,柴胡升发清阳,辛夷通利鼻窍。
李海华验案
(1)病历摘要:杨某,女,42岁。近4年来常感鼻内干燥,鼻塞,鼻涕呈黄色痂皮样,嗅觉渐减,有时自觉鼻气腥臭,伴神疲乏力,纳少面黄,曾多次服中药养阴之剂,西药维生素及复方薄荷油、链霉素滴鼻等治疗而无效。查见鼻腔粘膜干燥,双下鼻甲暗红萎缩,鼻道增宽,有少许黄色痂皮。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证属脾虚气陷,津液不升。治以健脾益气,升清润燥:生黄芪20g,麦冬、沙参、党参各15g,升麻、柴胡各5g,当归、川芎、甘草各10g。上方6剂后诸症好转,守上方连服半月而愈。(李海华,《新中医》1992;12:42-43)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脾虚气陷,津液不升认识。治以健脾益气,升清润燥。方中升麻、柴胡升提,助生黄芪、党参益气升清;麦冬、沙参养阴润燥;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甘草调和诸药。
3.气阴两虚,鼻窍失养
谭敬书验案
(1)病历摘要:周某某,女,21岁。诉鼻腔干燥不适,嗅觉减退3-4年,近年嗅觉消失。平时乏力,易感冒,食纳一般,月经调。近5年来,连续服用六味地黄丸、脾约丸数瓶,鼻干微好转,其他无改善。现有头晕心烦,大便结,2-3日一行。查见双侧鼻腔顶有脓痂,鼻甲明显萎缩,干燥,鼻腔宽大,舌质淡红带紫,苔薄黄,脉弦。证属气阴不足,脉络痹阻,治拟益气养血,活血化瘀:当归尾、赤芍药、生地黄、丹参、黄芪、党参各15g,玄参20g,川芎、麦冬、草决明各10g。外以生地黄、丹参、赤芍药、苦参各10g,红花5g,麻油煎炸,去渣滴鼻,每日2-3次。二诊:服上方21剂,心烦减,无明显鼻干感,近有鼻内胀痛。查见两鼻腔粘膜红润,鼻甲略有增大,左侧鼻腔顶部脓痂消失,右侧之减少。处方:上方去草决明,加枳壳、桃仁各10g。嘱平时服蜂蜜,外用药同前。三诊:服上方28剂,嗅觉恢复,鼻已不痛,近来鼻腔干燥又增明显,鼻唇起泡而痒痛。查见双下鼻甲较前有明显恢复,鼻粘膜干红,右鼻腔少许干痂,舌红,苔黄,脉弦带滑。本病因气阴两亏,用药清润不足,甘温太过,以致脾经热邪上壅,改拟滋阴清热,活血通络:玄参、葛根、生地黄、生黄芪、丹参各20g,当归尾、赤芍药各15g,牡丹皮、黄芩、路路通、木通各10g,升麻、甘草各6g,10剂。鼻内滴药同前,鼻唇疱疹处涂青黛散。距首诊一年后,患者嗅觉恢复正常,鼻干基本消失,已有涕可擤,鼻甲恢复正常,但偏小,大便仍干燥。再处以清润降火之剂,嘱注意饮食调理,保持大便通畅。(李凡成,《新中医》1990;9:7-9)
(2)妙法解析:此例患者病机从气阴不足,脉络痹阻认识。治以益气养血,活血化瘀。方中黄芪、党参补脾益气;当归尾、赤芍药、川芎、丹参活血化瘀;生地黄、玄参、麦冬养阴清热;草决明降火通便。外治方中,生地黄、赤芍药养阴凉血;红花、丹参活血化瘀;苦参清热燥湿以祛邪毒;以麻油为溶剂,滋润鼻窍。二诊方中,生黄芪、升麻、葛根益气升清;玄参、生地黄养阴清热;丹参、当归尾、赤芍药、牡丹皮凉血化瘀,助以路路通则可活血通络;黄芩、木通清热;甘草调和诸药。
程康明验案
(1)病历摘要:陈某,女,57岁。有萎缩性鼻炎病史20多年。近年鼻息腥臭,鼻腔结痂虽少,却见涕中带血,伴耳鸣目涩,咽干口燥。查见鼻背凹陷如鞍,鼻孔外翻,鼻镜中见鼻道空阔,咽前壁直观可见,其粘膜干燥萎缩,中鼻甲代偿性肥大,苍白变性,表面红丝缕缕,上有黄色痂皮附着,中道亦有少许脓痂。舌红苔薄,脉细。证属气阴两亏,水不涵木,肺津受损。治以滋肝润燥,培土生金法,用一贯煎合四君子汤加减:南北沙参、生地黄各15g,麦冬、茯苓、白术、当归、辛夷各10g,淮山药、白芍药、女贞子、旱莲草各12g。外用蜂蜜滴鼻。上方连服30剂后症状明显改善。仍以原方略加减,制为蜜丸,早晚服,以图缓功。(程康明,《江苏中医杂志》1989;7:318)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气阴两亏,水不涵木,肺津受损认识。治以滋肝润燥,培土生金。方中南北沙参养阴清肺,益气生津;生地黄、麦冬养阴润燥;女贞子、旱莲草养阴清热滋水;当归、白芍药、生地黄养血涵木;淮山药、茯苓、白术益气健脾,培土生金;辛夷通利鼻窍。
4.肝脾失调,肺金燥热(程康明验案)
(1)病历摘要:颜某,女,25岁。平时寡言多思,近一年来鼻塞欠畅,鼻息臭秽,口干咽燥,伴面色少华,头昏目涩,胸闷心烦,月经量少先期。查见鼻腔宽大,粘膜暗红欠津,下甲削瘦,中甲有黄色痂皮附着,腥臭,中道清晰,咽部欠润。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证属肝脾不和,燥热灼津。治以舒肝和脾法,取丹栀逍遥散加减:柴胡3g,生地黄15g,牡丹皮7g,栀子、当归、白芍药、茯苓、白术、合欢花各10g,石斛15g,阿胶、黑芝麻各12g。外用复方薄荷油滴鼻。上方连服30剂而鼻粘膜转润,脓痂消失,鼻臭亦除。(程康明,《江苏中医杂志》1989;7:318)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乃肝郁脾虚,阴血不足,肺金失濡。方中柴胡、合欢花疏肝;生地黄、当归、白芍药、阿胶养血柔肝;石斛、牡丹皮、栀子养阴清火;茯苓、白术益气健脾;黑芝麻补益肝肾,养血润燥。全方合用,共奏疏肝理脾,养血润燥,滋阴降火之功。
5.郁热熏蒸,鼻窍失濡(程康明验案)
(1)病历摘要:刘某,男,23岁。头痛鼻塞擤脓涕腥臭7年,伴口干热臭。查见鼻腔内有大量黄绿色痂皮如卷筒附着,取出后可见附着面有脓血性分泌物,恶臭。中下鼻甲萎缩,充血剥脱,中道亦有脓性分泌物滞留。舌苔黄微腻,脉弦数。证属脾胃伏火,肝胆火热。治以泻黄泄木法:生石膏30g,藿香5g,佩兰、栀子、辛夷各10g,鱼腥草12g,黄柏5g,甘草4g。外用儿茶散吹鼻。上方服10剂后症状显改,续治2月而脓痂消失,中道无脓性分泌物,鼻甲粘膜光滑。(程康明,《江苏中医杂志》1989;7:318)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可能继发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医者对其病机从脾胃、肝胆湿浊郁火熏蒸鼻窍认识。治以泻脾清肝。方中生石膏清胃热;黄柏燥湿清脾;藿香、佩兰芳香化浊醒脾;栀子清肝火;鱼腥草清肺热;辛夷通利鼻窍;甘草解毒祛邪,调和诸药。
三、按语
古代文献关于本病的论述资料很少。《灵枢?寒热》说:“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是关于本病的最早论述。历代有关鼻干、鼻燥的论述(参见“干燥性鼻炎”)可能亦与本病有关。如清代《笔花医镜》卷2说:“鼻燥者,邪化火而液干也,贝母瓜蒌散主之。”又《理瀹骈文》说:“鼻燥,肺火也,玄参浸塞;或用生地、黄连、黄柏、姜黄、当归尾,香油熬膏涂。”《医学见能》卷1说:“鼻根红赤,孔内干燥结煤者,阳明经燥气也,宜加味升葛汤。”
根据古今文献资料复习,萎缩性鼻炎的基本病机主要是阴血不足(腑脏病位多在肺胃或肺肾)、气血亏虚(主要在肺脾)、气阴两虚,以致鼻窍肌膜失养,日久枯萎而成,亦有腑脏郁热熏蒸(腑脏病位多在肺胃、肝胆),致津涸液少,肌膜失养所致。故其临床表现以鼻内干燥少津、鼻甲萎缩致鼻腔宽大、嗅觉减退或消失等为主要表现。其病程久者,由于气、阴不足,致窍络不充而痹阻,则属气血瘀阻,可进一步加重与加快病情发展。由于鼻窍失养,往往易致邪毒滞留,以致鼻腔内出现多量干痂且臭。继发性者,除少数特殊感染、鼻腔手术伤损(如鼻甲切除过多)外,常见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所致,乃湿浊邪毒熏蒸,致肌膜失养所致。
萎缩性鼻炎的用药规律,证属阴虚者,宜养血益阴,常用方如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药物如生地黄、熟地黄、麦冬、百合、白芍药、当归、玄参、女贞、旱莲草、桑椹子之类;兼阴虚生热者,酌加黄芩、知母、地骨皮之类清热。证属气虚者,宜补中益气,常用方药如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药物如黄芪、党参、白术、沙参、淮山药、炙甘草、升麻、葛根之类;挟热者,加黄芩、知母之类清热祛邪。证属气阴两虚者,宜益气生津,可在养血益阴方基础上酌加益气之品,或在补中益气方基础上酌加养血益阴之品。证属腑脏郁热者,宜清腑脏热,清肺胃热如黄芩、桑白皮、地骨皮、知母、栀子、石膏之类,清肝胆热如龙胆草、黄芩、栀子之类。若鼻腔有脓痂者,宜配伍清热解毒或燥湿解毒法,酌用金银花、鱼腥草、土茯苓、藿香、黄柏、苦参、苍耳子之类。由于久病入络,治疗中尚须注意配伍活血化瘀之品的使用,如桃仁配红花、丹参配当归尾、丝瓜络配穿山甲之类。临床上,也还存在其他主证者,当随证处治,如本节之肝脾失调,肺金燥热证,即用丹栀消遥散加减。
临床上,对萎缩性鼻炎的治疗还应配合外治法(局部治疗)。鼻内有干痂者,一般可用温生理盐水,从前鼻孔吸入后从口中吐出,每天1-2次,以清除干痂与臭气;由于鼻腔干燥,宜用滋润剂滴鼻,如复方薄荷油。笔者在临床上,常用白芷、牡丹皮、大黄、赤芍药各等量,以麻油浸过药面泡24小时,文火煎熬至药片呈焦黄,去渣,加少许冰片拌入,冷却后,以油滴鼻,既能滋润鼻腔,亦可解毒祛邪,活血生新,较复方薄荷油效果更好。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