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凡成主任医师
-
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科室:
耳鼻咽喉科
- 爆震性耳鸣、耳聋(间断脉冲噪音...
- 咽喉疼痛见于那些疾病
- 鼻疔(鼻疖肿)
- 鼻腔异物
- 咽喉囊肿如何治疗?
- 鼻窦粘液囊肿
- 如何治疗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 如何根治声带白斑?
- 急性鼻咽炎的治疗
- 颈动脉炎的诊断鉴别
- 一例扁桃体良性肿瘤的中医治疗
- 鼻硬结病的诊断与中医疗法
- 如何治疗急性咽炎?
- 鼻中隔溃疡20天不愈合
- 鼻腔异物的诊断与治疗
- 全国各地中医耳鼻喉科知名专家简...
- 儿童中耳炎腺样体肥大同时存在如...
- 儿童中耳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同时...
- 湖南省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救助...
- 关于煎服中药的方法问题
- 疾病治疗中的忌口问题
- 中药为主治疗常见耳鼻咽喉科慢性...
- 常用滴鼻液(喷鼻液)的分类与使...
- 电话咨询有何作用
- 高风亮节,继往开来,华夏昌盛
- 慢性鼻窦炎能不能完全治愈
- 为什么您的咨询没有被回答?
- 上呼吸道感染
- 如何看待医学专家的有效经验或医...
- 小儿有时鼻痒,有时鼻塞,偶尔喷...
- 如何认识耳鼻咽喉科的过敏原检查...
- 治耳聋鸣外治方
- 头颈部淋巴结肿大有何临床意义
- 治疗喉返神经麻痹医案几则
- 我最怕回答:我的这个病多久才能...
- 鼻塞可见于哪些疾病
- 第一次中药处方后效果不好怎么办
- 如何预防感冒
- 论神经性耳鸣的中医辨证论治
- 慢性喉炎的中医药治疗
- 前庭神经元炎
- 鼻硬结病
- 外耳道真菌病
- 顿服冷开水治疗鱼刺卡咽喉
- 鼻腔异物
- 干酪性鼻炎
- 急性鼻炎
- 鼻中隔穿孔
- 鼻前庭囊肿
- 鼻前庭湿疹
- 鼻前庭炎
- 鼻疖肿
- 酒齄鼻
- 鼻外伤
- 复发性口疮经验方
- 有慢性鼻窦炎病史者,如何预防鼻...
- 口腔黏膜白斑
- 口腔黏膜扁平苔癣
- 口角炎
- 萎缩性舌炎
- 牙本质过敏症
- 嗓音疲劳
- 非化脓性中耳炎专家论著
- 怎样去看病
- 小儿咽喉不适,时欲"吭...
- 新生儿及婴幼儿的早期听力检测及...
- 慢性咽炎如何治疗
- 鼻敏片对豚鼠变应性鼻炎鼻粘膜组...
- 鼻敏片对大鼠变应性鼻炎鼻黏膜I...
- 鼻敏片对豚鼠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形...
- 鼻部炎症辨证论治规律探讨
- 鼻咽炎的治疗
- 甲状腺手术后,喉返神经受损,左...
- 喉炎,声音嘶哑怎么治疗
- 感冒后引起慢性咽喉炎很久了怎么...
- 过敏性鼻炎兼哮喘如何治疗
- 老妈耳鸣如何治疗
- 鼻炎引起嗅觉障碍如何治疗
- 交替性鼻塞,热天加重,如何治疗
- 小儿反复鼻塞,流鼻涕,鼻后滴漏...
- 慢性咽炎相关知识速览
- 护嗓的生活禁忌
- 居里夫人:《我的信念》
- 居里夫人:《我的信念》
- 咽异感症中医各家医案
- 慢性鼻炎中医各家医案
- 干燥性鼻炎中医各家医案
- 扁桃体炎中医各家临证医案
- 老年性耳聋耳鸣的防治
- 关注日常食品安全问题
- 咽喉病如何注意生活饮食调理
- 噪声性耳聋的防治
- 如何评价中医治疗小儿扁桃体肥大...
- 小儿慢性扁桃体炎与小儿扁桃体肥...
- 如何治疗急性咽炎(急性单纯性咽...
- 如何根治声带白斑
- 如何治好急性喉炎
- 抗生素滥用的恶果
- 耳鼻咽喉科常用中成药
- 揭穿耳聋治疗中的伪科学和骗钱术
- 人生感言三两句
- 神经性耳鸣的中药经验方
- 神经性耳鸣、耳聋的饮食疗法
- 主观性或自觉性耳鸣的机制
- 主观性或自觉性耳鸣的机制
- 过敏性咽炎的中医治疗
- 突发性耳聋的中医药治疗
- 梅尼埃病的中西医治疗
- 梅尼埃病的中西医治疗
- 梅尼埃病医案解析
- 梅尼埃病医案解析
- 论鼻出血的中医治疗
-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药外治
-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药外治
- 化脓性中耳炎的中医疗法
- 慢性鼻窦炎的中医疗法
- 慢性鼻炎的中医疗法
- 鼻息肉各家医案解析
- 鼻息肉各家医案解析
- 精神性失音
- 精神性失音
- 鼻前庭囊肿
- 鼻前庭囊肿
- 咽异感症的中西医诊疗
- 精神性聋
- 精神性聋
- 声带手术后如何禁声与进行发音训...
- 耳硬化症的中西医治疗
- 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名家医案(下...
- 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名家医案(下...
- 冬病夏治法(穴位贴敷法)治疗变...
- 容易恶心作哕小单方
- 外伤性与爆震性耳鸣耳聋医案几则
- 外伤性与爆震性耳鸣耳聋医案几则
- 药物中毒性聋各家医案
- 药物中毒性聋各家医案
- 鼻窦囊肿
- 治疗哮喘病单方
- 长期低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
- 颈椎病与耳鼻咽喉症状
- 咽异感症各家医案解析
- 咽异感症各家医案解析
- 急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 急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 慢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 慢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 萎缩性鼻炎医案解析
- 萎缩性鼻炎医案解析
- 慢性喉炎医案解析
- 慢性喉炎医案解析
- 喉水肿、小结、息肉医案(谭敬书...
- 喉水肿、小结、息肉医案(谭敬书...
- 喉返神经麻痹医案
- 喉返神经麻痹医案
- 鼻中隔偏曲是否需要手术
- 口疮的中医治疗
- 耳硬化症
- 耳鼻咽喉科少见病验案
- 耳鼻咽喉科少见病验案
- 神经性耳鸣的药物治疗(西药、中...
- 老年人如何预防老年性耳鸣、耳聋...
- 耳鸣掩蔽法治疗耳鸣
- 自我按摩法治疗耳鸣
- 传染病源性耳鸣耳聋医案解析
- 传染病源性耳鸣耳聋医案解析
- 声带瘫痪(喉返神经麻痹)医案
- 声带瘫痪(喉返神经麻痹)医案
- 突发性聋医案
- 突发性聋医案
- 感音神经性聋医案
- 感音神经性聋医案
- 感音神经性耳鸣医案
- 感音神经性耳鸣医案
- 耳鼻咽喉科三大急性炎症如何彻底...
- 痰涕带血或鼻血如何排除癌症
- 痰涕带血或鼻血如何排除癌症
- 鼓膜穿孔如何治疗
- 化脓性中耳炎的局部治疗
- 化脓性中耳炎的局部治疗
- 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如何治疗
- 胆脂瘤型中耳炎要不要手术治疗
- 鼓膜穿孔如何治疗?
- 鼓膜穿孔引起的耳鸣如何治疗
- 汪洋谈医生的职业操守:有些医生...
- 汪洋谈医生的职业操守:有些医生...
- 如何治疗慢性鼻炎
- 如何看待中医
- 如何看待中医
- 慢性咽炎的中医疗法
-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疗法
- 慢性鼻炎各家医案解析
- 慢性鼻炎各家医案解析
- 耳部湿疹各家医案解析
- 耳部湿疹各家医案解析
- 鼻疖各家医案解析
- 鼻疖各家医案解析
- 酒齄鼻各家医案解析
- 酒齄鼻各家医案解析
- 要求网络处方时如何介绍病情
- 做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 做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 耳科饮病案(谭敬书、徐绍勤、李...
- 耳聋二十六年案(链霉素中毒性聋...
- 耳聋二十六年案(链霉素中毒性聋...
- 复聪片治疗感音神经性聋与老年性...
- 突发性聋的中医治疗经验(谭敬书...
- 位置性眩晕医案(谭敬书教授医案...
- 位置性眩晕医案(谭敬书教授医案...
- 化脓性中耳炎术后眩晕案(李凡成...
- 化脓性中耳炎术后眩晕案(李凡成...
- 化脓性中耳炎的中医治疗(谭敬书...
- 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医炎、...
- 外耳湿疹的治疗(谭敬书、李凡成...
- 颈动脉炎的中医治疗
- 急慢性喉炎的中医治疗
- 咽部溃疡治验(谭敬书、李凡成治...
- 咽部溃疡治验(谭敬书、李凡成治...
- 梅核气的治疗(谭敬书、李凡成经...
- 口咽干燥难忍案(谭敬书教授经验...
- 口咽干燥难忍案(谭敬书教授经验...
- 慢性咽炎的中医治疗经验(谭敬书...
- 拔牙后出血三日不止案(谭敬书教...
- 拔牙后出血三日不止案(谭敬书教...
- 鼻出血中医证治经验
-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谭敬书教授经...
- 急慢性鼻窦炎的中医治疗(谭敬书...
- 治疗慢性鼻炎经验(谭敬书、李凡...
- 酒齄鼻的治疗(谭敬书教授经验)
- 我的导师谭敬书教授
- 中医对咽异感症的古今治疗
- 中医对咽异感症的古今治疗
- 清窍清阳相关学说
- 清窍清阳相关学说
- 耳鼻咽喉科的独特学说之一 官...
- 耳鼻咽喉科的独特学说之一 官...
- 助听器
- 感冒后遗咳嗽不止如何治疗
- 嗅觉障碍的辨证论治(李凡成医案...
- 清热以治过敏性鼻炎(李凡成医案...
- 过敏性咽炎的中西医治疗
- 如何治疗慢性咽喉炎
- 过敏性鼻炎的中西医治疗
- 如何治疗茎突综合征
- 作者:李凡成|发布时间:2011-11-19|浏览量:1767次
一、什么是茎突综合征
由于茎突过长或茎突的方位、形态异常,刺激茎突邻近部位的神经、血管、肌肉、韧带,导致咽喉、耳部、头颈部异常感与疼痛感等一系列症状者,称为茎突综合征,也称茎突症、茎突过长综合征、茎突神经痛。
茎突是颞骨的一部分,由第二腮弓的Recichert 软骨发育而来。茎突长在颞骨鼓部的下面,前端伸向前下方,多指向扁桃体窝的部位,呈细长形,因个体不同而长短不一,成年人的茎突平均长度约为2.5cm。其远端有茎突舌肌、茎突咽肌、茎突舌骨肌、茎突舌骨韧带和茎突下颌韧带附着。其远端与附近有三叉神经、副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及舌下神经。因此,容易受到茎突异常的影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李凡成
二、茎突综合征是如何发生的
引起茎突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有:
1、发育过程中茎突发生异常骨化而致茎突过长、茎突方位异常(倾斜度过大、过小)、形态异常(如出现分叉、钩状、双茎突)、连接异常(如茎突根部与体部仅为纤维组织连接),有可能导致茎突压迫相邻神经血管而引起症状;若颈动脉部位异常,与茎突发生抵触,亦或引起茎突综合征。茎突异常可影响肌肉、韧带,或压迫茎突周围神经、血管,使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到刺激,或影响到血液循环,或刺激动脉壁上的交感神经,从而出现各种局部症状及与相应的动脉分布区的症状。
2、茎突尖端附着的茎突舌骨韧带发生钙化可使茎突过长,这很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
3、扁桃体炎及扁桃体术后疤痕牵拉,使得茎突受到影响,并通过茎突而影响到周围神经、肌肉、血管、咽部黏膜,产生症状。
三、如何诊断茎突综合征
茎突综合征的诊断依据有以下几方面:
1、病史:多见于青壮年,缓慢起病,病程或长或短,
2、症状:根据茎突对不同神经血管的压迫情况的不同,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的症状,但在同一患者身上一般不会全部占有。
(1)咽异物感:持续性或间歇性咽部异物感或梗阻感,多为一侧,如刺感、紧缩感、牵拉感等,吞咽时更为明显;由于异物感,有时引起咳嗽清嗓。
(2)咽痛与局部疼痛:持续性或间歇性咽痛,多位于一侧扁桃体区、舌根区(舌根痛),部位相对固定,疼痛不重,但可放射到颈部(颈痛)、耳深部(耳痛)、耳后部(耳周痛),乃至面部(面痛),有时在吞咽(吞咽痛)、讲话、转颈(转颈痛)或夜间时加重。尚有出现牙龈痛、软腭痛、舌麻木等症者。
(3)定位症状:①茎突异常压迫神经末梢,主要是引起局部疼痛或咽部疼痛感;②侵及舌咽神经,主要引起咽异物感及痛感,在吞咽和头颈转动时加剧。③若茎突过长伸向扁桃体窝及其附近,可刺激咽部黏膜产生以扁桃体窝部位的咽异感症或疼痛。④茎突向内偏斜过度,影响到颈动脉时,主要是下颌下疼痛,并放射到同侧颈部与同侧头部、头顶、眼部等,出现疼痛感。⑤茎突向外偏斜过度,易压迫颈外动脉,疼痛或不适感多始于颈部相当于扁桃体窝处,放射至同侧面部。⑥影响到相应肌肉、韧带时,出现相应的刺激症状。
(4)其他症状:有时可有耳鸣、流涎、失眠等神经衰弱的表现。网络报道一例患者,因茎突过长,常在吃饭时突然间感到喘气费力、手脚发麻、眼睛不能转动,被认为是“怪病”。
2、检查:
(1)触诊:医生以手指触诊扁桃体窝的中、下部位,可扪到坚硬条索状或刺状突起,患者可诉此处为不适之处,触压可诱发或加重咽痛。此时在局部注射1 %利多卡因2 ml 后,若症状暂时消失,则是诊断茎突综合征的有力证据。
(2)X线或CT检查:常显示其长度过长(超过2.5cm,临床上大多在3cm以上,以个人所见文献,最长者近10.0cm),或有偏斜、弯曲、周围钙化等。以CT检查更为清楚。
3、鉴别诊断
茎突综合征需要注意与很多疾病相鉴别,因此应注意详细了解病史、发病特点,特别是注意局部触诊,不但需要触诊扁桃体窝,还应注意触诊下颌角、磨牙后区、舌骨小角及颈部(如甲状腺、茎椎)、肩部,并两侧同时进行,注意比较,以明确是茎突综合征或其他疾病引起者。
(1)茎突综合征容易误诊为咽炎、慢性扁桃体炎、咽异感症,因此需要与这些疾病相鉴别。
(2)应与舌咽神经炎、舌咽神经痛,甲状腺病变、颈动脉痛、茎椎病等相鉴别。
(3)颈部剧烈运动或外伤、炎症亦可出现茎突综合征样症状,机理为外伤和炎症引起组织胺和前列腺素等化学介质的释放,导致肌肉缺血、紧张、抽搐和疼痛,同时神经纤维传导痛觉,产生相应症状。
四、西医如何治疗茎突综合征
1、茎突过长而无症状或症状较轻者可不予治疗。
2、病人症状明显,经患者要求或同意,主要是采用手术方法。一般采用经口咽扁桃体径路与颈外径路切短茎突。两种径路手术方法各有优点,以前者临床应用居多。其中,经口咽径路者,需要切除扁桃体,有时出血较多,分离暴露茎突常有一定的难度,不易接近茎突根部,残留茎突过多,并有可能引起术后咽疼及吞咽困难(神经受损),优点是外观不遗留瘢痕。经颈外颌下径路的主要缺点是术后颈部外观遗有瘢痕,及术中易误伤面神经下颌缘分支,则导致手术后下唇部肌肉瘫痪。
五、中医如何治疗茎突综合征
中医治疗本病主要是辨证论治,采用汤剂内服的方法。
根据茎突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咽异物感,以及咽部与局部疼痛的症状,中医认为,其多属于气滞血瘀。因此基本治法是行气活血化瘀,辅助治法主要有益气、养阴、清热等。
行气活血化瘀可用桃红四物汤加柴胡、郁金、玄胡索、乳香、没药、丹参、三七之类。
益气法主要针对患者气虚体质,伴疲劳感、舌质淡胖,脉弱等证,用黄芪、白术、党参之类;
养阴法主要针对患者阴虚体质,伴咽喉干燥,干咳少痰等,舌质中心少苔色红,脉细数等,常用玄参、麦冬、石斛、沙参、生地黄之类;
清热法主要针对患者偏热体质,证见口干欲饮,大便燥结,舌质红胖,脉缓有力或洪数等,或在使用了补气药物时适当配合以平衡阴阳,常用黄芩、知母、赤芍、牡丹皮之类。
六、中医辨证治疗茎突综合征有效的疗效机理如何
运用中药治疗茎突综合征,目前没有大量的报道,但也并非中医不能治疗,其临床有效的机理尚须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个人认为,茎突综合征的发生发展的关键是茎突异常,但这种异常并非突然发生的,而且一旦发生茎突异常后,在没有经过治疗时,理应在异常的基础上将继续发展而不可自行回复到正常状态。但是,临床上这些患者的症状,在初发时多为偶然发现,而一旦出现症状后,既有可能持续存在,也有可能间歇性存在,并呈加重的趋势。对于症状持续性存在时,容易理解其病痛的机理,但间歇性存在的时,为何有时可以不存在,说明这些症状的出现应当存在着茎突异常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制约,个人将其归属于机体“痛阈”或“感觉阈”的变化机制。如果说,痛阈或感觉阈是可以调节的,那么,对于此病的治疗,中医药就大有用武之地。中医药具有调节痛阈或感觉阈的极大的临床优势。
附:最近验案一则
2011年10月21日,许某,女,43岁,长沙市民,电话138****5849。.右侧咽部牵扯样痛四个月,近二周加重。某省级西医院X检查为右侧茎突4.2cm。检查见颈右偏头低位时右侧颈部有异物顶住感。舌质淡红,苔薄,脉弦细缓,舌质偏淡。治拟益气活血,化瘀止痛。处方:黄芪30 当归10 白术15 甘草6 郁金10 丹参30 三七10 川芎10 柴胡15 玄胡10 党参15 茯苓15 黄芩10 赤芍15 7剂。11月4日复诊:目前疼痛感向右耳根部转移,疼痛不重,头右偏45度角度时异物感明显,此头位再低头时则疼痛感明显。舌质正常,有齿痕,苔薄,脉弦细缓。治拟益气活血,化瘀止痛。处方:黄芪15 当归10 白术10- 甘草6 郁金10 丹参30 三七10 川芎10 柴胡15 玄胡10 党参15 茯苓10 黄芩10 白芍20 乳香10 没药10 7剂。2011年11月11复诊:目前症状消失,问是否需要继续服药。嘱第二次处方再服7剂,以资巩固。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