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凡成主任医师
-
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科室:
耳鼻咽喉科
- 爆震性耳鸣、耳聋(间断脉冲噪音...
- 咽喉疼痛见于那些疾病
- 鼻疔(鼻疖肿)
- 鼻腔异物
- 咽喉囊肿如何治疗?
- 鼻窦粘液囊肿
- 如何治疗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 如何根治声带白斑?
- 急性鼻咽炎的治疗
- 颈动脉炎的诊断鉴别
- 一例扁桃体良性肿瘤的中医治疗
- 鼻硬结病的诊断与中医疗法
- 如何治疗急性咽炎?
- 鼻中隔溃疡20天不愈合
- 鼻腔异物的诊断与治疗
- 全国各地中医耳鼻喉科知名专家简...
- 儿童中耳炎腺样体肥大同时存在如...
- 儿童中耳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同时...
- 湖南省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救助...
- 关于煎服中药的方法问题
- 疾病治疗中的忌口问题
- 中药为主治疗常见耳鼻咽喉科慢性...
- 常用滴鼻液(喷鼻液)的分类与使...
- 电话咨询有何作用
- 高风亮节,继往开来,华夏昌盛
- 慢性鼻窦炎能不能完全治愈
- 为什么您的咨询没有被回答?
- 上呼吸道感染
- 如何看待医学专家的有效经验或医...
- 小儿有时鼻痒,有时鼻塞,偶尔喷...
- 如何认识耳鼻咽喉科的过敏原检查...
- 治耳聋鸣外治方
- 头颈部淋巴结肿大有何临床意义
- 治疗喉返神经麻痹医案几则
- 我最怕回答:我的这个病多久才能...
- 鼻塞可见于哪些疾病
- 第一次中药处方后效果不好怎么办
- 如何预防感冒
- 论神经性耳鸣的中医辨证论治
- 慢性喉炎的中医药治疗
- 前庭神经元炎
- 如何治疗茎突综合征
- 鼻硬结病
- 外耳道真菌病
- 顿服冷开水治疗鱼刺卡咽喉
- 鼻腔异物
- 干酪性鼻炎
- 急性鼻炎
- 鼻中隔穿孔
- 鼻前庭囊肿
- 鼻前庭湿疹
- 鼻前庭炎
- 鼻疖肿
- 酒齄鼻
- 鼻外伤
- 复发性口疮经验方
- 有慢性鼻窦炎病史者,如何预防鼻...
- 口腔黏膜白斑
- 口腔黏膜扁平苔癣
- 口角炎
- 萎缩性舌炎
- 牙本质过敏症
- 嗓音疲劳
- 非化脓性中耳炎专家论著
- 怎样去看病
- 小儿咽喉不适,时欲"吭...
- 新生儿及婴幼儿的早期听力检测及...
- 慢性咽炎如何治疗
- 鼻敏片对豚鼠变应性鼻炎鼻粘膜组...
- 鼻敏片对大鼠变应性鼻炎鼻黏膜I...
- 鼻敏片对豚鼠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形...
- 鼻部炎症辨证论治规律探讨
- 鼻咽炎的治疗
- 甲状腺手术后,喉返神经受损,左...
- 喉炎,声音嘶哑怎么治疗
- 感冒后引起慢性咽喉炎很久了怎么...
- 过敏性鼻炎兼哮喘如何治疗
- 老妈耳鸣如何治疗
- 鼻炎引起嗅觉障碍如何治疗
- 交替性鼻塞,热天加重,如何治疗
- 小儿反复鼻塞,流鼻涕,鼻后滴漏...
- 慢性咽炎相关知识速览
- 护嗓的生活禁忌
- 居里夫人:《我的信念》
- 居里夫人:《我的信念》
- 咽异感症中医各家医案
- 慢性鼻炎中医各家医案
- 干燥性鼻炎中医各家医案
- 扁桃体炎中医各家临证医案
- 老年性耳聋耳鸣的防治
- 关注日常食品安全问题
- 咽喉病如何注意生活饮食调理
- 噪声性耳聋的防治
- 如何评价中医治疗小儿扁桃体肥大...
- 小儿慢性扁桃体炎与小儿扁桃体肥...
- 如何治疗急性咽炎(急性单纯性咽...
- 如何根治声带白斑
- 如何治好急性喉炎
- 抗生素滥用的恶果
- 耳鼻咽喉科常用中成药
- 揭穿耳聋治疗中的伪科学和骗钱术
- 人生感言三两句
- 神经性耳鸣的中药经验方
- 神经性耳鸣、耳聋的饮食疗法
- 主观性或自觉性耳鸣的机制
- 主观性或自觉性耳鸣的机制
- 过敏性咽炎的中医治疗
- 突发性耳聋的中医药治疗
- 梅尼埃病的中西医治疗
- 梅尼埃病的中西医治疗
- 梅尼埃病医案解析
- 梅尼埃病医案解析
- 论鼻出血的中医治疗
-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药外治
-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药外治
- 化脓性中耳炎的中医疗法
- 慢性鼻窦炎的中医疗法
- 慢性鼻炎的中医疗法
- 鼻息肉各家医案解析
- 鼻息肉各家医案解析
- 精神性失音
- 精神性失音
- 鼻前庭囊肿
- 鼻前庭囊肿
- 咽异感症的中西医诊疗
- 精神性聋
- 精神性聋
- 声带手术后如何禁声与进行发音训...
- 耳硬化症的中西医治疗
- 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名家医案(下...
- 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名家医案(下...
- 冬病夏治法(穴位贴敷法)治疗变...
- 容易恶心作哕小单方
- 外伤性与爆震性耳鸣耳聋医案几则
- 外伤性与爆震性耳鸣耳聋医案几则
- 药物中毒性聋各家医案
- 药物中毒性聋各家医案
- 鼻窦囊肿
- 治疗哮喘病单方
- 长期低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
- 颈椎病与耳鼻咽喉症状
- 咽异感症各家医案解析
- 咽异感症各家医案解析
- 急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 急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 慢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 慢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 萎缩性鼻炎医案解析
- 萎缩性鼻炎医案解析
- 慢性喉炎医案解析
- 慢性喉炎医案解析
- 喉水肿、小结、息肉医案(谭敬书...
- 喉水肿、小结、息肉医案(谭敬书...
- 喉返神经麻痹医案
- 喉返神经麻痹医案
- 鼻中隔偏曲是否需要手术
- 口疮的中医治疗
- 耳硬化症
- 耳鼻咽喉科少见病验案
- 耳鼻咽喉科少见病验案
- 神经性耳鸣的药物治疗(西药、中...
- 老年人如何预防老年性耳鸣、耳聋...
- 耳鸣掩蔽法治疗耳鸣
- 自我按摩法治疗耳鸣
- 传染病源性耳鸣耳聋医案解析
- 传染病源性耳鸣耳聋医案解析
- 声带瘫痪(喉返神经麻痹)医案
- 声带瘫痪(喉返神经麻痹)医案
- 突发性聋医案
- 突发性聋医案
- 感音神经性聋医案
- 感音神经性聋医案
- 感音神经性耳鸣医案
- 感音神经性耳鸣医案
- 耳鼻咽喉科三大急性炎症如何彻底...
- 痰涕带血或鼻血如何排除癌症
- 痰涕带血或鼻血如何排除癌症
- 鼓膜穿孔如何治疗
- 化脓性中耳炎的局部治疗
- 化脓性中耳炎的局部治疗
- 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如何治疗
- 胆脂瘤型中耳炎要不要手术治疗
- 鼓膜穿孔如何治疗?
- 鼓膜穿孔引起的耳鸣如何治疗
- 汪洋谈医生的职业操守:有些医生...
- 汪洋谈医生的职业操守:有些医生...
- 如何治疗慢性鼻炎
- 如何看待中医
- 如何看待中医
- 慢性咽炎的中医疗法
-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疗法
- 慢性鼻炎各家医案解析
- 慢性鼻炎各家医案解析
- 耳部湿疹各家医案解析
- 耳部湿疹各家医案解析
- 鼻疖各家医案解析
- 鼻疖各家医案解析
- 酒齄鼻各家医案解析
- 酒齄鼻各家医案解析
- 要求网络处方时如何介绍病情
- 做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 做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 耳科饮病案(谭敬书、徐绍勤、李...
- 耳聋二十六年案(链霉素中毒性聋...
- 耳聋二十六年案(链霉素中毒性聋...
- 复聪片治疗感音神经性聋与老年性...
- 突发性聋的中医治疗经验(谭敬书...
- 位置性眩晕医案(谭敬书教授医案...
- 位置性眩晕医案(谭敬书教授医案...
- 化脓性中耳炎术后眩晕案(李凡成...
- 化脓性中耳炎术后眩晕案(李凡成...
- 化脓性中耳炎的中医治疗(谭敬书...
- 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医炎、...
- 外耳湿疹的治疗(谭敬书、李凡成...
- 颈动脉炎的中医治疗
- 急慢性喉炎的中医治疗
- 咽部溃疡治验(谭敬书、李凡成治...
- 咽部溃疡治验(谭敬书、李凡成治...
- 梅核气的治疗(谭敬书、李凡成经...
- 口咽干燥难忍案(谭敬书教授经验...
- 口咽干燥难忍案(谭敬书教授经验...
- 慢性咽炎的中医治疗经验(谭敬书...
- 拔牙后出血三日不止案(谭敬书教...
- 拔牙后出血三日不止案(谭敬书教...
- 鼻出血中医证治经验
-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谭敬书教授经...
- 急慢性鼻窦炎的中医治疗(谭敬书...
- 治疗慢性鼻炎经验(谭敬书、李凡...
- 酒齄鼻的治疗(谭敬书教授经验)
- 中医对咽异感症的古今治疗
- 中医对咽异感症的古今治疗
- 清窍清阳相关学说
- 清窍清阳相关学说
- 耳鼻咽喉科的独特学说之一 官...
- 耳鼻咽喉科的独特学说之一 官...
- 助听器
- 感冒后遗咳嗽不止如何治疗
- 嗅觉障碍的辨证论治(李凡成医案...
- 清热以治过敏性鼻炎(李凡成医案...
- 过敏性咽炎的中西医治疗
- 如何治疗慢性咽喉炎
- 过敏性鼻炎的中西医治疗
- 我的导师谭敬书教授
- 作者:李凡成|发布时间:2010-01-10|浏览量:1787次
谭敬书教授是我的从业老师。从1979年至他去世前,我一直随他从诊,聆听他的教诲。我也是他的第一名研究生,我的学习、学术,特别是我的人生态度(世界观)都深深地受到老师的影响。他为人师表,真诚、俭朴、善良、敦厚,不苟言谈,与世无争,默默奉献。在他去世二?年到来之前,谨以此文献给我的老师:祝您安息,业绩永存。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李凡成
谭敬书(1931.1.9?2008.2.4),男,湖南湘潭人,中共党员,湖南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湖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教研室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和湖南省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口腔科学会顾问,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审评委员,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湖南省首批名中医(1999)。
谭敬书教授1951年考入广州中山医学院医疗本科,1956年毕业后留该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从事教学、临床与科研工作,1959年进入广州中医学院西学中班学习,1962年以优异成绩结业,并重新分配在广州中医学院工作,在眼喉科教研室及学院所属的广州中医药研究院从事耳鼻喉科教学、科研与临床。1974年调入湖南中医学院五官科教研室工作。1984年获得中西医结合临床(耳鼻喉)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87年湖南中医学院开办五官科专业,谭敬书教授是该专业的主要创建人之一,组织编写了该专业的全套专科教材。该专业每年招收新生30~35人。
谭敬书教授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教学、临床和科研几十年来,硕果累累。从198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以来,共培养了研究生9届15名,毕业后分布于湖南、广东、云南、安徽、浙江、湖北、陕西、江西等省的中医教育与医疗的主要机构,成为重要业务骨干。谭敬书教授从70年代至今,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了全国中医院校函授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湖南科技出版社,1988),在全国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参加了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第四版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的编写和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书《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的编写等。在学术上,提出了“官窍脏腑相关学说”、“清窍清阳相关学说”等在专业领域较著名的学术观点。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开展了“肾耳相关”、“鼻肺相关”等基本理论的实验研究,并对变态反应性鼻炎、感音神经性聋、慢性咽炎、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等疑难病证,从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角度,分别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影响较大。
一、官窍脏腑相关学说、清窍窍清阳相关学说,两个专科理论的提出
在中医耳鼻咽喉科基本理论建设方面,总结性提出了两个基本理论。
一是“官窍脏腑相关学说”[1]。并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开展了“肾耳相关”、“鼻肺相关”等基本理论的实验研究。谭敬书教授认为,官窍脏腑相关学说是以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等为基础,来研究眼、耳鼻咽喉、口齿唇舌等诸清窍器官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防治规律的学说,是五官科最重要的基本理论。其基本观点有四:①即整体结构论,强调眼、耳鼻咽喉、口齿唇舌诸窍器官与整体,特别是与脏腑在结构方面的统一性和完整性;②机能协调论,重视眼、耳鼻咽喉、口齿唇舌等五官生理与脏腑功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密切关系,特别是强调官窍生理功能对脏腑功能的依赖性;③病证归属论,强调脏腑经络失调对官窍疾病发病学的主导作用,对官窍疾病注重从脏腑经络病理来认识、归类;④脏腑证治论,在诊疗方面,重视脏腑辨证论治,注重以调整相应脏腑经络的气血阴阳、寒热虚实为防治大法,注重脏腑用药式和窍脏结合用药式。
二是“清窍清阳相关学说”[2]。谭敬书教授认为,清窍清阳相关学说是以升降理论、气血津液理论和脏腑理论为主要基础,来研究眼、耳鼻咽喉、口齿唇舌等头面诸窍器官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防治规律的学说。其基本观点有三,①清阳出上窍论,在生理学上强调和重视眼、耳鼻咽喉、口齿唇舌等诸窍器官有赖于清阳的温煦、濡养、护卫的关系;②清浊升降失调论,在病因病理学方面重视和强调清浊升降失调对清窍疾病的发病学作用及其在清窍病理变化中的主导作用;③升清降浊论,在治疗学方面重视和强调眼、耳鼻咽喉、口齿唇舌等诸窍疾病的防治,以升清阳、降浊阴为指导思想,特别重视益气血,升清阳和升中有降,降中有升的扶正祛邪法则的应用。
二、生理、病因、病理、诊断、治疗,中西医结合基本思路的阐述
谭敬书教授特别提倡中西医结合,认为中西医结合要从生理学、病因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学等方面入手,并在教学、临床、科研工作中努力探索和实践[3、4]。
生理学:提出对中医各脏腑功能的认识,应分别与相对应的解剖器官功能系统及其他多个生理功能系统结合起来。如心与神经、内分泌、心血管系统功能相结合;肾与内耳、骨、骨髓,以及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下丘脑-垂体-性腺三轴等功能系统相结合;脾与消化、代谢、血液、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功能系统相结合;肝与神经、内分泌、血液等功能系统相结合;肺与呼吸系统、内分泌、免疫、鼻等功能系统相结合。
病理学:认为应将西医疾病(或症候)病理学与中医辨证病理学相结合,其中辨证病理又分为局部辨证病理与整体辨证病理,相互之间应有机地结合起来认识,才能避免两种医学各自对病理学认识的缺陷,才能更好地既因病而治,又因人(证)而治。
病因学:认为对疾病的发生,中医强调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倾向于认识“一般”而较忽略“个别”,对病因的研究比较笼统;而西医则关注病因的特异性,倾向于“个别”而较忽略“一般”。应二者有机结合,互取其长,互补其短,既重视具体致病因素的特殊致病作用,又重视机体内在的反应性。
诊断学:认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中西医结合在诊断学方面的主要形式,对一个病的特异致病因素和病理变化要有较深入的科学认识(西医诊断),又适时地了解运动变化着的患病机体当时所处的反应状态(中医辨证)。应将病因学诊断、病理学诊断和发病学诊断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局部和整体、内因和外因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揭示疾病及其过程的本质。
治疗学:认为耳鼻咽喉科临床治疗,要注意西医辨病论治与中医辨证论治相结合、中医辨病论治与中医辨证论治、宏观辨病(或辨证)论治与微观辨病(或辨证)论治相结合、辨病论治与局部辨证论治相结合。主张按中、西医疗效优势或互补性配合为原则。
三、病证结合、整体与局部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的临床诊疗方法
在耳鼻咽喉科的临床诊疗方面,谭敬书教授系统地阐述了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方法[5]。
谭敬书教授认为,辨病论治中西医皆有之;整体(全身)辨证论治主要包括八纲、病因、气血津液、脏腑、六经、卫气营血及三焦等辨证论治方法;局部辨证论治是根据现代诊断条件下的局部症状、体征以辨析局部病变的寒、热、虚、实等进行诊断与治疗。要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有机结合,一般以整体辨证为主,缺乏全身证候时以局部辨证为主;局部证候与全身证候与不一致时可作为兼证对待。宏观辨证容易理解,微观辨证时特别注意到现代医学检测手段所能提供的微观病理改变,如局部微循环改变,血液流变学改变,脱落上皮细胞成份改变等。其中尤其重视舌部、甲皱微循环的改变对辨证论治的指导意义,并在临床检查中坚持开展微循环观察[6、7]。
谭敬书教授总结并阐述了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几种主要形式(见上述),指出了耳鼻咽喉辨病论治与辨证论相结合临床运用的主要原则。指出:①凡辨证论治可以包括辨病论治的,不必另加药物。如急性扁桃体炎按风热、胃热两个证型进行辨证论治的方药中(如疏风清热汤、清咽利膈汤),就包括了针对邪毒(细菌)及改善病理的药物(消肿止痛),因而不必另外增加治病(导致急性扁桃体炎的病因、病理)的药物(主要指西药)。②凡辨证论治不能包括辨病论治的,则需加用辨病论治的药物。如阴虚喉癣,按辨证论治宜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汤,因该病为痨虫(结核杆菌)引起,此方无直接杀灭痨虫的作用,故必须加用抗痨药物,如百部、白及,或抗结核西药,二者结合才能加速病愈。③按中医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方法仍不能达到治愈目的者,则宜结合中西医其他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等。④凡辨病论治(包括中西医)可达到治愈目的者(如单纯外治法),就不必再进行辨证论治。
四、活血化瘀,突破传统的辨证思维
谭敬书教授善于运用活血化瘀方法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8-10]。他认为,耳鼻咽喉慢性病或久病的全身病机主要有三:一是肺脾肾阳气亏虚,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寒邪湿浊滞留清窍;二是脏腑郁热,上干清窍;三是阴液精血不足,官窍失养。局部病理以气血瘀滞最为重要:如寒主收引,气血运行不畅,病久气血郁滞,脉络痹阻;脏腑郁热上干,血壅脉络,日久则气血郁滞;痰浊凝聚,以致积液、肥厚、增生、息肉、小结等症者,日久亦致气血瘀滞;阴血不足,官窍失养,脉络空虚,日久则痹阻不通。根据中西医结合病理看,气血瘀滞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微循环障碍,一般反映为微血管形态异常、血管扩张、闭锁,血液黏滞度升高、血流缓慢、瘀滞等,在临床上则多表现为病变部位的色泽改变(暗淡、暗红、紫赤)、肿胀、增生、肥厚、萎缩(包括退行性变、骨质吸收等)、干燥、皲裂、血管扩张显露或稀少,以及疼痛等。因此耳鼻咽喉很多慢性疾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气血瘀滞病机。如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炎、慢性喉炎、慢性扁桃体炎,往往存在有黏膜肥厚、增生、枯萎、息肉、小结等病理改变;感音神经性聋、末梢性感受性嗅觉减退与障碍、声带瘫痪等病症,容易出现神经组织退行性变;渗出性中耳炎的鼓膜改变与中耳腔病状,往往与气血瘀滞有关等等。这些病症均适合于以活血化瘀的方法为主或为辅进行治疗,常用方剂有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会厌逐瘀汤、大活络丹之类,常用药物如归尾配丹参、桃仁与红花、赤芍和丹皮、三棱加莪术、柴胡合川芎,以及穿山甲、水蛭、路路通之类。
五、病证结合,中西医结合的组方原则
在临床上,谭敬书教授习惯于根据中西医结合病理与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进展的成果,按照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思路进行遣药组方,使之既符合传统的中医理法,又反映了现代科学研究新成果,从而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并以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验方[11]。如治疗渗出性中耳炎的抗渗耳汤,由《医林改错》通气散加味而成,方中以柴胡、香附、川芎、石菖蒲、水蛭、穿山甲之类行气活血通窍,以解咽鼓管之闭塞;用黄芩、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菌、毒并治;用白术、泽泻、茯苓健脾利水渗湿以消鼓室之积液;因其具有变态反应因素,即所谓正气不足,邪毒易滞,故用黄芪、当归合白术益气养血,扶正固表,增强免疫功能。如此组方既符合西医学对本病的病理认识,也符合中医组方医理,临床上每获良效。其他经验方的组方亦同样体现了此种中西医结合的认识与思路。如治疗慢性鼻病的通宣益气丸(黄芪 葛根各20g 白术 防风 苍耳子 白芷 当归 赤芍药 黄芩 白蒺藜 桔梗各10g 川芎5g 升麻6g 金银花12g)、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温阳祛风汤(淫羊藿 锁阳 蛇床子 白蒺藜 白芷 乌梅各10g 枸杞子 桑椹子 白芍药各12g 细辛3g)、治疗化脓性鼻窦炎的升麻解毒汤(升麻10g 葛根15g 赤芍药 黄芩 鱼腥草各12g 蒲公英20g 桔梗 白芷 苍耳子各10g 甘草各6g),治疗失音的复音汤(黄芪 山楂各30g 党参 当归各20g 白术 茯苓 三棱 莪术 蝉蜕 桔梗 法半夏 夏枯草各10g 海藻15g)、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消蛾汤(黄芪20g 当归10g 白术10g 防风10g 水蛭3g 土鳖3g 桃仁10g 海浮石20 白芥子6g 夏枯草15g 法半夏10g 龙胆草10g 酒大黄6g),治疗咽喉脓肿的黄芪解毒汤(生黄芪30g 当归 黄芩 赤芍药各12g 玄参 蒲公英各20g 金银花15g 防风 白芷 皂角刺各10g),治疗渗出性中耳炎的通耳窍方(柴胡 香附 川芎 石菖蒲各10g 当归15g 红花 泽兰 法半夏 茯苓各10g 水蛭5g),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复聪片(熟地黄 磁石各30g 淫羊藿 骨碎补各12g 黄芪 当归 丹参各15g 水蛭5g 炮山甲5g 泽泻 石菖蒲各10g)等。
六、内外结合,灵活机动的治疗方法
谭敬书教授认为内治与外治是耳鼻咽喉科临床上最基本的两类治疗方法。由于耳鼻咽喉疾病表浅,外治尤显优势,不可偏废,并在临床中摸索出了一些较为独特的外治法,用之临床获效颇佳[11]。如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重连酊浸耳方法,治疗咽异物感的疏导疗法,治疗过敏体质(特别是虚寒体质)的冬病夏治法等,每具较好的临床疗效。他也十分重视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获最佳疗效,特别是针灸疗法中的体针、水针、耳针等方法,均为临床所习用。
参考文献
1、李凡成.官窍脏腑相关学说述略[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4(C):1.
2、李凡成.清窍清阳相关学说的基本观点与应用[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5;(2):1
3、谭敬书.略论中西医结合体系的雏形[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1993;(1):43
4、杨和钧.耳鼻咽喉科疾病中西医结合研究成就[J].中西医结合杂志(特Ⅱ期),1988;67-68
5、谭敬书.论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J].新中医1989;(10):2
6、谭敬书.272例耳鼻咽喉疾病微观望舌总结.湖南医药杂志1980;(1):2
7、谭敬书、郭兆刚、李凡成.人体鼻黏膜微循环的初步观察[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1;(1):28
8、谭敬书.活血化瘀法在耳鼻喉科如何运用[J].中医杂志1993;(1):56
9、谭敬书.何谓血瘀喉痹,怎样治疗[J].中医杂志1991;(6):56
10、李凡成.谭敬书教授谈活血化瘀在鼻科的应用[J].新中医1990;(9):7
11、李凡成,徐绍勤.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谭敬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