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凡成主任医师
-
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科室:
耳鼻咽喉科
- 爆震性耳鸣、耳聋(间断脉冲噪音...
- 咽喉疼痛见于那些疾病
- 鼻疔(鼻疖肿)
- 鼻腔异物
- 咽喉囊肿如何治疗?
- 鼻窦粘液囊肿
- 如何治疗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 如何根治声带白斑?
- 急性鼻咽炎的治疗
- 颈动脉炎的诊断鉴别
- 一例扁桃体良性肿瘤的中医治疗
- 鼻硬结病的诊断与中医疗法
- 如何治疗急性咽炎?
- 鼻中隔溃疡20天不愈合
- 鼻腔异物的诊断与治疗
- 全国各地中医耳鼻喉科知名专家简...
- 儿童中耳炎腺样体肥大同时存在如...
- 儿童中耳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同时...
- 湖南省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救助...
- 关于煎服中药的方法问题
- 疾病治疗中的忌口问题
- 中药为主治疗常见耳鼻咽喉科慢性...
- 常用滴鼻液(喷鼻液)的分类与使...
- 电话咨询有何作用
- 高风亮节,继往开来,华夏昌盛
- 慢性鼻窦炎能不能完全治愈
- 为什么您的咨询没有被回答?
- 上呼吸道感染
- 如何看待医学专家的有效经验或医...
- 小儿有时鼻痒,有时鼻塞,偶尔喷...
- 如何认识耳鼻咽喉科的过敏原检查...
- 治耳聋鸣外治方
- 头颈部淋巴结肿大有何临床意义
- 治疗喉返神经麻痹医案几则
- 我最怕回答:我的这个病多久才能...
- 鼻塞可见于哪些疾病
- 第一次中药处方后效果不好怎么办
- 如何预防感冒
- 论神经性耳鸣的中医辨证论治
- 慢性喉炎的中医药治疗
- 前庭神经元炎
- 如何治疗茎突综合征
- 鼻硬结病
- 外耳道真菌病
- 顿服冷开水治疗鱼刺卡咽喉
- 鼻腔异物
- 干酪性鼻炎
- 急性鼻炎
- 鼻中隔穿孔
- 鼻前庭囊肿
- 鼻前庭湿疹
- 鼻前庭炎
- 鼻疖肿
- 酒齄鼻
- 鼻外伤
- 复发性口疮经验方
- 有慢性鼻窦炎病史者,如何预防鼻...
- 口腔黏膜白斑
- 口腔黏膜扁平苔癣
- 口角炎
- 萎缩性舌炎
- 牙本质过敏症
- 嗓音疲劳
- 非化脓性中耳炎专家论著
- 怎样去看病
- 小儿咽喉不适,时欲"吭...
- 新生儿及婴幼儿的早期听力检测及...
- 慢性咽炎如何治疗
- 鼻敏片对豚鼠变应性鼻炎鼻粘膜组...
- 鼻敏片对大鼠变应性鼻炎鼻黏膜I...
- 鼻敏片对豚鼠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形...
- 鼻部炎症辨证论治规律探讨
- 鼻咽炎的治疗
- 甲状腺手术后,喉返神经受损,左...
- 喉炎,声音嘶哑怎么治疗
- 感冒后引起慢性咽喉炎很久了怎么...
- 过敏性鼻炎兼哮喘如何治疗
- 老妈耳鸣如何治疗
- 鼻炎引起嗅觉障碍如何治疗
- 交替性鼻塞,热天加重,如何治疗
- 小儿反复鼻塞,流鼻涕,鼻后滴漏...
- 慢性咽炎相关知识速览
- 护嗓的生活禁忌
- 居里夫人:《我的信念》
- 居里夫人:《我的信念》
- 咽异感症中医各家医案
- 慢性鼻炎中医各家医案
- 干燥性鼻炎中医各家医案
- 扁桃体炎中医各家临证医案
- 老年性耳聋耳鸣的防治
- 关注日常食品安全问题
- 咽喉病如何注意生活饮食调理
- 噪声性耳聋的防治
- 如何评价中医治疗小儿扁桃体肥大...
- 小儿慢性扁桃体炎与小儿扁桃体肥...
- 如何治疗急性咽炎(急性单纯性咽...
- 如何根治声带白斑
- 如何治好急性喉炎
- 抗生素滥用的恶果
- 耳鼻咽喉科常用中成药
- 揭穿耳聋治疗中的伪科学和骗钱术
- 人生感言三两句
- 神经性耳鸣的中药经验方
- 神经性耳鸣、耳聋的饮食疗法
- 主观性或自觉性耳鸣的机制
- 主观性或自觉性耳鸣的机制
- 过敏性咽炎的中医治疗
- 突发性耳聋的中医药治疗
- 梅尼埃病的中西医治疗
- 梅尼埃病的中西医治疗
- 梅尼埃病医案解析
- 梅尼埃病医案解析
- 论鼻出血的中医治疗
-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药外治
-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药外治
- 化脓性中耳炎的中医疗法
- 慢性鼻窦炎的中医疗法
- 慢性鼻炎的中医疗法
- 鼻息肉各家医案解析
- 鼻息肉各家医案解析
- 精神性失音
- 精神性失音
- 鼻前庭囊肿
- 鼻前庭囊肿
- 咽异感症的中西医诊疗
- 精神性聋
- 精神性聋
- 声带手术后如何禁声与进行发音训...
- 耳硬化症的中西医治疗
- 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名家医案(下...
- 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名家医案(下...
- 冬病夏治法(穴位贴敷法)治疗变...
- 容易恶心作哕小单方
- 外伤性与爆震性耳鸣耳聋医案几则
- 外伤性与爆震性耳鸣耳聋医案几则
- 药物中毒性聋各家医案
- 药物中毒性聋各家医案
- 鼻窦囊肿
- 治疗哮喘病单方
- 长期低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
- 颈椎病与耳鼻咽喉症状
- 咽异感症各家医案解析
- 咽异感症各家医案解析
- 急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 急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 慢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 慢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 萎缩性鼻炎医案解析
- 萎缩性鼻炎医案解析
- 慢性喉炎医案解析
- 慢性喉炎医案解析
- 喉水肿、小结、息肉医案(谭敬书...
- 喉水肿、小结、息肉医案(谭敬书...
- 喉返神经麻痹医案
- 喉返神经麻痹医案
- 鼻中隔偏曲是否需要手术
- 口疮的中医治疗
- 耳硬化症
- 耳鼻咽喉科少见病验案
- 耳鼻咽喉科少见病验案
- 神经性耳鸣的药物治疗(西药、中...
- 老年人如何预防老年性耳鸣、耳聋...
- 耳鸣掩蔽法治疗耳鸣
- 自我按摩法治疗耳鸣
- 传染病源性耳鸣耳聋医案解析
- 传染病源性耳鸣耳聋医案解析
- 声带瘫痪(喉返神经麻痹)医案
- 声带瘫痪(喉返神经麻痹)医案
- 突发性聋医案
- 突发性聋医案
- 感音神经性聋医案
- 感音神经性聋医案
- 感音神经性耳鸣医案
- 感音神经性耳鸣医案
- 耳鼻咽喉科三大急性炎症如何彻底...
- 痰涕带血或鼻血如何排除癌症
- 痰涕带血或鼻血如何排除癌症
- 鼓膜穿孔如何治疗
- 化脓性中耳炎的局部治疗
- 化脓性中耳炎的局部治疗
- 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如何治疗
- 胆脂瘤型中耳炎要不要手术治疗
- 鼓膜穿孔如何治疗?
- 鼓膜穿孔引起的耳鸣如何治疗
- 汪洋谈医生的职业操守:有些医生...
- 汪洋谈医生的职业操守:有些医生...
- 如何治疗慢性鼻炎
- 如何看待中医
- 如何看待中医
- 慢性咽炎的中医疗法
-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疗法
- 慢性鼻炎各家医案解析
- 慢性鼻炎各家医案解析
- 耳部湿疹各家医案解析
- 耳部湿疹各家医案解析
- 鼻疖各家医案解析
- 鼻疖各家医案解析
- 酒齄鼻各家医案解析
- 酒齄鼻各家医案解析
- 要求网络处方时如何介绍病情
- 做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 做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 耳科饮病案(谭敬书、徐绍勤、李...
- 耳聋二十六年案(链霉素中毒性聋...
- 耳聋二十六年案(链霉素中毒性聋...
- 复聪片治疗感音神经性聋与老年性...
- 突发性聋的中医治疗经验(谭敬书...
- 位置性眩晕医案(谭敬书教授医案...
- 位置性眩晕医案(谭敬书教授医案...
- 化脓性中耳炎术后眩晕案(李凡成...
- 化脓性中耳炎术后眩晕案(李凡成...
- 化脓性中耳炎的中医治疗(谭敬书...
- 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医炎、...
- 外耳湿疹的治疗(谭敬书、李凡成...
- 颈动脉炎的中医治疗
- 急慢性喉炎的中医治疗
- 咽部溃疡治验(谭敬书、李凡成治...
- 咽部溃疡治验(谭敬书、李凡成治...
- 梅核气的治疗(谭敬书、李凡成经...
- 口咽干燥难忍案(谭敬书教授经验...
- 口咽干燥难忍案(谭敬书教授经验...
- 慢性咽炎的中医治疗经验(谭敬书...
- 拔牙后出血三日不止案(谭敬书教...
- 拔牙后出血三日不止案(谭敬书教...
- 鼻出血中医证治经验
- 急慢性鼻窦炎的中医治疗(谭敬书...
- 治疗慢性鼻炎经验(谭敬书、李凡...
- 酒齄鼻的治疗(谭敬书教授经验)
- 我的导师谭敬书教授
- 中医对咽异感症的古今治疗
- 中医对咽异感症的古今治疗
- 清窍清阳相关学说
- 清窍清阳相关学说
- 耳鼻咽喉科的独特学说之一 官...
- 耳鼻咽喉科的独特学说之一 官...
- 助听器
- 感冒后遗咳嗽不止如何治疗
- 嗅觉障碍的辨证论治(李凡成医案...
- 清热以治过敏性鼻炎(李凡成医案...
- 过敏性咽炎的中西医治疗
- 如何治疗慢性咽喉炎
- 过敏性鼻炎的中西医治疗
-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谭敬书教授经验)
- 作者:李凡成|发布时间:2010-01-10|浏览量:3331次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主要是由Ⅰ型变态反应所致,是以反复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为主要临床特点的慢性疾病,西医分为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与季节性变态反应性鼻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少年居多。病程久者,可引起鼻息肉。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李凡成
中医对本病归属于鼻鼽范畴。《礼记?月令》说:“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这是关于鼻鼽的最早记载。《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素问?五常政大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素问?至真要大论》等)中对鼽、嚏已有大量论述,并认为其病因与时令气候特别是火热有关。明?楼英《医学纲目》将鼻鼽作为病名。历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有主寒、主热之分,以主寒者多,如肺脏虚冷、脑冷肾寒、肺脏感寒、脑冷肺寒等不同观点。如《素问?宣明五气》说:“五气所病……肾为欠,为嚏”。认为肾气不足,则呵欠、喷嚏。隋?巢氏《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认为肺脏虚冷是发病的主要原因,指出:“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六上有治疗鼻塞脑冷出清涕的方剂,提出了脑冷肾寒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剂。宋?赵佶《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六指出鼻流清涕不能自收,是由于“肺脏感寒,寒气上达”的缘故。明?戴思恭《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卷十说:“清涕者,脑冷肺寒所致,宜细辛、乌、附、干姜之属。”指出了脑冷肺寒的病因及其治疗药物。主热者,有心火邪热干于阳明、邪热客肺等。如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指出:“痒为火化,心火邪热干于阳明,发于鼻而痒则嚏也。”认为鼻痒、喷嚏是由于火热侵及阳明所致。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则认为:“鼻鼽者,热客太阴之经也。”指出了邪热犯于肺经的病因病理。
辨证论治
1、肺寒壅鼻证
肺寒壅鼻者,阳气不足,寒邪侵肺。寒邪侵肺则阵发性鼻痒、喷嚏,遇风冷益剧;阳气不足,气不摄津,则清涕如注。检查见鼻黏膜淡白或灰暗、水肿。伴恶风,易感冒,面色淡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紧。
治以温肺散寒,化饮止流,用《伤寒论》小青龙汤先治其标。常用药物,麻黄6g,白芍药10g,细辛3g,干姜6g,法半夏10g,五味子6g,炙甘草10g,桂枝6g。
加减:酌加黄芪、党参以益气固表;鼻痒重加蜈蚣、全蝎祛风止嚏镇涕,清涕多加煅牡蛎涩津止涕。
瘥后,再以益气温阳之剂如补中益气丸、补肾强身片之类缓缓调理,以图巩固。
2、气虚鼻窍失煦证
气虚者,不任风寒,故早晚阴盛阳弱之时,容易阵发鼻痒、喷嚏;气虚津液失摄则多清涕。检查见鼻黏膜色淡、水肿。伴恶风,容易感冒,面色不华,舌质偏淡,苔薄,脉缓弱。
治以益气固表,摄津止涕,成年人可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常用药物,黄芪20g,党参15g,白术12g,防风、桂枝各6g,白芍药12g,炙甘草6,大枣5枚。
气虚证在小儿患者多属脾气亏虚,若成年患者兼纳呆,食欲不振,大便稀等症,或见舌质淡胖有齿痕,宜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注意选加乌梅、细辛、苍耳子之类通窍止涕。常用药物,黄芪20g,党参15g,白术12,淮山药12g,茯苓12g,桔梗10,薏苡仁20g,陈皮、白芷各10,荆芥6g,炙甘草6g。
上二方,肢凉畏寒而见肾阳不足者,酌加附片6g温阳益肾,加淫羊藿既能温肾,又能祛风止嚏(痒)。
3、阳虚鼻窍失煦证
阳虚者气不足,卫表失固,不任风寒,故频发鼻痒、喷嚏,津液失固则清涕如注量多。检查见鼻黏膜苍白紫暗、水肿。伴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尿后余沥,夜尿频,舌质淡胖,苔白,脉沉弱等。
治以补肾益气,温阳固表。用自拟温阳祛风汤、鼻敏片之类加减。常用药物,淫羊藿、锁阳、蛇床子、白蒺藜、巴戟天、白术、当归、白芷各10g,黄芪、枸杞子、桑椹子、白芍药各12g,细辛3g。
4、郁热熏鼻证
肺胃郁热上蒸鼻窍,气血郁滞,复感风寒异气侵袭,致营卫失调,发作鼻鼽;膀胱郁热,经脉失调,太阳之气痹阻于下,寒水浸泛于上而为鼽嚏、清涕。《素问?痹论》说:“少腹膀胱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郁热证者,以临床见有口苦咽干,小便黄,大便或干结,舌质偏红,苔黄,脉数等2~3项即可。
先以清热凉血,祛风止嚏治其标,用自拟清热止嚏汤,常用药物,葛根、赤芍、牡丹皮、生地黄、紫草各15g,黄芩、知母10g,黄柏6g,泽泻12g,红花6g,肉桂1g(兑服),细辛3g。大便干结,加火麻仁、郁李仁之类润肠通便。
此证患者,亦可用《伤寒论》乌梅丸,方中去黄连、黄柏之苦寒太过,加黄芩、牡丹皮平调寒热,加丹参活血化瘀。
过敏性鼻炎之郁热证患者,其病本仍有阳气亏虚,其郁热多属兼证或变症。如辨证准确,对清热止嚏汤或乌梅丸可收药到病退之效,后再酌情以益气、补肾之剂调理。
验方
鼻敏片(汤)
组成:麻黄3g 附片5g 细辛3g 炙黄芪15g 白术 诃子 益智仁 苦参各10g 防风6g 淫羊藿 白芍药各12g
功能主治:益气温阳,祛风散寒,收敛止涕。用于过敏性鼻炎,证属肺肾气阳虚证。
方解:方中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散寒;黄芪、白术、防风为玉屏风散,益气固表;益智仁、淫羊藿温肾壮阳;苦参、防风祛风止痒;诃子涩津止涕,助白芍药收敛气阴。合用共奏益气温阳,祛风散寒,收敛止涕之效。
据现代研究,玉屏风散能抑制IgE的产生,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麻黄附子细辛汤能显著抑制组织胺的释放,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和白细胞介素的产生。黄芪对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麻黄具有抗过敏作用,细辛水溶性成分去甲乌药碱具有肾上腺能β-受体兴奋剂样作用,附片可使外周血中嗜酸性白细胞下降,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兴奋作用。
清热止嚏汤
组成:葛根15g 赤芍药15g 生地黄15g 牡丹皮15g 紫草15g 黄芩10g 知母10g 黄柏6g 泽泻12g 肉桂1g(兑服) 细辛3g 红花6g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祛风止嚏。用于过敏性鼻炎证属郁热内蕴者。
方解:《素问?痹论》说:“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此为膀胱气化不良,小便不利,郁而化热(膀胱蓄热),致使太阳之气痹于下,不能循经上升,故上为清涕也。方中肉桂温阳化气,助知母、黄柏、泽泻清利膀胱,导热邪于下,所谓上病下治之法;葛根、黄芩清肺与阳明之郁热;牡丹皮、赤芍药、生地黄、紫草、红花清热凉血而化瘀,有抗变态反应之效而利于调节免疫功能;细辛辛散,调节寒温,发散郁热,祛风止嚏。
温阳祛风汤
组成:淫羊藿 锁阳 蛇床子 白蒺藜 白芷 乌梅各10g 枸杞子 桑椹子 白芍药各12g 细辛3g
功能主治:温补肺肾,祛风散寒。用于过敏性鼻炎,证属肺肾虚寒者。
方解:方中淫羊藿、锁阳、蛇床子温肾壮阳;枸杞子、桑椹子、白芍药补益肝肾;白蒺藜、白芷祛风止嚏;细辛温肺散寒通窍;乌梅敛肺抗敏,涩津止涕。合用则具温补肺肾,祛风散寒之功。
冬病夏治方
组成:白芥子2份 延胡索 甘遂 白芷 细辛 制川乌 制草乌各1份
制用法:研粉,过80目筛,以生姜汁调成糊状。取一定量摊于5×5cm纱布块上,药糊面积直径为3cm,于药糊表面撒一薄层肉桂粉。敷帖穴位:大椎、肺俞(双)、膏肓(双)、肾俞(双)、膻中,胶布固定,每次敷帖时间4~6小时,7~10天1次,3次1疗程;或于当年夏季头伏、二伏、三伏日,上午贴,保持4小时以后可除去,连续贴三年。
功能主治:温阳化饮,祛风散寒。用于过敏性鼻炎证属虚寒者,并治呼吸道其他虚寒性疾病。
方解:方中白芥子温化寒饮,合以细辛、白芷温肺散寒,制川乌、制草乌温经通络,肉桂粉温肾助阳,延胡索活血行气,甘遂峻逐水饮。合用共奏温阳化饮,祛风散寒之效。
实验研究表明,本法可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抗变态反应的功能,可预防与减少、减轻过敏性鼻炎的发作,对患有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单纯性白带增多症等属虚寒体质者,均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据我们观察第一年的疗效,有效率约93%左右,疗效特别好者约占35%~40%。
医案(四则)
例1
刘某某,男,59岁,干部,1983年11月22日初诊。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三年,常年发作,秋冬及早晚为多。伴疲劳、易感冒,精神不振,食纳一般。
检查:下鼻甲肿大暗红,舌质正常,苔薄白,脉细。属肺气亏虚,鼻窍失煦证。
治疗:拟益气固表,祛风止嚏,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黄芪15g,桂枝、白术、白芍药、防风、乌梅各10g,大枣10枚,细辛、蝉蜕、甘草各6g,生姜三片,水煎服,每天1剂,分二次服。
26日复诊:五剂后,症状控制,但略有鼻腔干燥感。予原方中桂枝、细辛减半,加玉竹12g,五剂。鼻症消失,全身症状亦好转。
1984年5月鼻症又有轻微复发,仍以首诊方加桑椹子15g,五剂病瘥,并嘱以补中益气丸调理。
例2
柳某某,男,36岁,技术员,1983年11月15日初诊。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13年,季节性发作,每年9月至翌年4月,早晚为多。发作时伴外耳道作痒。平时形寒肢冷,易感冒,自汗,疲劳乏力,头昏,记忆力差,腰脊酸痛,耳鸣,脱发,面色不华,小便清长,余沥难净,夜尿2~3次。
检查:下鼻甲肿胀,色暗红,鼻道有水样分泌物。舌质淡胖有齿痕,脉沉细。以往用西药治疗,扑尔敏短暂有效。证属肺肾两虚。
治疗:拟益气温阳,通窍止涕。温阳祛风汤加减:黄芪15g,附片、淫羊藿、巴戟天、补骨脂、白术、何首乌、熟地黄、山茱萸、乌梅各10g,苍耳子、煅牡蛎各15g,细辛6g,水煎服,每天1剂,分二次服。
五剂后,鼽嚏症状基本控制,鼻痒仍存,全身症状轻微改善。再拟原方进出共四十剂。
1984年3月17日复诊:鼻症消失,全身症状明显改善,嘱以肾气丸、补中益气丸调理。后随访半年未复发,但有时早上有少许清涕,短暂鼻塞,无鼻痒、喷嚏。
例3
梁某,女,44岁,工人,1983年9月6日初诊。阵发性鼻痒、喷嚏、清涕,常年性早上发作,冬月为多,对灰尘及食油烟、炒辣椒气味特别敏感。以往用西药治疗,扑尔敏、地塞米松有短暂疗效。平时畏风冷,手足心热,易感冒,疲倦乏力,自汗、耳鸣,咽干少津,小便黄,大便干结。
检查:下鼻甲肿胀。色暗红,舌质偏红有裂,边有瘀点,苔薄黄,脉弦细。证属郁热熏鼻证。
治疗:拟凉血清热,祛风止嚏。用清热止嚏汤:葛根20g、赤芍药、黄芩、知母、黄柏、泽泻各10g,生地黄15g,红花6g,肉桂粉1.5g(兑服)。三剂,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
13日二诊:诉服药一剂后,症状完全控制,续服两剂,手足心热、咽干燥感、舌苔黄等症消失,但晚上2~3点钟时咳嗽一阵,小便仍黄。原方加紫菀、款冬花各10g,三剂,煎服法同前。
20日三诊:谓鼻症未发,咳嗽亦止,对灰尘、食油烟、炒辣椒气味已不太敏感,仍耳鸣,肩关节疼。鼻黏膜转淡红,舌质淡有齿痕,舌边瘀点仍存,脉沉细。治以益气固表,补肾扶元,处方:黄芪、白术、熟地黄、山茱萸、煅牡蛎、泽泻、茯苓各10g,附片6g,鸡血藤20g,五剂,每天1剂,水煎服,分2次服。
10月13日诊:谓服上方后,诸症消失,近因食鲜鱼引起鼻症复发已经3天,但症状较以往为轻。根据辨证,仍用首诊方(清热止嚏汤)原方,仅服一剂,症状顿失,后以补中益气丸、补肾强身片调理月余。后随访两年未见复发。
例4
刘某某,男30岁。自诉发病时鼻内痒甚,喷嚏频作,流清涕多如水,日发数次,已三年余。
检查:鼻腔黏膜呈淡白水肿,鼻道无脓性分泌物。舌淡苔薄,脉缓。诊为过敏性鼻炎,全身症候不显,按肺脾肾虚,气不摄津论治。
治疗:拟温阳益气,升清通窍。处方:黄芪、党参、枸杞子、淮山药各12g,白术、菟丝子、益智仁、淫羊藿、薏苡仁各10g,并嘱其按摩鼻背两侧,日行三次,每次10min,至局部皮肤灼热感为度。
服上方十剂后,症状大减,检查见鼻黏膜色泽转红,水肿消退,余无特殊。续服上方,去淫羊藿,加蝉蜕3g,进十四剂后症状消失,鼻内略有干燥感,查鼻腔正常。仍以上方加桑椹子12g,续服七剂,随访三年余未发。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