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凡成主任医师
-
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科室:
耳鼻咽喉科
- 爆震性耳鸣、耳聋(间断脉冲噪音...
- 咽喉疼痛见于那些疾病
- 鼻疔(鼻疖肿)
- 鼻腔异物
- 咽喉囊肿如何治疗?
- 鼻窦粘液囊肿
- 如何治疗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 如何根治声带白斑?
- 急性鼻咽炎的治疗
- 颈动脉炎的诊断鉴别
- 一例扁桃体良性肿瘤的中医治疗
- 鼻硬结病的诊断与中医疗法
- 如何治疗急性咽炎?
- 鼻中隔溃疡20天不愈合
- 鼻腔异物的诊断与治疗
- 全国各地中医耳鼻喉科知名专家简...
- 儿童中耳炎腺样体肥大同时存在如...
- 儿童中耳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同时...
- 湖南省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救助...
- 关于煎服中药的方法问题
- 疾病治疗中的忌口问题
- 中药为主治疗常见耳鼻咽喉科慢性...
- 常用滴鼻液(喷鼻液)的分类与使...
- 电话咨询有何作用
- 高风亮节,继往开来,华夏昌盛
- 慢性鼻窦炎能不能完全治愈
- 为什么您的咨询没有被回答?
- 上呼吸道感染
- 如何看待医学专家的有效经验或医...
- 小儿有时鼻痒,有时鼻塞,偶尔喷...
- 如何认识耳鼻咽喉科的过敏原检查...
- 治耳聋鸣外治方
- 头颈部淋巴结肿大有何临床意义
- 治疗喉返神经麻痹医案几则
- 我最怕回答:我的这个病多久才能...
- 鼻塞可见于哪些疾病
- 第一次中药处方后效果不好怎么办
- 如何预防感冒
- 论神经性耳鸣的中医辨证论治
- 慢性喉炎的中医药治疗
- 前庭神经元炎
- 如何治疗茎突综合征
- 鼻硬结病
- 外耳道真菌病
- 顿服冷开水治疗鱼刺卡咽喉
- 鼻腔异物
- 干酪性鼻炎
- 急性鼻炎
- 鼻中隔穿孔
- 鼻前庭囊肿
- 鼻前庭湿疹
- 鼻前庭炎
- 鼻疖肿
- 酒齄鼻
- 鼻外伤
- 复发性口疮经验方
- 有慢性鼻窦炎病史者,如何预防鼻...
- 口腔黏膜白斑
- 口腔黏膜扁平苔癣
- 口角炎
- 萎缩性舌炎
- 牙本质过敏症
- 嗓音疲劳
- 非化脓性中耳炎专家论著
- 怎样去看病
- 小儿咽喉不适,时欲"吭...
- 新生儿及婴幼儿的早期听力检测及...
- 慢性咽炎如何治疗
- 鼻敏片对豚鼠变应性鼻炎鼻粘膜组...
- 鼻敏片对大鼠变应性鼻炎鼻黏膜I...
- 鼻敏片对豚鼠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形...
- 鼻部炎症辨证论治规律探讨
- 鼻咽炎的治疗
- 甲状腺手术后,喉返神经受损,左...
- 喉炎,声音嘶哑怎么治疗
- 感冒后引起慢性咽喉炎很久了怎么...
- 过敏性鼻炎兼哮喘如何治疗
- 老妈耳鸣如何治疗
- 鼻炎引起嗅觉障碍如何治疗
- 交替性鼻塞,热天加重,如何治疗
- 小儿反复鼻塞,流鼻涕,鼻后滴漏...
- 慢性咽炎相关知识速览
- 护嗓的生活禁忌
- 居里夫人:《我的信念》
- 居里夫人:《我的信念》
- 咽异感症中医各家医案
- 慢性鼻炎中医各家医案
- 干燥性鼻炎中医各家医案
- 扁桃体炎中医各家临证医案
- 老年性耳聋耳鸣的防治
- 关注日常食品安全问题
- 咽喉病如何注意生活饮食调理
- 噪声性耳聋的防治
- 如何评价中医治疗小儿扁桃体肥大...
- 小儿慢性扁桃体炎与小儿扁桃体肥...
- 如何治疗急性咽炎(急性单纯性咽...
- 如何根治声带白斑
- 如何治好急性喉炎
- 抗生素滥用的恶果
- 耳鼻咽喉科常用中成药
- 揭穿耳聋治疗中的伪科学和骗钱术
- 人生感言三两句
- 神经性耳鸣的中药经验方
- 神经性耳鸣、耳聋的饮食疗法
- 主观性或自觉性耳鸣的机制
- 主观性或自觉性耳鸣的机制
- 过敏性咽炎的中医治疗
- 突发性耳聋的中医药治疗
- 梅尼埃病的中西医治疗
- 梅尼埃病的中西医治疗
- 梅尼埃病医案解析
- 梅尼埃病医案解析
- 论鼻出血的中医治疗
-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药外治
-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药外治
- 化脓性中耳炎的中医疗法
- 慢性鼻窦炎的中医疗法
- 慢性鼻炎的中医疗法
- 鼻息肉各家医案解析
- 鼻息肉各家医案解析
- 精神性失音
- 精神性失音
- 鼻前庭囊肿
- 鼻前庭囊肿
- 咽异感症的中西医诊疗
- 精神性聋
- 精神性聋
- 声带手术后如何禁声与进行发音训...
- 耳硬化症的中西医治疗
- 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名家医案(下...
- 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名家医案(下...
- 冬病夏治法(穴位贴敷法)治疗变...
- 容易恶心作哕小单方
- 外伤性与爆震性耳鸣耳聋医案几则
- 外伤性与爆震性耳鸣耳聋医案几则
- 药物中毒性聋各家医案
- 药物中毒性聋各家医案
- 鼻窦囊肿
- 治疗哮喘病单方
- 长期低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
- 颈椎病与耳鼻咽喉症状
- 咽异感症各家医案解析
- 咽异感症各家医案解析
- 急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 急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 慢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 慢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 萎缩性鼻炎医案解析
- 萎缩性鼻炎医案解析
- 慢性喉炎医案解析
- 慢性喉炎医案解析
- 喉水肿、小结、息肉医案(谭敬书...
- 喉水肿、小结、息肉医案(谭敬书...
- 喉返神经麻痹医案
- 喉返神经麻痹医案
- 鼻中隔偏曲是否需要手术
- 口疮的中医治疗
- 耳硬化症
- 耳鼻咽喉科少见病验案
- 耳鼻咽喉科少见病验案
- 神经性耳鸣的药物治疗(西药、中...
- 老年人如何预防老年性耳鸣、耳聋...
- 耳鸣掩蔽法治疗耳鸣
- 自我按摩法治疗耳鸣
- 传染病源性耳鸣耳聋医案解析
- 传染病源性耳鸣耳聋医案解析
- 声带瘫痪(喉返神经麻痹)医案
- 声带瘫痪(喉返神经麻痹)医案
- 突发性聋医案
- 突发性聋医案
- 感音神经性聋医案
- 感音神经性聋医案
- 感音神经性耳鸣医案
- 感音神经性耳鸣医案
- 耳鼻咽喉科三大急性炎症如何彻底...
- 痰涕带血或鼻血如何排除癌症
- 痰涕带血或鼻血如何排除癌症
- 鼓膜穿孔如何治疗
- 化脓性中耳炎的局部治疗
- 化脓性中耳炎的局部治疗
- 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如何治疗
- 胆脂瘤型中耳炎要不要手术治疗
- 鼓膜穿孔如何治疗?
- 鼓膜穿孔引起的耳鸣如何治疗
- 汪洋谈医生的职业操守:有些医生...
- 汪洋谈医生的职业操守:有些医生...
- 如何治疗慢性鼻炎
- 如何看待中医
- 如何看待中医
- 慢性咽炎的中医疗法
-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疗法
- 慢性鼻炎各家医案解析
- 慢性鼻炎各家医案解析
- 耳部湿疹各家医案解析
- 耳部湿疹各家医案解析
- 鼻疖各家医案解析
- 鼻疖各家医案解析
- 酒齄鼻各家医案解析
- 酒齄鼻各家医案解析
- 要求网络处方时如何介绍病情
- 做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 做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 耳科饮病案(谭敬书、徐绍勤、李...
- 耳聋二十六年案(链霉素中毒性聋...
- 耳聋二十六年案(链霉素中毒性聋...
- 复聪片治疗感音神经性聋与老年性...
- 突发性聋的中医治疗经验(谭敬书...
- 位置性眩晕医案(谭敬书教授医案...
- 位置性眩晕医案(谭敬书教授医案...
- 化脓性中耳炎术后眩晕案(李凡成...
- 化脓性中耳炎术后眩晕案(李凡成...
- 化脓性中耳炎的中医治疗(谭敬书...
- 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医炎、...
- 外耳湿疹的治疗(谭敬书、李凡成...
- 颈动脉炎的中医治疗
- 急慢性喉炎的中医治疗
- 咽部溃疡治验(谭敬书、李凡成治...
- 咽部溃疡治验(谭敬书、李凡成治...
- 梅核气的治疗(谭敬书、李凡成经...
- 口咽干燥难忍案(谭敬书教授经验...
- 口咽干燥难忍案(谭敬书教授经验...
- 慢性咽炎的中医治疗经验(谭敬书...
- 拔牙后出血三日不止案(谭敬书教...
- 拔牙后出血三日不止案(谭敬书教...
- 鼻出血中医证治经验
-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谭敬书教授经...
- 急慢性鼻窦炎的中医治疗(谭敬书...
- 治疗慢性鼻炎经验(谭敬书、李凡...
- 酒齄鼻的治疗(谭敬书教授经验)
- 我的导师谭敬书教授
- 中医对咽异感症的古今治疗
- 中医对咽异感症的古今治疗
- 清窍清阳相关学说
- 清窍清阳相关学说
- 耳鼻咽喉科的独特学说之一 官...
- 助听器
- 感冒后遗咳嗽不止如何治疗
- 嗅觉障碍的辨证论治(李凡成医案...
- 清热以治过敏性鼻炎(李凡成医案...
- 过敏性咽炎的中西医治疗
- 如何治疗慢性咽喉炎
- 过敏性鼻炎的中西医治疗
- 耳鼻咽喉科的独特学说之一 官窍脏腑相关学说
- 作者:李凡成|发布时间:2010-01-10|浏览量:1564次
耳鼻咽喉科的独特学说,主要是官窍脏腑相关学说和清窍清阳相关学说,这是在耳鼻咽喉科的历史发展中产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的。古代并无此提法,是谭敬书教授根据古人有关官窍脏腑、清窍清阳相关论述的研究,结合耳鼻咽喉生理病理特点,耳鼻咽喉病因病理与证治的基本规律及其个人丰富的临床经验而提出来的。
官窍脏腑相关学说、清窍清阳相关学说的提出,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全面、系统地阐述官窍与脏腑经络和清阳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和发展中医五官科学理论水平,更好地指导专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李凡成
官窍脏腑相关学说
官窍脏腑相关学说是以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等为基础,来研究眼、耳鼻咽喉、口齿唇舌等诸清窍器官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防治规律的学说,是五官科最重要的基本理论。
官窍脏腑相关学说的基本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整体结构论
官窍脏腑相关学说强调眼、耳鼻咽喉、口齿唇舌诸窍器官与整体,特别是与脏腑在结构方面的统一性和完整性。祖国医学认为,心肝肺脾肾五脏,与人体的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肌肉筋脉等,具有主从、阴阳、表里的关系并由脏器的连续和经络内外纵横的广泛联系,构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其中,各官窍与脏腑之间的整体结构关系主要反映为五个方面。
其一,五行相属关系。五行者,木火土金水。根据五行学说,耳与肾同属水,目与肝同属木,舌与心同属火,口与脾同属土,鼻与肺同属金。
其二,五脏开窍关系。开窍者,在内之五脏,开于在外之五官孔窍。目为肝窍,耳为肾窍,口为脾窍,鼻为肺窍,舌为心窍,以舌非窍,寄窍于耳,故耳为心肾之窍。
其三,表里相应关系。即在内的脏腑通过在外的官窍之色泽、形态等表征反映于外。这种关系主要是某官窍与某脏的相应关系,所谓“五官者,五脏之阅也。”鼻为肺之官,目为肝之官,口为脾之官,舌为心之官(苗),耳为肾之官,以及咽为肝之使等。另外,尚有某窍不同部位与脏腑的表里相应关系,如鼻面部、耳部、眼部的不同部位,分别与脏腑有表里相应关系。
其四,脏器连续关系或系属关系。如喉与鼻属肺之系,以其为气道,与肺相通;咽属胃之系,以咽为食道,与胃相通;中耳属肺之系,以中耳有窍通于颃颡(颃颡亦为气道,当属喉,为肺之系),中耳粘膜为呼吸粘膜分化而来而相延续,二者的细胞与分泌物成分一致。
其五,经络络属关系。如十二正经,全部循经或络于耳部(中),十一条循经咽喉,八条循经鼻部,八条经脉到达眼部等等。
二.机能协调论
官窍脏腑相关学说,重视眼、耳鼻咽喉、口齿唇舌等五官生理与脏腑功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密切关系,特别是强调官窍生理功能对脏腑功能的依赖性。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均来源于五脏六腑的功能,人体生命现象如视、言、行、呼吸出入等,无不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而五官分别受五脏六腑之精气所注,才得以各司其职。其中,各官窍生理与五行相属或开窍相关的脏腑关系尤为密切,具有特殊依赖性。如《灵枢。脉度》说:“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同时,各官窍生理功能对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等也具有普遍依赖性。如耳司听觉,尚与心肝脾肺、十二经脉有关。以心主血脉,心血奉养于耳;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上奉于耳;肝主藏血,疏泄气机;肺主声,令耳闻声;十二经脉之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又如鼻司嗅觉,亦与心脾、经脉有关。以心主嗅,故令鼻知臭香;脾主升清降浊,鼻窍得养而通利,则香臭可辨;而十二经脉之宗气上出于鼻而为嗅。又喉主发音,亦与五脏六腑、经脉气血有关,如《仁斋直指方》说:“心为声音之主,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
三.病证归属论
官窍脏腑相关学说在病理学方面,强调脏腑经络失调对官窍疾病发病学的主导作用,对官窍疾病注重从脏腑经络病理来认识、归类。因此,认为官窍病证无不可以归咎于某一或某些腑腑经络的失调;某一官窍的病证或官窍的某一病证可归咎于一个或数个脏腑经络的失调;多个官窍病证可以归于同一个脏腑经络的失调。这种归咎,一般以脏腑官窍之间的整体结构关系与机能协调关系为主要依据。
从整体结构关系认识官窍病证。如耳科,《保婴撮要》卷4说:“耳者,心肾之窍,肝胆之经也。心肾主内症,精血不足,肝胆主外症,风热有余。”所以然者,肾开窍于耳,心寄窍于耳,心主血,肾藏精,奉养于耳;又胆经络于耳,故内症聋鸣、眩晕,常从心肾精血不足认识;外症耳痒、肿痛、流脓,常从肝胆风火湿热认识。如鼻科,以肺开窍于鼻,鼻为肺之系,故鼻病多归咎于肺之失调。如《严氏济生方》说:“夫鼻者,肺之候,职欲常和,和则吸引香臭矣。若七情内郁,六淫外伤,饮食劳役,致鼻气不得宣调,清道壅塞。其为病也,为衄、为痈、为息肉、为疮疡、为清涕、为窒塞不通、为浊脓,或不闻香臭,此皆肺脏不调,邪气蕴积于鼻,清道壅塞而然。”
从机能协调关系认识官窍病证。如声音由气而发,而肺为气之主,脾为气之源,肾为气之根,肝主疏泄气机,心为君主之官,声音的清亮或强弱与肺脾肾关系密切,声音的有无,与心肝关系密切。故声音嘶哑,语音低沉,归咎于肺脏失调,脾肾亏损;而暴?无音,言语不利,歌喉失音,归咎于肝失调达,心气内损。又如耳司听觉,与五脏有关。故耳鸣失聪,新病多实,咎于肺失宣肃,肝郁肝火太过;久病多虚,咎于精血亏损,肾心肝脾不足。
四.脏腑证治论
官窍脏腑相关学说重视脏腑辨证,在防治学上注重以调整相应脏腑经络的气血阴阳、寒热虚实为防治大法,注重脏腑用药式和窍脏结合用药式。
五官科的辨证,以八纲辨证为基础,而以脏腑辨证为主要形式,这是五官科最重要的辨证方法。官窍疾病从脏腑辨证的规律较多。一般说来,功能减退病证,多从与该功能有直接生理机能协调关系的脏腑辨治。如前所述,听觉与五脏有关,因此,临床上对听觉障碍,耳鸣耳聋,虚证多从肾心肝脾论治,益气养血填精;实证多从肝肺论治,清疏、宣泄、调理肝肺。嗅觉与肺心脾有关,因此,不闻香臭者,治在肺与心脾,宣肺肃肺清肺,补心补脾通窍。又口主迎粮,而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故口不知味、食欲减退,治在健脾,等等。而各官窍的病变,多从与该官窍有整体结构关系的脏腑经脉辨治。如同为外感邪毒,火毒上攻,热壅气血,局部红肿热痛,或有分泌物黄浊,但病变部位不同,治则治法及药物选择有所不同,如在耳部,多从肝胆辨治,在鼻部多从肺脾、阳明论治,在咽喉多从肺胃论治,在口舌多从心脾论治。又如目之为病,常根据表里相关系(亦称五轮学说),病在白睛治肺,黑睛治肝,胞睑治脾,两眦治心,瞳神治肾。总之,五官病证,除外伤等特殊情况外,无不从与之有整体结构关系、机能协调关系的脏腑经络辨证论治,关系越密切,从其辨证论治的机会越多,可能性越大。
在治疗原则方面,根据脏腑证治论,补益脏腑,清脏腑热,宣疏脏腑(肺肝胆),以及其他调理脏腑之法,是五官科临床上最常用的基本法则。
在用药式方面,根据脏腑证治论,一般按脏腑用药式。
如清肺以黄芩、桑皮、鱼腥草之类;
清肝胆以栀子、胆草、夏枯草之类;
清胃以石膏、知母、生大黄之类;
补脾以参术苓草之类;
补肝肾以熟地、当归、山药、山茱萸之类等等。
因此,很多方剂,如龙胆泻肝汤、六味地黄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等,由于具有较典型的脏腑用药式,故为五官科及其他临床学科所常用。
窍脏结合用药式也是五官科的主要用药式。
如心为声音之主,又主嗅觉,寄窍于耳,藏神,目为之使,故凡音哑失语、歌喉失音、鼻塞失嗅、聋鸣失聪、目睛不明、视近怯远等,皆宜酌情选用石菖蒲、远志之类,是谓开(通)心窍。
又如凡鼻塞不利,或流涕之症,皆可酌用辛夷花、白芷、苍耳子、菖蒲之类,是谓芳香通窍,化浊除涕;
耳鸣耳聋,皆可酌加远志、石菖蒲、磁石之类,是谓开窍聪耳;
声音嘶哑,皆可酌加诃子、蝉蜕、凤凰衣、木蝴蝶、远志、石菖蒲之类,是谓开音;
凡眩晕者,皆宜选用天麻、白蒺藜、钩藤之类,是谓定晕止眩;
凡视力障碍,皆可酌情选用谷精草、密蒙花、杭菊花之类,是谓明目,等等。
按照窍脏结合用药式组成的方剂,成为五官专科用方,在病种的适应症上受到很大的限制。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