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凡成主任医师
-
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科室:
耳鼻咽喉科
- 爆震性耳鸣、耳聋(间断脉冲噪音...
- 咽喉疼痛见于那些疾病
- 鼻疔(鼻疖肿)
- 鼻腔异物
- 咽喉囊肿如何治疗?
- 鼻窦粘液囊肿
- 如何治疗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 如何根治声带白斑?
- 急性鼻咽炎的治疗
- 颈动脉炎的诊断鉴别
- 一例扁桃体良性肿瘤的中医治疗
- 鼻硬结病的诊断与中医疗法
- 如何治疗急性咽炎?
- 鼻中隔溃疡20天不愈合
- 鼻腔异物的诊断与治疗
- 全国各地中医耳鼻喉科知名专家简...
- 儿童中耳炎腺样体肥大同时存在如...
- 儿童中耳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同时...
- 湖南省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救助...
- 关于煎服中药的方法问题
- 疾病治疗中的忌口问题
- 中药为主治疗常见耳鼻咽喉科慢性...
- 常用滴鼻液(喷鼻液)的分类与使...
- 电话咨询有何作用
- 高风亮节,继往开来,华夏昌盛
- 慢性鼻窦炎能不能完全治愈
- 为什么您的咨询没有被回答?
- 上呼吸道感染
- 如何看待医学专家的有效经验或医...
- 小儿有时鼻痒,有时鼻塞,偶尔喷...
- 如何认识耳鼻咽喉科的过敏原检查...
- 治耳聋鸣外治方
- 头颈部淋巴结肿大有何临床意义
- 治疗喉返神经麻痹医案几则
- 我最怕回答:我的这个病多久才能...
- 鼻塞可见于哪些疾病
- 第一次中药处方后效果不好怎么办
- 如何预防感冒
- 论神经性耳鸣的中医辨证论治
- 慢性喉炎的中医药治疗
- 前庭神经元炎
- 如何治疗茎突综合征
- 鼻硬结病
- 外耳道真菌病
- 顿服冷开水治疗鱼刺卡咽喉
- 鼻腔异物
- 干酪性鼻炎
- 急性鼻炎
- 鼻中隔穿孔
- 鼻前庭囊肿
- 鼻前庭湿疹
- 鼻前庭炎
- 鼻疖肿
- 酒齄鼻
- 鼻外伤
- 复发性口疮经验方
- 有慢性鼻窦炎病史者,如何预防鼻...
- 口腔黏膜白斑
- 口腔黏膜扁平苔癣
- 口角炎
- 萎缩性舌炎
- 牙本质过敏症
- 嗓音疲劳
- 非化脓性中耳炎专家论著
- 怎样去看病
- 小儿咽喉不适,时欲"吭...
- 新生儿及婴幼儿的早期听力检测及...
- 慢性咽炎如何治疗
- 鼻敏片对豚鼠变应性鼻炎鼻粘膜组...
- 鼻敏片对大鼠变应性鼻炎鼻黏膜I...
- 鼻敏片对豚鼠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形...
- 鼻部炎症辨证论治规律探讨
- 鼻咽炎的治疗
- 甲状腺手术后,喉返神经受损,左...
- 喉炎,声音嘶哑怎么治疗
- 感冒后引起慢性咽喉炎很久了怎么...
- 过敏性鼻炎兼哮喘如何治疗
- 老妈耳鸣如何治疗
- 鼻炎引起嗅觉障碍如何治疗
- 交替性鼻塞,热天加重,如何治疗
- 小儿反复鼻塞,流鼻涕,鼻后滴漏...
- 慢性咽炎相关知识速览
- 护嗓的生活禁忌
- 居里夫人:《我的信念》
- 居里夫人:《我的信念》
- 咽异感症中医各家医案
- 慢性鼻炎中医各家医案
- 干燥性鼻炎中医各家医案
- 扁桃体炎中医各家临证医案
- 老年性耳聋耳鸣的防治
- 关注日常食品安全问题
- 咽喉病如何注意生活饮食调理
- 噪声性耳聋的防治
- 如何评价中医治疗小儿扁桃体肥大...
- 小儿慢性扁桃体炎与小儿扁桃体肥...
- 如何治疗急性咽炎(急性单纯性咽...
- 如何根治声带白斑
- 如何治好急性喉炎
- 抗生素滥用的恶果
- 耳鼻咽喉科常用中成药
- 揭穿耳聋治疗中的伪科学和骗钱术
- 人生感言三两句
- 神经性耳鸣的中药经验方
- 神经性耳鸣、耳聋的饮食疗法
- 主观性或自觉性耳鸣的机制
- 主观性或自觉性耳鸣的机制
- 过敏性咽炎的中医治疗
- 突发性耳聋的中医药治疗
- 梅尼埃病的中西医治疗
- 梅尼埃病的中西医治疗
- 梅尼埃病医案解析
- 梅尼埃病医案解析
- 论鼻出血的中医治疗
-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药外治
-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药外治
- 化脓性中耳炎的中医疗法
- 慢性鼻窦炎的中医疗法
- 慢性鼻炎的中医疗法
- 鼻息肉各家医案解析
- 鼻息肉各家医案解析
- 精神性失音
- 精神性失音
- 鼻前庭囊肿
- 鼻前庭囊肿
- 咽异感症的中西医诊疗
- 精神性聋
- 精神性聋
- 声带手术后如何禁声与进行发音训...
- 耳硬化症的中西医治疗
- 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名家医案(下...
- 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名家医案(下...
- 冬病夏治法(穴位贴敷法)治疗变...
- 容易恶心作哕小单方
- 外伤性与爆震性耳鸣耳聋医案几则
- 外伤性与爆震性耳鸣耳聋医案几则
- 药物中毒性聋各家医案
- 药物中毒性聋各家医案
- 鼻窦囊肿
- 治疗哮喘病单方
- 长期低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
- 颈椎病与耳鼻咽喉症状
- 咽异感症各家医案解析
- 咽异感症各家医案解析
- 急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 急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 慢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 慢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 萎缩性鼻炎医案解析
- 萎缩性鼻炎医案解析
- 慢性喉炎医案解析
- 慢性喉炎医案解析
- 喉水肿、小结、息肉医案(谭敬书...
- 喉水肿、小结、息肉医案(谭敬书...
- 喉返神经麻痹医案
- 喉返神经麻痹医案
- 鼻中隔偏曲是否需要手术
- 口疮的中医治疗
- 耳硬化症
- 耳鼻咽喉科少见病验案
- 耳鼻咽喉科少见病验案
- 神经性耳鸣的药物治疗(西药、中...
- 老年人如何预防老年性耳鸣、耳聋...
- 耳鸣掩蔽法治疗耳鸣
- 自我按摩法治疗耳鸣
- 传染病源性耳鸣耳聋医案解析
- 传染病源性耳鸣耳聋医案解析
- 声带瘫痪(喉返神经麻痹)医案
- 声带瘫痪(喉返神经麻痹)医案
- 突发性聋医案
- 突发性聋医案
- 感音神经性聋医案
- 感音神经性聋医案
- 感音神经性耳鸣医案
- 感音神经性耳鸣医案
- 耳鼻咽喉科三大急性炎症如何彻底...
- 痰涕带血或鼻血如何排除癌症
- 痰涕带血或鼻血如何排除癌症
- 鼓膜穿孔如何治疗
- 化脓性中耳炎的局部治疗
- 化脓性中耳炎的局部治疗
- 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如何治疗
- 胆脂瘤型中耳炎要不要手术治疗
- 鼓膜穿孔如何治疗?
- 鼓膜穿孔引起的耳鸣如何治疗
- 汪洋谈医生的职业操守:有些医生...
- 汪洋谈医生的职业操守:有些医生...
- 如何治疗慢性鼻炎
- 如何看待中医
- 如何看待中医
- 慢性咽炎的中医疗法
-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疗法
- 慢性鼻炎各家医案解析
- 慢性鼻炎各家医案解析
- 耳部湿疹各家医案解析
- 耳部湿疹各家医案解析
- 鼻疖各家医案解析
- 酒齄鼻各家医案解析
- 酒齄鼻各家医案解析
- 要求网络处方时如何介绍病情
- 做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 做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 耳科饮病案(谭敬书、徐绍勤、李...
- 耳聋二十六年案(链霉素中毒性聋...
- 耳聋二十六年案(链霉素中毒性聋...
- 复聪片治疗感音神经性聋与老年性...
- 突发性聋的中医治疗经验(谭敬书...
- 位置性眩晕医案(谭敬书教授医案...
- 位置性眩晕医案(谭敬书教授医案...
- 化脓性中耳炎术后眩晕案(李凡成...
- 化脓性中耳炎术后眩晕案(李凡成...
- 化脓性中耳炎的中医治疗(谭敬书...
- 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医炎、...
- 外耳湿疹的治疗(谭敬书、李凡成...
- 颈动脉炎的中医治疗
- 急慢性喉炎的中医治疗
- 咽部溃疡治验(谭敬书、李凡成治...
- 咽部溃疡治验(谭敬书、李凡成治...
- 梅核气的治疗(谭敬书、李凡成经...
- 口咽干燥难忍案(谭敬书教授经验...
- 口咽干燥难忍案(谭敬书教授经验...
- 慢性咽炎的中医治疗经验(谭敬书...
- 拔牙后出血三日不止案(谭敬书教...
- 拔牙后出血三日不止案(谭敬书教...
- 鼻出血中医证治经验
-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谭敬书教授经...
- 急慢性鼻窦炎的中医治疗(谭敬书...
- 治疗慢性鼻炎经验(谭敬书、李凡...
- 酒齄鼻的治疗(谭敬书教授经验)
- 我的导师谭敬书教授
- 中医对咽异感症的古今治疗
- 中医对咽异感症的古今治疗
- 清窍清阳相关学说
- 清窍清阳相关学说
- 耳鼻咽喉科的独特学说之一 官...
- 耳鼻咽喉科的独特学说之一 官...
- 助听器
- 感冒后遗咳嗽不止如何治疗
- 嗅觉障碍的辨证论治(李凡成医案...
- 清热以治过敏性鼻炎(李凡成医案...
- 过敏性咽炎的中西医治疗
- 如何治疗慢性咽喉炎
- 过敏性鼻炎的中西医治疗
- 鼻疖各家医案解析
- 作者:李凡成|发布时间:2010-02-08|浏览量:1773次
(录自:李凡成、肖国仕主编《耳鼻咽喉科临床妙法绝招解析》,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第二节 鼻疖
一、概述
鼻疖是指发生于鼻前庭、鼻尖、鼻翼单个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多为单侧性。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李凡成
鼻疖,以其形小根紧,状如钉盖,顶有脓点,中医称为鼻疔,属“五丁”之一。若误行挤压或治疗不当,感染可循内眦静脉扩散入海绵窦,引起严重的颅内并发症??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中医称疔疮走黄或鼻疔走黄。本病的发生,多因风热邪毒侵袭所致,初起多从风热或卫表论治,病情进一步发展而加重者,则常从热毒壅盛或气分热证论治。
二、妙法绝招解析
1.风热侵袭,邪犯鼻窍
张赞臣验案
(1)病历摘要:李某,男,35岁。左鼻肿痛发热8天,交替性鼻塞流脓血涕3天。用多种抗生素不效。症见左鼻翼疖,痒痛,红肿散漫,兼有形寒发热,体温37.8℃,苔黄腻脉滑数,大便干结。证属风热壅肺,上扰清窍。治以疏邪清热消肿,佐以和营:荆芥、炙僵蚕、赤芍药、牡丹皮、金银花、皂角刺、连翘、芙蓉花各9g,防风6g,甘草3g,蒲公英12g,3剂。外用芙蓉叶粉30g,加入蜂蜜和红茶汁适量,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二诊:疖肿散漫渐消,痒痛减,大便已行,尚感形寒。上方去皂角刺,2剂。三诊:疖肿散漫消失,痒痛瘥。以清热解毒为治:赤芍药、牡丹皮、连翘、天花粉各9g,芙蓉花4.5g,蒲公英12g,甘草3g,4剂。四诊:余热未清,左鼻翼尚有痒感微肿,再予清营消肿:上方去花粉、甘草,加金银花、黄芩各9g,仍外敷药,5剂而安。(倪合也等,《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7:3-5)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风热壅肺,上扰清窍认识。治以疏邪清热消肿,佐以和营。方中荆芥、防风、炙僵蚕疏风散邪;赤芍药、牡丹皮凉血和营散瘀;金银花、连翘、芙蓉花、蒲公英、甘草清热解毒;皂角刺活血排脓消肿。芙蓉叶外敷,以解毒消痈。首诊案中患者病程8天,并见“苔黄腻脉滑数。大便干结”,当属脾胃湿热内蕴,但张老未予顾及。
李素勤验案
(1)病历摘要:于某,男,17岁。左鼻红肿疼痛3天,伴麻木,心烦。查见鼻柱左侧红肿,流水,左侧口唇、面颊红肿,触痛而硬,口角向左下歪斜,左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唇赤,舌红绛,苔黄,脉弦数。治以疏风清热,泻火解毒:防风、菊花、黄芩、胡连、栀子各15g,荆芥、青黛、大黄、薄荷、甘草各10g,连翘、蒲公英各25g,生石膏50g。外敷青黛散。翌日二诊:鼻仍麻木痒痛,心烦减轻。上方加乳香、没药各15g,2剂而愈。(李素勤等,《中医函授》1987;3:34-35)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风火壅盛认识。治以疏风清热,泻火解毒。方中荆芥、防风、薄荷疏风散邪;菊花、黄芩、胡连、栀子、青黛、大黄、甘草、连翘、蒲公英、生石膏清热泻火解毒。乳香、没药活血消肿止痛。外敷青黛散清热消肿。
2.火热炽盛,邪毒攻鼻
清?黄乐亭验案
(1)病历摘要:疔生鼻窍名曰白刃。唇面肿胀连及左肋。心烦呕恶,六脉洪大,业已走黄,势难挽回。即远道而来,不得不勉为图治。用生矾3钱、葱头3个,打和以陈酒下之,取其澄清,无经不达,即用大剂清解,速速服之。金银花30g,牡丹皮9g,甘菊花30g,连翘9g,浙贝母9g,天花粉15g,当归30g,紫花地丁30g,甘草节15g,知母12g,皂角刺15g,制半夏6g,白及9g,穿山甲12g,乳香3g,郁金3g,鲜菊叶30g,此方两日共服4剂,肿消势减,根束顶高,脉平热退后渐愈。(《治疔汇要?白刃疔》)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当属鼻疖重症,乃热毒壅盛,有内陷心包之虞。故先以生矾、葱头、陈酒服之,取其清热化痰,开通心窍,以防邪毒内陷。再以金银花、鲜菊叶、紫花地丁、甘菊花、连翘、知母、甘草节清热解毒;浙贝母、天花粉清热化痰;制半夏止呕;牡丹皮、当归凉血活血;穿山甲、乳香、白及、郁金行气活血,化瘀消肿;助以皂角刺排脓。全方合用,共奏解毒排脓,消肿止痛之功。
赵炳南验案
(1)病历摘要:关某,男,34岁。患者于8天前右鼻孔生一小疮,日渐增大,局部红肿,恶寒发热,恶心,大便秘结,口渴心烦,西药治疗未效。查见右侧鼻前庭部红肿,中心有一小脓头,周围漫肿约2×2cm大小,体温38.7℃,脉细数,舌质稍红,苔薄黄。证属肺热不宣,火毒凝结。治以自制清热解毒消肿汤:连翘、蒲公英、金银花、生地黄各15g,野菊花、黄芩各9g,瓜蒌30g,甘草6g。上方3剂后热退肿消,再3剂后基本治愈。嘱续服牛黄清心丸,早晚各服1丸;梅花点舌丹每晚2粒。10天后痊愈。(《千家妙方》下册第401-402页)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肺热不宣,火毒凝结认识。方中连翘、公英、金银花、野菊花、黄芩、甘草清热解毒;生地滋阴清热凉血;瓜蒌润肠通便泻火。全方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泻火消肿之功。
张赞臣验案
(1)病历摘要:严某,女,16岁。患者左鼻翼处肿胀作痛,伴面颊肿4天,曾用抗生素未效,疔毒发于左鼻外侧迎香部,结块,肿胀及于面颊,按之坚硬觉痛,舌脉正常。诊为鼻疖并发面颊部蜂窝组织炎。证属热毒内蕴,上攻鼻窍。治以清营消散解毒为法:赤芍药、黄芩、芙蓉花、白菊花、荆芥、牡丹皮各9g,紫花地丁、金银花各12g,甘草3g,桔梗4.5g,3剂。外用芙蓉叶粉30g,与蜂蜜及红茶适量调成糊状敷患处、每日换药1-2次。二诊:疔毒根脚已软,面颊红肿亦退。原方去桔梗、荆芥,加绿豆衣18g,连翘9g。3剂,外用药如前。愈。(倪合也等,《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7:3-5)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热毒内蕴,上攻鼻窍认识。治以清营消散解毒。方中荆芥疏风散邪,使邪从表解;黄芩、芙蓉花、白菊花、紫花地丁、金银花、甘草清热解毒;牡丹皮、赤芍药凉血散瘀,消肿止痛;桔梗升提排脓。绿豆衣、连翘清热祛邪。芙蓉叶粉外敷,解毒消痈。
刘晓光验案
(1)病历摘要:王某,男,31岁。3天前感鼻部胀痛不适,昨起鼻部红肿疼痛加剧不能触碰,发热头痛,大便3日未解,有挖鼻史。检查见鼻尖部及鼻翼皮肤红肿光亮,中心高突,无脓点,鼻前庭皮肤亦红肿,颌下淋巴结肿大。诊为鼻疔,治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五味消毒饮加减: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青叶各15g,赤芍药、野菊花、皂角刺、酒大黄各10g,甘草4g,3剂。3天后复诊:大便已通,身热亦退,鼻部疼痛明显减轻。检查:鼻尖及鼻翼部红肿稍减,底盘见收,顶端有一小脓点。再拟原方去酒大黄加牡丹皮10g,炒二芽各15g,3剂而愈。(刘晓光,《四川中医》1996;1:49)
(2)妙法解析:此例患者病机当属热毒壅盛,与气血搏结于鼻。治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方中五味消毒饮、大青叶、甘草清热解毒;酒大黄助赤芍药上行以凉血散瘀消肿,下行以泻火通便;皂角刺消肿排脓。复诊方中,牡丹皮凉血化瘀;二芽健脾益胃以扶正。
三、按语
古代文献中,论述本病的资料不很多。《中藏经》卷中将其称为五丁之一,曰白丁,并认为其病本在肺。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疡医?疔疮》最早有“鼻疔”之名。尔后,《外科正宗?拾遗》指出:“鼻疔生于鼻内,痛引脑门,不能运气,胀塞鼻窍,甚者唇腮俱肿……以上之症,俱先针刺,次行发汗,仍照疔类调治。”清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鼻部》说:“此证生于鼻孔内,鼻窍肿痛,胀痛引脑门,甚则唇腮俱浮肿,由肺经火毒凝结而成。宜蟾酥丸汗之,再用蟾酥丸研细末,吹入鼻窍。若肿硬外发,用离宫锭涂之。此证初起之时,须当速治,迟则毒气内攻,以致神昏、呕哕、鼻肿如瓶者逆。”
本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多由鼻部不洁,如拔鼻毛后感染等所致,糖尿病患者多有腑脏郁热内蕴而易发。其初起时症尚轻,局部微红肿疼痛,多从风热之证认识;病情发展,局部红肿疼痛加剧,风热从火化,病机多从火热炽盛认识;若误治、失治,妄行挤压,容易致邪毒扩散,出现“疔疮走黄”之重症。
中医药对本病疗效可靠。以凡成之见,症初起时,仅用碘乙醇外搽1-2次即可治愈而不必服药。辨证论治用药方面,可以五味消毒饮为主,初起属风热侵袭,邪毒犯鼻证时,加荆芥、防风、连翘、薄荷之类疏风散邪;酌加黄芩、石膏、赤芍药、牡丹皮之类清泻肺胃之热与凉血散瘀,以消肿止痛。症重属火热炽盛,邪毒攻鼻证,亦以五味消毒饮为主,加清泻肺胃火热(如黄芩、栀子、知母、石膏、大黄之类)与凉血化瘀、活血消肿之品(如赤芍药、牡丹皮、皂角刺之类),亦可更加清热解毒之品(如大青叶、芙蓉叶等)。由于现代医疗条件的改善,对“疔疮走黄”的症候已经很少见到,果真发生,当以大清气血为主,如清瘟败毒散。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