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凡成主任医师
-
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科室:
耳鼻咽喉科
- 爆震性耳鸣、耳聋(间断脉冲噪音...
- 咽喉疼痛见于那些疾病
- 鼻疔(鼻疖肿)
- 鼻腔异物
- 咽喉囊肿如何治疗?
- 鼻窦粘液囊肿
- 如何治疗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 如何根治声带白斑?
- 急性鼻咽炎的治疗
- 颈动脉炎的诊断鉴别
- 一例扁桃体良性肿瘤的中医治疗
- 鼻硬结病的诊断与中医疗法
- 如何治疗急性咽炎?
- 鼻中隔溃疡20天不愈合
- 鼻腔异物的诊断与治疗
- 全国各地中医耳鼻喉科知名专家简...
- 儿童中耳炎腺样体肥大同时存在如...
- 儿童中耳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同时...
- 湖南省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救助...
- 关于煎服中药的方法问题
- 疾病治疗中的忌口问题
- 中药为主治疗常见耳鼻咽喉科慢性...
- 常用滴鼻液(喷鼻液)的分类与使...
- 电话咨询有何作用
- 高风亮节,继往开来,华夏昌盛
- 慢性鼻窦炎能不能完全治愈
- 为什么您的咨询没有被回答?
- 上呼吸道感染
- 如何看待医学专家的有效经验或医...
- 小儿有时鼻痒,有时鼻塞,偶尔喷...
- 如何认识耳鼻咽喉科的过敏原检查...
- 治耳聋鸣外治方
- 头颈部淋巴结肿大有何临床意义
- 治疗喉返神经麻痹医案几则
- 我最怕回答:我的这个病多久才能...
- 鼻塞可见于哪些疾病
- 第一次中药处方后效果不好怎么办
- 如何预防感冒
- 论神经性耳鸣的中医辨证论治
- 慢性喉炎的中医药治疗
- 前庭神经元炎
- 如何治疗茎突综合征
- 鼻硬结病
- 外耳道真菌病
- 顿服冷开水治疗鱼刺卡咽喉
- 鼻腔异物
- 干酪性鼻炎
- 急性鼻炎
- 鼻中隔穿孔
- 鼻前庭囊肿
- 鼻前庭湿疹
- 鼻前庭炎
- 鼻疖肿
- 酒齄鼻
- 鼻外伤
- 复发性口疮经验方
- 有慢性鼻窦炎病史者,如何预防鼻...
- 口腔黏膜白斑
- 口腔黏膜扁平苔癣
- 口角炎
- 萎缩性舌炎
- 牙本质过敏症
- 嗓音疲劳
- 非化脓性中耳炎专家论著
- 怎样去看病
- 小儿咽喉不适,时欲"吭...
- 新生儿及婴幼儿的早期听力检测及...
- 慢性咽炎如何治疗
- 鼻敏片对豚鼠变应性鼻炎鼻粘膜组...
- 鼻敏片对大鼠变应性鼻炎鼻黏膜I...
- 鼻敏片对豚鼠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形...
- 鼻部炎症辨证论治规律探讨
- 鼻咽炎的治疗
- 甲状腺手术后,喉返神经受损,左...
- 喉炎,声音嘶哑怎么治疗
- 感冒后引起慢性咽喉炎很久了怎么...
- 过敏性鼻炎兼哮喘如何治疗
- 老妈耳鸣如何治疗
- 鼻炎引起嗅觉障碍如何治疗
- 交替性鼻塞,热天加重,如何治疗
- 小儿反复鼻塞,流鼻涕,鼻后滴漏...
- 慢性咽炎相关知识速览
- 护嗓的生活禁忌
- 居里夫人:《我的信念》
- 居里夫人:《我的信念》
- 咽异感症中医各家医案
- 慢性鼻炎中医各家医案
- 干燥性鼻炎中医各家医案
- 扁桃体炎中医各家临证医案
- 老年性耳聋耳鸣的防治
- 关注日常食品安全问题
- 咽喉病如何注意生活饮食调理
- 噪声性耳聋的防治
- 如何评价中医治疗小儿扁桃体肥大...
- 小儿慢性扁桃体炎与小儿扁桃体肥...
- 如何治疗急性咽炎(急性单纯性咽...
- 如何根治声带白斑
- 如何治好急性喉炎
- 抗生素滥用的恶果
- 耳鼻咽喉科常用中成药
- 揭穿耳聋治疗中的伪科学和骗钱术
- 人生感言三两句
- 神经性耳鸣的中药经验方
- 神经性耳鸣、耳聋的饮食疗法
- 主观性或自觉性耳鸣的机制
- 主观性或自觉性耳鸣的机制
- 过敏性咽炎的中医治疗
- 突发性耳聋的中医药治疗
- 梅尼埃病的中西医治疗
- 梅尼埃病的中西医治疗
- 梅尼埃病医案解析
- 梅尼埃病医案解析
- 论鼻出血的中医治疗
-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药外治
-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药外治
- 化脓性中耳炎的中医疗法
- 慢性鼻窦炎的中医疗法
- 慢性鼻炎的中医疗法
- 鼻息肉各家医案解析
- 鼻息肉各家医案解析
- 精神性失音
- 精神性失音
- 鼻前庭囊肿
- 鼻前庭囊肿
- 咽异感症的中西医诊疗
- 精神性聋
- 精神性聋
- 声带手术后如何禁声与进行发音训...
- 耳硬化症的中西医治疗
- 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名家医案(下...
- 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名家医案(下...
- 冬病夏治法(穴位贴敷法)治疗变...
- 容易恶心作哕小单方
- 外伤性与爆震性耳鸣耳聋医案几则
- 外伤性与爆震性耳鸣耳聋医案几则
- 药物中毒性聋各家医案
- 药物中毒性聋各家医案
- 鼻窦囊肿
- 治疗哮喘病单方
- 长期低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
- 颈椎病与耳鼻咽喉症状
- 咽异感症各家医案解析
- 咽异感症各家医案解析
- 急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 急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 慢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 慢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 萎缩性鼻炎医案解析
- 萎缩性鼻炎医案解析
- 慢性喉炎医案解析
- 慢性喉炎医案解析
- 喉水肿、小结、息肉医案(谭敬书...
- 喉水肿、小结、息肉医案(谭敬书...
- 喉返神经麻痹医案
- 喉返神经麻痹医案
- 鼻中隔偏曲是否需要手术
- 口疮的中医治疗
- 耳硬化症
- 耳鼻咽喉科少见病验案
- 耳鼻咽喉科少见病验案
- 神经性耳鸣的药物治疗(西药、中...
- 老年人如何预防老年性耳鸣、耳聋...
- 耳鸣掩蔽法治疗耳鸣
- 自我按摩法治疗耳鸣
- 传染病源性耳鸣耳聋医案解析
- 传染病源性耳鸣耳聋医案解析
- 声带瘫痪(喉返神经麻痹)医案
- 声带瘫痪(喉返神经麻痹)医案
- 突发性聋医案
- 突发性聋医案
- 感音神经性聋医案
- 感音神经性聋医案
- 感音神经性耳鸣医案
- 感音神经性耳鸣医案
- 耳鼻咽喉科三大急性炎症如何彻底...
- 痰涕带血或鼻血如何排除癌症
- 痰涕带血或鼻血如何排除癌症
- 鼓膜穿孔如何治疗
- 化脓性中耳炎的局部治疗
- 化脓性中耳炎的局部治疗
- 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如何治疗
- 胆脂瘤型中耳炎要不要手术治疗
- 鼓膜穿孔如何治疗?
- 鼓膜穿孔引起的耳鸣如何治疗
- 汪洋谈医生的职业操守:有些医生...
- 汪洋谈医生的职业操守:有些医生...
- 如何治疗慢性鼻炎
- 如何看待中医
- 如何看待中医
- 慢性咽炎的中医疗法
-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疗法
- 慢性鼻炎各家医案解析
- 慢性鼻炎各家医案解析
- 耳部湿疹各家医案解析
- 耳部湿疹各家医案解析
- 鼻疖各家医案解析
- 鼻疖各家医案解析
- 酒齄鼻各家医案解析
- 酒齄鼻各家医案解析
- 要求网络处方时如何介绍病情
- 做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 做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 耳科饮病案(谭敬书、徐绍勤、李...
- 耳聋二十六年案(链霉素中毒性聋...
- 耳聋二十六年案(链霉素中毒性聋...
- 复聪片治疗感音神经性聋与老年性...
- 突发性聋的中医治疗经验(谭敬书...
- 位置性眩晕医案(谭敬书教授医案...
- 位置性眩晕医案(谭敬书教授医案...
- 化脓性中耳炎术后眩晕案(李凡成...
- 化脓性中耳炎术后眩晕案(李凡成...
- 化脓性中耳炎的中医治疗(谭敬书...
- 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医炎、...
- 外耳湿疹的治疗(谭敬书、李凡成...
- 颈动脉炎的中医治疗
- 急慢性喉炎的中医治疗
- 咽部溃疡治验(谭敬书、李凡成治...
- 咽部溃疡治验(谭敬书、李凡成治...
- 梅核气的治疗(谭敬书、李凡成经...
- 口咽干燥难忍案(谭敬书教授经验...
- 口咽干燥难忍案(谭敬书教授经验...
- 慢性咽炎的中医治疗经验(谭敬书...
- 拔牙后出血三日不止案(谭敬书教...
- 拔牙后出血三日不止案(谭敬书教...
- 鼻出血中医证治经验
-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谭敬书教授经...
- 急慢性鼻窦炎的中医治疗(谭敬书...
- 治疗慢性鼻炎经验(谭敬书、李凡...
- 酒齄鼻的治疗(谭敬书教授经验)
- 我的导师谭敬书教授
- 中医对咽异感症的古今治疗
- 清窍清阳相关学说
- 清窍清阳相关学说
- 耳鼻咽喉科的独特学说之一 官...
- 耳鼻咽喉科的独特学说之一 官...
- 助听器
- 感冒后遗咳嗽不止如何治疗
- 嗅觉障碍的辨证论治(李凡成医案...
- 清热以治过敏性鼻炎(李凡成医案...
- 过敏性咽炎的中西医治疗
- 如何治疗慢性咽喉炎
- 过敏性鼻炎的中西医治疗
- 中医对咽异感症的古今治疗
- 作者:李凡成|发布时间:2010-01-10|浏览量:1481次
梅核气,是由脏腑整体机能失调所致,患者自觉咽异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咽喉无器质性病变的常见咽喉病。相当于西医咽异感症。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李凡成
一、古代对梅核气的认识
最早述及梅核气者为《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心脉......大甚为喉介”,“胆病者......嗌中介介然数唾”。介,乃介蒂之介,实为异物感。
最早述及梅核气治疗方药的为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指出:“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最早以梅核之状形容本病,见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卷4云:“四七汤,治喜怒忧思悲恐惊之气结或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情之所为也。”
最早以梅杭气命名者,可能在明代。朱崇正于嘉靖年间(公元1552-1567)续增《仁斋直指》于卷5中“附遗”部分有“梅核气”论述;徐春甫于1556年辑订《古今医统大全》,卷27云:“梅核气者,似饱逆而非饱逆,似痰气窒塞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如梅核之状,故俗谓之梅核气。江南之地比云之,故从而附之。”
二、梅核气的疾病学概念及其诊断
古代对梅核气的认识,多从咽喉中介介然、炙脔感、如破絮、如膜、如梅核等咽喉异物感描述其性,有时进一步说明其异物感的特点是“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或伴有“数唾”等症状,缺乏咽部体征的说明,但并不包括其他局部症候。
然而,现代中医文献有不少报道对梅核气病状描述大起出了古代论述,将除了肿瘤、异物等以外,凡是能引起咽喉异物感的多种咽喉及其邻近部位器质性(特别是炎症性)病变的症状如咽干、咽痛、咽痒,以及咳嗽、声嘶、咽粘膜红肿、淋巴滤泡增生,甚至直接将急性外感咽喉病、慢性鼻与鼻窦炎症等均纳入梅核气或咽异感症的范畴或作为其诊断依据之一。这既不符合古代关于梅核气的认识,也不符合现代关于咽异感症的认识。
按中西医结合的观点,梅核气相当于西医咽异感症。中医认为,属情志致病,西医认为,属咽的精神性疾病范畴。在病症学概念上,梅核气或咽异感症不是咽异物感,而是导致咽异物感的一类疾病;咽异物感不等于梅核气或咽异感症,而是可以见诸如梅核气或咽异感症及其他多种咽喉及其邻近部位器质性(特别是炎症与肿瘤)病变的一种症状。梅核气或咽异感症可以单独存在,也可心与咽喉及其邻近部位的器质性病变同时存在,甚至由于患者的恐惧心理或情志原因,后者可进一步引起患者产生梅核气的典型症状,但这毕竟不是单一的梅核气或咽异感症。如果由于后者所致,则不应诊断或至少不能单纯诊断为梅核气或咽异感症。无论是从中医症证名规范化发展方向,还是为了更好地深入研究梅核气以及更好地探索、积累、总结梅核气的临床经验,亦或提高中医文献报道的科学性、先进性与获得公认的广泛性,都是十分必要的。
笔者认为,对梅核气或咽异感症的诊断应注意鉴别,除了应排除肿瘤外,不要将可引起咽异物感的局部器质性病变如急慢性咽炎、喉炎、扁桃体炎、茎突过长综合症、颈椎病综合症等等纳入梅核气或咽异感症的范畴。对咽异物感应强调局部检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梅核气或咽异感症的诊断主要应当由训练有素的耳鼻咽喉科医生来作,而不是由内科医生来作。
三、梅核气的病机证治
至今为止,中医对梅核气尚没有一种比较全面而系统的病机认识及其证治分型方法。根据古代文献与现代报道,大体上从如下几个方面认识。
其一,按脏腑病机证治认识。主要由心、肝胆、脾胃等脏腑失笛所致,治在调理脏腑。心主血脉而藏神,若心血足,神失所养,则多疑善虑,自感喉中如物似癌,心绪不宁,尤以中年妇人多见,可用甘麦大枣汤合归脾汤之类加减。肝胆主疏泄,脾胃主运化,为气机升降枢纽。若肝气郁结,胆失疏泄,气机不畅,或肝郁犯脾,运化失健,胃失和降,痰浊内生,与气相结,上阻咽喉,则咽中如物,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以肝郁犯脾为主者,可用逍遥散、四逆散之类加减调之;以脾虚,胃失和降为主者,可用旋复代赭石汤加减以调之。二证若兼肝胃有寒,酌加干姜、吴茱萸。若肝郁化火伤阴,可用一贯煎或丹栀逍遥散加减,若伴肺阴不足,酌加养阴清肺之品。
其二,按气血津液病机证治认识。主要因“郁”所致,归于郁证范畴。郁者,气滞、痰凝、血瘀或食积气滞。治在开郁、顺气、化痰、行瘀、消食。气滞与痰凝多互兼,以气滞为主者,证多间歇,每因情志不畅而发或加重,咽中哽塞无定位,可用半夏厚朴汤或四逆散加减治之;以痰凝为主者,咽中哽塞感多持续,时轻时重,可用温胆汤加减,痰郁化热,兼见胸膈灼热感,心烦,酌加黄芩、黄连。血瘀为变症,多属久病,因于气滞或痰凝,主方酌加失笑散、活络效灵丹之类,或血腑逐瘀汤加减。因于食积气滞者,越鞠丸加减。
其三,按“逆气里急,冲脉为病”认识。冲脉挟咽中。冲为血海,女子以血为本。经孕胎产,数损于血,故以妇人多患。血亏则冲脉空虚,逆气里急,咽中哽哽不利,故《张氏医通》说:“凡嗝咽之间,交通之气不得降者,皆冲脉上行逆气所作也。”《血证论》亦云:“冲脉亦挟咽中。若是冲气上逆,壅于咽中而为梅核。”治当养血和冲,行气降逆,可用旋复代赭石汤合四物汤,酌加活血通脉之品,如牛角腮、穿山甲等。
一般说来,梅核气病机证治可从上述三个方面认识,但三者之间有异有同,应互相参合。笔者主张,其脏腑失调为本,气滞()或气逆痰凝为标,瘀血、阴虚、挟寒、挟热等为兼证、变证。临床上应权衡其标本兼变,合理处方用药,并强调心理治疗,包括认真仔细的询问、检查,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同时进行耐心和善的解释、说服,使患者消除疑虑。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四、梅核气的对症治疗
梅核气,以咽异物感为主症,咽异物感的对症治疗可用三种方法,即刺血、含服与针刺法。
刺血法:用锐利的器物刺破咽粘膜,使之出血为度,间日或三日或一周一次。笔者一般采用3-5颗较长的针灸针捆扎一团,尖部以细尼龙管或塑料管套住,留出尖端3-5mm(不必齐整),针具消毒后在咽壁有异物感的部位(用压舌板探触时由患者认定,多在咽侧索中下段或咽后壁下部淋巴滤泡处。如患者不能明确指出时可在咽侧索或咽后壁正中尽量往下的部位)速刺2-3下,使之微微出血,亦可用耵聍钩(钩端长3mm,稍锐利)消毒后,在舌根扁桃体处迅速左右扫动2-3下,使之微微出血,吐出血迹后吹冰硼散之类药粉于咽后壁或舌根处。可立即收到异物感消失或减轻的效果。本法对局部炎症所致的咽异物感亦有效。
含服法:用市售咽喉含服片剂对咽异物感有某种程度的减轻作用。笔者一般用自制的理气化痰利咽药配成粉剂或制成片剂含服,疗效更隹。取陈皮、法夏、僵蚕、柴胡、香附、薄荷叶、桔梗、白芷各一份,生甘草二份,冰片、硼砂各少量(每味药均先单独研粉,过80-100目筛,玻瓶装密封)乳钵内研匀,每次含服1-1.5克,日数次或饭后、睡前日4次,连用7-15日。若伴慢性咽炎,当酌减去柴胡、白芷,加贝母、玄参、人中黄、青黛、丹皮、赤芍、生蒲黄之类。亦可用冰片少许包于乌梅肉中含服咽津,日3-4次。
针刺法:主穴取廉泉,每日或间几日一次。可加刺水突、天突、人迎等1-2个配穴。亦可于膻中穴埋针(1寸长针,平剌,埋针2-3日。)(原文载辽宁中医杂志1994年第12期增刊)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