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凡成主任医师
-
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科室:
耳鼻咽喉科
- 爆震性耳鸣、耳聋(间断脉冲噪音...
- 咽喉疼痛见于那些疾病
- 鼻疔(鼻疖肿)
- 鼻腔异物
- 咽喉囊肿如何治疗?
- 鼻窦粘液囊肿
- 如何治疗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 如何根治声带白斑?
- 急性鼻咽炎的治疗
- 颈动脉炎的诊断鉴别
- 一例扁桃体良性肿瘤的中医治疗
- 鼻硬结病的诊断与中医疗法
- 如何治疗急性咽炎?
- 鼻中隔溃疡20天不愈合
- 鼻腔异物的诊断与治疗
- 全国各地中医耳鼻喉科知名专家简...
- 儿童中耳炎腺样体肥大同时存在如...
- 儿童中耳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同时...
- 湖南省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救助...
- 关于煎服中药的方法问题
- 疾病治疗中的忌口问题
- 中药为主治疗常见耳鼻咽喉科慢性...
- 常用滴鼻液(喷鼻液)的分类与使...
- 电话咨询有何作用
- 高风亮节,继往开来,华夏昌盛
- 慢性鼻窦炎能不能完全治愈
- 为什么您的咨询没有被回答?
- 上呼吸道感染
- 如何看待医学专家的有效经验或医...
- 小儿有时鼻痒,有时鼻塞,偶尔喷...
- 如何认识耳鼻咽喉科的过敏原检查...
- 治耳聋鸣外治方
- 头颈部淋巴结肿大有何临床意义
- 治疗喉返神经麻痹医案几则
- 我最怕回答:我的这个病多久才能...
- 鼻塞可见于哪些疾病
- 第一次中药处方后效果不好怎么办
- 如何预防感冒
- 论神经性耳鸣的中医辨证论治
- 慢性喉炎的中医药治疗
- 前庭神经元炎
- 如何治疗茎突综合征
- 鼻硬结病
- 外耳道真菌病
- 顿服冷开水治疗鱼刺卡咽喉
- 鼻腔异物
- 干酪性鼻炎
- 急性鼻炎
- 鼻中隔穿孔
- 鼻前庭囊肿
- 鼻前庭湿疹
- 鼻前庭炎
- 鼻疖肿
- 酒齄鼻
- 鼻外伤
- 复发性口疮经验方
- 有慢性鼻窦炎病史者,如何预防鼻...
- 口腔黏膜白斑
- 口腔黏膜扁平苔癣
- 口角炎
- 萎缩性舌炎
- 牙本质过敏症
- 嗓音疲劳
- 非化脓性中耳炎专家论著
- 怎样去看病
- 小儿咽喉不适,时欲"吭...
- 新生儿及婴幼儿的早期听力检测及...
- 慢性咽炎如何治疗
- 鼻敏片对豚鼠变应性鼻炎鼻粘膜组...
- 鼻敏片对大鼠变应性鼻炎鼻黏膜I...
- 鼻敏片对豚鼠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形...
- 鼻部炎症辨证论治规律探讨
- 鼻咽炎的治疗
- 甲状腺手术后,喉返神经受损,左...
- 喉炎,声音嘶哑怎么治疗
- 感冒后引起慢性咽喉炎很久了怎么...
- 过敏性鼻炎兼哮喘如何治疗
- 老妈耳鸣如何治疗
- 鼻炎引起嗅觉障碍如何治疗
- 交替性鼻塞,热天加重,如何治疗
- 小儿反复鼻塞,流鼻涕,鼻后滴漏...
- 慢性咽炎相关知识速览
- 护嗓的生活禁忌
- 居里夫人:《我的信念》
- 居里夫人:《我的信念》
- 咽异感症中医各家医案
- 慢性鼻炎中医各家医案
- 干燥性鼻炎中医各家医案
- 扁桃体炎中医各家临证医案
- 老年性耳聋耳鸣的防治
- 关注日常食品安全问题
- 咽喉病如何注意生活饮食调理
- 噪声性耳聋的防治
- 如何评价中医治疗小儿扁桃体肥大...
- 小儿慢性扁桃体炎与小儿扁桃体肥...
- 如何治疗急性咽炎(急性单纯性咽...
- 如何根治声带白斑
- 如何治好急性喉炎
- 抗生素滥用的恶果
- 耳鼻咽喉科常用中成药
- 揭穿耳聋治疗中的伪科学和骗钱术
- 人生感言三两句
- 神经性耳鸣的中药经验方
- 神经性耳鸣、耳聋的饮食疗法
- 主观性或自觉性耳鸣的机制
- 主观性或自觉性耳鸣的机制
- 过敏性咽炎的中医治疗
- 突发性耳聋的中医药治疗
- 梅尼埃病的中西医治疗
- 梅尼埃病的中西医治疗
- 梅尼埃病医案解析
- 梅尼埃病医案解析
- 论鼻出血的中医治疗
-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药外治
-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药外治
- 化脓性中耳炎的中医疗法
- 慢性鼻窦炎的中医疗法
- 慢性鼻炎的中医疗法
- 鼻息肉各家医案解析
- 鼻息肉各家医案解析
- 精神性失音
- 精神性失音
- 鼻前庭囊肿
- 鼻前庭囊肿
- 咽异感症的中西医诊疗
- 精神性聋
- 精神性聋
- 声带手术后如何禁声与进行发音训...
- 耳硬化症的中西医治疗
- 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名家医案(下...
- 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名家医案(下...
- 冬病夏治法(穴位贴敷法)治疗变...
- 容易恶心作哕小单方
- 外伤性与爆震性耳鸣耳聋医案几则
- 外伤性与爆震性耳鸣耳聋医案几则
- 药物中毒性聋各家医案
- 药物中毒性聋各家医案
- 鼻窦囊肿
- 治疗哮喘病单方
- 长期低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
- 颈椎病与耳鼻咽喉症状
- 咽异感症各家医案解析
- 咽异感症各家医案解析
- 急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 急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 慢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 慢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 萎缩性鼻炎医案解析
- 萎缩性鼻炎医案解析
- 慢性喉炎医案解析
- 慢性喉炎医案解析
- 喉水肿、小结、息肉医案(谭敬书...
- 喉水肿、小结、息肉医案(谭敬书...
- 喉返神经麻痹医案
- 喉返神经麻痹医案
- 鼻中隔偏曲是否需要手术
- 口疮的中医治疗
- 耳硬化症
- 耳鼻咽喉科少见病验案
- 耳鼻咽喉科少见病验案
- 神经性耳鸣的药物治疗(西药、中...
- 老年人如何预防老年性耳鸣、耳聋...
- 耳鸣掩蔽法治疗耳鸣
- 自我按摩法治疗耳鸣
- 传染病源性耳鸣耳聋医案解析
- 传染病源性耳鸣耳聋医案解析
- 声带瘫痪(喉返神经麻痹)医案
- 声带瘫痪(喉返神经麻痹)医案
- 突发性聋医案
- 突发性聋医案
- 感音神经性聋医案
- 感音神经性聋医案
- 感音神经性耳鸣医案
- 感音神经性耳鸣医案
- 耳鼻咽喉科三大急性炎症如何彻底...
- 痰涕带血或鼻血如何排除癌症
- 痰涕带血或鼻血如何排除癌症
- 鼓膜穿孔如何治疗
- 化脓性中耳炎的局部治疗
- 化脓性中耳炎的局部治疗
- 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如何治疗
- 胆脂瘤型中耳炎要不要手术治疗
- 鼓膜穿孔如何治疗?
- 鼓膜穿孔引起的耳鸣如何治疗
- 汪洋谈医生的职业操守:有些医生...
- 汪洋谈医生的职业操守:有些医生...
- 如何治疗慢性鼻炎
- 如何看待中医
- 如何看待中医
- 慢性咽炎的中医疗法
-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疗法
- 慢性鼻炎各家医案解析
- 慢性鼻炎各家医案解析
- 耳部湿疹各家医案解析
- 鼻疖各家医案解析
- 鼻疖各家医案解析
- 酒齄鼻各家医案解析
- 酒齄鼻各家医案解析
- 要求网络处方时如何介绍病情
- 做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 做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 耳科饮病案(谭敬书、徐绍勤、李...
- 耳聋二十六年案(链霉素中毒性聋...
- 耳聋二十六年案(链霉素中毒性聋...
- 复聪片治疗感音神经性聋与老年性...
- 突发性聋的中医治疗经验(谭敬书...
- 位置性眩晕医案(谭敬书教授医案...
- 位置性眩晕医案(谭敬书教授医案...
- 化脓性中耳炎术后眩晕案(李凡成...
- 化脓性中耳炎术后眩晕案(李凡成...
- 化脓性中耳炎的中医治疗(谭敬书...
- 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医炎、...
- 外耳湿疹的治疗(谭敬书、李凡成...
- 颈动脉炎的中医治疗
- 急慢性喉炎的中医治疗
- 咽部溃疡治验(谭敬书、李凡成治...
- 咽部溃疡治验(谭敬书、李凡成治...
- 梅核气的治疗(谭敬书、李凡成经...
- 口咽干燥难忍案(谭敬书教授经验...
- 口咽干燥难忍案(谭敬书教授经验...
- 慢性咽炎的中医治疗经验(谭敬书...
- 拔牙后出血三日不止案(谭敬书教...
- 拔牙后出血三日不止案(谭敬书教...
- 鼻出血中医证治经验
-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谭敬书教授经...
- 急慢性鼻窦炎的中医治疗(谭敬书...
- 治疗慢性鼻炎经验(谭敬书、李凡...
- 酒齄鼻的治疗(谭敬书教授经验)
- 我的导师谭敬书教授
- 中医对咽异感症的古今治疗
- 中医对咽异感症的古今治疗
- 清窍清阳相关学说
- 清窍清阳相关学说
- 耳鼻咽喉科的独特学说之一 官...
- 耳鼻咽喉科的独特学说之一 官...
- 助听器
- 感冒后遗咳嗽不止如何治疗
- 嗅觉障碍的辨证论治(李凡成医案...
- 清热以治过敏性鼻炎(李凡成医案...
- 过敏性咽炎的中西医治疗
- 如何治疗慢性咽喉炎
- 过敏性鼻炎的中西医治疗
- 耳部湿疹各家医案解析
- 作者:李凡成|发布时间:2010-02-08|浏览量:1241次
(录自:李凡成、肖国仕主编《耳鼻咽喉科临床妙法绝招解析》,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第三节 鼻前庭湿疹
一、概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李凡成
鼻前庭湿疹是发生于鼻前庭及其附近皮肤的浅表性炎症,属皮肤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由鼻涕浸渍所致,也可由面部湿疹漫延而来。多发于小儿。
中医称本病为为鼻疳,病机多为风热湿邪犯鼻,或阴虚鼻窍失濡。由于本病多属“小病”,一般容易治愈,患者反复求治者不多,故病虽常见,而见于现代文献杂志报道者并不多。
一、妙法绝招解析
1.风热湿邪,侵袭鼻窍(朱祥成验案)
(1)病历摘要:潘某,男,34岁。两鼻孔处发痒、疼痛、出黄水结痂,反复发作2年,经西药内治、外敷多方治疗未见效。近斯症状加重,疼痛较甚,不能触碰。要求中医治疗。刻下:两鼻前庭充血肿胀,表面糜烂渗出,有黄色痂皮,鼻孔周围及鼻翼、鼻尖部位皮肤充血,苔白而腻,脉滑数。证属肺脾湿热生风,复感外邪浸淫。治拟清肺化湿,祛风解毒:鱼腥草30g,桑白皮10g,黄芩10g,蒲公英15g,杏仁10g,枇杷叶10g,忍冬藤15g,连翘15g,蝉蜕10g,防风g,白芷5g,茜草10g,赤芍药10g,牡丹皮10g,茯苓10g,生薏苡仁30g。7剂。复诊:诸症减轻,仍前方去杏仁、枇杷叶,加野菊花15g。7剂。三诊:痒疼已除,局部皮肤仍有潮红,苔薄白,脉细滑。宗原方再服14剂。四诊:病未反复,局部视诊无异,仍稍痒,余无特殊,苔薄白,脉细。处方:鱼腥草30,桑白皮10g,黄芩10g,甘草10g,白芷5g,防风10g,蝉蜕10g,茯苓10g,忍冬藤30g,连翘15g,牡丹皮10g,生薏苡仁30g,茜草10g,生山楂15g,野菊花10g,地肤子10g。再服7剂以巩固疗效,并嘱患者忌食辛辣烟酒刺激之品,保持大便通畅,不挖鼻孔。(《朱祥成耳鼻咽喉科医学文选录》第200页)
(2)妙法解析:本例鼻前庭湿疹病程2年,反复发作,实属少见。其证属肺脾湿热久蕴生风,复感外邪浸淫所致。治以清肺利湿,祛风解毒。方中以鱼腥草、桑白皮、黄芩、枇杷叶、杏仁清解肺经之热,生薏苡仁、茯苓、地肤子化湿,湿热除则风邪难缠,此乃治本之图;蒲公英、忍冬藤、连翘、野菊花解毒,蝉蜕、白芷、防风祛风,毒化风息,则肿痛消而瘙痒止,此乃治标之用;茜草、牡丹皮、赤芍药凉血活血,血行则郁热与湿浊难蕴,风邪易祛,有标本兼顾之妙。
2.肺胃郁热,熏蒸鼻窍
干祖望验案
(1)病历摘要:杜某,女,42岁。20年来每年深秋履冬,在鼻翼及其周围、上唇,起丘疹成簇而作,自破之后,渗出浆液性分泌物最后结薄痂,7-10天而愈,愈后无瘢痕。咽喉奇干,也与症同时出现,求饮喜温,大便偏稀,日囿两次。检查:两鼻翼及下唇 左侧浅在性皮损,左多右少,上丽薄痂。颌下?到淋巴结。苔薄,脉平。此因长期肺胃积热,以其恙属轻微,可以随积而泄。时届金燥之深秋,藏令之冬委,肌扶收敛,玄府闭锁,纵使轻微之邪,亦难能外出,于是循经上犯,起泡成疳矣。治当清化肺胃,稍佐透邪:荆芥炭6g,白鲜皮10g,牡丹皮6g,赤芍药6g,地肤子10g,绿豆衣10g,芦根10g,蝉蜕6g,?签草10g,桑白皮10g。7剂。(《干祖望耳鼻喉科医案选》)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肺胃郁热认识。治以清化肺胃,佐透邪外出。方中牡丹皮、赤芍药、桑白皮、绿豆衣、芦根清泄郁热;白鲜皮、?签草、地肤子清热化湿止痒;荆芥炭、蝉蜕宣散风邪。
潘荣前验案
(1)病历摘要:张某,男,10岁。两鼻孔经常破皮溃烂,流黄脂水,鼻塞疼痛,洗脸不能碰鼻部,已达两年之久。西医治疗无效。查见两侧鼻前孔处粘膜红肿破皮糜烂,已结成黄厚痂,较硬,触之疼痛。平时内热口干,头痛便燥,舌质红苔黄薄,脉数。证属肺经郁热。治以清热泻肺,疏风解毒,用黄芩汤加减:黄芩、栀子各10g,牛蒡子8g,桑叶、菊花各10g,薄荷叶5g,金银花、连翘、板兰根各12g,赤芍药10g,藕节炭30g,甘草4g,全瓜蒌15g。外用淡盐水冲洗鼻腔并吹生肌散。依上法连治10天而愈。(潘荣前,《辽宁中医杂志》1989;5:22)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肺经郁热熏蒸鼻窍认识。治以清热泻肺,疏风解毒。方中薄荷叶、牛蒡子、桑叶疏风宣肺利咽;黄芩、栀子、菊花、金银花、连翘、板兰根、赤芍药、甘草清热解毒;藕节炭化瘀止痛;全瓜蒌宣肺润肠。
3.阴虚不足,郁热熏鼻(李鸿全验案)
(1)病历摘要:蒋某,女,62岁。患鼻疮多年,曾经多次治疗时轻时重而未愈。症见鼻孔外部燥裂,痛痒异常,鼻孔内部糜烂痛痒流水,且常年鼻塞,干燥瘙痒,打喷嚏,流清涕带血丝,逢寒冷则涕嚏加重。双鼻腔粘膜萎缩,有清稀分泌物,口鼻出热气,手足心热,便干,尿黄,舌质红苔黄,脉沉弦数。诊为鼻匿疮,证属阴虚内热,虚中夹实。治以滋阴清热,泻火通便,用养阴清肺汤加减:生地黄20g,玄参15g,麦冬20g,白芍药15g,薄荷、甘草各10g,牡丹皮10g,生石膏50g,酒大黄15g。外用冰硼散搽鼻内,鼻外部用香油调搽。上方连服9剂后燥裂痒痛明显好转,仍有口鼻气热,原方加山豆根15g,金果榄15g,连服12剂而愈。(李素勤,《辽宁中医杂志》1982;11:36)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实热内蕴,阴虚不足,热邪熏蒸鼻窍认识。治以滋阴清热,泻火通便。方中生地黄、玄参、麦冬养阴清热;生石膏、酒大黄泻火通便;白芍药、牡丹皮凉血止痛;甘草、薄荷解毒散邪。山豆根、金果榄解毒清火。冰硼散外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三、按语
本病在古代文献中属浸?疮范畴,也称鼻疳、慝鼻、赤鼻、月食疮等,有时也称为鼻疮(现代中医认为“鼻疮”是指鼻前庭炎)。以小儿居多。如《颅囟经》说:“孩子鼻流清涕或鼻下赤痒,此是脑中鼻中疳极,宜用后方与青黛散吹鼻兼敷下赤烂处。”《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卷48说:“慝鼻候:慝鼻之状,鼻下两边赤,发时微有疮而痒是也,亦名赤鼻,亦名疳鼻。然鼻是肺气所通,肺候皮毛,其气不和,风邪客于皮毛,次于血气。夫邪在血气,随虚处而入停之,其停于鼻两边,与血气相搏成疮者,谓之慝鼻也。”至宋代,始将其命名为“鼻疳”,如《太平圣惠方》卷89:“治小儿鼻疳诸方:夫肺气通于鼻,鼻者肺之候。若小儿乳食不调,上焦壅滞,令疳虫上蚀于鼻也。其候鼻中赤痒,壮热多啼,皮毛干焦,肌肤消瘦,咳嗽上气,下痢无恒,鼻下连唇,生疮赤烂,故名鼻疳也。”
从古今文献资料看,对本病的治疗,无论中、西医,单纯外治即可取效,中药外治方面,如局部清洁后涂麻油,再撒青黛散即可。少数病情较顽固者,可配合内治。
内治方面,急性者以局部红肿痒痛、糜烂流水等为主要特点,多从风热湿邪侵袭辨证论治;慢性者以局部皮肤增厚、粗糙、皲裂为主要特点,多从腑脏郁热或阴血不足论治。因鼻属肺窍,其腑脏病位多从肺脏认识。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