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军主任医师
-
医院: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科室:
神经外科
- 颅脑火器伤的处置
- 垂体泌乳素瘤的手术治疗
- 外伤性脑脓肿
- 中颅窝脑膜瘤和鞍旁脑膜瘤
- 硬脑膜动静脉畸形
- 医者仁心经典语录
- SARS十年,记住那些冲在一线...
- 脑外伤后急性脑血管损伤的诊断治...
-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手术诊疗
- 神经外科手术分级管理-江苏省手...
- “仿驾照”管理模式 三次黄牌医...
- 烟雾病的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
- 烟雾病的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 ...
- 2012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
- 脊髓栓系
- 后颅凹脑膜瘤
- 数字化手术室简介
- 医疗核心制度
- 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危...
- 脑动脉瘤破裂的急诊处理
-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
- 分享沉痛悼念王忠诚院士
- 我院邀请北京大学王岳教授来院讲...
- 脑性耗盐综合征
- 脑血管痉挛防治神经外科专家共识
- 出血型烟雾病(Moyamoya...
- ONYX液态栓塞剂在脑动静脉畸...
- 颅内动脉瘤术中临时阻断载瘤动脉...
- 枕颈融合术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
- 父爱无边如天地,请珍爱、怀念、...
- 《心术》经典语句经典语录
- 合理用药(rational a...
- 小脑前下动脉瘤(AICA)
- 蝶窦囊肿诊治47例分析
- 神经外科手术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
- 一个医生的感慨:
- 从医一生一辈子幸福
- 松果体区肿瘤
- 垂体泌乳素瘤的手术治疗
- 垂体腺瘤复发的治疗策略
- 蝶窦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 颅脑外伤后并发延迟的综合征(p...
-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系列临床...
- 复杂脑动脉瘤治疗多技术集成与融...
- 江苏省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技术管理...
- 江苏省鞍区肿瘤切除技术管理规范...
- 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科技创新...
- 中颅窝脑膜瘤和鞍旁脑膜瘤
- 特鲁多医生的铭言
- 颈椎病及颈椎病性眩晕的防治
- 经纵裂胼胝体侧脑室入路
- 手术选择有三原则
- 动脉瘤破裂致脑内血肿的特点
- 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
- 江苏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椎管内...
-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 颅颈交界区畸形
- 先天性颅颈交界畸形
- 脑干血肿清除术 Evacuat...
- 脑出血的原因与治疗
- 颅内复杂型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策略
- 颅内动脉手术治疗简史
- 颅内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 前交通动脉瘤及其下丘脑穿动脉的...
- 颅骨凹陷性骨折临床路径
- 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
- 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
- 颅骨良性肿瘤临床路径
-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临床路径
- 颈内动脉动脉瘤临床路径
-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临床路径
- 大脑半球胶质瘤临床路径
- 大脑凸面脑膜瘤临床路径
- 椎管内神经纤维瘤临床路径
- 椎管内神经纤维瘤临床路径表单
- 垂体瘤诊疗要点分享
- 30个有趣的人生定律
- 男人的修养
- 蛛网膜囊肿的治疗
- 夏科氏关节(Charcot关节...
- 下丘脑性肥胖综述转
-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转
- 转放射性脑损伤
- 分享中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质瘤...
- 外伤性脑积水
- 中枢神经细胞瘤
- 转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治疗
- 立体定向吸引法(脑出血 颅内血...
- 闭合伤颅骨凹陷性骨折整复手术
- 颅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
- 颅脑外伤伴视神经损伤10例临床...
- 颅脑外伤合并颅神经损伤的研究
- 分享蛛网膜囊肿应该在何时手术?
- 分享脑动静脉畸形
- 分享动脉瘤手术体会
- 神经外科进修医师临床教学方法初...
- 分享蛛网膜囊肿的症状表现与手术...
- 转载]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表现 (...
- [转载]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 囊性胶质瘤(星形细胞瘤二级)手...
- 微创硬通道置入技术治疗脑出血(...
- 微创硬通道置入技术治疗脑出血(...
-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栓塞
- 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
- 脑室内脑膜瘤手术
- 小脑幕脑膜瘤手术
- 早年衰老综合症
- 脑出血微创学习交流
- 脑外伤后遗症的康复问题
-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
- 癫痫大发作时的紧急救助
- 鞍结节脑膜瘤完整切除
- 脊髓肿瘤完全切除手术分享
- 侧裂肿瘤手术时血管的保护
-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的体会
- 后颅窝术后的一些处理体会
- 神经外科手术:知己知彼,百战不...
- 关于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处理
- 小脑肿瘤的手术
- 特大型脑膜瘤的治疗
- 原发性脑干出血
- 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非术区迟发...
- 痛的外科治疗
- 外伤大骨瓣手术
-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预后影响因素分...
- 颅脑重要标志分享
- 神经胶质瘤转
- 脑内囊肿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 胶质瘤治疗策略分享
- 读书笔记??脑的静脉分享
- 中央神经细胞瘤
- 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有感
- 硬脑膜动静脉畸形
- 颅脑损伤和颅内压管理分享
- 分级不良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伴...
- 脑膜瘤的外科手术入路及临床效果...
- 窦旁脑膜瘤的手术策略
- [转帖]《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出渗...
- 转首选溴隐亭治疗侵袭性巨大泌乳...
- 转:心肺复苏
- 全脑血管造影术
- (转)创伤性双侧跨横窦硬脑膜外...
- 垂体瘤可致不孕
- 男子汉的内分泌异常与垂体瘤
- 垂体微腺瘤的诊断和治疗
- 单鼻孔经蝶垂体腺瘤显微切除临床...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手术治...
- 转: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
- 经鼻垂体瘤手术入路方法
- 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
- 烟雾症最长能活多久?
- 手术治疗后颅凹硬膜外血肿45例...
- 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厚度、中线...
- 创伤性大脑浅静脉损伤
- 现代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模式的...
- 棘突椎板切开复位在成人椎管内肿...
- 塑型钛板颅骨修补
- 转:警惕颅内的定时炸弹??脑动...
- 警惕颅内的定时炸弹—脑动脉瘤
- 转列举病例垂体瘤术后5年复发。
- 转患者,请尊重你的医生
- 转孩子不长个儿当心是脑瘤!
- 转儿童近视可预防!
- 不可忽视的性早熟
- 《曹操的头痛》
- 医药周评:医生成了廉价劳动力?
- 颅内复杂型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策略
- 神经外科临床教学思维的探讨
- 颅内压增高脑损伤
- 重症脑外伤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
- 脑室及腰大池穿刺尿激酶持续灌洗...
- 颅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治临床分析
- 哪些因素导致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
- 最小意识状态和植物状态的诊治
- 去骨瓣减压术能缓解创伤后脑动脉...
- 颅脑损伤后中枢性低钠血症诊断与...
- 颅咽管瘤全切除术后血钠紊乱及治...
- 曹操头痛的原因分析
- 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早期介入栓塞治...
- 小儿疑似胶质瘤怎么办?
-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对蛛网膜下...
- 早期超选择动脉灌注及血管成形术...
- 颅内动脉瘤术中临时阻断载瘤动脉...
- 微创硬通道引流术治疗颅内血肿
- 16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原发...
- 颅内静脉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
- 枕大池重建术治疗Chiari ...
- 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微创手术治...
- 大型垂体腺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 ONYX液态栓塞剂在脑动静脉畸...
- CT 引导微创钻颅穿刺引流术治...
- 超早期动脉溶栓及血管成型术治疗...
- 脑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预防及处...
- 急诊超选择动脉溶栓及经皮腔内血...
- Chiari I型畸形合并脊髓...
- 溴隐亭治疗侵袭性巨大泌乳素腺瘤
- 作者:陈军|发布时间:2010-01-16|浏览量:554次
溴隐亭治疗侵袭性巨大泌乳素腺瘤
【摘要】 目的 观察首选溴隐亭治疗侵袭性巨大泌乳素腺瘤( IGPs)综合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符合IGPs诊断标准的患者34例,均首选溴隐亭进行治疗,其中11例同时配合放疗。服药期间根据肿瘤缩小后的残留部位、有无继续显著缩小、有无耐药等情况决定是否手术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或二者联合应用。术后继续以小剂量溴隐亭维持治疗。结果 平均随访33.6个月, 33例患者症状显著改善, 1例放疗后视力改善不明显。肿瘤体积平均缩小9114% ,泌乳素平均下降约97.1% ,睾酮下降、皮质醇功能低下分别由治疗前的17例、10例降至6例、6例。溴隐亭治疗期间出现脑脊液鼻漏2例, 1例自行缓解, 1例行经蝶、开颅联合入路切除肿瘤、修补瘘口; 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结论 IGPs应首选药物治疗,部分患者仅通过药物治疗即可达到影像学上肿瘤消失的目的,大部分患者需辅助经蝶手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可以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减少药物的用量甚至停药,但要慎行放疗。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陈军
【关键词】 催乳素瘤; 肿瘤侵润; 药物疗法;
放射治疗侵袭性巨大泌乳素腺瘤( invasive giantp rolactinomas, IGPs)约占所有垂体腺瘤的15% ~21%[ 1, 2 ] ,因肿瘤巨大、侵袭性生长,单一手术、药物、放疗效果均不理想,治愈率低。本组报告34例IGPs患者,采取首选溴隐亭进行治疗,必要时辅以手术和(或)伽玛刀治疗的综合性治疗措施,并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自1999年12月至2006年4月期间收治IGPs患者34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9例,年龄17~70岁,平均36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3.13年。患者表现为视力下降和(或)视野改变28例( 82.35%) ; 头痛22 例( 64.71% ) ; 性功能障碍18例(52.94% ) ,包括性欲下降、勃起功能障碍和射精不能;停经9例(26.47% ) ;泌乳4例(11.76% ) 。严格按照IGPs的诊断标准入选[ 3 ] ,其中4例分别为外院经蝶术后复发, 1例为一期经鼻腔切除了蝶窦及鼻腔内的肿瘤,拟二期开颅切除肿瘤颅内部分, 2例分别为外院开颅术后复发,此7例患者亦符合IGPs诊断标准,首选溴隐亭进行治疗。
2、治疗方法:均首选溴隐亭治疗,开始以2~15mg/d的剂量服用,逐渐在2周内增加至7~15 mg/d,分三次服用。若胃肠道反应较重,则加量应缓慢,并从11~25 mg/d开始服用, 1~2个月复查一次PRL,一般情况下半年复查一次MRI、内分泌、血常规、肝功能和视力、视野。若PRL 连续3 个月下降不明显,可以增加溴隐亭的剂量(但不超过15 mg/d) ,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通过7~15 mg/日的剂量达到满意的疗效。服药观察期间若肿瘤不再继续缩小、缩小不显著、完全缩小至鞍内、不能耐受溴隐亭的副作用、出现白细胞下降或肝功能异常等则停药并根据残留肿瘤的部位决定是否行经蝶手术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或二者分期联合应用,术后继续以小剂量的溴隐亭维持治疗。
3、随访方式:以门诊随访为主,配合电话和网络,随访内容包括临床症状的恢复情况、内分泌激素的测定、头颅磁共振视力及视野检查。
4、统计学方法:磁共振(冠状位)上肿瘤体积按V =V1 +V2 + ⋯ +Vn = a1 b1 c1 + a2 b2 c2 + ⋯ + an bn cn( a、b为每个层面相互垂直的最大径值, c为层面厚度,一般为1 cm)公式计算。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内分泌的改变采用卡方检验, PRL的下降和肿瘤缩小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 P < 01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处理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
结果
1、临床症状和垂体功能的评价
本组病例随访时间从6~77个月不等,平均时间33.16个月。6例仅通过药物治疗、4例通过药物配合放疗都达到了影像学上肿瘤消失的目的; 11例仍在继续服药观察、随访中(其中3 例同时配合了放疗) ;药物治疗期间需配合经蝶手术7例,辅以伽玛刀治疗2例、质子刀治疗1例、经蝶+伽玛刀治疗1例、开颅+伽玛刀治疗1例、开颅和经蝶手术同时应用1例(前期药物治疗过程中, 4例配合放疗) ,上述综合治疗后, 11例患者的溴隐亭用量显著减少。
在首选溴隐亭治疗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患者都表现出对该药的良好耐受性,部分患者可在服药早期出现恶心、呕吐、眩晕等胃肠道和神经系统反应,在逐渐加量后好转。1例因较严重的胃肠道反应不能继续增加药量,行经蝶手术治疗; 2例因服药1年后白细胞下降行经蝶手术治疗;脑脊液鼻漏2例,其中1例自行恢复, 1例停药后行开颅和经蝶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术后出现尿崩。在服用溴隐亭3~4 d后,绝大多数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垂体功能有所恢复(见表1)。4例(11.17% )患者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耐药性。
2、放疗的影响
11例患者在溴隐亭治疗的同时配合了放疗,平均治疗时间已达42.6个月,与17例未配合放疗的患者在治疗后1年的时间点上对肿瘤的缩小程度、PRL的下降程度进行比较: P > 0.05 ( P 值分别为0.585、0.632) ,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放疗在肿瘤体积的缩小、PRL的下降方面与药物治疗相比所起的作用不大。11例配合放疗的患者在平均随访42.6个月的时间内, 3例发生了比较明确的反应迟钝、记忆力明显下降等放疗反应。
3、PRL水平的变化及肿瘤体积的控制
34例患者平均随访33.6 个月, PRL 下降程度为97.1% ,肿瘤在磁共振上体积平均缩小91.4%,而去除仍在服药继续观察的11例患者,肿瘤的平均缩小程度为97.1%。其中1例女性患者经服药观察1年,停经、泌乳、视力下降等症状全部恢复、PRL正常,但肿瘤大小没有变化。
4、肿瘤体积的缩小和PRL下降的相关性
肿瘤体积的缩小程度和PRL 的下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 = 0.606,经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P < 0101,表明二者显著相关(图1) 。
讨 论
对于IGPs直接手术的结果是术后并发症高、治疗时间长、治疗费用高[ 1, 3 ] , 文献报道死亡率达5.12%~31.12% ,致残率10% ~62%[ 4, 5 ] ,单纯手术后5年复发率高达100%[ 6 ] 。大多数国外学者始终将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作为泌乳素腺瘤的一线治疗,特别是大腺瘤和巨大腺瘤,但对IGPs的治疗报道较少,例数有限[ 729 ] 。
本项研究尝试了首选溴隐亭治疗IGPs的综合性治疗措施,在服药观察期间若出现下述情况,则及时选择经蝶手术或伽玛刀治疗或二者的联合应用:(1)耐药现象或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 (2)肿瘤完全缩小至鞍内, (3)肿瘤仅在海绵窦内或斜坡部位< 210 cm的残留, (4)出现脑脊液漏或垂体卒中等并发症。结果显示肿瘤的缩小程度达9114% , PRL下降达9711% ,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睾酮下降和皮质醇功能低下亦明显恢复,绝大多数患者都可恢复正常生活,其中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后溴隐亭的用量明显减少,符合微创治疗的理念。
由于药物治疗对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的良好控制作用及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常规放疗已非必需,本项研究提示放疗的选择宜慎重。本组34例患者的肿瘤体积缩小和PRL水平下降相关分析显示r = 0.606, 经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P < 0.01,表明二者显著相关,说明绝大多数患者随着PRL水平的下降,肿瘤也在逐渐缩小,这一点与文献报道相反, Shrivatava等[ 2 ]报告了10例巨大泌乳素腺瘤,相关系数r = 0.58,经假设检验后二者无明确的相关性。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可能与本组例数较多、部分患者服药时间较长有关。但其中一例患者较为特殊, PRL下降和肿瘤体积缩小不成比例,其原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组经溴隐亭治疗后, IGPs患者视力、视野的改善是显著的,而且要优于手术治疗组[ 1 ] ,与手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0, 11 ] 。34例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临床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 1例因放疗视力改善不明显) ,即使MR I显示肿瘤缩小不显著,视力亦明显改善。至于长期服药后肿瘤在影像学上消失后,能否彻底停药以达到真正治愈的目的,尚需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但理论上是达不到的,因为肿瘤已经侵蚀到海绵窦等正常结构之中。本组3例通过服药后肿瘤消失、随访时间在5~15 年以上,PRL均未降到正常,停药后PRL 就会反弹,但长期服药并进行手术治疗后的电镜结果显示肿瘤细胞并不完全表现为浓缩,一部分细胞已经坏死,是否提示通过单纯的药物治疗可能彻底控制肿瘤? 本组术中亦观察到了部分患者长期服药后的肿瘤纤维化现象,但有些患者并没有这一现象发生,值得进一步探讨深层次的原因。
参考文献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