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发
- 新生儿暂时性脓疱性黑变病与脓包...
- 小儿史-约综合征简介及多形性红...
- 着色性干皮病
-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
- 新生儿脓疱疮
- 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
- 脂溢性角化病
- 口角炎
- 化脓性汗腺炎的诊疗
- 掌跖角化病的诊疗
- 混合结缔组织病的诊疗
- 着色性干皮病
- 汗管瘤
- 脂溢性角化病
- 荨麻疹性血管炎
- 黏膜白斑
- 巨细胞病毒感染
- 月经疹
- 寒冷性脂膜炎
- 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 掌跖角化病
- 天疱疮
- 肥大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方法
- 单纯疱疹
- 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诊疗
- 多形性红斑如何诊治?
- 口周皮炎
- Bowen病(表皮内鳞癌)
- 斑状萎缩
- 化脓(生脓)性肉芽肿
- 摩擦性苔藓样疹
- 黑变病
- 弥漫性掌跖角皮症
- 白发
- 男性型脱发
- 结节性痒疹
- 化脓性汗腺炎
- 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
- 20几岁头发慢慢的变白是怎么回...
- 副银屑病
- 甲病
-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
- 离心性红斑
- 多形性日光疹
- 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 基底细胞癌
- 日晒伤
- 混合结缔组织病
- 杨柳絮漫天飞扬易造成过敏反应
- 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
- 病态皮肤的保养
- 什么是PASI评分,它有什么意...
-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 单纯疱疹
- 斑秃
- 掌红斑
- 甲真菌病
- 白癜风
- 副肿瘤性天疱疮
- 什么是敏感皮肤?如何应对?
- 什么是“问题皮肤”?为什么“问...
- 什么是医学护肤品?
- 甲病
- 白发
- 汗疱疹
- 跖疣
- 寻常疣
- 硬化性萎缩性苔藓
- Bowen病
- 荨麻疹性血管炎
- 汗孔角化症
- 掌红斑
- 丘疹性荨麻疹
- 乳房外 Paget病 6例临床...
- 摩擦性苔藓样疹
- 斑状萎缩
- 光动力原理
- 为什么光动力治疗简称为PDT?
- 传染性软疣
- 多汗症
- 痒疹
- 化脓性肉芽肿
- 斑秃
- 男性型脱发
- 蚊叮咬
- 斯蒂尔病
- 复发性阿弗他口炎
- 剥脱性唇炎
- 口角炎
- 淋巴管瘤
- 蕈样肉芽肿
- 项部疤痕性毛囊炎
- 化脓性汗腺炎
- 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
-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
- 脂溢性角化病
- 指(趾)端粘液囊肿
- Paget病
- 糠秕马拉色菌毛囊炎
- 月经疹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巨细胞病毒感染
- Kaposi水痘样疹
- 血管性水肿
- 药疹
- 疤痕疙瘩
- 急性女阴溃疡
- 黏膜白斑病
- 龟头炎
- 寒冷性脂膜炎
- 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 马拉色菌毛囊炎
-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皮症
- 新生儿脓疱疮
- 脂溢性皮炎的日常护理
- 脂溢性皮炎
- 着色性干皮病
- 环状红斑
- 红斑性肢痛
- 皮肌炎
- 传染性软疣
- 玫瑰糠疹
- 斑秃
- 硬皮病
- 过敏性紫癜
- 酒渣鼻的治疗
- 硬皮病
- 瘙痒症
- 多形性红斑
- 黄褐斑的病因与治疗
- 常见防晒食物
- 结节性痒疹
- 防晒知识入门
- 防晒指数
- 带状疱疹
- 口周皮炎
- 扁平苔藓
- 白塞氏病的治疗方法
- 白塞氏病
- 干燥性闭塞性龟头炎的诊断要点及...
-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 小儿复发性单纯疱疹该怎么用药?
- 单纯疱疹怎么治疗?
- 荨麻疹如何根治?
- 毛周角化症的病因是什么?有哪些...
- 什么是皮肤淀粉样变?有哪些症状...
- 黏膜白斑
- 急性女阴溃疡
- 龟头炎
- 剥脱性唇炎
- 结节性血管炎
- 结节性红斑
- 单纯疱疹
- 大疱性类天疱疮
- 疥疮
- 神经性皮炎
- 手、足、口病
- 男性型脱发
- 汗管瘤
- 肥大细胞增多症
- 月经疹
- 萎缩纹
- 梅毒治疗
- 梅毒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梅毒实验室检查
- 梅毒临床表现
- 梅毒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寻常型鱼鳞病
- 严寒防冻疮
- 带状疱疹为何剧痛难忍
-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 尖锐湿疣
- 银屑病
- 疤痕疙瘩
- 大疱性类天疱疮
- 天疱疮
- 红斑狼疮
- 手足癣
- 痤疮
- 火棉胶样婴儿1例
-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
- 脓疱疮
- 掌跖脓疱病
- 异位性皮炎
- 接触性皮炎
- 荨麻疹的治疗
- 荨麻疹临床表现及诊断
- 荨麻疹(Urticaria)-...
- 冻疮
- 毛周角化症
- 面部基底细胞癌(溃疡型)一例
- 微波加干扰素联合治疗尖锐湿疣1...
- 维胺脂胶囊治疗指节垫的临床观察
- 阿维A治疗脓疱性银屑病27例临...
- 银屑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原则
- 白癜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原则
- 瘤型麻风病一例报告
- 寻常型鱼鳞病
- 作者:王宝崇|发布时间:2014-11-05|浏览量:1144次
曾有朋友问起过寻常型鱼鳞病的一些问题,这是一种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不太常见的皮肤病,这里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寻常型鱼鳞病(AutosomaldominantichthyosisVulgaris)
病因及发病机制
这型鱼鳞病为具不全外显率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基因定位于1q21。
临床表现
特征是出生时症状不显著,但至生后几个月,于背及四肢伸侧出现淡褐色菱形或多角形鳞屑,鳞屑中央固定,边缘则游离。其后在躯干及四肢屈侧也可出现鳞屑,皮肤干燥。下肢的鳞屑较躯干的粗糙,腋下及臀裂常不波及。头部可有轻度鳞屑。手背常见有毛囊性角质损害,并可有掌跖角化过度。常在生后第2年(有的甚至在第5~6年以后)病变范围和程度才达高峰。夏季或居住在温热地区者脱屑轻。每当寒冷季节,暴露部的表皮失水相对增加时即发病。根据其鳞屑的严重程度,其名称也可不同。
治疗
本病无特殊疗法,用油脂霜剂可改善症状。10~20%尿素软膏或霜。0.1%维A酸霜或油膏、2~5%水杨酸软膏或5%α-羟基酸(如乳酸、苹果酸、柠檬酸)亲水性软膏或水溶液、以及40~60%丙二醇均可有效。
作者应用周鸣歧的“鱼鳞汤”治疗本病,少数病人曾获得满意疗效。处方:生黄芪25.0g、黑芝麻20.0g、丹参12.0g、当归10.0g、生地10.0g、地肤子12.0g、熟地10.0g、枸杞子10.0g、何首乌10.0g、白藓皮10.0g、生山药8.0g、苦参8.0g、防风8.0g、川弓5.0g、桂枝5.0g、蝉衣5.0g、甘草5.0g,服4~8月。
二、性联遗传性寻常型鱼鳞病(Sex-linkedichthyosisvulgaris)
病因及发病机制
这型为性连锁隐性遗传病。其基因定位于Xp22.3,是类固醇硫酸酯基因缺陷造成微粒体类固醇、硫酸胆固醇和硫酸类固醇缺乏。
临床表现
较少见,在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即发现,仅见于男性,女性仅为携带者,一般不发病,但在女孩及青年妇女中可在臀及小腿部出现鳞屑。颈部的鳞屑大而显著,头皮有细小鳞屑,面及耳部常可波及,个别病例或严重者可波及肘窝、腋下及腘窝,不侵犯掌跖。天气温暖时本病症状减轻。病情不随年龄增长而减轻,整个儿童期病情可较重,至成年后也不缓解。眼科裂隙镜检查,男女均可见到眼角膜后壁或后弹性膜层上具有多数小的浑浊点。患者可伴隐睾。本病的表皮细胞分裂率正常。
治疗
治疗则与显性遗传寻常型鱼鳞病相似。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