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发
- 新生儿暂时性脓疱性黑变病与脓包...
- 小儿史-约综合征简介及多形性红...
- 着色性干皮病
-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
- 新生儿脓疱疮
- 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
- 脂溢性角化病
- 口角炎
- 化脓性汗腺炎的诊疗
- 掌跖角化病的诊疗
- 混合结缔组织病的诊疗
- 着色性干皮病
- 汗管瘤
- 脂溢性角化病
- 荨麻疹性血管炎
- 黏膜白斑
- 巨细胞病毒感染
- 月经疹
- 寒冷性脂膜炎
- 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 掌跖角化病
- 天疱疮
- 肥大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方法
- 单纯疱疹
- 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诊疗
- 多形性红斑如何诊治?
- 口周皮炎
- 寻常型鱼鳞病
- Bowen病(表皮内鳞癌)
- 斑状萎缩
- 化脓(生脓)性肉芽肿
- 摩擦性苔藓样疹
- 黑变病
- 弥漫性掌跖角皮症
- 白发
- 男性型脱发
- 结节性痒疹
- 化脓性汗腺炎
- 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
- 20几岁头发慢慢的变白是怎么回...
- 副银屑病
- 甲病
-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
- 离心性红斑
- 多形性日光疹
- 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 基底细胞癌
- 日晒伤
- 混合结缔组织病
- 杨柳絮漫天飞扬易造成过敏反应
- 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
- 病态皮肤的保养
- 什么是PASI评分,它有什么意...
-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 单纯疱疹
- 斑秃
- 掌红斑
- 甲真菌病
- 白癜风
- 副肿瘤性天疱疮
- 什么是敏感皮肤?如何应对?
- 什么是“问题皮肤”?为什么“问...
- 什么是医学护肤品?
- 甲病
- 白发
- 汗疱疹
- 跖疣
- 寻常疣
- 硬化性萎缩性苔藓
- Bowen病
- 荨麻疹性血管炎
- 汗孔角化症
- 掌红斑
- 丘疹性荨麻疹
- 乳房外 Paget病 6例临床...
- 摩擦性苔藓样疹
- 斑状萎缩
- 光动力原理
- 为什么光动力治疗简称为PDT?
- 传染性软疣
- 多汗症
- 痒疹
- 化脓性肉芽肿
- 斑秃
- 男性型脱发
- 蚊叮咬
- 斯蒂尔病
- 复发性阿弗他口炎
- 剥脱性唇炎
- 口角炎
- 淋巴管瘤
- 蕈样肉芽肿
- 项部疤痕性毛囊炎
- 化脓性汗腺炎
- 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
-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
- 脂溢性角化病
- 指(趾)端粘液囊肿
- Paget病
- 糠秕马拉色菌毛囊炎
- 月经疹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巨细胞病毒感染
- Kaposi水痘样疹
- 血管性水肿
- 药疹
- 疤痕疙瘩
- 急性女阴溃疡
- 黏膜白斑病
- 龟头炎
- 寒冷性脂膜炎
- 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 马拉色菌毛囊炎
-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皮症
- 新生儿脓疱疮
- 脂溢性皮炎的日常护理
- 脂溢性皮炎
- 着色性干皮病
- 环状红斑
- 红斑性肢痛
- 皮肌炎
- 传染性软疣
- 玫瑰糠疹
- 斑秃
- 硬皮病
- 过敏性紫癜
- 酒渣鼻的治疗
- 硬皮病
- 瘙痒症
- 多形性红斑
- 黄褐斑的病因与治疗
- 常见防晒食物
- 结节性痒疹
- 防晒知识入门
- 防晒指数
- 带状疱疹
- 口周皮炎
- 扁平苔藓
- 白塞氏病的治疗方法
- 白塞氏病
- 干燥性闭塞性龟头炎的诊断要点及...
-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 小儿复发性单纯疱疹该怎么用药?
- 单纯疱疹怎么治疗?
- 荨麻疹如何根治?
- 毛周角化症的病因是什么?有哪些...
- 什么是皮肤淀粉样变?有哪些症状...
- 黏膜白斑
- 急性女阴溃疡
- 龟头炎
- 剥脱性唇炎
- 结节性血管炎
- 结节性红斑
- 单纯疱疹
- 大疱性类天疱疮
- 疥疮
- 神经性皮炎
- 手、足、口病
- 男性型脱发
- 汗管瘤
- 肥大细胞增多症
- 月经疹
- 萎缩纹
- 梅毒治疗
- 梅毒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梅毒临床表现
- 梅毒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寻常型鱼鳞病
- 严寒防冻疮
- 带状疱疹为何剧痛难忍
-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 尖锐湿疣
- 银屑病
- 疤痕疙瘩
- 大疱性类天疱疮
- 天疱疮
- 红斑狼疮
- 手足癣
- 痤疮
- 火棉胶样婴儿1例
-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
- 脓疱疮
- 掌跖脓疱病
- 异位性皮炎
- 接触性皮炎
- 荨麻疹的治疗
- 荨麻疹临床表现及诊断
- 荨麻疹(Urticaria)-...
- 冻疮
- 毛周角化症
- 面部基底细胞癌(溃疡型)一例
- 微波加干扰素联合治疗尖锐湿疣1...
- 维胺脂胶囊治疗指节垫的临床观察
- 阿维A治疗脓疱性银屑病27例临...
- 银屑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原则
- 白癜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原则
- 瘤型麻风病一例报告
- 梅毒实验室检查
- 作者:王宝崇|发布时间:2008-12-23|浏览量:3135次
(一)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查梅毒螺旋体。取硬下疳、扁平湿疣、皮肤斑丘疹、黏膜斑或羊水作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找到形态典型和具有特征性运动方式的梅毒螺旋体,即为阳性结果,具有确诊价值。
(二)梅毒血清学检查
1.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检测血清中的抗心磷脂抗原的抗体(反应素),包括性病研究实验室(VDRL)试验、不加热血清反应素(USR)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试验,此类试验操作简便,可用于筛查,还可作定量试验用于疗效评价。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王宝崇
2.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包括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等,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可用于确证,但不能作为观察疗效的指标。
3.血清学检查注意事项
(1)梅毒的诊断、分期、活动性判定、疗效观察等,需结合梅毒螺旋体检查、梅毒血清学试验、脑脊液检查及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2)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结果,受患者不规则服用抗生素或局部使用消毒剂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检查阴性而临床怀疑有梅毒时,可于以后2d内复查;或用直接免疫荧光试验或其他检查螺旋体的实验室方法检查。
(3)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定量试验应在同一实验室,用同一方法(如VDRL或RPR)作连续观察。如果两次试验的滴度相差4倍(即两个稀释度,如从l:16到1:4,或从1:8到1:32),说明滴度有显著变化。不同试验的定量结果不能直接比较(RPR滴度通常稍高于VDRL滴度)。
(4)梅毒合并HIV感染时,梅毒血清反应常有异常变化。可滴度过高或过低、假阴性,或滴度上下波动,或阳性反应推迟。若临床上提示梅毒而血清学试验阴性,做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皮损活检或直接免疫荧光试验有助于诊断。
(5)梅毒血清反应假阳性:非梅毒患者的梅毒血清学试验呈阳性,此现象称为梅毒血清反应假阳性。
梅毒血清反应假阳性的分类:可由于血清标本保存不当(如细菌污染或溶血)、试剂质量差或过期、实验室操作不正确所造成技术性假阳性。生物学假阳性则是由于其他疾病或生理状态发生变化所致。可分急性生物学假阳性和慢性生物学假阳性。
急性生物学假阳性,见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如风疹、麻疹、水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肺炎、猩红热、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活动性肺结核、斑疹伤寒、丝虫病、锥虫病、疟疾、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等。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滴度低,一般不超过1:8,多在6个月内转阴,FTA-ABS试验或TPHA试验阴性。
慢性生物学假阳性,可持续6个月以上或数年,甚至终身。包括:①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假阳性,可见于:a.某些结缔组织病及伴有自身抗体的疾病,如系统性及盘状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麻风病、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贫血、结节性多动脉炎、桥本甲状腺炎、干燥综合征、慢性肾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等,血清学试验滴度低;b.吸毒成瘾者,其中绝大多数为静脉注射海洛因者,其滴度可达1:64~1:128;c.少数孕妇及老年人,也可出现低滴度假阳性反应,一般人群中假阳性率为1~2%。②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假阳性,较少见。可见于系统性及盘状红斑狼疮、药物诱发的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结缔组织病、硬皮病、肝硬化、淋巴肉瘤、脑膜瘤、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莱姆病、结肠癌、麻风病、糖尿病,还见于静脉注射海洛因者和妊娠妇女。以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
梅毒血清反应假阳性的处理:技术性假阳性经过重复试验即可除外。急性生物学假阳性,应做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出现慢性生物学假阳性时,应对患者作全面检查,密切随访,注意有无自身免疫性疾病、麻风病、吸毒成瘾等。对于孕妇,如梅毒血清反应阳性,但又不能排除梅毒,为保护胎儿,应作抗梅毒治疗。
(6)梅毒血清反应假阴性:可见于:①硬下疳早期:一般在感染后3~4周后机体才出现反应素,故在硬下疳早期,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可阴性;②感染后及时治疗和部分晚期梅毒:由于血清反应素浓度低,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可阴性;③二期梅毒前带现象时:在少于1%的二期梅毒中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可阴性,但血清稀释后可出现阳性反应。④技术操作错误或试剂质量问题。
(7)梅毒治疗后血清学变化:①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接受充分治疗后,一期梅毒多数可阴转,二期梅毒阴转的机会也较多,部分二期复发梅毒可出现血清固定,晚期梅毒血清固定多见。②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不管梅毒患者治疗与否,此试验通常终生阳性。但在一期梅毒阶段接受治疗的患者,约15~25%在2~3年后可转阴。
(8)前带现象:在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中,有时出现弱阳性、阴性结果,而临床上又表现为二期梅毒的症状和体征,将此血清稀释后再作此试验便出现阳性结果,此现象称为前带现象。原因是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量过多,抑制了阳性反应的出现。
(9)血清固定:是指经过抗梅毒治疗后,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在一定时期内不转阴(多低于1:4)。一期梅毒在1年以内,二期梅毒在2年以内转阴均属正常。少数梅毒患者治疗后,血清学反应可持续低滴度(随访3年以上)可判为血清固定。早期梅毒的血清固定,与治疗剂量不足或治疗不规则、复发、再感染或发生神经梅毒有关。晚期梅毒的血清固定,与梅毒的类型及开始治疗早晚有关。晚期梅毒经过正规足量治疗后,即使再予以更多的治疗也不能使血清反应滴度降低。在对此类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特别是除外神经、心脏与其他内脏梅毒后,应停止治疗,作定期随访。
(10)血清复发:指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滴度上升4倍以上。
(三)组织病理学检查
1.一期梅毒:典型硬下疳,在真皮淋巴管和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小动脉壁肥厚甚至闭塞。用银染色法或荧光抗体染色法可发现梅毒螺旋体。
2.二期梅毒:斑疹性梅毒疹多无特征性病理变化;丘疹性梅毒疹真皮血管内皮肿胀,周围有大量浆细胞浸润,呈袖口状,有一定诊断意义;扁平湿疣内可见到大量梅毒螺旋体。
3.三期梅毒:皮疹表现为典型的肉芽肿病变,含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可有巨细胞。血管管壁增厚,内皮细胞增生,致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发生干酪样坏死。结节性梅毒疹的肉芽肿病变限于真皮内,干酪样坏死一般不广泛。树胶肿的肉芽肿病变较广泛,累及真皮和皮下组织,有大量的上皮样细胞和巨细胞,中央有大片干酪样坏死,皮下大血管病变明显。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