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发
- 新生儿暂时性脓疱性黑变病与脓包...
- 小儿史-约综合征简介及多形性红...
- 着色性干皮病
-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
- 新生儿脓疱疮
- 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
- 脂溢性角化病
- 口角炎
- 化脓性汗腺炎的诊疗
- 掌跖角化病的诊疗
- 混合结缔组织病的诊疗
- 着色性干皮病
- 汗管瘤
- 脂溢性角化病
- 荨麻疹性血管炎
- 黏膜白斑
- 巨细胞病毒感染
- 月经疹
- 寒冷性脂膜炎
- 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 掌跖角化病
- 天疱疮
- 肥大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方法
- 单纯疱疹
- 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诊疗
- 多形性红斑如何诊治?
- 口周皮炎
- 寻常型鱼鳞病
- Bowen病(表皮内鳞癌)
- 斑状萎缩
- 化脓(生脓)性肉芽肿
- 摩擦性苔藓样疹
- 黑变病
- 弥漫性掌跖角皮症
- 白发
- 男性型脱发
- 结节性痒疹
- 化脓性汗腺炎
- 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
- 20几岁头发慢慢的变白是怎么回...
- 副银屑病
- 甲病
-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
- 离心性红斑
- 多形性日光疹
- 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 日晒伤
- 混合结缔组织病
- 杨柳絮漫天飞扬易造成过敏反应
- 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
- 病态皮肤的保养
- 什么是PASI评分,它有什么意...
-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 单纯疱疹
- 斑秃
- 掌红斑
- 甲真菌病
- 白癜风
- 副肿瘤性天疱疮
- 什么是敏感皮肤?如何应对?
- 什么是“问题皮肤”?为什么“问...
- 什么是医学护肤品?
- 甲病
- 白发
- 汗疱疹
- 跖疣
- 寻常疣
- 硬化性萎缩性苔藓
- Bowen病
- 荨麻疹性血管炎
- 汗孔角化症
- 掌红斑
- 丘疹性荨麻疹
- 乳房外 Paget病 6例临床...
- 摩擦性苔藓样疹
- 斑状萎缩
- 光动力原理
- 为什么光动力治疗简称为PDT?
- 传染性软疣
- 多汗症
- 痒疹
- 化脓性肉芽肿
- 斑秃
- 男性型脱发
- 蚊叮咬
- 斯蒂尔病
- 复发性阿弗他口炎
- 剥脱性唇炎
- 口角炎
- 淋巴管瘤
- 蕈样肉芽肿
- 项部疤痕性毛囊炎
- 化脓性汗腺炎
- 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
-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
- 脂溢性角化病
- 指(趾)端粘液囊肿
- Paget病
- 糠秕马拉色菌毛囊炎
- 月经疹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巨细胞病毒感染
- Kaposi水痘样疹
- 血管性水肿
- 药疹
- 疤痕疙瘩
- 急性女阴溃疡
- 黏膜白斑病
- 龟头炎
- 寒冷性脂膜炎
- 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 马拉色菌毛囊炎
-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皮症
- 新生儿脓疱疮
- 脂溢性皮炎的日常护理
- 脂溢性皮炎
- 着色性干皮病
- 环状红斑
- 红斑性肢痛
- 皮肌炎
- 传染性软疣
- 玫瑰糠疹
- 斑秃
- 硬皮病
- 过敏性紫癜
- 酒渣鼻的治疗
- 硬皮病
- 瘙痒症
- 多形性红斑
- 黄褐斑的病因与治疗
- 常见防晒食物
- 结节性痒疹
- 防晒知识入门
- 防晒指数
- 带状疱疹
- 口周皮炎
- 扁平苔藓
- 白塞氏病的治疗方法
- 白塞氏病
- 干燥性闭塞性龟头炎的诊断要点及...
-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 小儿复发性单纯疱疹该怎么用药?
- 单纯疱疹怎么治疗?
- 荨麻疹如何根治?
- 毛周角化症的病因是什么?有哪些...
- 什么是皮肤淀粉样变?有哪些症状...
- 黏膜白斑
- 急性女阴溃疡
- 龟头炎
- 剥脱性唇炎
- 结节性血管炎
- 结节性红斑
- 单纯疱疹
- 大疱性类天疱疮
- 疥疮
- 神经性皮炎
- 手、足、口病
- 男性型脱发
- 汗管瘤
- 肥大细胞增多症
- 月经疹
- 萎缩纹
- 梅毒治疗
- 梅毒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梅毒实验室检查
- 梅毒临床表现
- 梅毒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寻常型鱼鳞病
- 严寒防冻疮
- 带状疱疹为何剧痛难忍
-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 尖锐湿疣
- 银屑病
- 疤痕疙瘩
- 大疱性类天疱疮
- 天疱疮
- 红斑狼疮
- 手足癣
- 痤疮
- 火棉胶样婴儿1例
-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
- 脓疱疮
- 掌跖脓疱病
- 异位性皮炎
- 接触性皮炎
- 荨麻疹的治疗
- 荨麻疹临床表现及诊断
- 荨麻疹(Urticaria)-...
- 冻疮
- 毛周角化症
- 面部基底细胞癌(溃疡型)一例
- 微波加干扰素联合治疗尖锐湿疣1...
- 维胺脂胶囊治疗指节垫的临床观察
- 阿维A治疗脓疱性银屑病27例临...
- 银屑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原则
- 白癜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原则
- 瘤型麻风病一例报告
- 基底细胞癌
- 作者:王宝崇|发布时间:2011-04-30|浏览量:1413次
基底细胞癌发生转移率低,比较偏向于良性,故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瘤。基于它有较大的破坏性,又称侵蚀性溃疡。
【病因及发病机理】
本病为来自基底细胞的恶性肿瘤,它与日光照晒有密切关系,所以它好发于日光照晒的头、面、颈部或手背等处。基底细胞癌,发于头、面、颈部。现在普遍认为它是来自表皮多潜能细胞的肿瘤,用单克隆抗体证实基底细胞癌来自表皮细胞。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王宝崇
【临床表现】
基底细胞癌多见于老年人,好发于头、面、颈及手背等处,尤其是于面部较突出的部位。开始是一个皮肤色到暗褐色浸润的小结节,较典型者为蜡样、半透明状结节,有高起卷曲的边缘。中央开始破溃,结黑色坏死性痂,中心坏死向深部组织扩展蔓延,呈大片状侵蚀性坏死,可以深达软组织和骨组织,此乃侵蚀性溃疡。基底细胞癌的基底及边缘常有黑色色素沉着,本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根据组织病理和临床症状可分为:结节型、表浅型、囊肿型、腺样型、色素型、硬斑型、异形型、纤维上皮瘤和痣样基底细胞上皮瘤型。
【诊断及鉴别诊断】
本病为侵蚀性溃疡,有卷曲状珍珠色边缘,基底部呈黑色,慢性病程,确诊要依靠病理。组织病理学见表皮内基底细胞呈融浆状团块,边缘呈栅栏状排列,可有角质囊肿,诊断不难,本病应与色素痣、脂溢性角化症、角化棘皮瘤、鳞状细胞癌与黑素瘤相鉴别。
【治疗】
基底细胞癌的治疗方法甚多,最重要的是结合患者的情况来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1.外科手术切除 对损害在凹凸不平的特殊部位或侵蚀性溃疡很深,不宜作其它治疗时,可作外科手术切除和植皮治疗。
2.X线照射 基底细胞癌对放射线比较敏感,而且无痛苦,患者乐意接受,最适于高龄老年人。
3.电烧术 对于早期较小的基底细胞癌,可作电烧术予以彻底烧除,但愈后会留疤痕。
4.锐匙刮除术
5.液氮冷冻 液氮达-195℃有极好的破坏作用,对小面积的基底细胞癌可作液氮冷冻治疗。对于大面积的基底细胞癌也能作冷冻治疗,但愈合时间较长。
6.激光治疗 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基底细胞癌可取得极佳疗效。它愈合快速,术后痛苦较轻,而且不碍美容。
7.外用细胞毒药物治疗 常用于治疗基底细胞癌的细胞毒药物有5%氟尿嘧啶,它可以将基底细胞癌完全破坏,但用药甚为痛苦,而且必定会发生红肿等刺激反应,不受患者欢迎。
8.化学外科 本方法是连续地切除皮肤的癌组织,用化学固定在显微镜下检查每个切下的标本,直到切除干净、找不到癌细胞为止,这种治疗方法的治愈率极高,可高达97%,复发率甚低,只有1%。但是太费人力物力,而且价格昂贵。
Millers在J.A.A/d.(美国皮肤病学会杂志)的医学继续教育栏目内对基底细胞癌作了两次讲座,对最近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作了介绍。
1.维A酸类 虽然有副作用和需要长时间的治疗,限制了它的应用,但多发性基底细胞癌患者用维A酸类治疗是有希望的,Cristofolloni等用逐渐减量的口服芳香维A酸治疗包括有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在内的基底细胞癌102例,完全缓解率达83%,但常在停止治疗3个月后开始复发。Hodak采用相类似的口服芳香维A酸的治疗方法取得了类似的疗效。Sankowaki等外用异维A酸治疗50例面部基底细胞癌,他们发现能使组织学部分缓解,偶尔可使肿瘤完全缓解。Peck治疗了1例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的患者,他有服用砷剂史,给予口服改变剂量的异维A酸长达7年,发现停用治疗数周或数月后即开始复发。Kraemer等用大剂量口服异维A酸治疗5例着色干皮病达2年,肿瘤发生明显减少,当停止治疗后损害消退。Peck等对12例多发性基底细胞癌用大剂量口服异维A酸治疗8个月,发现癌的临床和组织学完全缓解的有80%。Goldberg等注意到当用大剂量异维A酸来治疗双胞胎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时会提高疗效。
2.免疫疗法 近来有许多报告用α-2a干扰素作局部注射免疫疗法治疗基底细胞癌,注射方法常用的是病损内注射,每周3次,共3周,总治疗量范围在8.1~156万 IU,结果不一致,Greenway等观察8例损害完全吸收。其它报告效果有好有坏,副反应为感冒样综合征,偶尔血清中类风湿性因子阳性。有一篇文章报告γ-干扰素使肿瘤明显的缓解,但在另一篇报告为无效。
3.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 光动力学治疗是全身用血卟啉衍生物或双血卟啉之后再用可调的染料激光(波长为630nm)照射。它用来治疗基底细胞癌效果很好,肿瘤的部分和完全根治率分别为44%和82%,主要副作用为光敏感,局部应用Tetraphylporphine sulphonate之后再照射630nm光用来治疗14例基底细胞癌,所有损害厚度在2mm以下,达到完全缓解,而且没有光过敏性副作用。
4.化学治疗 局部外用氟尿嘧啶可以成功地治疗多发性表浅性基底细胞癌,而且还可以预防继续发生。全身性化疗药物用于治疗大的和侵袭性非转移性基底细胞癌。用顺铂和阿霉素合并或不合并放射性治疗多数是有效的。采用博莱霉素治疗也有不同的疗效。
5.Grob报告用α-2a干扰素治疗大面积基底细胞癌,观察7例肿瘤小于2cm者注射1.5×106IU,2~12cm注射3×106IU、大于12cm者注射6×106IU,结果治疗6~11周后全部病例均获治愈,经过3~8个月随访未见复发。本疗法的优点是耐受良好,治疗效果好,其美容效果优于手术及放疗,其缺点是治疗时间长,价格昂贵。
【预防】
在青少年时就应注意防止过度的日光曝晒,老年人更应保护好皮肤,防止过强的日光照射。对各种慢性皮肤病应积极治疗,防止发生癌变。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