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发
- 新生儿暂时性脓疱性黑变病与脓包...
- 小儿史-约综合征简介及多形性红...
- 着色性干皮病
-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
- 新生儿脓疱疮
- 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
- 脂溢性角化病
- 口角炎
- 化脓性汗腺炎的诊疗
- 掌跖角化病的诊疗
- 混合结缔组织病的诊疗
- 着色性干皮病
- 汗管瘤
- 脂溢性角化病
- 荨麻疹性血管炎
- 黏膜白斑
- 巨细胞病毒感染
- 月经疹
- 寒冷性脂膜炎
- 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 掌跖角化病
- 天疱疮
- 肥大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方法
- 单纯疱疹
- 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诊疗
- 多形性红斑如何诊治?
- 口周皮炎
- 寻常型鱼鳞病
- Bowen病(表皮内鳞癌)
- 斑状萎缩
- 化脓(生脓)性肉芽肿
- 摩擦性苔藓样疹
- 黑变病
- 弥漫性掌跖角皮症
- 白发
- 男性型脱发
- 结节性痒疹
- 化脓性汗腺炎
- 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
- 20几岁头发慢慢的变白是怎么回...
- 副银屑病
- 甲病
-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
- 离心性红斑
- 多形性日光疹
- 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 基底细胞癌
- 日晒伤
- 混合结缔组织病
- 杨柳絮漫天飞扬易造成过敏反应
- 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
- 病态皮肤的保养
- 什么是PASI评分,它有什么意...
-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 单纯疱疹
- 斑秃
- 掌红斑
- 甲真菌病
- 白癜风
- 副肿瘤性天疱疮
- 什么是敏感皮肤?如何应对?
- 什么是“问题皮肤”?为什么“问...
- 什么是医学护肤品?
- 甲病
- 白发
- 汗疱疹
- 跖疣
- 寻常疣
- 硬化性萎缩性苔藓
- Bowen病
- 荨麻疹性血管炎
- 掌红斑
- 丘疹性荨麻疹
- 乳房外 Paget病 6例临床...
- 摩擦性苔藓样疹
- 斑状萎缩
- 光动力原理
- 为什么光动力治疗简称为PDT?
- 传染性软疣
- 多汗症
- 痒疹
- 化脓性肉芽肿
- 斑秃
- 男性型脱发
- 蚊叮咬
- 斯蒂尔病
- 复发性阿弗他口炎
- 剥脱性唇炎
- 口角炎
- 淋巴管瘤
- 蕈样肉芽肿
- 项部疤痕性毛囊炎
- 化脓性汗腺炎
- 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
-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
- 脂溢性角化病
- 指(趾)端粘液囊肿
- Paget病
- 糠秕马拉色菌毛囊炎
- 月经疹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巨细胞病毒感染
- Kaposi水痘样疹
- 血管性水肿
- 药疹
- 疤痕疙瘩
- 急性女阴溃疡
- 黏膜白斑病
- 龟头炎
- 寒冷性脂膜炎
- 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 马拉色菌毛囊炎
-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皮症
- 新生儿脓疱疮
- 脂溢性皮炎的日常护理
- 脂溢性皮炎
- 着色性干皮病
- 环状红斑
- 红斑性肢痛
- 皮肌炎
- 传染性软疣
- 玫瑰糠疹
- 斑秃
- 硬皮病
- 过敏性紫癜
- 酒渣鼻的治疗
- 硬皮病
- 瘙痒症
- 多形性红斑
- 黄褐斑的病因与治疗
- 常见防晒食物
- 结节性痒疹
- 防晒知识入门
- 防晒指数
- 带状疱疹
- 口周皮炎
- 扁平苔藓
- 白塞氏病的治疗方法
- 白塞氏病
- 干燥性闭塞性龟头炎的诊断要点及...
-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 小儿复发性单纯疱疹该怎么用药?
- 单纯疱疹怎么治疗?
- 荨麻疹如何根治?
- 毛周角化症的病因是什么?有哪些...
- 什么是皮肤淀粉样变?有哪些症状...
- 黏膜白斑
- 急性女阴溃疡
- 龟头炎
- 剥脱性唇炎
- 结节性血管炎
- 结节性红斑
- 单纯疱疹
- 大疱性类天疱疮
- 疥疮
- 神经性皮炎
- 手、足、口病
- 男性型脱发
- 汗管瘤
- 肥大细胞增多症
- 月经疹
- 萎缩纹
- 梅毒治疗
- 梅毒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梅毒实验室检查
- 梅毒临床表现
- 梅毒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寻常型鱼鳞病
- 严寒防冻疮
- 带状疱疹为何剧痛难忍
-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 尖锐湿疣
- 银屑病
- 疤痕疙瘩
- 大疱性类天疱疮
- 天疱疮
- 红斑狼疮
- 手足癣
- 痤疮
- 火棉胶样婴儿1例
-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
- 脓疱疮
- 掌跖脓疱病
- 异位性皮炎
- 接触性皮炎
- 荨麻疹的治疗
- 荨麻疹临床表现及诊断
- 荨麻疹(Urticaria)-...
- 冻疮
- 毛周角化症
- 面部基底细胞癌(溃疡型)一例
- 微波加干扰素联合治疗尖锐湿疣1...
- 维胺脂胶囊治疗指节垫的临床观察
- 阿维A治疗脓疱性银屑病27例临...
- 银屑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原则
- 白癜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原则
- 瘤型麻风病一例报告
- 汗孔角化症
- 作者:王宝崇|发布时间:2010-04-29|浏览量:2857次
汗孔角化症是一种遗传性慢性进行性角化性皮肤病,多数有家族史。
【病因及发病机理】
本病病因不明,多数患者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也有人认为正常免疫过程紊乱后由于细胞遗传变异的细胞株发生增殖而致病。而播散性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症(disseminated superficial actinic porokeratosis,DSAP)与遗传无关,而与日光曝晒有关。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王宝崇
【临床表现】
临床上皮损呈米粒或扁豆粒大,褐色或棕色角化性丘疹或扁平丘疹,逐渐向四周扩展成圆形环状,中央有稍凹陷萎缩,有少许鳞屑,毳毛消失,周边呈明显的一狭窄角化性堤状隆起,质硬,触之有棘手感。皮损好发于日光曝晒部位,如面、手背等处,也可发生于遮盖部位,如躯干部。皮损可为单发,也可为广泛对称分布。临床上可分为经典斑片型(Mielli型),浅表播散型、播散性掌跖汗孔角化症(Mantoux型)、单侧线状型、角化过度型、增生炎症型、播散性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症等类型。病期久长的汗孔角化症皮损偶尔可恶变,形成原位癌或鳞状细胞癌。
【诊断及鉴别诊断】
本病根据其独特的临床症状诊断不难,必要时可作活检,它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本病需要与扁平苔藓、疣、疣状痣、光化性角化症、疣状表皮发育不良、花斑癣和皮肤原位癌等病相鉴别。
【治疗】
汗孔角化症的治疗尚缺乏有效的疗法。可以试服大剂量维生素A或维生素E,但效果常较差。有人报告用依曲替酯治疗有效。Danno报告1例播散性汗孔角化症病例给依曲替酯剂量为1mg/kg/d。治疗2周后开始出现疗效,3个月后更明显,用同样剂量维持治疗6个月治愈,未见复发。
McDonald等和Shelley等报告采用5%氟尿嘧啶霜或溶液封闭包扎,持续数周,直到皮损产生明显的炎症反应甚至发生溃疡。他们报告治疗3周后即获治愈,因为汗孔角化症很象光化性角化病,故采用氟尿嘧啶封包治疗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适合于播散性浅表型病例。也可试用5~10%水杨酸软膏、10%尿素软膏或0.03%~0.1%维A酸软膏。但效果不如氟尿嘧啶。
有时也可采用CO2激光、手术切除、液氮冷冻或电灼术等治疗,但美容效果差。
与日光照射有关的病例,特别是播散性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症可服用氯喹,外用遮光剂治疗。
【预防】
James等复习文献到1986年止报告汗孔角化症患者发生癌变29例,其中鳞状细胞癌21例,Bowen病8例,有3个部位伴有基底细胞癌。它们都发生在汗孔角化症的部位上,因之,汗孔角化症的患者应尽量避免日晒,并应到医院做定期的检查。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