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发
- 新生儿暂时性脓疱性黑变病与脓包...
- 小儿史-约综合征简介及多形性红...
- 着色性干皮病
-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
- 新生儿脓疱疮
- 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
- 脂溢性角化病
- 口角炎
- 化脓性汗腺炎的诊疗
- 掌跖角化病的诊疗
- 混合结缔组织病的诊疗
- 着色性干皮病
- 汗管瘤
- 脂溢性角化病
- 荨麻疹性血管炎
- 黏膜白斑
- 巨细胞病毒感染
- 月经疹
- 寒冷性脂膜炎
- 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 掌跖角化病
- 天疱疮
- 肥大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方法
- 单纯疱疹
- 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诊疗
- 多形性红斑如何诊治?
- 口周皮炎
- 寻常型鱼鳞病
- Bowen病(表皮内鳞癌)
- 斑状萎缩
- 化脓(生脓)性肉芽肿
- 摩擦性苔藓样疹
- 黑变病
- 弥漫性掌跖角皮症
- 白发
- 男性型脱发
- 结节性痒疹
- 化脓性汗腺炎
- 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
- 20几岁头发慢慢的变白是怎么回...
- 副银屑病
- 甲病
-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
- 离心性红斑
- 多形性日光疹
- 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 基底细胞癌
- 日晒伤
- 混合结缔组织病
- 杨柳絮漫天飞扬易造成过敏反应
- 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
- 病态皮肤的保养
- 什么是PASI评分,它有什么意...
-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 单纯疱疹
- 斑秃
- 掌红斑
- 甲真菌病
- 白癜风
- 副肿瘤性天疱疮
- 什么是敏感皮肤?如何应对?
- 什么是“问题皮肤”?为什么“问...
- 什么是医学护肤品?
- 甲病
- 白发
- 汗疱疹
- 跖疣
- 寻常疣
- 硬化性萎缩性苔藓
- Bowen病
- 荨麻疹性血管炎
- 汗孔角化症
- 掌红斑
- 丘疹性荨麻疹
- 乳房外 Paget病 6例临床...
- 摩擦性苔藓样疹
- 斑状萎缩
- 光动力原理
- 为什么光动力治疗简称为PDT?
- 传染性软疣
- 多汗症
- 痒疹
- 化脓性肉芽肿
- 斑秃
- 男性型脱发
- 蚊叮咬
- 复发性阿弗他口炎
- 剥脱性唇炎
- 口角炎
- 淋巴管瘤
- 蕈样肉芽肿
- 项部疤痕性毛囊炎
- 化脓性汗腺炎
- 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
-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
- 脂溢性角化病
- 指(趾)端粘液囊肿
- Paget病
- 糠秕马拉色菌毛囊炎
- 月经疹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巨细胞病毒感染
- Kaposi水痘样疹
- 血管性水肿
- 药疹
- 疤痕疙瘩
- 急性女阴溃疡
- 黏膜白斑病
- 龟头炎
- 寒冷性脂膜炎
- 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 马拉色菌毛囊炎
-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皮症
- 新生儿脓疱疮
- 脂溢性皮炎的日常护理
- 脂溢性皮炎
- 着色性干皮病
- 环状红斑
- 红斑性肢痛
- 皮肌炎
- 传染性软疣
- 玫瑰糠疹
- 斑秃
- 硬皮病
- 过敏性紫癜
- 酒渣鼻的治疗
- 硬皮病
- 瘙痒症
- 多形性红斑
- 黄褐斑的病因与治疗
- 常见防晒食物
- 结节性痒疹
- 防晒知识入门
- 防晒指数
- 带状疱疹
- 口周皮炎
- 扁平苔藓
- 白塞氏病的治疗方法
- 白塞氏病
- 干燥性闭塞性龟头炎的诊断要点及...
-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 小儿复发性单纯疱疹该怎么用药?
- 单纯疱疹怎么治疗?
- 荨麻疹如何根治?
- 毛周角化症的病因是什么?有哪些...
- 什么是皮肤淀粉样变?有哪些症状...
- 黏膜白斑
- 急性女阴溃疡
- 龟头炎
- 剥脱性唇炎
- 结节性血管炎
- 结节性红斑
- 单纯疱疹
- 大疱性类天疱疮
- 疥疮
- 神经性皮炎
- 手、足、口病
- 男性型脱发
- 汗管瘤
- 肥大细胞增多症
- 月经疹
- 萎缩纹
- 梅毒治疗
- 梅毒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梅毒实验室检查
- 梅毒临床表现
- 梅毒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寻常型鱼鳞病
- 严寒防冻疮
- 带状疱疹为何剧痛难忍
-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 尖锐湿疣
- 银屑病
- 疤痕疙瘩
- 大疱性类天疱疮
- 天疱疮
- 红斑狼疮
- 手足癣
- 痤疮
- 火棉胶样婴儿1例
-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
- 脓疱疮
- 掌跖脓疱病
- 异位性皮炎
- 接触性皮炎
- 荨麻疹的治疗
- 荨麻疹临床表现及诊断
- 荨麻疹(Urticaria)-...
- 冻疮
- 毛周角化症
- 面部基底细胞癌(溃疡型)一例
- 微波加干扰素联合治疗尖锐湿疣1...
- 维胺脂胶囊治疗指节垫的临床观察
- 阿维A治疗脓疱性银屑病27例临...
- 银屑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原则
- 白癜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原则
- 瘤型麻风病一例报告
- 斯蒂尔病
- 作者:王宝崇|发布时间:2010-02-06|浏览量:558次
Still病是1897年英国Still首先报告的被称为“全身性的儿童类风湿关节炎”,后人称为斯蒂尔病,直到1971年后才有人发现成人中也有斯蒂尔病。本病是以高热、皮疹、关节症状和血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四项为主征的一种甚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从临床表现看,酷似败血症,瑞士Wissler等曾称其为“变应性亚败血症”。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王宝崇
■病因和发病机制
Still病的病因尚未被完全阐明,研究认为其与遗传因素和外部因素有关。现普遍公认各种病原微生物甚至一些疫苗都可成为抗原而致本病,临床已确实见到部分患者血中抗链球菌溶血O抗体(ASO)效价增高。患者病变组织内不存在病原微生物,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激素治疗有效,也证明其发病机制属自身免疫异常。
■临床特点及表现
高热高热和超高热是该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热型多为间歇热、弛张热和不规则热,双峰热也不少见。一般发热时间短暂,即使不作处理在数小时内体温亦可降至正常。中毒症状不显著和热退后宛如常人,为与败血症明显不同之处。皮疹皮疹阳性率高达75%~92%。皮疹常呈多形性与一过性,多在高热时出现,为红斑或斑丘疹,多散在分布,也可融合。肌肉、关节疼痛或关节炎关节疼痛和(或)肌肉痛较多见,阳性率可达75%或更高;关节炎少见,不到30%,常随体温升降而波动。
血液系统异常白细胞数一般为10~30×109/升,最高可达80×109/升者,中性粒细胞比例一般均高于0.80,可见核左移现象,有呈类白血病反应者。本病常有贫血、血沉增快(>50毫米/小时),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增高,血浆白蛋白常低于正常,而血细胞培养、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等均阴性。
■其他如咽痛,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等。
诊断标准及鉴别Still病目前尚无特异的病理学和实验室诊断指标,只能根据有否典型的临床症状来作出诊断。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诊断标准为日本斯蒂尔病委员会诊断标准(1992年制订)。其主要诊断条件为以下四项:(1)发热超过39℃并持续1周以上;(2)关节痛持续两周以上;(3)典型皮疹;(4)白细胞增高超过10×109/升(包括中性粒细胞需超过0.80)。其次要诊断条件为:(1)咽痛;(2)淋巴结和(或)脾肿大;(3)肝功能异常;(4)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阴性。需排除以下疾病:(1)感染性疾病(尤其是败血症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恶性肿瘤(尤其是恶性淋巴瘤和白血病);(3)其他风湿性疾病(尤其是多动脉炎和伴发关节外征象的风湿性血管炎)。凡具备以上主、次诊断条件至少5项(但其中必须至少有两条主要诊断条件)而又能除外上述3类疾病者,即可确诊。
■治疗及预后
目前对Still病尚缺乏很理想而又很成熟的治疗方案,本病治疗后复发率仍可达60%~70%。现通行的治疗原则为:(1)若没有侵及内脏而仅有皮肤、黏膜、肌肉、关节受损,可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来控制,如吲哚美辛150毫克/日~250毫克/日;也可用泼尼松0.75毫克/(千克?日)~1毫克/(千克?日),初时可先用相当剂量的地塞米松静滴,等体温下降则改用甲泼尼龙或泼尼松口服。(2)对已有内脏损害的重型患者,应用较大剂量的激素和尽早使用免疫抑制药。若用泼尼松则以1.0毫克/(千克?日)~2.0毫克/(千克?日)为宜,可使皮疹、关节痛及增高的白细胞、血沉在3~4周内转为正常。治疗有效后激素应逐渐减量,一般为每两周减泼尼松5毫克,减到最小剂量(一般为泼尼松10~15毫克/日)后维持用药1~3年,以期降低复发率。尽早使用免疫抑制药,不仅可加强激素疗效,且可方便激素减量和防止复发。(3)有严重内脏损害及心、肺、肝、肾和(或)脑功能衰竭的极重型患者,应该用甲波尼龙1克/日、连续3日的静脉冲击疗法。
Still病预后大多良好,少数病例可因心、肺、肝、肾、脑的功能衰竭、DIC及继发感染等死亡。亦有报道称其可演变成淀粉样变性及关节强直、畸形,也可演变成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病,故仍应引起重视。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