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发
- 新生儿暂时性脓疱性黑变病与脓包...
- 小儿史-约综合征简介及多形性红...
- 着色性干皮病
-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
- 新生儿脓疱疮
- 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
- 脂溢性角化病
- 口角炎
- 化脓性汗腺炎的诊疗
- 掌跖角化病的诊疗
- 混合结缔组织病的诊疗
- 着色性干皮病
- 汗管瘤
- 脂溢性角化病
- 荨麻疹性血管炎
- 黏膜白斑
- 巨细胞病毒感染
- 月经疹
- 寒冷性脂膜炎
- 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 掌跖角化病
- 天疱疮
- 肥大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方法
- 单纯疱疹
- 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诊疗
- 多形性红斑如何诊治?
- 口周皮炎
- 寻常型鱼鳞病
- Bowen病(表皮内鳞癌)
- 斑状萎缩
- 化脓(生脓)性肉芽肿
- 摩擦性苔藓样疹
- 黑变病
- 弥漫性掌跖角皮症
- 白发
- 男性型脱发
- 结节性痒疹
- 化脓性汗腺炎
- 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
- 20几岁头发慢慢的变白是怎么回...
- 副银屑病
- 甲病
-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
- 离心性红斑
- 多形性日光疹
- 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 基底细胞癌
- 日晒伤
- 混合结缔组织病
- 杨柳絮漫天飞扬易造成过敏反应
- 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
- 病态皮肤的保养
- 什么是PASI评分,它有什么意...
-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 单纯疱疹
- 斑秃
- 掌红斑
- 甲真菌病
- 白癜风
- 副肿瘤性天疱疮
- 什么是敏感皮肤?如何应对?
- 什么是“问题皮肤”?为什么“问...
- 什么是医学护肤品?
- 甲病
- 白发
- 汗疱疹
- 跖疣
- 寻常疣
- 硬化性萎缩性苔藓
- Bowen病
- 荨麻疹性血管炎
- 汗孔角化症
- 掌红斑
- 丘疹性荨麻疹
- 乳房外 Paget病 6例临床...
- 摩擦性苔藓样疹
- 斑状萎缩
- 光动力原理
- 为什么光动力治疗简称为PDT?
- 传染性软疣
- 多汗症
- 痒疹
- 化脓性肉芽肿
- 斑秃
- 男性型脱发
- 蚊叮咬
- 斯蒂尔病
- 复发性阿弗他口炎
- 剥脱性唇炎
- 口角炎
- 淋巴管瘤
- 蕈样肉芽肿
- 项部疤痕性毛囊炎
- 化脓性汗腺炎
- 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
-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
- 脂溢性角化病
- 指(趾)端粘液囊肿
- Paget病
- 糠秕马拉色菌毛囊炎
- 月经疹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巨细胞病毒感染
- Kaposi水痘样疹
- 血管性水肿
- 药疹
- 疤痕疙瘩
- 急性女阴溃疡
- 黏膜白斑病
- 龟头炎
- 寒冷性脂膜炎
- 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 马拉色菌毛囊炎
-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皮症
- 新生儿脓疱疮
- 脂溢性皮炎的日常护理
- 脂溢性皮炎
- 着色性干皮病
- 环状红斑
- 红斑性肢痛
- 皮肌炎
- 传染性软疣
- 玫瑰糠疹
- 斑秃
- 硬皮病
- 过敏性紫癜
- 酒渣鼻的治疗
- 硬皮病
- 瘙痒症
- 多形性红斑
- 黄褐斑的病因与治疗
- 常见防晒食物
- 结节性痒疹
- 防晒知识入门
- 防晒指数
- 带状疱疹
- 口周皮炎
- 扁平苔藓
- 白塞氏病的治疗方法
- 白塞氏病
- 干燥性闭塞性龟头炎的诊断要点及...
-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 小儿复发性单纯疱疹该怎么用药?
- 单纯疱疹怎么治疗?
- 荨麻疹如何根治?
- 毛周角化症的病因是什么?有哪些...
- 什么是皮肤淀粉样变?有哪些症状...
- 黏膜白斑
- 急性女阴溃疡
- 龟头炎
- 剥脱性唇炎
- 结节性血管炎
- 结节性红斑
- 单纯疱疹
- 大疱性类天疱疮
- 疥疮
- 神经性皮炎
- 手、足、口病
- 男性型脱发
- 汗管瘤
- 肥大细胞增多症
- 月经疹
- 萎缩纹
- 梅毒治疗
- 梅毒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梅毒实验室检查
- 梅毒临床表现
- 梅毒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寻常型鱼鳞病
- 严寒防冻疮
- 带状疱疹为何剧痛难忍
-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 尖锐湿疣
- 银屑病
- 疤痕疙瘩
- 天疱疮
- 红斑狼疮
- 手足癣
- 痤疮
- 火棉胶样婴儿1例
-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
- 脓疱疮
- 掌跖脓疱病
- 异位性皮炎
- 接触性皮炎
- 荨麻疹的治疗
- 荨麻疹临床表现及诊断
- 荨麻疹(Urticaria)-...
- 冻疮
- 毛周角化症
- 面部基底细胞癌(溃疡型)一例
- 微波加干扰素联合治疗尖锐湿疣1...
- 维胺脂胶囊治疗指节垫的临床观察
- 阿维A治疗脓疱性银屑病27例临...
- 银屑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原则
- 白癜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原则
- 瘤型麻风病一例报告
- 大疱性类天疱疮
- 作者:王宝崇|发布时间:2008-12-16|浏览量:491次
又称老年天疱疮,为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慢性大疱性皮肤病,病理为表皮下水疱,预后较好。
【病因及发病机理】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王宝崇
一般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大部患者血清中有抗基底膜带自身抗体,抗原抗体结合导致基底膜带损伤形成水疱。
【临床表现】
大部患者发病年龄在6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相近,偶可发生于儿童。在红斑或外观正常皮肤上出现樱桃大至核桃大水疱,疱壁紧张,不易破,疱液澄清或混有血液,尼氏征多为阴性。疱破后显糜烂结痂,愈合较快,遗留色素沉着。好发于四肢屈侧及胸腹部,常先发子某一部位,半月至数月后发展至全身,伴瘙痒,约20%患者发生口腔黏膜损害,且通常较轻。根据皮损范围、形态可分以下几型。
(1)泛发性大疱型:此型最常见。
(2)小疱型:成群小疱类似疱疹样皮炎。
(3)红斑型:以红斑为主,类似多形性红斑。
(4)多形性类天疱疮:较少见,发病年龄通常在50岁以下,在躯干和,四肢伸侧,有群集红斑、丘疹和水疱。
(5)限局性大疱性类天疱疮(LBP):约占类天疱疮的15%,好发于女性下肢;亦可局限于头面部或上肢。
(6)结节性类天疱疮:皮损类似结节性痒疹,DIF显示类天疱疮特征。
本病病程慢性,部分患者2~6年可自然缓解,但年老体弱损害广泛者亦可因本病或治疗副作用而死亡。
【诊断及鉴别诊断】
1.好发于老年人,有泛发或限局性大疱,位于红斑或正常皮肤上,壁紧张,破后易愈。
2.组织病理 取新发损害可见表皮下张力性水疱,疱顶为完整的表皮,疱内有酸性和中性粒细胞,疱底真皮有炎症细胞浸润。
3.免疫病理 取红斑或水疱附近正常皮肤DIF检查;90%以上患者可见基底膜带有旌续线状IgG和C3沉积;免疫电镜可见这些沉积物位于基底细胞胞浆膜下的透明板内;IIF检查约70%患者血中有抗基底膜带抗体,主要为IgG,但抗体滴度与病情活动性无平行关系。
【治疗】
可参照天疱疮的治疗。
1.糖皮质激素 用量比治疗寻常性天疱疮者低些,减量亦可稍快些。皮疹局限的轻症患者用泼尼松30mg/d,皮疹较广者用,40~50mg/d,严重泛发性大疱用60~80mg/d。如剂量适当,3~5d即可见效,水疱干涸,无新发损害,7~10 d大部损害愈合,红斑消退,维持此量1周后即可逐渐减量,直至用10~15mg/d维持量,治疗数月后逐渐停药。如开始剂量未能控制病情,仍有新发损害者,可增加原剂量的30~50%,如需长期用药,当减至30~40mg/d时,改为隔日给药。病情严重或顽固者亦可采用冲击疗法(单用糖皮质激素或与环磷酰胺联合冲击治疗)。
2.免疫抑制剂 如硫唑嘌呤或环磷酰胺,2mg/kg/kg/d,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减少激素用量。病情较轻或激素治疗有禁忌证者亦可单独用免疫抑制剂。亦有用甲氨喋呤(MTX)、苯丁酸氮芥、环孢素或霉酚酸酯治疗有效的报道。
3.DDS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减少激素用量。有作者推荐用泼尼松30mg/d,加DDS100mg/d的治疗方案。
4.四环素与烟酰胺疗法 四环素用量1~2g/d,分2~4次口服烟酰胺300~1500mg/d,分3次服,用药后1~2周即可见效,3~4周皮损多可消退,逐渐减量或停药,如复发再用同样治疗仍可见效。其机制为四环素有明显的抑制白细胞趋化作用,烟酰胺可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其脱颗粒,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并能抑制3,5-环磷腺苷磷酸二酯酶,还可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此2药合用有协同作用。此种疗法副作用小,值得应用。也有报告单用四环素0.5~1g/d,口服2~3周使皮损完全消退者;红霉素亦有类似效果。
5.其它 磺胺嘧啶(SP)、复方新诺明等可用于局限型或较轻的患者。病情严重者亦可用血浆交换或IVIG治疗。
6.中医中药治疗 与天疱疮相同,但本病多为老年人,在清热、解毒、利湿方剂中,可加用补气、养血、滋阴药物。
7.局部治疗 同天疱疮,限局型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较好疗效。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