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薛兴阳副主任医师
-
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科室:
胸外科
- 食管手术吻合口的愈合过程
- 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
- 肺鳞癌的治疗
- Pancoast瘤与Panco...
- 上腔静脉综合征
- 结节病的诊断鉴别
- 14届世界肺癌大会主要内容
- 外科病理检查你了解多少?
- 癌症治疗后随访内容及意义
- 哪些人容易得肺癌
- 肺癌治疗的几大“瓶颈”
- 我院地址及门诊时间
- 广州医科大学5.18揭牌 学校...
- 肺癌围手术期肺保护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维持治疗策略
- 广州医学院正式更名为广州医科大...
- 广州市陈建华市长视察我院
- 医学界是如何运用仪器诊断肺癌
- 肺结节患者的处理
- 肺硬化性血管瘤
- 肺癌筛查的必要性
- 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海扶刀)的适...
- 我们科室-肺肿瘤科简介
- 基于分子靶点的非小细胞肺癌个体...
- 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2013...
- 人生七宝
- 养 生 箴 言
- 气质的培养
- 早期肺癌几个信号
- 谈谈外科医生的素质
- 患者肺癌常见疑问
- 肿瘤外科的几个误区
- 肺尖癌、肺上沟癌与Pancoa...
- 乳腺巨大纤维瘤特点
- 食管贲门癌术后应用十二指肠营养...
- 我们时刻要记得??我们是“临床...
- 科研人生:抓住高尚的感觉[转]
- 癌症患者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 女性激素6项的常识及临床意义
- 行医感悟
- 外科医生的手术技巧 转载
- 《2012 非小细胞肺癌NCC...
- ACS:针对癌症存活者的第一份...
- 恶性胸腔积液的胸腔热疗
- 陀螺刀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陀螺刀临床应用
- 薛兴阳已发表文章
- 肺癌筛查的处理流程??关于NC...
- 2011年NCCN老年肿瘤指南...
- 乳房疼痛如何治疗
- 2012年美国乳腺癌NCCN指...
- 胸腔手术后咳嗽很重要啊
- 肺癌手术后咳嗽也要学会
- 高龄肺癌患者也不应放弃手术治疗
- 关于生物标志物检测的几点思考
- 食道癌的常用治疗方法
- 老年肺癌手术后期如何处理肺癌
- 肺部肿瘤常用免疫组化抗体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理解与遵循原...
- 易瑞沙产生耐药后续治疗策略
- 一个癌细胞的自述
- 射频消融治疗肺癌
-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 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
- 食管癌术前放疗
- 霍纳氏综合症
- 人生应有水的品质
- 医生给病人开的第一个处方是关爱...
- 上消化道出血
- 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
- 学会感恩
- 常怀感恩之情
- 感恩医院
- 医者需常怀感恩之心
- 医生操守
- 幸福是什么
- 让患者有尊严是医生必备的职业精...
- 如何锻炼肺功能
- 如何提高医学生与外科手术病人的...
- 快乐是什么?
- 化疗后骨髓抑制分度及处理
- 食管手术吻合口的愈合过程
- 癌性贫血的临床研究进展
- 肺癌个体化治疗思路
- 肿瘤研究的新思路??组织微结构...
- 2011版《NCCN非小细胞肺...
- 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
- 日益增多的证据证实,在肿瘤专科...
- PET-CT与健康体检
- 乳腺X 线报告规范化
- 癌性脑膜炎
- 临床常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 肺癌的各种影像学检查原理及意义
- 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
- 我总结的化、放疗的不良反应如何...
- 我总结的乳腺癌的出院指导的相关...
- 我总结的肿瘤标记物的相关科普,...
- 我总结的女性乳腺自检方法的相关...
- 我总结的肿瘤病人化疗期间如何自...
- 我总结的肿瘤化疗及化疗的误区的...
- 我总结的胸腔镜技术治疗胸部肿瘤...
- 我总结的乳腺癌病友常见疑问及答...
- 我总结的食管、贲门癌的相关科普...
- 我总结的肺癌的相关科普,希望对...
- 化疗引起的白细胞降低的药补和食...
- 熊果酸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 重复癌(应与转移癌相区别)
- 乳腺癌的预后都与那些因素有关?
- 如何解读乳腺癌免疫组化中的项目...
- 2011版NCCN乳腺癌指南更...
- 各种肺癌诊断手段简介
- PET和PET/CT能解决肿瘤...
- 癌细胞特征:不死性、迁移性和失...
- EGFR抑制剂耐药机制研究的新...
- 2009年St.Gallen早...
- 2009年St.Gallen早...
- EGFR-TKI耐药对策和困境
- 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临床意义-肿...
- 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的...
- 肺腺癌新分类??分子生物学视角
- 肺腺癌分类(2011版)
- 癌症是种慢性病 与其“和平共处...
- 微创介入技术成肿瘤治疗新趋势
- Patients,Pathwa...
- 糖尿病、肿瘤与糖尿病治疗研究进...
- 子宫内膜癌的诊疗规范
- 解析转移性乳腺癌的化疗原则及新...
- 如何治疗脂肪肝
- 屁是怎样产生的?放屁过多是由什...
- ASCO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
- 医院看病如何选择医院和医生,使...
- 挂号前做点“功课”,是您事半功...
- 200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
- 细支气管肺泡癌之中国共识
- ESMO 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
- 癌症治疗十大误区
- 什么是结节病?
- 食管癌化疗
- 临床上常见肿瘤标志物临床意义
- 乳腺癌保乳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
- “六大传说”耽误癌症治疗
- 治疗老年癌痛患者更要重视合理用...
- 癌痛治疗的误区
- 止癌痛应如何正确用药
- 抗癌效果最明显的蔬菜
- “乳腺癌”疗法面面观
- 乳腺癌术后怎样“消肿”?
- 气管肿瘤治疗进展
- EGFR突变
-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
- 乳腺癌预后生物学指标
- 纵膈镜的临床应用
- 今天和一个病人聊起,有感而发
- 肺癌术后复查
- 分子靶向药物和化疗药物的分子测...
- 非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分期标准...
- 房颤患者的八大误区
- 西妥昔单抗临床应用进展
- 肿瘤病人的营养指导
- 蒽环类化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
- 肺癌的治疗靶点及相关药物开发
- 非小细胞肺癌新靶向药物治疗研究...
- 肺癌化疗新进展
- 肺癌研究百年回眸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共识与争议
- 肺癌术后恢复
- 揭秘不同癌症的蔬菜克星
- 乳腺癌化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对策
- 癌症患者八成想知患病真相
- 肿瘤分子新靶点治疗药物的应用与...
- 九种人易患乳腺癌
- 乳腺癌化疗
- 你了解性激素检查的意义吗?
- 我院正式成为广州市基本医疗保险...
- 赫赛汀常见问答
- 2009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治疗进...
- 肺癌生物治疗新进展
- 肺癌研究的热点
- 肿瘤靶向声学造影剂的研究现状
- 肿瘤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 抗肿瘤抗生素研究进展
- 结直肠癌早期检测的基因标志物
-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进展、问题及思...
- 常见肿瘤综合治疗的几种模式
-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综合治疗
- 肺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 如何合理治疗晚期乳腺癌?
- 端粒酶与胃、结肠肿瘤的关系及其...
- 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新认识
- 2006美国临床肿瘤学年会:乳...
- 乳腺叶状肿瘤的研究进展
- 肿瘤局部热疗与抗肿瘤免疫
- 肿瘤新生血管理论??佛克曼
- 癌性贫血的临床研究进展
- 肿瘤靶向治疗
- 推荐中国妇女的乳腺癌筛查方法
- 食管癌的放疗规范
- 肺癌化疗的新进展
- 肺癌常识
- 小细胞肺癌脑预防照射的最佳时间...
- 肺癌为何也青睐女性
- 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机理的研究进展
- 对抗癌症
- 癌症大国
- 脑盐耗综合征
- 判断肿瘤预后的免疫组化标志物
- 免疫组化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从一线治疗、...
- 解析2009版《NCCN NS...
- 美国声嘶治疗指南发布
-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进展
- 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
- ACCP《肺癌诊断和治疗指南》...
- 放射治疗在N2非小细胞肺癌中的...
- 小细胞肺癌(SCLC)
- 《NCCN临床实践指南(200...
- 解读2009版NCCN乳腺癌临...
- 食管癌的TNM分期(UICC ...
- 中国肺癌治疗现状
- 《NCCN临床实践指南:非小细...
- 肺癌的外科扩大治疗
- 只要发现早 七成肺癌能治好
- “找到差距,才能进步”
- 2009 年国际肺癌分期与临床...
- 肺部肿瘤常用免疫组化抗体:
- 肺癌术前准备
- 乳腺癌的防治常识
- 乳腺癌保乳手术的若干问题探讨
- ASCO 2009肺癌研究主题...
- 支气管肺泡细胞癌之中国共识
-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现状
- 食管癌手术辅助化疗的进展
-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放射治...
- 肺癌脑转移瘤的诊断与治疗
- 决定患侧上肢水肿的几个因素
- 基底样乳腺癌的分子特征
- 恶性肿瘤防治
- 小细胞肺癌治疗新进展
- 肺癌骨转移的治疗
- 结核病人几种食物必须慎食
- 缩唇呼吸有助改善肺功能
- 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
- miRNA:肺癌新发病机制与药...
- 乳腺癌化疗的现状及应注意的几个...
- 肺癌的多学科治疗
- 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进展
- 化疗病人的辩证饮食护理
- 化疗当天如何安排饮食才能减轻化...
- 化疗期间的癌症病人怎样增加食欲...
- 哪些因素影响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 如何监测乳腺癌的复发、转移?
- 乳腺癌保乳的条件
- 什么是乳腺增生
- 放射性食管炎治疗验方
- 专家详解如何读懂肝功化验单
- 食管癌饮食疗法
- 食管癌术后的饮食原则
- 食管癌手术前应作哪些准备?
- 食管癌最先需要外科治疗
- 肺癌免疫治疗进展
- 好的肺癌治疗方案很重要
- 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 食道癌术后转变错误治疗观念
- 肺癌的TNM分期(UICC 2...
- 化放疗的不良反应如何处理
- 肿瘤病人化疗期间如何自我恢复?
- 肿瘤食疗方三红汤
- 肿瘤化疗及化疗的误区
- 胸腔镜技术治疗胸部肿瘤
- 化疗、放疗的起始时间
- 乳腺癌患者能否过性生活?
- 乳腺癌患者能结婚生育哺乳吗?
- 乳腺癌患者的饮食
- 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因素
- 乳腺癌保乳治疗
- 乳腺癌的特色检查
- 乳腺癌发病与哪些因素有关?
- 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术后饮食注意...
- 食管癌、贲门癌常见症状及需要的...
- 食管癌高发的主要因素
- 肺癌病人的饮食调理
- 肺癌规范化治疗
- 肺癌的检查与诊断
- 肺癌的常见症状
- 肺癌的高发因素有哪些?
- 乳腺癌患者的随诊
- 三苯氧胺与乳腺癌研究进展
- 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 远离乳腺癌复发
- 三阴乳腺癌的生物学特征与治疗策...
- 乳癌手术前后内科治疗最佳策略的...
- 乳腺癌术后的功能锻炼
- 正确使用集落刺激因子
- 非小细胞肺癌内科治疗的现状及进...
- 妇女便秘易患乳腺癌
- 如何预防化疗引起白细胞下降?
- 骨肉瘤肺转移的外科治疗
- 2010 AATS肺癌外科进展
- 作者:薛兴阳|发布时间:2010-10-28|浏览量:629次
作者:刘伦旭
第90届美国胸外科协会年会(AATS)于2010.5.1-5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国内部分医院的医生参加了此次大会,在会议中感受到肺癌外科方面的新进展。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薛兴阳
1、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未提高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 N0或非肺门N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切除术中纵隔淋巴结采样与完全淋巴结切除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ACOSOG Z0030研究)共有九个北美的研究单位参加,由多伦多大学外科的Gail E. Darling报道。研究目的是为了评价是否纵隔淋巴结清扫(MLND)比纵隔淋巴结采样(MLNS)能提高T1-2N0-1(非肺门N1)肺癌患者总生存率。手术中首先对纵隔淋巴结进行采样活检,右侧肺癌采样2、4、7、10站淋巴结,左侧肺癌采样5、6、7、10站淋巴结,若为阴性结果,则随机入组于淋巴结采样组(不再进行淋巴结清扫)和完全淋巴结切除组(进一步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随访至少5年。共有1111例肺癌患者入组,MLNS 组555例,MLND组556例,最终可评价患者1023例(MLNS 组498例,MLND组525例)。两组中肺癌部位以右上肺最多(MLNS 组213例,MLND组205例),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MLNS 组210例,MLND组235例)。两组手术的切除范围、病理分期、住院时间、并发症和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异。在MLND组中,有20例患者(3.8%)在切除的淋巴结中查见隐匿性N2转移。通过6.3年的中位随访时间,431例(42.1%)患者死亡,MLNS组214例(42.9%),MLND组217例(42.9%)。MLNS组中位生存时间8.1年,MLND组中位生存时间8.5年,无显著差异(P=0.531)。MLNS组中位复发时间5.7年(243例复发;局部24例;区域42例;远处110例),MLND组中位复发时间6.1年(250例复发;局部30例;区域31例;远处114例),两组无显著差异(P=0.655)。研究结果认为:对于术中充分淋巴结采样活检确证为阴性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并不能提高患者生存率,也未降低局部和远处复发率。但此结果不能演绎至更高分期的肺癌。
2、早期小细胞肺癌行肺叶切除可获得最佳疗效 该研究利用美国1988-2005期间 SEER(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数据库,共包含了2214例早期小细胞肺癌(1690例Ⅰ期,524例Ⅱ期),分析了小细胞肺癌的相对发病率、治疗模式和治疗结局。在1988-2003年期间,早期小细胞肺癌占所有小细胞肺癌中的3-5%,占所有肺癌中的0.10-0.17%,占所有Ⅰ期肺癌中的1-1.5%;但其后时期(2003年之后)早期小细胞肺癌在上述肺癌类型中的构成比分别上升至7-7.5%、0.29%、2.2%。以手术方式治疗早期小细胞肺癌的比例在1990年最高,达到47%,以后逐年降低,到2005年为16% 。肺叶切除而不放疗的中位生存时间(50个月)显著高于肺段或楔形切除而不放疗方案(30个月)(P=0.006),也显著高于放疗而不手术方案(20个月)(P<0.0001)。肺叶切除后放疗的中位生存时间(37个月)低于肺叶切除后不放疗的患者,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201)。局限性切除后放疗与否患者的生存时间相当(30个月:28个月,P=0.585)。多因素分析显示,中位生存时间与患者年龄、诊断年代、肿瘤大小、分期和治疗方式密切相关。该研究指出,在早期小细胞肺癌治疗模式中手术的作用被低估,肺叶切除能获得最佳局部控制和生存效果。另外亚肺叶切除效果不如肺叶切除,但优于放疗。
3、亚肺叶切除辅助近距离内照射治疗(Brachytherapy)对肺功能的影响(ACOSOG Z4032研究) 此为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研究,为了评价手术高危Ⅰ期肺癌患者(T≤3cm)局限性肺切除后(楔形或肺段切除),术中在肺切缘植入I125粒子,观察此内照射治疗对患者术后肺功能及呼吸的影响。截止2009年10月,216/226分别入组粒子植入组和单纯亚肺叶切除组。在术后第三月,单纯亚肺叶切除组的FEV1和DLCO%显著好于粒子置入组,但至术后第12月时差异已不明显。与基线数据相比,两组间肺功能改变或气促指数改变(变化超过10%)在术后3月或12月均不显著。研究结果认为术中加用近距离内照射后会在术后3月时对肺功能有短暂损害,而12月时损害消除。由于与基线数据相比肺功能改变和气促指数改变在术后每一时点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在肺功能有损害的患者中加用近距离内照射是可行的。
4、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后肺癌复发形式及第二原发癌发病率研究 病例来至2002-2009期间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 520例腔镜肺叶切除和652例开胸肺叶切除。结果显示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的局部与远处复发率(4%,6%)均显著低于开胸肺叶切除(6% ,10%)。胸腔镜肺叶切除后第二原发癌发病率也低于开胸手术。
5、临床ⅢA期肺癌新辅助化疗后年龄、纵隔降期、肺切除范围是生存预后独立预测指标 此研究是一个前瞻性收集资料的回顾性研究。收集了1990.6-2009.7 期间Weill Cornell Medical College 136例诱导化疗(119例)或诱导放化疗(17例)后手术患者。109例行了肺叶切除,27例行了全肺切除。诱导化疗后67例患者(49%)降至N0/N1分期,2例患者到达完全病理缓解。中位随访时间29个月,肺叶切除者5年生存率(44%)显著高于全肺切除者(26%)(P=0.002)。淋巴结降期者5年生存率(54%)显著高于未降期者(27%)(P=0.008)。淋巴结降期者行肺叶切除的5年生存率(58%)显著高于行全肺切除(30%)(P=0.02)。而对N2患者,肺叶切除与全肺切除的5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28% :23%)。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切除范围和化疗后N2残留是生存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研究认为,ⅢA期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肺叶切除和全肺切除都是安全可行的,虽然肺叶切除后的生存率高一些,但全肺切除后仍有一部分患者能获得长期生存。
6、使用红外线胸腔镜定位肺段切除 日本Kagawa大学的Noriyuki Misaki报道了8例红外线胸腔镜结合indocyanine blue(ICG)注射辅助判断肺段切除时的肺段分界。红外线为805nm和940nm双波长。正常肺组织可反射此两种波长的红外线,在红外线胸腔镜下显示为白色;而ICG可吸收805nm光,含有ICG的肺组织仅反射940nm光,在红外线胸腔镜下显示为蓝色。手术中首先结扎供应目标肺段的主要肺动脉,注射ICG(3.0mg/kg),然后用电刀标记蓝-白分界线。注射ICG 13秒后肺出现蓝色,28秒时蓝色最明显,染色持续约3分30秒。作者认为红外线胸腔镜结合ICG使肺段定位容易而快捷,不需膨肺,对腔镜下操作特别有用。
7、经颈扩大纵隔淋巴结切除提供肺癌最大化的准确分期 波兰扎科帕内(Zakopane)肺科医院的Marcin Zielinski报道了2004.1.1-2010.1.31期间698例经颈扩大纵隔淋巴结切除(TEMLA)经验,以提供肺癌最大化的准确分期。在颈部作一个5-8cm领状切口,用特制牵引器抬起胸骨柄,可暴露双侧喉返神经和迷走神经。多数操作在直视下完成,切除隆凸下淋巴结(第七站)和食管旁淋巴结(第八站)时用纵隔镜辅助,切除主动脉旁和肺动脉窗淋巴结(第5、6站)时用胸腔镜辅助(经颈切口插入)。该方法可切除所有纵隔淋巴结(除第九站)。对发现的N2或N3转移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没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在TEMLA术后10-14天行开胸肺切除手术。手术并发症:右侧主支气管小损伤用纤维蛋白海绵封闭,无其它重要结构损伤;5例术后死亡(0.7%);17例(2.4%)短暂喉返神经麻痹,2例(0.3%)永久喉返神经麻痹;需胸腔引流的液气胸16例(2.2%)。肺癌病理类型包括501例鳞癌,144例腺癌,25例大细胞癌,28例其它类型。TEMLA切除淋巴结15-85枚(平均37.9枚),发现159例N2转移(22.8%),26例N3转移(3.7%)。445例淋巴结阴性患者接受了随后的开胸肺切除手术,其中7例(1.6%)发现有N2转移,53例(11.9%)仍有正常淋巴结残留。TEMLA对N2、N3淋巴结诊断的敏感性为96.4%,特异性为100%,准确率为98.6%,阳性预测值为100%。该研究显示TEMLA比其它纵隔分期手段(PET-CT, EBUS, 纵隔镜)的诊断率更高。会议中作者还显示了TEMLA用于纵隔肿瘤和转移淋巴结切除,食管癌切除三野淋巴结清扫,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修补,以及用于右肺上叶切除。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