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尹有宽主任医师 教授
-
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科室:
感染病科
- 卧床休息是肝衰竭治疗的关键!
- 药物性肝硬化
- 乙型丙型肝炎、EB病毒双重感染...
- 肝硬化,时时警惕 救治一位年轻...
- 慢性乙肝防治指南(2010版)...
- 慢性乙肝患者,你会看病吗?《新...
- 乙肝父母也能孕育健康宝宝《大众...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专家建议
- 如何实现“安全停药”(幻灯)
- 干扰素治疗乙肝全方位介绍(幻灯...
- 不同患者如何选择适合治疗方案(...
- 口服抗病毒药物耐药管理(幻灯)
- 抗病毒治疗和药物选择(幻灯)
- 乙肝患者心理减压指导(幻灯)
- 乙肝病毒感染者自我管理(幻灯)
- 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母乳喂养安全...
- APASL丙型肝炎管理指南解读
- 2012EASL指南解读--万...
- 2012EASL?EORTC肝...
- 《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共识...
-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
-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肝路...
- 乙肝患者--要经得住诱惑 《大...
- 新书推荐-《乙肝丙肝不可怕》上...
- 终结脂肪肝--小心肝变肥肝
- 脂肪肝要内吃外补
- 脂肪肝患者更要防肠癌
- 脂肪肝患者吃菜不适合多放油
- 脂肪肝患者不得不做的7件事
- 脂肪肝的药膳食疗
- 脂肪肝的食疗保健
- 深圳市成人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的...
- 认识了解脂肪肝坚决拒绝脂肪肝
- 多吃枸杞有助于治疗脂肪肝
- 单纯运动并不适合所有脂肪肝患者
- 脂肪肝--"管住嘴"和"迈开腿...
- 对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
- 头孢硫脒治疗急性细菌感染27例...
- 原因不明长期发热的病因诊断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疾病和抗病毒...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
- 关于影响疗效和预后的机体免疫学...
- 散发性成人急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特...
- 肝细胞癌早期诊断与治疗对策新进...
- 肝硬化并发症研究进展
- 隐匿性乙型肝炎免疫组织化学和s...
- 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乙...
- 拉米夫定耐药HBV毒株的RT区...
- 恩替卡韦耐药乙型肝炎病毒株的出...
- 扶正化瘀胶囊干预慢性乙型肝炎肝...
- 慢性乙肝患者春节须知
- 乙肝及乙肝的传播途径
- 乙肝患者的饮食
- 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有何异同之处...
- 西方国家慢性乙肝治疗的策略
-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 丙肝的诊断与治疗
- 慢乙肝抗病毒治疗注意事项 (...
- 乙型肝炎治疗实话实说
- 乙肝患者诊治的注意事项
- 病毒性肝炎休息注意事项
- 长效干扰素的运用
- 防止丙肝暗下毒手
- 乙型肝炎患者的饮食原则
- 年轻、初治乙肝的治疗策略
- 认识乙肝的本质,了解免疫治疗
- 漫漫乙肝路,何处是终点?
- 慢性乙肝患者的生育问题
- 丙肝可治愈,规范治疗是关键
- 关于慢性肝炎的标准诊疗
-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
-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流程修订
- 肝衰竭诊疗指南
- 美国07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 美国07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 美国07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 美国肝病研究协会2007年版慢...
- 美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规...
- 亚太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管理指...
- 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处理共识:...
- 优化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的专家共识
- 2009年恩替卡韦临床应用专家...
- 2009EASL慢性乙型肝炎临...
-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对慢性乙型肝...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
- 《慢性乙肝防治指南》(2010...
- 欧洲肝病学会2011年丙型肝炎...
- 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
- 干扰素在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地位...
- 乙肝大三阳肝功能正常需要抗病毒...
- 慢性乙肝防治指南(2010版)...
- 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拉米夫定相关...
- 应用复方甘酸苷治疗瘀胆型肝炎3...
- 血卟淋病误诊分析一例
- 上海地区145 例慢性乙型肝炎...
- 乙肝病毒DNA (FQ?PCR...
- 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前瞻性调查
- 一起由屎肠球菌引起的人、猪败血...
- 苦参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9...
- 抗乙型肝炎胎盘转移因子联合拉米...
-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新...
- 基于丙型肝炎病毒NS5基因序列...
- 国产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
- 肝豆状核变性并发急性溶血及暴发...
- 干扰素 一2a序贯或联合拉米夫...
- 乙肝抗病毒治疗发生耐药怎么办?...
-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感染临床...
- 乙型肝炎病毒再活跃复制的危险因...
- RNA干扰的抗病毒作用:阻止乙...
- HBsAg 阴性慢性肝炎患者肝...
-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仪一2a治疗慢...
- 1 6份缓症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
-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糖尿病
- RNA干扰抑制丙型肝炎病毒复制...
- 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诊...
- 丙型肝炎病毒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 乳胶凝集试验对新型隐球菌性脑膜...
- 国产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
- 氧化苦参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旁分...
- 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
- 隐匿性乙型肝炎
- 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治教训
- 乙肝抗病毒治疗必须持之以恒
- 中国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替比夫...
- 提高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
- 替比夫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
- 替比夫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
- 替比夫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
- 丙肝的预后
-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丙肝疗效佳
- 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
- 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
- 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
- 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治...
- 丙型肝炎更应引起重视
- 免疫控制治疗策略和追求HBsA...
- 派罗欣或佩乐能联合利巴韦林治疗...
- 如何使接受派罗欣治疗的HBeA...
- 乙肝病毒感染的育龄妇女抗病毒药...
- 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
- 防治丙型病毒性肝炎应切实提高患...
- HBV 耐药相关变异的诊断与监...
- HBV感染孕妇相关临床难题答疑
- 肝活检:是诊断肝硬化最好标准,...
- 药物性肝硬化
- ALT峰值变化与长期预后有关
- 肝病恶化,谁之过?
- 乙肝抗病毒:选好时机和药物《大...
- 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一例
- 派罗欣治愈HBeAg阳性慢性乙...
- 每年复查一次肝功能,肝硬化到来...
- 抗病毒耐药问答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相...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相...
- 抗病毒治疗5年,HBV DNA...
- 典型案例
-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发...
- 冬春季谨防戊肝
- 未婚妻“大三阳”能不能结婚 《...
- 肝炎健康热线问题答 《大众医学...
- 正视乙肝危害 认真随访治疗
- 丙型肝炎的传播与治疗
- 孕期女子勿养猫
- 乙肝父母也能孕育健康宝宝
- 地摊羊肉串带来的戊肝
- 肝病患者勿踩十大雷区
- 专家门诊 肝病驿站 乙肝抗病毒...
- 乙肝治愈标准是什么 《大众医学...
- 乙肝防治的科学目标
- 耐药变异 乙肝长期治疗的障碍
- 肝硬化饮酒与死神握手
- 得乙肝后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
- 如何保证乙肝治疗长期有效
- 乙肝患者,请从阴影中走出来
- HBsAg阳性,育龄男女好担心
- 科普问题
- 聚乙二醇干扰素干扰素的运用
- 内科医师关心的5个HCV感染问...
- 干扰素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 影响丙肝治疗的因素
- 测一测,你是不是聪明的乙肝患者...
- 我国丙肝发病率高警隐匿性丙肝演...
- 熊去氧胆酸(UDCA)是治疗原...
- 实时PCR在慢性乙肝和原因不明...
- 乙肝三抗体阳性,是否有传染性?...
- 抗病毒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再...
- 《2009 EASL慢性乙型肝...
- 测一测,你是不是聪明的乙肝患者...
- 丙肝能够治愈用药不可间断 《...
- 我国丙肝发病率较高,警隐匿性丙...
- 疑似乙肝 实为丙肝 《大...
- 正视乙肝危害 认真随访治疗 ...
- 重视医患沟通,选对乙肝治疗策略...
- 长期肝炎原因不明-警惕隐匿性乙...
- 积极面对和治疗乙肝 构筑幸福家...
- “乙肝作弊药”骗局 《大众医学...
- 治疗乙肝别跟广告走 《大众医...
- 面对丙肝“零忐忑” 《新闻晨报...
- 2010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
- 慢性乙肝患者,你会看病吗?《新...
- 乙型丙型肝炎、EB病毒双重感染与病程迁延关系(附16例报告)
- 作者:尹有宽|发布时间:2012-03-04|浏览量:878次
被浏览了263次, 时间: 2008-07-24 00:00:00
中国医师杂志2OO2年4月 第4卷第4期 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病科尹有宽
温州医学院附属台州医院感染科(浙江临海317000) 何泽宝
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科 尹有宽 成扬 邬祥惠 蒋为民 张清波
【摘要】 目的观察EB病毒(EBv)重叠感染是否与乙型丙型肝炎病程迁延有关。方法观察l6例慢性乙
型丙型肝炎重叠EB病毒感染患者(观察组)肝功能持续异常时问(病程),并以同期住院的16倒无合并EBV感染的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患者作对照组。结果 两组症状、血象相仿,观察组病程(203.19±168.29)d,明显长于对照组(64.63±56 62)d,差异非常显著(P(O.O1);另选4例乙型肝炎重叠EBV感染者试行抗病毒治疗,2例以苦参素治疗者肝功能复常时间是半年、7月,另2倒以拉米呋啶治疗者肝功能复常时间为15d、25d。结论 乙型丙型肝炎重叠EBV感染确是其病程迁延的原因之一,拉米呋啶治疗可能会缩短患者病程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病程;EB病毒
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患者易引起病情反复、迁延,是临床医师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问题。而EB病毒(EBV)
是一种普遍存在,主要侵犯人类B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群,刘小朋等 曾检测154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I
抗VCA,发现肝病患者EBV感染率为46.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3% 为观察EBV重叠感染是否与乙型丙型肝炎病程迁延有关,作者对华山医院1999年7月至11月间收治的l6例慢性乙型丙型肝炎重叠EBV
感染病例诊治情况进行了跟踪观察,现总结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2例均系住院患者,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年会制定的病毒性肝袭防治
方案标准。抗EBV?IgM阳性组(观察组)l6例,男l1倒,女5倒,年龄(38,9±16.5)岁,乙型肝炎l5例,丙型肝炎l例,其中慢性轻度肝炎7例,慢性中度肝炎7例,慢性重度肝炎1例,肝炎肝硬化1例,单纯疱疹病毒(HSV)、巨细胞病毒(CMV)、肠道病毒(柯萨奇B组1? 6血清型) M抗体均阴性;选择同期住院的抗EBV? tgM阴性的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患者l6例作对照组,男l5例,女1例,年龄(41±15.7)岁,乙型肝炎l4倒,丙型肝炎1例,乙丙重叠感染1例,其中慢性轻度肝炎7例,慢性中度肝炎7例,肝炎肝硬化2例,肠道病毒抗体VoM阳性7例,HSV抗体VoM阳性3例,抗CMV?VoM阳性1例,两组临床资料相仿,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予以一般护肝治疗。 .
1-2 排除标准排除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胆囊炎、胆石症、药衔陛肝炎、全身性疾病的肝脏表现、肝癌等重叠存在+病史中无使用抗病毒药物史,无使用免疫制剂史,除外抗EBV?VoM与HSV、CMV、肠道病毒VoM抗体同时阳性。
1?3 观察方法所有患者皆检测甲一庚肝炎病毒标志物,EBV、HSV、CMV、肠道病毒抗体,每周复查肝功能、血常规1次,观察肝功能恢复情况,统计本次发病后肝功能持续异常时间,作为肝炎患者病程。EBV、HSV、cMv、肠道病毒抗体均采用EusA法检测,EBV抗体试剂盒由上海明华体外诊断试剂有限公司提供,用于检测VCA抗体。另选4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EBV感染患者(系观察组以外病例)试行抗病毒治疗,其中2例予苦参素6ml每日肌注1次,另2例予拉米呋啶100mg每日口服1次,疗程均为6月,观察治疗后肝功能复常时间。
2 结果
2?l 临床表现观察组发热2例,体温39℃左右,热程均为12d,对照组发热2例,体温39℃左右,热程分别为7d、17d,两组均未见明显皮疹、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腹痛、腹泻等,但均见不同程度的乏力、纳差等症状。观察组血白细胞(4,994×lO9±2.358×lO9)/L淋巴细胞比例(34.25±11,59)%,对照组血白细胞(5,219×l ±1,186×I~)/L,淋巴细胞比例(33.68±8.44)% ,(P>0,05),两组血白细胞、淋巴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均束见明显异常淋巴细胞,但观察组淋巴细胞比例异常持续时间较长,l4例患者持续异常至病程末,而对照组淋巴细胞比例异常均呈一过性,很快复常。
2?2 病程观察组病程(2Q3.19±168、29)d,对照组病程(64.63±56 62)d,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
3.122,P<0.01)。
2?3 抗病毒治疗观察4例慢性乙肝重叠EBV感染者中,2例使用苦参素治疗者,治疗后肝功能复常时间分别为半年、7月,另2例使用拉米呋啶治疗者,治疗后肝功能复常时间分别为半月、25d。
3 讨论
抗VCA?IgM是一种EBV特异性抗体,为感染EBV后最早出现的抗体+几乎在全部急性期病例的血清中均
可测得,其存在说明感染在急性期,为感染活动的主要证据。本文l6例抗EBV?I 阳性,提示存在急性期感染。EBV感染在部分病例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周围血象中常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在另一些病例,病毒单独侵犯某系统、脏器,如肝脏,周围血象中不出现异常淋巴细胞。本文l6例抗EBV一 阳性乙型丙型肝炎患者仅2例出现发热,热程均为12d,无皮疹、咽峡炎、淋巴结肿大,无异常淋巴细胞出现,但淋巴细胞比例偏高,持续时间较长,而对照组淋巴细胞比例异常均呈一过性。
EBV的致病[2,31是免疫损害,特别是导致EBV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NK细胞、中和抗体及干扰素等作用的结果;EBV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紊乱 J,非典型细胞亚群如CD3 、cD∞ activated NK cell表达增加,而c 、c 、CD5等表达低下或无表达。乙型丙型肝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容易再感染EBV,并使潜伏在B细胞中的EBV激活,从而合成完整病毒,且重叠感染者免疫损伤进一步加重,CD3 、c T细胞下降,CDsT细胞和lgM、t~3上升. ,从而导致病程迁延。本文观察组病例病程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 <0.01),且除外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免疫抑制剂、抗病毒药物等影响因素,除外抗EBV?lgM与HSV、CMV、肠道病毒lgM抗体同时阳性,说明乙型丙型肝炎重叠EBV感染确是其病程迁延的一大因素,值得临床医师重视,乙型丙型肝炎患者长期病程迁延需注意检测抗EBV?lgM。另外本文就EBV的抗病毒治疗作了尝试,苦参素治疗的2例患者病程无明显缩短,说明其对EBV抗病毒效差;而拉米呋啶治疗的2例患者病程明显缩短,推测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能对EBV治疗有效,值得一试。
参考文献
l 刘小朋.陈紫榕、张国安,等皿病毒重叠感染肝炎病毒的研究[J]中国^兽共患病杂志,1998.【4(4):49~50
2 井奉勉、佐藤雄一,佐藤红绪,他急性EBV肝炎组织中0々 Jp工感染自 胞的检索[J:肝脏,1994.35[I):89
3 Tsmsumi?Y,1 g?X.Yamada一丁_Epstein?Barr vires(EBV】一induced.CD30+rL l killer cell一啪 ma]ig;tancy resmxblingmat II~ti0cytos i ∞n Iransfornmti~ in ch~mc active EBV infectim Bs DcIm1『|g}Iy?l I山 曲u】m日 a.J1.PaⅡ 一tnt,1997 47(6j;384~92
4 Gmber? R,K跚日s? E~-,chmann?S.Jager?G,el Atypical C03 Cl fl( )cellics:kt~dationin al Ⅵthfatal EBV?hfecfi c.~[J]In!一^ h?Aller~一Immun~,[999,tt8(I):74?8
5 Watanabe?S.Arima?K,Nishl0l 一M d Comtmfison L b一 一dic c 哳 Ⅱ ms hepatitis 畸碰em一[~arr~Sras hepatitis in previously healthy hs[J]uv目,t997 17(2):63~9
[收稿日期:2001一Ol一05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