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尹有宽主任医师 教授
-
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科室:
感染病科
- 卧床休息是肝衰竭治疗的关键!
- 药物性肝硬化
- 乙型丙型肝炎、EB病毒双重感染...
- 肝硬化,时时警惕 救治一位年轻...
- 慢性乙肝防治指南(2010版)...
- 慢性乙肝患者,你会看病吗?《新...
- 乙肝父母也能孕育健康宝宝《大众...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专家建议
- 如何实现“安全停药”(幻灯)
- 干扰素治疗乙肝全方位介绍(幻灯...
- 不同患者如何选择适合治疗方案(...
- 口服抗病毒药物耐药管理(幻灯)
- 抗病毒治疗和药物选择(幻灯)
- 乙肝患者心理减压指导(幻灯)
- 乙肝病毒感染者自我管理(幻灯)
- 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母乳喂养安全...
- APASL丙型肝炎管理指南解读
- 2012EASL指南解读--万...
- 2012EASL?EORTC肝...
- 《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共识...
-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
-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肝路...
- 乙肝患者--要经得住诱惑 《大...
- 新书推荐-《乙肝丙肝不可怕》上...
- 终结脂肪肝--小心肝变肥肝
- 脂肪肝要内吃外补
- 脂肪肝患者更要防肠癌
- 脂肪肝患者吃菜不适合多放油
- 脂肪肝患者不得不做的7件事
- 脂肪肝的药膳食疗
- 脂肪肝的食疗保健
- 深圳市成人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的...
- 认识了解脂肪肝坚决拒绝脂肪肝
- 多吃枸杞有助于治疗脂肪肝
- 单纯运动并不适合所有脂肪肝患者
- 脂肪肝--"管住嘴"和"迈开腿...
- 对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
- 头孢硫脒治疗急性细菌感染27例...
- 原因不明长期发热的病因诊断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疾病和抗病毒...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
- 关于影响疗效和预后的机体免疫学...
- 散发性成人急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特...
- 肝细胞癌早期诊断与治疗对策新进...
- 肝硬化并发症研究进展
- 隐匿性乙型肝炎免疫组织化学和s...
- 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乙...
- 拉米夫定耐药HBV毒株的RT区...
- 恩替卡韦耐药乙型肝炎病毒株的出...
- 扶正化瘀胶囊干预慢性乙型肝炎肝...
- 慢性乙肝患者春节须知
- 乙肝及乙肝的传播途径
- 乙肝患者的饮食
- 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有何异同之处...
- 西方国家慢性乙肝治疗的策略
-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 丙肝的诊断与治疗
- 慢乙肝抗病毒治疗注意事项 (...
- 乙型肝炎治疗实话实说
- 乙肝患者诊治的注意事项
- 病毒性肝炎休息注意事项
- 长效干扰素的运用
- 防止丙肝暗下毒手
- 乙型肝炎患者的饮食原则
- 年轻、初治乙肝的治疗策略
- 认识乙肝的本质,了解免疫治疗
- 漫漫乙肝路,何处是终点?
- 慢性乙肝患者的生育问题
- 丙肝可治愈,规范治疗是关键
- 关于慢性肝炎的标准诊疗
-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
-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流程修订
- 肝衰竭诊疗指南
- 美国07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 美国07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 美国07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 美国肝病研究协会2007年版慢...
- 美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规...
- 亚太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管理指...
- 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处理共识:...
- 优化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的专家共识
- 2009年恩替卡韦临床应用专家...
- 2009EASL慢性乙型肝炎临...
-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对慢性乙型肝...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
- 《慢性乙肝防治指南》(2010...
- 欧洲肝病学会2011年丙型肝炎...
- 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
- 干扰素在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地位...
- 乙肝大三阳肝功能正常需要抗病毒...
- 慢性乙肝防治指南(2010版)...
- 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拉米夫定相关...
- 应用复方甘酸苷治疗瘀胆型肝炎3...
- 血卟淋病误诊分析一例
- 上海地区145 例慢性乙型肝炎...
- 乙肝病毒DNA (FQ?PCR...
- 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前瞻性调查
- 一起由屎肠球菌引起的人、猪败血...
- 苦参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9...
- 抗乙型肝炎胎盘转移因子联合拉米...
-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新...
- 基于丙型肝炎病毒NS5基因序列...
- 国产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
- 肝豆状核变性并发急性溶血及暴发...
- 干扰素 一2a序贯或联合拉米夫...
- 乙肝抗病毒治疗发生耐药怎么办?...
-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感染临床...
- 乙型肝炎病毒再活跃复制的危险因...
- RNA干扰的抗病毒作用:阻止乙...
- HBsAg 阴性慢性肝炎患者肝...
- 1 6份缓症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
-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糖尿病
- RNA干扰抑制丙型肝炎病毒复制...
- 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诊...
- 丙型肝炎病毒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 乳胶凝集试验对新型隐球菌性脑膜...
- 国产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
- 氧化苦参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旁分...
- 乙型丙型肝炎、EB病毒双重感染...
- 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
- 隐匿性乙型肝炎
- 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治教训
- 乙肝抗病毒治疗必须持之以恒
- 中国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替比夫...
- 提高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
- 替比夫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
- 替比夫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
- 替比夫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
- 丙肝的预后
-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丙肝疗效佳
- 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
- 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
- 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
- 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治...
- 丙型肝炎更应引起重视
- 免疫控制治疗策略和追求HBsA...
- 派罗欣或佩乐能联合利巴韦林治疗...
- 如何使接受派罗欣治疗的HBeA...
- 乙肝病毒感染的育龄妇女抗病毒药...
- 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
- 防治丙型病毒性肝炎应切实提高患...
- HBV 耐药相关变异的诊断与监...
- HBV感染孕妇相关临床难题答疑
- 肝活检:是诊断肝硬化最好标准,...
- 药物性肝硬化
- ALT峰值变化与长期预后有关
- 肝病恶化,谁之过?
- 乙肝抗病毒:选好时机和药物《大...
- 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一例
- 派罗欣治愈HBeAg阳性慢性乙...
- 每年复查一次肝功能,肝硬化到来...
- 抗病毒耐药问答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相...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相...
- 抗病毒治疗5年,HBV DNA...
- 典型案例
-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发...
- 冬春季谨防戊肝
- 未婚妻“大三阳”能不能结婚 《...
- 肝炎健康热线问题答 《大众医学...
- 正视乙肝危害 认真随访治疗
- 丙型肝炎的传播与治疗
- 孕期女子勿养猫
- 乙肝父母也能孕育健康宝宝
- 地摊羊肉串带来的戊肝
- 肝病患者勿踩十大雷区
- 专家门诊 肝病驿站 乙肝抗病毒...
- 乙肝治愈标准是什么 《大众医学...
- 乙肝防治的科学目标
- 耐药变异 乙肝长期治疗的障碍
- 肝硬化饮酒与死神握手
- 得乙肝后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
- 如何保证乙肝治疗长期有效
- 乙肝患者,请从阴影中走出来
- HBsAg阳性,育龄男女好担心
- 科普问题
- 聚乙二醇干扰素干扰素的运用
- 内科医师关心的5个HCV感染问...
- 干扰素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 影响丙肝治疗的因素
- 测一测,你是不是聪明的乙肝患者...
- 我国丙肝发病率高警隐匿性丙肝演...
- 熊去氧胆酸(UDCA)是治疗原...
- 实时PCR在慢性乙肝和原因不明...
- 乙肝三抗体阳性,是否有传染性?...
- 抗病毒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再...
- 《2009 EASL慢性乙型肝...
- 测一测,你是不是聪明的乙肝患者...
- 丙肝能够治愈用药不可间断 《...
- 我国丙肝发病率较高,警隐匿性丙...
- 疑似乙肝 实为丙肝 《大...
- 正视乙肝危害 认真随访治疗 ...
- 重视医患沟通,选对乙肝治疗策略...
- 长期肝炎原因不明-警惕隐匿性乙...
- 积极面对和治疗乙肝 构筑幸福家...
- “乙肝作弊药”骗局 《大众医学...
- 治疗乙肝别跟广告走 《大众医...
- 面对丙肝“零忐忑” 《新闻晨报...
- 2010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
- 慢性乙肝患者,你会看病吗?《新...
-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仪一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 作者:尹有宽|发布时间:2012-03-18|浏览量:1176次
钟锐兴 赖春颜 梁东 龙辉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病科尹有宽
【摘要】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一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的疗效及影响抗病毒疗效的因素。方法将102例ALT>2×正常值上限(ULN)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两组,用PEG?IFN 0L一2a 180 pg皮下注射,每周1次治疗,患者基本疗程12个月,6个月无治疗应答者停药。观察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6、12、18、24、30个月应答情况。观察ALT水平,HBV DNA载量及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对治疗应答的影响。结果(1)HBeAg阳性组患者治疗结束时的完全应答率及停药后6、12、18、24、30个月的完全应答率与HBeAg阴性组患者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HBeAg阳性组患者治疗前ALT>3×ULN者治疗结束时的完全应答率为78.82×ULN<ALT≤3×uLN患者完全应答率为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4.40,P<0.05),而HBeAg阴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治疗前HBV DNA载量水平(低、中、高3个组),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组患者治疗结束时的完全应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HBeAg阳性组患者治疗前肝组织炎症G3、G4组完全应答率为85.7%,G1、G2组患者完全应答率为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9,P<0.05),而HBeAg阴性组患者分别为8 1.8%和7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组患者肝纤维化程度Sl、S2组与s3、s4组的治疗完全应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EG?IFN o【一2a对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有较好的治疗应答。对肝组织炎症活动度高(G3、G4)和血清ALT高水平(>3×ULN)的患者,PEG?IFNⅨ一2a治疗的疗效好。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干扰素d一2a;治疗
【Key words】Hepatitis B,chmnic; Interferon aIpha-2a; Therapy
为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ylated inter_feron alpha一2a,PEG?IFN O【一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疗效及影响抗病毒疗效的因素,我科2003年12月至2006年8月应用PEG?IFN O【一2a治疗102例CHB患者,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病例资料:102例CHB均为我科住院和门诊患者,患者的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均按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并参照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将患者分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两组。患者观察前1年内均未作过抗病毒治疗及其他保肝、降酶药物治疗。
2.治疗方法:(1)全部患者治疗开始时先用干扰素(IFN)仅一lb(北京三元公司产品)5 MU,隔日1次,皮下注射,3次后如发热等不良反应已不明显,白细胞>3.8×109/L,血小板计数>80×109/L者才开始用PEG?IFN仅一2a(上海罗氏制药公司产品)180“g,皮下注射,每周1次治疗,基本疗程12个月,6个月时治疗仍无应答者作无效病例停药。(2)治疗期间不合并使用其他的保肝、降酶药物。如出现血白细胞<3.8×109/L和(或)血小板计数<100×l舻/L,则加用利血生片或中药制剂地榆升白片等辅助治疗。当1.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75×l舻/L和(或)80×109/L>血小板计数≥50×109/L则减量,改用PEG?IFN d一2a 135“g皮下注射,1次/周,治疗并加用升白细胞药物辅助治疗,当中性粒细胞<0.75×109/L和(或)血小板计数<5.0×1010/L则停止PEG?IFN O【一2a注射。
3.检测方法:(1)HBV的血清标志物用荧光定量法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新波公司,按说明书规定操作。(2)HBV DNA用美国ABl5700型PCR荧光定量分析仪作PCR荧光定量法检测,试剂盒购自广州中山大学达安公司。肝功能用日本OLYMPUS一5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
4.观察项目:治疗前、治疗期问每3个月查
1次肝功能、HBV DNA和HBV血清标志物,治疗期间每2周查1次血常规并注意药物的其他不良反应。观察治疗结束时应答(response at end oftherapy,ETR)及治疗结束后的持久应答(sl腮tamedreSponse,SR)情况,SR6、SRl2、SRl8、SR24和SR30分别表示为治疗结束时完全应答者停药后6、12、18、24、30个月仍完全应答者。
5.疗效判断:(1)完全应答: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ALT恢复正常,HBVI)NA检测不到和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ALT恢复正常,HBVDNA检测不到。(2)部分应答: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ALT恢复正常,HBV DNA检测其拷贝指数较治疗前下降2以上,无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ALT恢复正常,HBV DNA检测其拷贝指数较治疗前下降2以上。(3)无应答:未达到完全应答和部分应答标准者。
6.统计学处理:采用石2检验。
结果
1.两组患者基本资料:102例患者中男78例,女24例,年龄17~54岁,平均3l岁,病程为l~1 2年,其中H B e A 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5 6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46例。全部患者治疗开始前肝功能检查A L T均大于2×正常值上限(ULN),血清TBil均小于34“mol/L。其中2×ULN<ALT≤3×ULN 43仞ALT>3×ULN
59镶。全部悫者}{BV DNA均雨性,根据}{8V DNA水平分成低度复制:1.0×1 03拷贝/ml<HBV
DNA≤1.O×105拷贝/ml、中度复制:1.O×105拷贝/ml<HBV DNA≤l。◇×107拷贝/ml和意度复制:HBV DNA>1.0×107拷贝/眦,其中低度复制20例,中度复制53例,高度复制29铡。102绷患者中有10l铡于PEG?IFN袋一2a治疗前,散了B超引导下的肝活组织检查,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稷度,见裘l。
表1 lOl侈l|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栗组别例数炎症程度(级) 纤维化程度(期)}{BeAg强健55 4 30 i9 2 ll 28 12 霹骐望!△g豳:睦箜垒2Q !§ 垒垒2§ !! §台计101 8 50 37 6 15 54 23 9
2.102攒C珏8患者治疗结束时的应答情况:l 02例CHB患者PEG~IFN d一2a治疗结束时完全应答者75例(73.5%),部分应答者15例(14.7%),无应答者12铡(1l。8%)。疆BeAg麓性C}{B患者56例,完全应答者38例(67.9%),部分应答者10例(17.9%),无应答者8例(14.3%);HBeAg阴性CHB患者毒6镧,完全应答者37铡(80.4%),部分应答者5例(10.9%),无应答者4例(8.7%),两组患者完全应答率、部分应答率与无应答率比较,x:值分别为2。05、G.99、0.76,夕>0.e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例CHB患者治疗结束时HB8Ag阴转5例(4.9%),其中HBeAg阳性组HBsAg阴转3例,HBeAg阴性组HBsAg阴转2恻。
3. 治疗结束时宪全应答患者的持久应眢隋况:对PEG?IFN娃一2a治疗结束时获得完全应答的63例
患者,以6个月为一节点观察其持久应警隋况,两组患者随访6、12、18、24、30个月的完全应答率虽
有不同,但其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持久应答情况,冕表2。随访30个月时,}壬BsAg阴转的5例患者于停药6~l 2个月H B 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各有l佣出现抗一HBs阳转。
4.治疗前ALT水平与治疗应答关系:两组患者治疗前ALT>3×ULN者其治疗结束时的完全应答率均较2×ULN<ALT≤3×U己N者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裘3 患者治疗前ALT水平与治疗疲答关系(%)
5.治疗前}壬BV DNA水平与治疗应答关系:HBV DNA低度、中度和高度复制,治疗结束时HBeAg阳性组完全应签率分别为60。O%(3/5)、71.张(25/35)和62.5%(10/16),HB(渣g阴性组完全应答分别为73.3%(1l/15)、88.9%(16/18)纛76。9%(1∥|3),两缀患者毖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6.肝脏病理炎症程度(G)和纤维化程度(S)与治疗应签关系:翳照组织炎症程度Gl~G2组秘G3~G4组,l{BeAg阳性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55.9%(19/34)和85.7%(18/21),HBeAg阴性组完全应答分舅l为79。2%(19/秘)穗Sl。8%(18/22)。两组患者G 3~G4组的治疗宪全应答率高于炎症程度较轻的Gl、G2组,x2=4.19,尸<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纤维化程度Sl~S2维纛s3~S4缰,HBeAg阳性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66.7%(26/39)和68。8%(1 1/16),HBeAg阴性组完全应答分别为76。7%(23/30)穗87。5%《14/16)。两维患者Sl~S2缀和S3~S4组的治疗完全应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7.不良反应:两组患者除开始时注射lFN娃一lb有短时的低到中度发热外,注射PEG?IFN oc一2a疗程闽均无明姓发热。62例(60.8%)患者有肌肉、关节羧痛,ll镧(10。8%)注射部位出现皮疹,但症状都较轻,仍能坚持正常工作,无需特殊处理。78例(76.5%)患者疗程中豳细胞低予正常,其中63例(80.鼢)发生在蓠8周。当白兰匿胞数<3.0×l谚仡帮(或)中性粒细胞数<1.2×10。/L,加用利衄生片
表2 嚣缝患者完全应答患者治疗结束盾静持久应签情凝(%)或中药制剂地榆升白片口服,随后在整个疗程中均处于低水平稳定,只有6例患者中性粒细胞数<1.0×109/I.时,则减量用135“g,均能持续治疗。有2例中性粒细胞数低于0.75×109/L需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l~2次后才能完成治疗。1例取得治疗完全应答的女性患者在治疗第8个月时并发甲状腺功能亢进。其余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讨论
IFN cc有直接抑制HBV复制,并可通过激活抗原呈递细胞、T细胞等发挥免疫调节功能而增强抑制HBV复制及清除HBV的能力【3,圳,同时还有阻断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作用。IFN a用于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虽已20余年,但其疗效影响因素颇多,疗效报道亦多有差异。尤其是近年来才开始应用的PEG?IFN O【一2a,了解其疗效及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更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5】。
肝脏炎症程度认为是影响IFN仅疗效的重要因素,肝组织炎症程度为G3以上的患者有较高的治疗应答性[4|。本观察结果显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活动度是影响PEG?IFN仅一2a治疗应答的重要因素之一。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观察C H B病变活动的可靠方法,但由于有一定的创伤性,操作较复杂,不易在临床广泛应用。检测血清ALT水平是判断CHB活动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但影响患者ALT水平的因素颇多,特别是低水平的ALT升高,难于准确判断乙型肝炎活动程度。本观察结果亦显示HBeAg阳性CHB治疗前血清ALT水平明显升高(ALT>3×ULN)患者的治疗完全应答率明显高于血清ALT轻度升高(2×ULN<ALT≤3×ULN)的患者。因此可考虑把血清ALT>3×ULN作为HBeAg阳性CHB选择使用PEG IFNⅨ一2a治疗的指标,而血清ALT轻度升高建议做肝穿刺活组织检查,选择炎症活动度高(G3、G4)者使用PEG?IFN仅一2a治疗。同时本观察结果亦显示PEG?IFNO【一2a对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的CHB不同肝脏病理纤维化程度患者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在CHB肝纤维化可能不是干扰素O【治疗的反指征。较多的研究报告显示,病毒载量亦是影响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应答的因素。本观察结果显示PEG?IFNⅨ一2a对治疗前不同病毒载量的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CHB患者的治疗完全应答率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是否由于本观察的病例样本小引起的抽样误差所至,值得继续观察、研究。一般认为HBV C基因变异和前C基因变异影响IFN O【疗效,HBeAg阴性CHB用IFN d疗效差,宜加大剂量【6|。本观察结果显示PEG?IFNⅨ一2a对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的CHB均有较好的治疗应答,治疗结束时的完全应答率相似,其持久疗效亦相近。但本观察亦显示PEG?IFN O【一2a治疗不同的肝脏炎症活动度和治疗前血清A L T水平的HBeAg阴性CHB患者治疗应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用肝脏炎症活动度和治疗前血清ALT水平作为HBeAg阴性CHB治疗应答的预测因子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Chinese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Parasit0109y and Chi?nese Society of Hepatology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Theprogamme of preVention and cure for viral hepatitis.Zhonghua
Ganzan曲ing zazhi,20010,8:324?329.(in Chinese)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324?329.
【2】Chinese Society of Hepatology and Chinese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The guideline of preven?tion a11d treatment for chronic h印atitis B.Zhonghua GaIlzall曲ing
Zazhi,2005,13:881_891.(in Chinese)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88l一891.
【3】zhu YF,He YK.Mechallisms of山e actions of interfc∞ns.Z110n曲ua Ganzan曲ing zazhi,2007,15:845?846.(in Chinese)
朱幼芙,贺玉凯.二干=扰素的作用机制.中华肝脏病杂志,2007,15:845?846.
[4] Luo KX.Hepatitis B basic biology and clinical science.Second ed.Beijing:People’s Meddical Publishing House,2001:381?389.(in Chinesel
骆抗先.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第2版.北京:人民:巳生出版社,
200l:38卜391.
【5】Jia JD,Zheng HW.Interferons for treating chronic hepatitis B.Zhonghua Ganzangbing Zazhi,2007,15:849?850.(in Chinese)
贾继东,郑欢伟.干扰素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应用.中华肝脏病杂志,2007,15:849?850.
[6】Zhang R,Gu CH.Hepatitis B.,,Jia J,Cheng ML,YUan PG.Infec?tious disease.Chengdu:SichuaIl Science&Tecllnology Press,200l:47-48.(in Chinese)
张瑞,顾长海.乙型病毒性肝炎.//贾杰,程明亮,袁平戈.感染病学.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l:47?48.
(收稿日期:2007一09一18)
(本文编辑:袁平戈)
作者: 钟锐兴, 赖春颜, 梁东, 龙辉, ZHONG Rui-xing, LAI Chun-yan, LIANG Dong,
LONG Hui
作者单位: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病科,528000
刊名:
中华肝脏病杂志
英文刊名: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LOGY
年,卷(期): 2008,16(4)
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6条)
1.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期刊论文]-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0(6)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期刊论文]-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5(12)
3.朱幼芙.贺玉凯干扰素的作用机制[期刊论文]-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7(11)
4.骆抗先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 2001
5.贾继东.郑欢伟干扰素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7(11)
6.张瑞.顾长海乙型病毒性肝炎2001
相似文献(9条)
1.期刊论文陈栋.姚光弼.陈文.CHEN Dong.YAO Guang-bi.CHEN Wen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经济学评价-中华传染病杂志2007,25(8)目的 评估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成本效果.方法 运用相关文献资料和Delphi专家咨询数据,采用Markov模型对聚乙二醇干扰α-2a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 与使用拉米定1~4年比较,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年,人均延长寿命0.52~0.79年,每延长1年寿命所需增加的医疗费用为16 563~18 954元.结论 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年相比于使用拉米夫定1~4年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更好的成本效果.
2.期刊论文王彦宽.张晶芬.付广双.利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3)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方法: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别为两组,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以病毒学应答和生化应答作为疗效的主要评价指标,同时观察患者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慢性丙型肝炎组持续性病毒应答率和ALT复常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3.期刊论文罗红涛.龙辉.叶一农.钟锐兴.白红莲.赖春颜.严海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药品评价2006,3(5)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方法 66例慢性乙型肝炎接受PEG-IFNα-2a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第12、24、36、48w的肝功能、HBVDNA和HBV血清标志物变化.结果 治疗后12、48w的HBeAg阴转率分别为32.5%(13/40)和60.0%(2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36、48w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0%(8/40)、35.0%(14/40)、42.5%(17/40)、55.0%(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与阴性的HBVDNA阴转率或ALT复常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3期治疗48w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G1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LT基线水平治疗48w后HBVDNA阴转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 HBeAg阳性者不宜仅根据治疗12w时血清学应答进行疗效预测.G3期治疗应答率高于G1期,ALT基线水平高的应答率高(P<0.05).
4.期刊论文林小田.LIN Xiao-tian 培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致荨麻疹1例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5,24(10)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是近年研发的一种新型干扰素,因其在血中能稳定较长的有效浓度,故又称为长效干扰素,它对治疗急、慢性丙型肝炎有较高的完全应答率,并且不良反应不多见[1].作者在用培干扰素α-2a(peginterferon alfa-2a)治疗1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时曾发生全身荨麻疹,未见国内外文献报道,现报道如下.
5.期刊论文程乾刚.赵海红.CHENG Qian-gang.ZHAO Hai-hong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临床肝胆病杂志2007,23(6)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1例患者随机分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27例),干扰素α-2b(34例)两组,观察各组的ALT、HBV DNA、HBeAg、抗HBe及肝纤维化指标,包括Ⅲ型前胶原U(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结束及随访6个月时PegIFN α-2a组的HBV DNA滴度的变化及转阴率、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及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善均明显高于干扰素组(P<0.05),不良反应相似.结论 PegIFNα-2a是治疗CHB的有效方法,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6.期刊论文聂仁丽.杨文东.李爱茜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医学临床研究
2008,25(8)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6例CHB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予PEC-IFNα-2a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疗程48周.对照组(33例)予普通干扰素(IFNα-2a)300万U,皮下注射,隔日1次,疗程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结果]①ALT复常率在各时间段(治疗24周、治疗48周及随访48周)治疗组(84.8%、90.9%及87.9%)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63.6%、69.7%及63.6%)(P<0.05);两组HBV-DNA阴转率在治疗期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随访48周时治疗组(63.6%)显著高于对照组(39.4%)(P<0.05),HBV-DNA阳性复发率治疗组22.2%(6/27)显著低于对照组43.5%(10/23)(P<0.05).②HBeAg阴转率在各时间段治疗组(45.5%、57.6%及54.5%)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15.2%、21.2%及18.2%)(P<0.05);HBeAg/抗HBe血清转化率在各时间段治疗组(33.3%、51.5%及45.5%)也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9.1%、21.2%及18.2%)(P<0.05).③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优于普通干扰素,具有较持久的病毒学和血清学应答率,停药后HBV-DNA阳性复发率抵,每周1次给药方式,可使患者具有更好的依从性.
7.期刊论文刘英辉.赵彩彦.周东方.王春梅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临床荟萃2007,22(21)
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是肝硬化、肝癌的重要相关因素,干扰素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但普通干扰素的疗效不尽人意,且半衰期短,需隔日给药1次,给患者带来不便.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 α-2a(PEGASYS,商品名:派罗欣)是一种长效干扰素,可使患者体内干扰素有效血药浓度持续时间长,每周1次给药即可达到持续抑制病毒的目的,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我科于2003年10月开始应用派罗欣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将其与普通干扰素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8.期刊论文李永纲.陈良恩.陈国凤.王福生.LI Yong-gang.CHEN Liang-en.CHEN Guo-feng.WANG Fu-sheng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细胞B7-H1表达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中华肝脏病杂志2008,16(6)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接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后免疫细胞B7-H1表达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PEG-IFNα-2a治疗过程中外周血髓样树突细胞(mDCs)和CD4+T淋巴细胞上B7-H1表达的动态变化情况.体外培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分泌干扰素(IFN)γ的T淋巴细胞频数.结果 PEG-IFNα-2a治疗24周,有效组和无效组外周血mDCs的B7-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37%±2.83%和19.27%±4.04%;有效组和无效组CD4+T淋巴细胞的B7-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9.71%±5.18%和40.43%±7.37%,有效组mDCs和
CD4+T淋巴细胞上B7-H1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效组.有效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每1×105个淋巴细胞可检测到分泌IFNγ的斑点数量分别为(113.33±31.41)个和(266.67±42.26)个,患者治疗后分泌IFNγ的T淋巴细胞频数明显高于治疗前;无效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分泌IFNγ的斑点数量分别为(109.87±40.81)个和(55.63±10.27)个,治疗后分泌IFNγ的T淋巴细胞频数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阻断B7-H1途径可明显提高分泌IFNγ的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频数.结论 接受PEG-IFNα-2a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与其免疫细胞87-H1的表达有关,阻断B7-H1途径可提高机体清除病毒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
9.期刊论文田玉岭.赵伟.沈玲.刘伟.常家宝.方之勋.殷卫卫.王雷.孙溪宾.杨毅军.TIAN Yu-ling.ZHAO Wei.SHEN
Ling.LIU Wei.CHANG Jia-bao.FANG Zhi-xun.YIN Wei-wei.WANG Lei.SUN Xi-bin.YANG Yi-jun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11)
目的 评价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2例CHB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予PEG-IFNα-2a 180 ug皮下注射,每周1次,疗程48周.对照组(42例)予普通干扰素500MU,皮下注射,隔日1次,疗程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结果 治疗12周时,治疗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阴转率达到30%,明显高于对照组,x2=4.162,P<0.05,HBeAg定量及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定量对数值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t值分别为2.689、4.080,P<0.01,而对照组治疗12周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29、1.009,P>0.05;治疗24周时,治疗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6.190,P<0.05,HBeAg定量和HBV DNA定量的对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215、
2.122,P<0.05;治疗48周时,治疗组除上述观察指标优于对照组外,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复常率及完全应答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5.771、5.617、5.308,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时,治疗组HBeAg的阴转率、HBeAg定量、HBV DNA定量对数值、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复常率及完全应答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x2=11.943、t=3.439、t=6.111x2=9.930、x2=9.522、x2=7.920,P值均<0.01,而且保持持续应答,而对照组的应答率则有所下降;治疗组9例患者于治疗前后做2次肝活组织检查,治疗前肝组织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核心抗原阳性率分别为88.89%和66.67%,治疗结束时分别为22.22%和33.33%,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较治疗前明显减少,x2=8.001,P<0.01;治疗前后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及胶原表达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有3例出现HBsAg阴转,阴转率为10%,其中2例出现在治疗后32周,1例出现在治疗结束后24周,对照组无一例阴转.PEG-IFN α-2a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似.结论 PEG-IFN 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有效地抑制其病毒复制,且能持续应答,治疗48周内安全且耐受性良好.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hgzbzz200804014.aspx
下载时间:2009年9月21日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