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 痘
- 小儿遗尿症的病因及临床防治
- 病案讨论:小儿结核病和结核性脑...
- 思考病案:间断发热伴咳嗽2月余...
- 小儿血脂异常的诊断及防治
- 如何预防21-三体综合征
- 21-三体综合征患者有何表现
- 转发:【奥一评论】缅怀512:...
- 转发自曼珠沙华:又一起杀害医生...
- 2012年春节,我在孤寂中思索...
- 陈林堂博士2012年春节之作:...
- 转发:北京邮电大学博士遗书让人...
- 转发: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生遗书《...
- 转发:破解医患难题:不靠理解,...
- 转发:作家卧底医院揭医患关系恶...
- 医患对话(四)一秋季腹泻婴儿匪...
- 秋季腹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 医患对话(三)小儿腹痛待查
- 医患对话(二)缺铁性贫血
- 医患对话(一)儿科门诊就诊
- 再读《责任与良心》
- 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诊治
- 陈林堂博士之作:我们的“年”
- 尊重患者的生命尊严有利于构建医...
- 小儿急性心力衰竭的救治和临床评...
- 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救治和临床评...
- 医生的感动和心愿
- 炎夏要防热伤风
- 小儿惊厥的救治和临床评价
- 小儿急性脱水的救治和临床评价
- 小儿感染性休克的救治和临床评价
- 新生儿常见急症的救治和临床评价
- 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案讨论
- 婴幼儿如何接种肺炎疫苗?
- 宝宝春季常见症状和疾病的简单处...
- 宝宝冬季感冒家庭防治锦囊
- 儿科门诊常见急症的救治和临床评...
- 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防治
- 从临床医生的角度思索医患关系的...
- 出生缺陷的临床防治
- 儿科医生何以捉襟见肘?
- 《医药卫生报》《一例瑞氏综合征...
- 瑞氏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下...
- 与朋友们分享新年的快乐和祝福
- 一瑞氏综合征患儿的急救实录(三...
- 一瑞氏综合征患儿的急救实录(二...
- 一瑞氏综合征患儿的急救实录(一...
- 《医药卫生报》《在委屈中默默奉...
-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药物疗法与临床...
-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药物疗法与临床...
- 《医药卫生报》《医生的理想人格...
- 医疗道德环境建设在深化医改中的...
- 《医药卫生报》《母乳喂养益处多...
- 你不得不看的健康忠告!(赵霖教...
- 小儿支原体感染及其防治措施
- 母乳喂养的好处和注意事项
- 由“三鹿结石宝宝”引发的奶粉问...
- 食用三鹿牌配方奶粉的婴幼儿应注...
- 心肌炎和心肌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发病中的自...
- 小儿败血症的药物疗法和临床评价...
- 小儿败血症的药物疗法和临床评价...
- 《医药卫生报》《母 亲》
-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 川崎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6年临...
- 做客《非常聊吧》,与郭蕊、早林...
- 21-三体综合征
- 房间隔缺损
- 室间隔缺损
- 先天性心脏病总论
- 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治
- 为“汶川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医生...
- 致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医疗...
- 《走近科学》的影响
- 从医与读书
- 医生和理发师
- 走近科学
- 《医药卫生报》《科学冷静地认识...
- 川崎病的药物疗法和临床评价
- 有感酒类标签警示语 “过度饮酒...
- 小儿疾病药物疗法的原则和临床评...
- 医患和谐 社会安宁
- 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及医务工作...
- 过敏性紫癜
- 我的父亲
- 医生的价值与理想人格
- 先天性喉喘鸣的治疗措施
- 先天性喉喘鸣
- 医者之惑
- 新生儿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迫在...
- 医患协力 共创医学奇迹
- 春节24小时值班日志
- 川崎病
- 尊重医生劳动价值有利于消除医患...
- 如何防范儿科医疗纠纷
- 头孢地嗪双重作用的基础和临床研...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
- 《医药卫生报》《人文医学的思索...
- 《医药卫生报》《请多给孩子点自...
- 《医药卫生报》《责任与良心》
- 《医药卫生报》《儿科医生的苦与...
- 一位患者家属致书盛赞医务人员 ...
- 重症监护室内外--医患都被对方感动
- 作者:徐灵敏|发布时间:2008-03-15|浏览量:1892次
来源:医药卫生报 时间: 2007-8-13 8:13:00
(郑大三附院儿内科 徐灵敏)
重症监护室,是专门收治危重病人,进行严密监测和精心治疗的特殊场所,也是危重病医学的临床实践基地。这里的患者死亡率高、医疗花费大,特别是近年来不断爆出恶性医疗纠纷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实,当看到患者面临死亡的威胁时,在心电监护仪的报警声、呼吸机的送气声、病人的呻吟声和啼哭声的呼唤和催促下,医生承受的压力和痛苦不亚于患者及其家属,医生需要监护室外患者家属的信任、鼓励和支持,才能更有效地救治生死边缘的患者。2006年对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一重症感染、心肺功能衰竭、需呼吸机支持治疗的早产儿的成功救治使我记忆尤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儿科徐灵敏
患儿,男,住院号107986,孕33周早产,出生体重1.581千克,2006年2月13日于生后10分钟因呼吸困难急转入PICU,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合并肺炎。2月19日,因呼吸困难加重、呼吸暂停频繁、头罩吸氧下不能维持呼吸功能而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治疗;2月21日,呼吸功能好转后顺利撤机。
2月23日,患儿又出现腹胀、呼吸困难、消化道出血,急查血常规显示血小板只有1万3千,(正常血小板是10万~50万),结合患儿的病史和临床表现,考虑患儿出现了DIC(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感染等多种致病因子导致的机体凝血系统功能紊乱,常常是死亡的直接原因,情况紧急且复杂,需马上与患儿家长沟通救治。 这个患儿已入住PICU 10天了,几乎时刻都在经历生死救治,已经花了不少钱,现在,患儿刚撤呼吸机又面临DIC的死亡威胁,这对于医生和家长来说都是一个很严峻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家长会对医生抱怨、质疑、说些“人财两空”之类的难听话,医生也会花更多的时间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再签病危通知书等书面文字,以尽告知义务,并担心将来会否发生医疗纠纷。
患儿的父亲非常朴实,恳求我们尽力救治,当得知需要近2千元钱预定血小板时,他面露为难之色,但还是表态要继续救治。出现DIC、血小板减少这种危急情况时,预定备用血小板是必须的,因血小板寿命短,体外不能长期存放,中心血站一般是在病人交定金后再采集,这一点是比较容易被接受的。但有经验的医生在输血小板前是要判断DIC处于哪一期,若是高凝期,就需要先进行抗凝肝素化治疗,若不肝素化就输血小板,可能会加速血液凝固、加剧循环衰竭。肝素化后大多数患儿血小板会回升,只有少部分肝素化后仍需输血小板。于是我向一线大夫询问具体处于那一期,回答说正在抽血,准备做血凝分析,护士两次抽血均未成功。我察看了患儿,身上多处有淤斑,又听护士说“血抽出就凝”,血凝固了就无法检验需要再抽。我说:“别抽了,可能处于高凝期,小早产儿的血太少很珍贵!”
我马上打电话问检验科:“PICU107986患儿刚查的血常规显示血小板1万多,你们涂片了没?”答:“没有,是机器查的。”我说:“患儿病情危重,请你把剩余的血样涂个片,看血小板是真少了还是聚集成堆了,尽快回话!”我放下电话,马上作出决定:“先纠正酸中毒、改善循环功能,小剂量肝素抗凝。”然后出PICU找患儿的父亲谈话。
那是一个下肢有些残疾的瘦个子男人,从满面愁容中挤出感激笑容,一瘸一拐地迎我过来说:“你们辛苦了,我们条件不好,小孩是早产就难活,两千块血钱家里正在借,若借不来死了不怨你们!”看到这种情形,我一阵心酸。我在常规讲述了患儿的病情、可能出现的危险及家人应有的思想准备后,又多说了一句安慰他的话:“请放心,没钱备血我们也会尽力抢救,不输血小板也有救活的可能!
检验科很快回话告知:“涂片结果是血小板成堆聚集。”我马上指示:“大剂量、肝素化抗凝!”按照这个方案治疗,患儿病情很快稳定并好转,2月24日血小板7万9千,2月25日血小板12万7千。3月9日,感染被控制,停用抗生素,在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孩子逐渐发育;3月20日,患儿出暖箱后吃奶好,能满足生理需要;3月25日,体重增至2.1千克可以出院。
令我难忘的是自2月25日后,患儿父亲每天晚上都会拖着残疾的腿,给PICU医生办公室送来几个水果说:“医生辛苦了,吃点解解渴吧。”我们知道他是为了孩子,大家都很同情,劝他说:“孩子看病需花不少钱,你能支付医药费不耽误治疗已不容易,别再客气花费,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救治孩子的!”他苦笑着慢慢地说:“知道你们很辛苦,孩子能活到今天全靠你们了!”
4月25日于患儿出院1月时,我打了个随访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孩子的父亲说:“孩子很好,刚做完满月酒,长胖了,长大了,亲戚邻居都说好,我就说忙完去感谢你们!”几天后,我看到我院院长信箱上贴着他写在作业本纸上的感谢信,很后悔打电话让生活窘迫的他作难了。
如今,孩子已1岁半,我很想知道孩子是否会走路说话,因为早产儿发育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想着出院时出院证上已写清注意事项,我的关心是否有必要,是否会引起他家人的误解呢?但愿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