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 痘
- 小儿遗尿症的病因及临床防治
- 病案讨论:小儿结核病和结核性脑...
- 思考病案:间断发热伴咳嗽2月余...
- 小儿血脂异常的诊断及防治
- 如何预防21-三体综合征
- 21-三体综合征患者有何表现
- 转发:【奥一评论】缅怀512:...
- 转发自曼珠沙华:又一起杀害医生...
- 2012年春节,我在孤寂中思索...
- 陈林堂博士2012年春节之作:...
- 转发:北京邮电大学博士遗书让人...
- 转发: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生遗书《...
- 转发:破解医患难题:不靠理解,...
- 转发:作家卧底医院揭医患关系恶...
- 医患对话(四)一秋季腹泻婴儿匪...
- 秋季腹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 医患对话(三)小儿腹痛待查
- 医患对话(二)缺铁性贫血
- 医患对话(一)儿科门诊就诊
- 再读《责任与良心》
- 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诊治
- 陈林堂博士之作:我们的“年”
- 尊重患者的生命尊严有利于构建医...
- 小儿急性心力衰竭的救治和临床评...
- 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救治和临床评...
- 医生的感动和心愿
- 炎夏要防热伤风
- 小儿惊厥的救治和临床评价
- 小儿急性脱水的救治和临床评价
- 小儿感染性休克的救治和临床评价
- 新生儿常见急症的救治和临床评价
- 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案讨论
- 婴幼儿如何接种肺炎疫苗?
- 宝宝春季常见症状和疾病的简单处...
- 宝宝冬季感冒家庭防治锦囊
- 儿科门诊常见急症的救治和临床评...
- 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防治
- 从临床医生的角度思索医患关系的...
- 出生缺陷的临床防治
- 儿科医生何以捉襟见肘?
- 《医药卫生报》《一例瑞氏综合征...
- 瑞氏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下...
- 与朋友们分享新年的快乐和祝福
- 一瑞氏综合征患儿的急救实录(三...
- 一瑞氏综合征患儿的急救实录(二...
- 一瑞氏综合征患儿的急救实录(一...
- 《医药卫生报》《在委屈中默默奉...
-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药物疗法与临床...
-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药物疗法与临床...
- 《医药卫生报》《医生的理想人格...
- 医疗道德环境建设在深化医改中的...
- 《医药卫生报》《母乳喂养益处多...
- 你不得不看的健康忠告!(赵霖教...
- 小儿支原体感染及其防治措施
- 母乳喂养的好处和注意事项
- 由“三鹿结石宝宝”引发的奶粉问...
- 食用三鹿牌配方奶粉的婴幼儿应注...
- 心肌炎和心肌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发病中的自...
- 小儿败血症的药物疗法和临床评价...
- 小儿败血症的药物疗法和临床评价...
- 《医药卫生报》《母 亲》
-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 做客《非常聊吧》,与郭蕊、早林...
- 21-三体综合征
- 房间隔缺损
- 室间隔缺损
- 先天性心脏病总论
- 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治
- 为“汶川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医生...
- 致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医疗...
- 《走近科学》的影响
- 从医与读书
- 医生和理发师
- 走近科学
- 《医药卫生报》《科学冷静地认识...
- 川崎病的药物疗法和临床评价
- 有感酒类标签警示语 “过度饮酒...
- 小儿疾病药物疗法的原则和临床评...
- 医患和谐 社会安宁
- 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及医务工作...
- 过敏性紫癜
- 我的父亲
- 医生的价值与理想人格
- 先天性喉喘鸣的治疗措施
- 先天性喉喘鸣
- 医者之惑
- 新生儿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迫在...
- 医患协力 共创医学奇迹
- 春节24小时值班日志
- 川崎病
- 尊重医生劳动价值有利于消除医患...
- 如何防范儿科医疗纠纷
- 头孢地嗪双重作用的基础和临床研...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
- 《医药卫生报》《人文医学的思索...
- 重症监护室内外--医患都被对方...
- 《医药卫生报》《请多给孩子点自...
- 《医药卫生报》《责任与良心》
- 《医药卫生报》《儿科医生的苦与...
- 一位患者家属致书盛赞医务人员 ...
- 川崎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6年临床研究
- 作者:徐灵敏|发布时间:2008-06-18|浏览量:466次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07,23(10):953-955.
川崎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6年临床研究
徐灵敏 栾斌 朱艳玲 贾丽婷 张 展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内科(徐灵敏、栾斌);检验科(朱艳玲、贾丽婷、张 展)
摘 要
目的 研究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特点, 以提高其早期诊断率。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方法,分析了我院6年来收治的67例KD患儿的住院构成比及入院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并与329例败血症患儿进行了对比。结果 KD诊断标准中的6种临床表现及肛周变化在KD中的出现率均显著高于败血症,而精神差、循环差、肝脾大及局灶感染征的出现率在败血症中均显著高于KD(P均<0.01)。球蛋白升高、ESR增快、血小板升高在KD中的出现率均显著高于败血症,血培养阳性率在败血症中显著高于KD(P均<0.01)。结论 早期诊断KD,临床医师认真仔细的病史问诊和体格检查是关键因素,还需进一步寻找特异性强的诊断指标。
6 years clinical study on early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early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hildren with
[key words] Kawasaki disease ; Children;diagnosis; septicemia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即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迄今病因未明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目前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血管病的首要病因,而且幼年患 KD是成人后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1-4]。KD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特征性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其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并需排除败血症、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型(简称类风湿)及风湿热等疾病的可能性[1,2]。为了提高KD的早期正确诊治率,本研究对6年来我院收治的67例KD和329例败血症患儿入院时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2研究方法 我们采用的是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方法。设计Excel表格,认真填写每位入选者的一般情况(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包括血细菌学培养在内的所有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情况及预后,最后按公认的诊断标准确定各患儿诊断[1,2]。观察分析6年来KD、败血症、类风湿及风湿热的住院例数及构成比;比较分析入院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KD和败血症的鉴别诊断价值。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不同组别之间率的比较采用计数资料的χ2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 6年来KD、败血症、类风湿及风湿热的住院例数及构成比,见表1。由表1可见,6年来这4类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常需鉴别诊断的疾病,住院构成比以KD和败血症居多,而类风湿及风湿热较少。因此,临床诊断KD时,主要是和败血症的鉴别诊断。2003年KD住院例数少是受当时全国抗“非典”、发热病人属地管理措施的影响。
表1 6年来KD、败血症、类风湿及风湿热的住院例数及构成比(%)
年份 总住院数 KD(%) 败血症(%) 类风湿(%) 风湿热(%) |
2001 1221 13(1) 29(2.4) 8(0.6) 0 2002 1358 11(0.8) 35(2.6) 6(0.4) 1(0.1) 2003 1386 3(0.2) 32(2.3) 5(0.4) 0 2004 1828 13(0.7) 59(3.2) 1(0.1) 0 2005 2250 15(0.6) 96(4.2) 2(0.1) 1(0.0) 2006 2413 12(0.5) 78(3.2) 10(0.4) 0 合计 10456 67(0.6) 329(3.1) 32(0.3) 2(0.02) |
2.2 KD与败血症入院时临床表现的比较,见表2。
表2 KD与败血症入院时临床表现的比较(病例数及率%)
项目 KD(%) 败血症(%) χ2值 P (n=67) (n=329) |
发热>5天 60(90) 212(64) 16.324 0.000 多形性皮疹 56(84) 68(21) 102.438 0.000 草莓舌唇红 60(90) 42(13) 171.627 0.000 球结膜充血 57(85) 32(10) 181.377 0.000 颈淋巴结大 51(76) 32(10) 148.111 0.000 指趾端硬肿 45(67) 21(6) 148.063 0.000 指趾端脱皮 40(60) 21(6) 121.436 0.000 肛周红脱屑 34(51) 17(5) 103.064 0.000 精神差 38(57) 292(89) 41.138 0.000 循环差 17(25) 174(53) 16.877 0.000 肝脾大 23(34) 276(84) 73.931 0.000 局灶感染征 4(6) 151(46) 37.251 0.000 |
2.3 KD与败血症入院时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比较,见表3。
表3 KD与败血症入院时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比较(病例数及率%)
项目 KD(%) 败血症(%) χ2值 P (n=67) (n=329) |
WBC升高 54(81) 260(79) 0.084 0.773 球蛋白升高 59(88) 98(30) 78.994 0.000 ESR增快 62(93) 233(71) 13.817 0.000 CRP升高 57(85) 283(86) 0.041 0.840 血小板升高 39(58) 65(20) 38.474 0.000 Hb降低 58(87) 279(85) 0.137 0.712 血培养阳性 0 (0) 132(40) 40.322 0.000 |
讨 论
自1967年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导以来, KD由于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已成为引起全世界广泛关注的儿童疾病。KD的心血管损害不仅可发生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也可发生在慢性期,甚至可造成终生影响;Makoto Takeuchi等的心电图随访研究发现,发病40~100个月后的KD患儿的仍有心肌损害表现[3,4]。 KD的早期(病程10天以内) 诊断和正确治疗可明显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热程过长及未及时治疗是危险因素之一,临床医生能在患儿入院时即明确诊断及时正确处理是改善KD预后的关键因素[1-4]。 日本于1970年第1次制定了KD的诊断标准,到2002年已经过第五次修订,美国儿科学会和心脏病学会在2004年也制定了KD新的诊断标准,历经全世界许多医学家30多年的努力,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特征性的实验室检测指标,至今KD的诊断仍是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并需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1,2]。本研究分析了6年来我院KD、败血症、类风湿及风湿热的住院例数及构成比提示,随着类风湿及风湿热发病率的下降,KD的临床诊断主要是需与败血症进行鉴别诊断。
川崎病的临床表现与败血症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可能有发热、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粘膜改变,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都与免疫活化细胞激活导致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有关[1,5] 。KD与败血症共存的病例时有报道,有学者甚至认为KD是一种未知病原体及其毒素所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即败血症,其中研究最多的是葡萄球菌和链球菌[5-7]。但多年来许多学者应用血清学和先进的培养技术均不能从KD患者体内寻找出某种单一病原体,且KD的治疗不象败血症那样依赖抗生素而是依赖免疫调节剂,因此,目前研究KD与败血症的鉴别诊断仍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5-7]。本研究结果显示, KD诊断标准中的6种临床表现及肛周变化在KD患儿中的出现率均显著高于败血症,而精神差、循环差、肝脾大及局灶感染征的出现率在败血症患儿中均显著高于KD(P均<0.01)。KD分4期,KD诊断标准中的临床表现不是同步出现,而是在4期中逐步出现,因此,临床医师认真仔细的病史问诊和体格检查是早期诊断KD的关键因素[8]。
由于KD诊断标准中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寻找特异性强的实验室诊断指标有助于提高KD的早期正确诊断率。对于临床医生,科学客观地了解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对KD与败血症的鉴别诊断价值更有实用意义。本研究对比分析了6年来KD与败血症入院时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显示球蛋白升高、ESR增快、血小板升高在KD患儿中的出现率均显著高于败血症,血培养阳性率败血症患儿显著高于KD(P均<0.01)。败血症是细菌感染所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KD的免疫调节异常所导致的全身性血管炎有着共同的免疫病理学基础[1,5],本研究结果也显示WBC和CRP的升高、Hb的降低等常用的非特异性炎症指标KD与败血症比较无显著差异。对于KD的早期诊断还需进一步寻找特异性强的诊断指标[6]。
综上所述,KD诊断标准中的6种临床表现即发热>5天、多形性皮疹、草莓舌及唇红干裂、球结膜充血、 颈淋巴结肿大、 指趾端硬肿脱皮及肛周变化有助于KD的诊断,而精神差、循环差、肝脾大及局灶感染征有助于败血症的诊断。在临床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中,球蛋白升高、ESR增快、血小板升高有助于KD的诊断,血培养阳性有助于败血症的诊断。入院时临床医师认真仔细的病史问诊和体格检查是早期诊断KD的关键因素,实验室检查永远不能替代临床医师认真仔细的病情观察和体格检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需要临床医师综合分析评价才能准确判断病情。
参考文献(省略)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