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 痘
- 小儿遗尿症的病因及临床防治
- 病案讨论:小儿结核病和结核性脑...
- 思考病案:间断发热伴咳嗽2月余...
- 小儿血脂异常的诊断及防治
- 如何预防21-三体综合征
- 21-三体综合征患者有何表现
- 转发:【奥一评论】缅怀512:...
- 转发自曼珠沙华:又一起杀害医生...
- 2012年春节,我在孤寂中思索...
- 陈林堂博士2012年春节之作:...
- 转发:北京邮电大学博士遗书让人...
- 转发: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生遗书《...
- 转发:破解医患难题:不靠理解,...
- 转发:作家卧底医院揭医患关系恶...
- 医患对话(四)一秋季腹泻婴儿匪...
- 秋季腹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 医患对话(三)小儿腹痛待查
- 医患对话(二)缺铁性贫血
- 医患对话(一)儿科门诊就诊
- 再读《责任与良心》
- 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诊治
- 陈林堂博士之作:我们的“年”
- 尊重患者的生命尊严有利于构建医...
- 小儿急性心力衰竭的救治和临床评...
- 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救治和临床评...
- 医生的感动和心愿
- 炎夏要防热伤风
- 小儿惊厥的救治和临床评价
- 小儿急性脱水的救治和临床评价
- 小儿感染性休克的救治和临床评价
- 新生儿常见急症的救治和临床评价
- 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案讨论
- 婴幼儿如何接种肺炎疫苗?
- 宝宝春季常见症状和疾病的简单处...
- 宝宝冬季感冒家庭防治锦囊
- 儿科门诊常见急症的救治和临床评...
- 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防治
- 从临床医生的角度思索医患关系的...
- 出生缺陷的临床防治
- 儿科医生何以捉襟见肘?
- 《医药卫生报》《一例瑞氏综合征...
- 瑞氏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下...
- 与朋友们分享新年的快乐和祝福
- 一瑞氏综合征患儿的急救实录(三...
- 一瑞氏综合征患儿的急救实录(二...
- 一瑞氏综合征患儿的急救实录(一...
- 《医药卫生报》《在委屈中默默奉...
-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药物疗法与临床...
-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药物疗法与临床...
- 《医药卫生报》《医生的理想人格...
- 医疗道德环境建设在深化医改中的...
- 《医药卫生报》《母乳喂养益处多...
- 你不得不看的健康忠告!(赵霖教...
- 小儿支原体感染及其防治措施
- 母乳喂养的好处和注意事项
- 由“三鹿结石宝宝”引发的奶粉问...
- 食用三鹿牌配方奶粉的婴幼儿应注...
- 心肌炎和心肌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发病中的自...
- 小儿败血症的药物疗法和临床评价...
- 《医药卫生报》《母 亲》
-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 川崎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6年临...
- 做客《非常聊吧》,与郭蕊、早林...
- 21-三体综合征
- 房间隔缺损
- 室间隔缺损
- 先天性心脏病总论
- 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治
- 为“汶川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医生...
- 致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医疗...
- 《走近科学》的影响
- 从医与读书
- 医生和理发师
- 走近科学
- 《医药卫生报》《科学冷静地认识...
- 川崎病的药物疗法和临床评价
- 有感酒类标签警示语 “过度饮酒...
- 小儿疾病药物疗法的原则和临床评...
- 医患和谐 社会安宁
- 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及医务工作...
- 过敏性紫癜
- 我的父亲
- 医生的价值与理想人格
- 先天性喉喘鸣的治疗措施
- 先天性喉喘鸣
- 医者之惑
- 新生儿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迫在...
- 医患协力 共创医学奇迹
- 春节24小时值班日志
- 川崎病
- 尊重医生劳动价值有利于消除医患...
- 如何防范儿科医疗纠纷
- 头孢地嗪双重作用的基础和临床研...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
- 《医药卫生报》《人文医学的思索...
- 重症监护室内外--医患都被对方...
- 《医药卫生报》《请多给孩子点自...
- 《医药卫生报》《责任与良心》
- 《医药卫生报》《儿科医生的苦与...
- 一位患者家属致书盛赞医务人员 ...
- 小儿败血症的药物疗法和临床评价(下)
- 作者:徐灵敏|发布时间:2008-07-18|浏览量:445次
来源:《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8,36(8):5.
徐灵敏(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内科,河南 郑州450052)
2 药物疗法和评价
2.1 用药原则 ①早用药,特别是对病情较严重或弱小的婴儿,一有败血症可疑迹象,即应作必要的有效治疗,不得因等候检查结果而延误治疗。②疗程要足,一般10~14天,有并发症者应冶疗3周以上。③尽量静脉给以杀菌类抗生素。④新生儿因肝肾功能不成熟,给药次数宜减少,1周以内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每12~24小时给药1次,1周后每8~12小时给药1次。⑤注意药物毒副作用,头孢三嗪、头孢派酮和头孢他啶易影响凝血机制,使用时要警惕出血的发生。
2.2对症支持治疗 重症患儿,常常出现循环功能和内环境的紊乱,需及时实施对症支持治疗,维持患儿正常的心、肺、脑功能和内环境稳定,需要针对每一阶段的突出矛盾,采取相应措施,为患儿进一步清除病原体、战胜病魔和恢复健康赢得时间、创造条件。对症支持治疗的主要关键在于:①维持生命体征,及时纠正低氧血症、酸中毒。②周围循环不良时扩容,可给全血或血浆,维持血压、血糖和水、电介质平衡。③对症治疗,体温过高时给退热药并采用物理降温。发生惊厥时,给镇静剂,必要时可考虑人工冬眠疗法。及时处理脑水肿、DIC、高胆红素血症。④彻底肃清原发病灶,及早发现新的迁徙性病灶,随时予以彻底清除,以杜绝病原菌的来源,如脐炎、皮肤感染灶、黏膜溃烂或其他部位化脓病灶。⑤提高机体抵抗力,加强支持疗法,身体虚弱、迁徙病灶多、病势严重的患儿,多次输血、血浆、白蛋白或丙种球蛋白,应保证足够的热卡、液体及营养需要。⑥周密细致的护理。⑦感染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在足量应用有效抗生素的同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短程(3~5天)治疗。激素有加强心脏收缩能力与稳定溶酶体膜的作用,可抵抗细菌毒素的损害,但由于它可使体内隐性感染病灶发展与播散,必须与足量有效抗生素联合使用。因此,加用这种疗法之前,应全面慎重考虑。
2.3 抗生素的选择
治疗败血症,抗生素是关键药物,应及早使用有效抗生素以尽快消灭血液中的所有细菌。如果抗生素使用不当,每易造成种种困难,如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体内各种菌群失调,对各种细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影响等,选用抗生素时必须慎重全面考虑[5]。当病原菌不明时,可根据细菌人侵途径、患儿年龄、临床表现等选择药物,结合当地菌种流行病学特点和耐药菌株情况决定,通常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或针对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联合用药,而后可根据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
抗生素治疗败血症的通用原则是,一旦疑诊要早用药,立刻经验性选用可能有效且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待病原菌明确药敏实验结果回报后,若首选抗生素已用3-5天效差,可根据药敏实验结果换药,若首选抗生素临床有效,即便是药敏实验结果不敏感也不必换药[6]。
2.4 疗效评价
败血症为小儿急性感染性疾病,病情变化快,临床症状不典型,在治疗措施的实施中,更要严密观察,及时获取客观准确的临床资料,用科学的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观察病情变化及病人对治疗的反应,及时分析、小结、修正治疗办法,直至将病人治愈[5]。一般情况下,如果所选抗生素能有效杀灭患儿所感染的细菌,再加上及时恰当的对症支持治疗,患儿的病情应在3 ~5天内有所好转,否则,应及时考虑调整治疗方案,以免患儿病情加重,出现不良的后果[6]。
当败血症病儿经抗感染和针对并发症的对症处理后,体温仍高,一般情况无改善,虽经血培养和药敏试验调整用药后一般情况仍无改善,则应考虑: ①致病菌可能为耐药菌,虽然体外药敏试验为敏感抗生素,但体内作用差,可能与用药剂量、给药时间、方式等有关。②是否合并其它细菌或病毒感染。③是否有其它并发症或迁徙病灶。④对本身存在的基础疾病控制不力。⑤是否有免疫功能障碍,特别是营养不良小儿。⑥积极寻找病因,有无院内感染,特别是医源性因素。遇上述情况,应进一步详细追问病史,全面综合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时恰当的调整治疗方案。
3 预防和预后
小儿时常见的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感冒、百日咳等每易继发较重的呼吸道细菌感染,从而发生败血症,对这类病儿,必须加强保护。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受损,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病灶,一切明显的或隐匿的化脓性病灶如能及早予以清除,败血症的发生就可以减少。各种诊疗操作应严格执行无菌要求,不滥用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环境卫生、个人卫生、营养状况及小儿保健工作的不断改善,有希望降低小儿败血症的发病率。
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患儿年龄、营养状况、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及治疗开始的早晚和是否彻底等。一般说来,年龄小、营养状况差、病原菌对抗菌药物不敏感和发生休克、DIC者预后不佳。及时进行正确和彻底的治疗,是取得良好效果的主要关键[1,2,6]。
参考文献:
[1] 徐灵敏 ,张 展 ,贾莉婷,等.新生儿败血症心肌损害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1):24-26.
[2] 徐灵敏 ,张展,贾莉婷,等. NICU新生儿败血症心肌损害与出生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9):666-668.
[3] 徐灵敏 ,朱艳玲,王军,等.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J].
中国综合临床,2007,23(10):953-955.
[4] 徐灵敏 ,贾莉婷,董子明,等.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l在小儿川崎病和败血症中的对比研究[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3(5):384-386.
[5] 徐灵敏.小儿疾病药物疗法的原则和临床评价[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36(5):3-5.
[6] 徐灵敏 ,贾莉婷,张展,等. 头孢地嗪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8):698-701.
[7] 徐灵敏 ,张 展,栾斌. 头孢地嗪双重作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J]. 儿科药学杂志,2007,13(1):65-66.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