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 痘
- 小儿遗尿症的病因及临床防治
- 病案讨论:小儿结核病和结核性脑...
- 思考病案:间断发热伴咳嗽2月余...
- 小儿血脂异常的诊断及防治
- 如何预防21-三体综合征
- 21-三体综合征患者有何表现
- 转发:【奥一评论】缅怀512:...
- 转发自曼珠沙华:又一起杀害医生...
- 2012年春节,我在孤寂中思索...
- 陈林堂博士2012年春节之作:...
- 转发:北京邮电大学博士遗书让人...
- 转发: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生遗书《...
- 转发:破解医患难题:不靠理解,...
- 转发:作家卧底医院揭医患关系恶...
- 医患对话(四)一秋季腹泻婴儿匪...
- 秋季腹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 医患对话(三)小儿腹痛待查
- 医患对话(二)缺铁性贫血
- 医患对话(一)儿科门诊就诊
- 再读《责任与良心》
- 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诊治
- 陈林堂博士之作:我们的“年”
- 尊重患者的生命尊严有利于构建医...
- 小儿急性心力衰竭的救治和临床评...
- 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救治和临床评...
- 医生的感动和心愿
- 炎夏要防热伤风
- 小儿惊厥的救治和临床评价
- 小儿急性脱水的救治和临床评价
- 小儿感染性休克的救治和临床评价
- 新生儿常见急症的救治和临床评价
- 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案讨论
- 婴幼儿如何接种肺炎疫苗?
- 宝宝春季常见症状和疾病的简单处...
- 宝宝冬季感冒家庭防治锦囊
- 儿科门诊常见急症的救治和临床评...
- 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防治
- 从临床医生的角度思索医患关系的...
- 出生缺陷的临床防治
- 儿科医生何以捉襟见肘?
- 《医药卫生报》《一例瑞氏综合征...
- 瑞氏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下...
- 与朋友们分享新年的快乐和祝福
- 一瑞氏综合征患儿的急救实录(三...
- 一瑞氏综合征患儿的急救实录(二...
- 一瑞氏综合征患儿的急救实录(一...
- 《医药卫生报》《在委屈中默默奉...
-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药物疗法与临床...
-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药物疗法与临床...
- 《医药卫生报》《医生的理想人格...
- 医疗道德环境建设在深化医改中的...
- 《医药卫生报》《母乳喂养益处多...
- 你不得不看的健康忠告!(赵霖教...
- 小儿支原体感染及其防治措施
- 母乳喂养的好处和注意事项
- 由“三鹿结石宝宝”引发的奶粉问...
- 食用三鹿牌配方奶粉的婴幼儿应注...
- 心肌炎和心肌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发病中的自...
- 小儿败血症的药物疗法和临床评价...
- 小儿败血症的药物疗法和临床评价...
- 《医药卫生报》《母 亲》
-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 川崎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6年临...
- 做客《非常聊吧》,与郭蕊、早林...
- 21-三体综合征
- 房间隔缺损
- 室间隔缺损
- 先天性心脏病总论
- 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治
- 为“汶川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医生...
- 致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医疗...
- 《走近科学》的影响
- 从医与读书
- 医生和理发师
- 走近科学
- 《医药卫生报》《科学冷静地认识...
- 川崎病的药物疗法和临床评价
- 有感酒类标签警示语 “过度饮酒...
- 小儿疾病药物疗法的原则和临床评...
- 医患和谐 社会安宁
- 过敏性紫癜
- 我的父亲
- 医生的价值与理想人格
- 先天性喉喘鸣的治疗措施
- 先天性喉喘鸣
- 医者之惑
- 新生儿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迫在...
- 医患协力 共创医学奇迹
- 春节24小时值班日志
- 川崎病
- 尊重医生劳动价值有利于消除医患...
- 如何防范儿科医疗纠纷
- 头孢地嗪双重作用的基础和临床研...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
- 《医药卫生报》《人文医学的思索...
- 重症监护室内外--医患都被对方...
- 《医药卫生报》《请多给孩子点自...
- 《医药卫生报》《责任与良心》
- 《医药卫生报》《儿科医生的苦与...
- 一位患者家属致书盛赞医务人员 ...
- 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及医务工作者的劳动价值
- 作者:徐灵敏|发布时间:2008-03-26|浏览量:1777次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卫生部领导介绍了将要推行的医改思路,重申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强调在加大财政支持的同时,充分尊重医务工作者的劳动,提倡多劳多得、优劳优得,这是我国医疗改革经验的正确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健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显著增加,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素质逐步改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卫生事业发展仍然严重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相当突出,人民群众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反映非常强烈,医患关系紧张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和谐社会的建设。
所谓公益性,是指出于公共整体利益的考虑,受益人不仅仅只是个别人,而是事关某个集体、社区或者国家的整体利益乃至全民族的共同利益。公共医疗卫生就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存状态,是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切身利益的大事。《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指出:人民健康始终是国家的一个重点,政府应持续地和永久地对其负责。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应当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我们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应该是一种由政府组织,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按成本收费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健康保障制度,这是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没有社会的基本公平和基本保障。
医疗事业的公益性应该由政府来确定和保证,而医疗机构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主体,也有自身的利益要求,必须得到应有的承认。我们认为,医疗事业的社会公益性,不等于医疗机构的社会公益性,更不等于不尊重医疗卫生从业者的劳动价值。试想,您举着抽打“奴隶”的皮鞭对着医疗卫生从业者吆喝:去努力奉献成为“天使”吧,否则,你就是“魔鬼”!那会出现怎样的反应?“天使”和 “魔鬼”都不能代表大多数医疗从业者,大多数医疗从业者是“人”,因此,社会必须按“人”的标准来尊重医疗卫生从业者的劳动价值。
医生作为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其人力资本的付出应当得到正当的回报。试想,医生的诊治费(挂号费)很低甚至有的医院干脆不收,医院靠什么维持?医生的职业不能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尊重,医生的自豪感和事业心靠什么来支撑?在我们目前的社会环境里,医生和患者仿佛置于互相对立面的地位,相互猜忌、互不信任。患者就医时,处处想着留证据,将来出问题怎么告医生,甚至有患者带着微型摄像机去看病;与此类似,医生也随时想着留下对自己有利的证据,防止和患者打官司,进行所谓“防御性医疗”。如此状态下,医生和患者有多少精力同舟共济、共同抵御疾病呢?医患之间的不信任,不仅严重损害医生和患者的切身利益,而且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首先要改善医生的激励机制。既然医患关系紧张是长期机制扭曲形成的,那么就要从改变机制入手。在医患关系中,“医”是主导的一方。要尽快理顺对公立医院的偿付机制和医生的收入分配机制,真正使医生的收入体现其人力资本的投入、劳务的价值和承担的风险,尽快建立健全医疗风险保障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医生行为就顺理成章了。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还要为医护人员的事业发展创造良好氛围。就当前来说,除了继续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以外,更要充分激发出医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医生自古以来就是“悬壶济世”的高尚职业,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种“救死扶伤”所带来的职业荣誉感,是激励医生勤奋工作的最大动力。
因此,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建立运行良好的医疗卫生体系,尊重医疗卫生从业者的劳动价值,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优化就医环境,改善医患关系,是我们改革的重点。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