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 痘
- 小儿遗尿症的病因及临床防治
- 病案讨论:小儿结核病和结核性脑...
- 思考病案:间断发热伴咳嗽2月余...
- 小儿血脂异常的诊断及防治
- 如何预防21-三体综合征
- 21-三体综合征患者有何表现
- 转发:【奥一评论】缅怀512:...
- 转发自曼珠沙华:又一起杀害医生...
- 2012年春节,我在孤寂中思索...
- 陈林堂博士2012年春节之作:...
- 转发:北京邮电大学博士遗书让人...
- 转发: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生遗书《...
- 转发:破解医患难题:不靠理解,...
- 转发:作家卧底医院揭医患关系恶...
- 医患对话(四)一秋季腹泻婴儿匪...
- 秋季腹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 医患对话(三)小儿腹痛待查
- 医患对话(二)缺铁性贫血
- 医患对话(一)儿科门诊就诊
- 再读《责任与良心》
- 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诊治
- 陈林堂博士之作:我们的“年”
- 尊重患者的生命尊严有利于构建医...
- 小儿急性心力衰竭的救治和临床评...
- 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救治和临床评...
- 医生的感动和心愿
- 炎夏要防热伤风
- 小儿惊厥的救治和临床评价
- 小儿急性脱水的救治和临床评价
- 小儿感染性休克的救治和临床评价
- 新生儿常见急症的救治和临床评价
- 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案讨论
- 婴幼儿如何接种肺炎疫苗?
- 宝宝春季常见症状和疾病的简单处...
- 宝宝冬季感冒家庭防治锦囊
- 儿科门诊常见急症的救治和临床评...
- 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防治
- 从临床医生的角度思索医患关系的...
- 出生缺陷的临床防治
- 儿科医生何以捉襟见肘?
- 《医药卫生报》《一例瑞氏综合征...
- 瑞氏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下...
- 与朋友们分享新年的快乐和祝福
- 一瑞氏综合征患儿的急救实录(三...
- 一瑞氏综合征患儿的急救实录(二...
- 一瑞氏综合征患儿的急救实录(一...
- 《医药卫生报》《在委屈中默默奉...
-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药物疗法与临床...
-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药物疗法与临床...
- 《医药卫生报》《医生的理想人格...
- 医疗道德环境建设在深化医改中的...
- 《医药卫生报》《母乳喂养益处多...
- 你不得不看的健康忠告!(赵霖教...
- 小儿支原体感染及其防治措施
- 母乳喂养的好处和注意事项
- 由“三鹿结石宝宝”引发的奶粉问...
- 食用三鹿牌配方奶粉的婴幼儿应注...
- 心肌炎和心肌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发病中的自...
- 小儿败血症的药物疗法和临床评价...
- 小儿败血症的药物疗法和临床评价...
- 《医药卫生报》《母 亲》
-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 川崎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6年临...
- 做客《非常聊吧》,与郭蕊、早林...
- 21-三体综合征
- 房间隔缺损
- 室间隔缺损
- 先天性心脏病总论
- 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治
- 为“汶川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医生...
- 致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医疗...
- 《走近科学》的影响
- 从医与读书
- 医生和理发师
- 走近科学
- 《医药卫生报》《科学冷静地认识...
- 川崎病的药物疗法和临床评价
- 有感酒类标签警示语 “过度饮酒...
- 小儿疾病药物疗法的原则和临床评...
- 医患和谐 社会安宁
- 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及医务工作...
- 过敏性紫癜
- 我的父亲
- 医生的价值与理想人格
- 先天性喉喘鸣的治疗措施
- 先天性喉喘鸣
- 医者之惑
- 新生儿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迫在...
- 医患协力 共创医学奇迹
- 春节24小时值班日志
- 川崎病
- 尊重医生劳动价值有利于消除医患...
- 如何防范儿科医疗纠纷
- 头孢地嗪双重作用的基础和临床研...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
- 重症监护室内外--医患都被对方...
- 《医药卫生报》《请多给孩子点自...
- 《医药卫生报》《责任与良心》
- 《医药卫生报》《儿科医生的苦与...
- 一位患者家属致书盛赞医务人员 ...
- 《医药卫生报》《人文医学的思索》
- 作者:徐灵敏|发布时间:2008-03-15|浏览量:2719次
来源:医药卫生报 时间: 2007-8-17 18:27:00
(郑大三附院儿内科 徐灵敏)
在无数个深夜,我静静地翻阅记录疑难危重症的临床笔记本,在思索医学学术问题的同时,也经常回顾品味患者及其家人的喜怒哀乐,时时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追求目标:一切从病人利益出发,多读书,多学习,力求用最先进的医学知识,最简单的办法为病人解除痛苦。”我曾经在专家简介栏目上这样介绍自己。对这句话,5年前就有人问我“最先进的医学知识,最简单的办法”是否矛盾?我毫不犹豫地答道:“不矛盾,恰恰是一致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儿科徐灵敏
作为一名普通医生,我非常感谢《医药卫生报》给了我这样的机会,写出自己作为医生的所思所想和工作状态。近年来,在媒体曝光的医药卫生行业的丑恶现象,对一个有良知的医生的刺激比患者更大,因为,他们更清楚这样的违规行为会对患者、对关乎国民健康的医药卫生事业造成怎样的危害。因为清楚明白,所以更痛苦。英国遗传学家哥尔顿曾说:“由恶德而来的快乐,在快乐之中仍能伤害我们;由美德而来的痛苦,在痛苦之中仍能安慰我们。”我相信,许多医生和我一样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比患者更期盼医疗环境的净化和谐,患者病愈后可以脱离这个环境,而医生却需要终生相守。
仿佛就在不久前,打开收音机和电视,翻阅报纸和杂志,时常可见五花八门的医药广告,今天道貌岸然振振有词地向大众“宣教健康知识”的著名“专家神医”,也许明天就被媒体曝出是连医师资格证都没有的假医生!这样的状况怎能不令人疑虑!更令人奇怪和不安的是,医学本是一门严肃的生命科学,为什么这样离谱的“忽悠”会能骗住那么多人?
我是一名普通的医生,在芸芸众生中也毫不起眼,但医生对生命、健康和幸福的体认更有独特的角度。医生获取临床资料和做出诊疗决策的整个过程看似简单,其实是高强度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完美结合,需要多年的潜心学习研究和经验积累。
人生苦短,医生的价值会在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中得到体现,医生的形象也会在对生命的关爱中愈显高大。我想,自己对儿科医疗的坚守和努力并不能简单归结为不愿放弃多年辛苦积累的临床经验,还有面对患儿、面对家长时所产生的深深的同情和责任感。
这种责任感是如此强大,每当自己疲惫不堪、萌生退意时,孩子的啼哭和家长的期待仿佛是催促的号角,警醒我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战斗之中。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