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 痘
- 小儿遗尿症的病因及临床防治
- 病案讨论:小儿结核病和结核性脑...
- 思考病案:间断发热伴咳嗽2月余...
- 小儿血脂异常的诊断及防治
- 如何预防21-三体综合征
- 21-三体综合征患者有何表现
- 转发:【奥一评论】缅怀512:...
- 转发自曼珠沙华:又一起杀害医生...
- 2012年春节,我在孤寂中思索...
- 陈林堂博士2012年春节之作:...
- 转发:北京邮电大学博士遗书让人...
- 转发: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生遗书《...
- 转发:破解医患难题:不靠理解,...
- 转发:作家卧底医院揭医患关系恶...
- 医患对话(四)一秋季腹泻婴儿匪...
- 秋季腹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 医患对话(三)小儿腹痛待查
- 医患对话(二)缺铁性贫血
- 医患对话(一)儿科门诊就诊
- 再读《责任与良心》
- 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诊治
- 陈林堂博士之作:我们的“年”
- 尊重患者的生命尊严有利于构建医...
- 小儿急性心力衰竭的救治和临床评...
- 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救治和临床评...
- 医生的感动和心愿
- 炎夏要防热伤风
- 小儿惊厥的救治和临床评价
- 小儿急性脱水的救治和临床评价
- 小儿感染性休克的救治和临床评价
- 新生儿常见急症的救治和临床评价
- 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案讨论
- 婴幼儿如何接种肺炎疫苗?
- 宝宝春季常见症状和疾病的简单处...
- 宝宝冬季感冒家庭防治锦囊
- 儿科门诊常见急症的救治和临床评...
- 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防治
- 从临床医生的角度思索医患关系的...
- 出生缺陷的临床防治
- 儿科医生何以捉襟见肘?
- 《医药卫生报》《一例瑞氏综合征...
- 瑞氏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下...
- 与朋友们分享新年的快乐和祝福
- 一瑞氏综合征患儿的急救实录(三...
- 一瑞氏综合征患儿的急救实录(二...
- 一瑞氏综合征患儿的急救实录(一...
- 《医药卫生报》《在委屈中默默奉...
-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药物疗法与临床...
-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药物疗法与临床...
- 《医药卫生报》《医生的理想人格...
- 医疗道德环境建设在深化医改中的...
- 《医药卫生报》《母乳喂养益处多...
- 你不得不看的健康忠告!(赵霖教...
- 小儿支原体感染及其防治措施
- 母乳喂养的好处和注意事项
- 由“三鹿结石宝宝”引发的奶粉问...
- 食用三鹿牌配方奶粉的婴幼儿应注...
- 心肌炎和心肌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发病中的自...
- 小儿败血症的药物疗法和临床评价...
- 小儿败血症的药物疗法和临床评价...
- 《医药卫生报》《母 亲》
-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 川崎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6年临...
- 做客《非常聊吧》,与郭蕊、早林...
- 21-三体综合征
- 房间隔缺损
- 室间隔缺损
- 先天性心脏病总论
- 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治
- 为“汶川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医生...
- 致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医疗...
- 《走近科学》的影响
- 从医与读书
- 医生和理发师
- 走近科学
- 《医药卫生报》《科学冷静地认识...
- 川崎病的药物疗法和临床评价
- 有感酒类标签警示语 “过度饮酒...
- 小儿疾病药物疗法的原则和临床评...
- 医患和谐 社会安宁
- 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及医务工作...
- 过敏性紫癜
- 我的父亲
- 医生的价值与理想人格
- 先天性喉喘鸣的治疗措施
- 先天性喉喘鸣
- 医者之惑
- 新生儿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迫在...
- 医患协力 共创医学奇迹
- 春节24小时值班日志
- 川崎病
- 尊重医生劳动价值有利于消除医患...
- 头孢地嗪双重作用的基础和临床研...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
- 《医药卫生报》《人文医学的思索...
- 重症监护室内外--医患都被对方...
- 《医药卫生报》《请多给孩子点自...
- 《医药卫生报》《责任与良心》
- 《医药卫生报》《儿科医生的苦与...
- 一位患者家属致书盛赞医务人员 ...
- 如何防范儿科医疗纠纷
- 作者:徐灵敏|发布时间:2008-03-16|浏览量:2703次
来源:中国医药指南,2007年第9期
如何防范儿科医疗纠纷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内科徐灵敏(副教授,在读博士)
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前卫生部部长吴阶平先生曾说:“医生面对的不是疾病,而是病人,并且是处在特定社会条件下、有心理反应的病人。当一个好医生,应该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艺术的服务。”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命与健康,患者的需求越来越高,医患关系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医疗纠纷的增多;尤其是儿科,由于易发生医患纠纷使许多医院和医护人员望而却步,造成目前儿科医护人员严重短缺。本文浅谈儿科医生如何在医疗实践中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儿科徐灵敏
1 像家长一样关爱患儿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父母的寄托,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独生子女成为家庭的“皇帝”,“四二一综合征”在 “小皇帝”生病时的表现更为突出,家庭的过分溺爱和过高要求,导致对孩子生病的心理承受力极度脆弱和对诊疗措施的过分担忧。儿科医生应该理解患儿家长并给予更多的关爱,当然这种爱是理智的以患儿利益为基础的,并需要耐心地充分与家长沟通。
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应该是朋友和战友,儿科医生应该和患儿家长共同面对损害患儿健康的疾病这个敌人。父母对孩子的爱与医生对孩子的爱,具有最广泛的相同性,而这种爱又是我们社会存在、发展、幸福、和谐的基础。无论社会和医学如何发展,医生都会面临无法解决的健康问题;在儿科医学领域,有许多遗传和出生缺陷性疾病都是无法在后天完全治愈的。在这种时候,家长更需要儿科医生和他一起共同面对生命的痛苦考验,更需要给患儿更多的呵护和关爱。健康是相对的,残缺不一定就不美,但爱心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
2 加强医德修养
为了加强卫生系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卫生部于1988年12月15日就发布了《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医德规范是指导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活动的思想和行为的准则,医德规范的第1条要求是“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作为医生,所肩负的职责是神圣和沉重的,因此,希波克拉底的医生誓言才能在全世界传承2500多年依然圣洁动人;因此,中华民族历史中救死扶伤的医生形象才会那样的高大。在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作为儿科医生,既然选择了这个神圣的职业,就必须凭着良心和人格行使自己的职责,必须首先考虑儿童的健康,必须以博爱的精神维护医务工作者的崇高荣誉。儿科医生承受的生命重托更沉重,面对的是天真无邪而又弱小的生命,承载的是整个家庭的希望,每一次诊疗行为实际上都是最纯真的生命对话,尽自己所知所能去帮助每一位就诊者的家庭度过生命的难关,是儿科医生的人格和良心的基本定义。
3 提高医疗技术
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它不仅要求医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求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的日常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儿童的许多病理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儿科是一门专业性很强需要多年经验积累和学术探讨才能胜任的医疗专业。儿童疾病多为急症,儿童修复能力强,处理及时恰当就会救孩子一命,处理不及时恰当也许孩子就没了或废了,所以,儿科医生不仅要有高尚的医德,更要有精湛的医术才能胜任。无论何时何地,医生要有能力为患者解决问题才能称为医生,因此,努力提高专业医疗技术是儿科医生神圣的职责。
4 宽容、敬业、安贫和博爱
目前,我国医疗体制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经济转轨时期,改革中的阵痛首先冲击的是工作在一线的临床医生。在这个特殊时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药品生产、流通领域秩序混乱和“以药补医”助长的不正之风。儿科服务的对象是儿童,由于处在生长发育中的儿童用药量小且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限制了儿科的用药量,增加了儿科的用药风险,大大降低了儿科的诊疗收入,这也是目前医疗体制改革中最痛之处,结果是导致儿科医护短缺。儿科医生虽然面对的是不会自诉病情的孩子,需要运用更多的诊疗知识和手段、付出更多的劳动来确定病情,但用药量少,难以提高整体效益。
目前,作为儿科医生,在期盼政府推行更合理的政策的同时,更需要提高职业素养努力达到无私奉献、宽容、敬业、安贫和博爱的崇高道德境界。收入高低并不与自身价值相平行,现状既然如此,儿科医生就必须更加爱护每一个就诊的患儿,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改善患儿的健康状况中体现。儿科医生若不严把用药关所造成的社会危害及其所承担的风险是远远大于其所获利益的,曾在媒体传播的某儿童医院专家收受药品回扣当场被查的尴尬画面给许多人敲响了警钟,为了几十元钱葬送了一生的清白实在不值;尽管比媒体暴光的成人科查处的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药品回扣少了许多,但其性质是一样的,其对患者健康所造成的危害甚至大于成人科,儿科的许多问题是会影响患儿终生的!儿科医生如果严守医德,一切从患儿利益出发,就会大大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