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 痘
- 小儿遗尿症的病因及临床防治
- 病案讨论:小儿结核病和结核性脑...
- 思考病案:间断发热伴咳嗽2月余...
- 小儿血脂异常的诊断及防治
- 如何预防21-三体综合征
- 21-三体综合征患者有何表现
- 转发:【奥一评论】缅怀512:...
- 转发自曼珠沙华:又一起杀害医生...
- 陈林堂博士2012年春节之作:...
- 转发:北京邮电大学博士遗书让人...
- 转发: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生遗书《...
- 转发:破解医患难题:不靠理解,...
- 转发:作家卧底医院揭医患关系恶...
- 医患对话(四)一秋季腹泻婴儿匪...
- 秋季腹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 医患对话(三)小儿腹痛待查
- 医患对话(二)缺铁性贫血
- 医患对话(一)儿科门诊就诊
- 再读《责任与良心》
- 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诊治
- 陈林堂博士之作:我们的“年”
- 尊重患者的生命尊严有利于构建医...
- 小儿急性心力衰竭的救治和临床评...
- 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救治和临床评...
- 医生的感动和心愿
- 炎夏要防热伤风
- 小儿惊厥的救治和临床评价
- 小儿急性脱水的救治和临床评价
- 小儿感染性休克的救治和临床评价
- 新生儿常见急症的救治和临床评价
- 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案讨论
- 婴幼儿如何接种肺炎疫苗?
- 宝宝春季常见症状和疾病的简单处...
- 宝宝冬季感冒家庭防治锦囊
- 儿科门诊常见急症的救治和临床评...
- 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防治
- 从临床医生的角度思索医患关系的...
- 出生缺陷的临床防治
- 儿科医生何以捉襟见肘?
- 《医药卫生报》《一例瑞氏综合征...
- 瑞氏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下...
- 与朋友们分享新年的快乐和祝福
- 一瑞氏综合征患儿的急救实录(三...
- 一瑞氏综合征患儿的急救实录(二...
- 一瑞氏综合征患儿的急救实录(一...
- 《医药卫生报》《在委屈中默默奉...
-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药物疗法与临床...
-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药物疗法与临床...
- 《医药卫生报》《医生的理想人格...
- 医疗道德环境建设在深化医改中的...
- 《医药卫生报》《母乳喂养益处多...
- 你不得不看的健康忠告!(赵霖教...
- 小儿支原体感染及其防治措施
- 母乳喂养的好处和注意事项
- 由“三鹿结石宝宝”引发的奶粉问...
- 食用三鹿牌配方奶粉的婴幼儿应注...
- 心肌炎和心肌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发病中的自...
- 小儿败血症的药物疗法和临床评价...
- 小儿败血症的药物疗法和临床评价...
- 《医药卫生报》《母 亲》
-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 川崎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6年临...
- 做客《非常聊吧》,与郭蕊、早林...
- 21-三体综合征
- 房间隔缺损
- 室间隔缺损
- 先天性心脏病总论
- 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治
- 为“汶川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医生...
- 致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医疗...
- 《走近科学》的影响
- 从医与读书
- 医生和理发师
- 走近科学
- 《医药卫生报》《科学冷静地认识...
- 川崎病的药物疗法和临床评价
- 有感酒类标签警示语 “过度饮酒...
- 小儿疾病药物疗法的原则和临床评...
- 医患和谐 社会安宁
- 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及医务工作...
- 过敏性紫癜
- 我的父亲
- 医生的价值与理想人格
- 先天性喉喘鸣的治疗措施
- 先天性喉喘鸣
- 医者之惑
- 新生儿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迫在...
- 医患协力 共创医学奇迹
- 春节24小时值班日志
- 川崎病
- 尊重医生劳动价值有利于消除医患...
- 如何防范儿科医疗纠纷
- 头孢地嗪双重作用的基础和临床研...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
- 《医药卫生报》《人文医学的思索...
- 重症监护室内外--医患都被对方...
- 《医药卫生报》《请多给孩子点自...
- 《医药卫生报》《责任与良心》
- 《医药卫生报》《儿科医生的苦与...
- 一位患者家属致书盛赞医务人员 ...
- 2012年春节,我在孤寂中思索着儿科
- 作者:徐灵敏|发布时间:2012-01-22|浏览量:2250次
2012年春节,
我在异乡,在上海,
选择了孤寂!
平生第一次把家安在了出租屋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儿科徐灵敏
平生第一次到家不用等待任何人。
没有悲伤,没有眼泪,
这一切,是我主动的选择。
2011年岁末,
我选择了新的工作,
从河南郑大三附院,
来到了上海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也是平生第一次调动工作。
面临着挑战,面临着困局,
这一切,是我必须的选择。
青浦中山医院,
是位于上海郊区的基层医院,
儿科病人量大,
日门诊量在400~700人次间!
面对如此大量简单的急症患儿群体,
看着儿科诊区内一位患儿加3~6位家长,
所构成的如集市般纷攘的场景,
思索着现状,思索着前景,
这一切,是儿科被2011年两会关注的理由。
2008年岁初,
我曾发《医者之惑》表心迹:
“专注于自己的专业,
做一名敬业的好医生,
把每次诊疗都当成行善积德的机会,
使自己沉浸在学术和临床的单纯道路上。”
那么现在,
我能为这些前来就医的患儿及其家长做点什么?
我能为儿科临床医疗做点什么?
品味着现实,品味着困局,
这一切,是儿科医疗发展的别样挑战。
为什么,
家中的心肝宝贝,
在家享受最宽敞明亮居所的孩子,
到了医院却要象难民一样去拥挤排队?
为什么,
祖国的未来,祖国的花朵,
不能在医疗保障中分享祖国的发展?
不能在医院得到最安全、最精心的呵护?
这一切,是儿科医疗现状的揪心处。
儿童疾病,
转化快,变化快,
环境和护理影响大。
我很担心,
本患小疾的孩子在这样的候诊和等待中,
耽误了病情,加重了病情。
作为儿科主任,
如何改变现状,如何保障医疗安全,
这一切,我在迷茫中,也在探索中。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