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
- 胸腺类癌
- 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抗...
- 放化疗期间的饮食注意事项
-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放射治疗
- 【ASCO2013】常规CT监...
- 一线胃癌:西妥昔单抗带来的失望...
- GUT:大规模根除H.Pylo...
- FIRE-3试验---晚期结直...
- Ann Oncol:临床前数据...
- ASCO2013:肝细胞癌临床...
- 西妥昔单抗对胃腺癌和胃食管交界...
- [JCO]三阴性乳腺癌:西妥昔...
- 放疗期间病人要特别小心的五个饮...
- CP方案??NSCLC的最佳选...
- [Lancet]化疗和厄洛替尼...
- ASCO2013:肺癌标准剂量...
- FDA:警惕免疫球蛋白制品的血...
- 尼达尼布联合化疗可延长肺腺癌患...
- EJE:台湾中国医科大学陈培君...
- 索拉菲尼对于结直肠癌效果不佳
- 大剂量MTX化疗常规
- NEJM: 乳腺癌放疗增加缺血...
- Ann Surg:预防性抗病毒...
- 【Lancet】乳腺癌腋窝淋巴...
- SFDA批准新药XALKORI...
- 激素治疗合并化疗对转移性前列腺...
- 胰腺癌放化疗:卡培他滨与吉西他...
- 【FDA】批准Stivarga...
- JCO:维持化疗在晚期NSCL...
- JCO:分子学标准可用于明确壶...
- JNCI:碘油栓塞化疗可延长肝...
- CA Cancer J Cli...
- JCO:阿糖胞苷联合利妥昔单抗...
- JCO:舒尼替尼联合FOLFI...
- JCO:最新肺癌分类系统述评-...
- HER-2阴性乳腺癌将获益于靶...
- 肺癌将取代乳腺癌成为女性头号杀...
- 转移性结直肠癌药物Zaltra...
- 晚期乳腺癌新药T-DM1获批
- JCO:贝伐单抗对复发性卵巢癌...
- JCO述评:非小细胞肺癌研究3...
- 腔内治疗巴雷特食管长期成功率高
- 肺癌个体化放疗势在必行
- 防癌和饮食的关系
- 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肝癌死亡风险
- 髓外浆细胞瘤-综述
- 【GICS】胃肠间质瘤增加手术...
- JCO:NSCLC脑转移患者可...
- S-1:撼动胰腺癌吉西他滨治疗...
- 支持治疗VS持续化疗:多西他赛...
- 西药目录
- 中药制剂
- 中药说明书
- 中药目录
- 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
- Annals of Oncol...
- 溃疡性结肠炎一例
- 休眠肿瘤靶向治疗的临床机遇与挑...
- 中药熏洗方
- 乳腺癌肿瘤受体变化导致预后变差
- 化疗时抑制卵巢功能再起争议
- 多西他赛2周对比3周疗法,治疗...
- ASH2012 来那度胺可有效...
- 乳腺癌:他莫昔芬10年服药优于...
- SABCS:表阿霉素剂量密集方...
- SABCS:乳腺癌预后指标的意...
- 体重减轻竟为S-1辅助化疗依从...
- 结肠癌辅助治疗 贝伐单抗再获否...
- NSCLC:Dacomitin...
- mTOR抑制剂带来了失望的结果
- JCO:顺铂会增加晚期实体瘤患...
- 转移性结肠癌的原发肿瘤如何处理
- TZD类降糖药增加膀胱癌风险
- 常用止痛药布洛芬或可降低膀胱癌...
-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胰腺癌获...
- 西地那非可保护前列腺癌放疗患者...
- 多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能增加对放...
- 口服降钙素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 NEJM述评:他汀类药物与癌症...
- 二甲双胍或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生...
- NEJM:他汀类降低癌症死亡率...
- ESMO2012 S-1联合...
- ASCO 2012??白蛋白结...
- FDA批准培美曲塞用于晚期非鳞...
- JAMA:β受体阻滞剂可能对大...
- JCO:淋巴瘤化疗前应全部进行...
- 肥胖增加何种乳腺癌复发风险?
- 揭秘肺癌EGFR突变
- 阿司匹林与癌症:获益者又添加前...
- 奥沙利铂在II期结肠癌辅助治疗...
- Lancet Oncology...
- 胰腺癌患者:继续治疗,还是享受...
- 瓶颈 探索 思考---第二届上...
- Lancet Oncology...
- FDA批准依维莫司与依西美坦联...
- JCO:西妥昔单抗升级剂量治疗...
- Lancet:阿司匹林与癌症?...
- 2012 ASCO会后将作出的...
- 肾母细胞瘤行常规盆腔CT扫描受...
- 爱必妥联合顺铂和卡培他滨未能显...
- 靶向突变型BRAF的药物可大大...
- ASCO 2012:培美曲塞联...
- JCO:≥75岁的3期结肠癌患...
- 【ASCO 2012】添加帕尼...
- 【ASCO 2012】贝伐单抗...
- 【ASCO 2012】两大新药...
- ASCO2012:小细胞肺癌放...
- 奥氮平可对抗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
- 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研究进展
- 柳叶刀肿瘤学:晚期NSCLC老...
- 拜耳新药多吉美(Nexavar...
- 无法手术肝细胞癌治疗策略探讨
- 老年恶性星形细胞瘤:替莫唑胺化...
- 尽早降压治疗可预防心血管事件
- JNCI:特定遗传学变异可预测...
- 老年早期肾癌:保留肾单位 vs...
- 荟萃分析:胆道肿瘤辅助治疗
- 抗VEGF(安维汀)治疗转移性...
- 老年NSCLC患者的研究
- JAMA:贝伐单抗对老年晚期肺...
- FDA拒绝批准癌症药物Xgev...
- JCO:贝伐单抗对复发性卵巢癌...
- 食管癌术前新辅助治疗原则
- 早期乳腺癌治疗后疲劳会随着时间...
- EGFR突变指导厄洛替尼治疗晚...
- Lancet Oncol:前列...
- NICE不推荐厄洛替尼一线治疗...
- 系统综述:衡量赫赛汀治疗乳腺癌...
- 多文献聚焦:母体抗癌与胎儿安全
- 肺癌“寡转移”:新的曙光与挑战
- 《NEJM》膀胱癌治疗新进展及...
- NICE指南草案不推荐贝伐珠单...
- SIOG和EUSOMA联合更新...
- 解读《SIOG和EUSOMA老...
- 癌症治疗不增加出生缺陷风险
- 我国结直肠癌的流行趋势及对策
- 三阴性乳腺癌:探索与进展
- 直肠癌外科治疗的新观念
- 什么样的药算好药
- 用药须分清复方与复合
- 质子泵抑制剂的合理应用及其影响...
- 胃肠间质瘤的手术与靶向药物联合...
- 二甲双胍预防糖尿病安全且耐受性...
- ASCO最新指南:调整肥胖癌症...
- ASCO:5大需停止的抗癌策略
- 西妥昔单抗联合FLOX不能使转...
- 子宫内膜癌:两药联合 vs 三...
- GIST术后伊马替尼治疗1年 ...
- 研究证实阿司匹林具抗癌效用
- B细胞恶性肿瘤新的治疗靶点和治...
- 规范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
- 含蒽环类化疗前行心脏影像学检查...
- 放疗时代下的鼻咽癌化疗进展
- 规范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 胃肠道之外的原发性GIST预后...
- 四药联用与三联疗法清除幽门螺杆...
- 阿司匹林预防癌症应有年龄限制
- 旧药新用:二甲双胍显著降低癌症...
- PET-CT在肿瘤个体化治疗中...
- 塞来昔布,降低卡倍他滨副作用的...
- 老年女性吸烟与KRAS基因突变...
- ASTRO 2011:局部晚期...
- FDA更改了他汀类药物的安全警...
- 舒尼替尼+多西他赛一线治疗晚期...
- 研究称HIV感染或增加直肠癌风...
- 吸烟的癌症病人疼痛和相关症状更...
- 柳叶刀肿瘤学:培美曲塞维持治疗...
- EJM:Zelboraf使黑色...
- 血小板增多 卵巢癌生存期缩短
- 喹诺酮耐药严峻致泌尿系感染择药...
- 探索:NSCLC治疗添加沙利度...
- 质子泵抑制剂增加髋骨骨折风险
- 锌辅助治疗降低重症肺炎病死率
- 依西美坦预防乳腺癌会加重骨流失
- FDA批准伊马替尼辅助治疗GI...
- Erivedge:首个获FDA...
- FDA批准阿西替尼用于治疗晚期...
- 黑色素瘤治疗国内外重大突破-2...
- EGFR表达是一线化疗联合西妥...
- 新研究证实乳腺癌筛查可能弊大于...
- 卵巢癌研究结果支持二甲双胍的抗...
-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
- 早期姑息治疗对转移性NSCLC...
- 我国结直肠癌的流行趋势及对策
- FDA明确卵巢癌生物标志物测试
- FDA建议谨慎合用甲氨蝶呤与P...
- 从乳房肿块中识别出真正的乳腺癌
- 化放疗可改善老年NSCLC患者...
- 唑来膦酸治疗早期乳腺癌宜早不宜...
- HER2+转移性乳腺癌的巨大进...
- 晚期ER阳性乳腺癌治疗新标准-...
- Science论文首证过敏与癌...
- 新辅助化疗提高早期NSCLC的...
- 化疗降低乳腺癌死亡率1/3-柳...
- 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治疗进展
- 2011年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
- 8大有前途的治疗性癌症疫苗
- 青年胃癌的研究进展
- 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不需要术...
- 老年患者化疗毒性的预测和防治
- MRI对多数乳腺癌患者几乎无益
-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专家共识...
- 老药新用靶向治疗脑肿瘤
- FDA正式撤销罗氏制药安维汀乳...
-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新药的前景乐观
- 粘附作用是应用伊马替尼后出现完...
- 来那度胺单一疗法治疗复发性或难...
-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专家共识...
- JAMA:胸片筛查不能降低肺癌...
- 正确对待口服靶向药的选择和应用
- 美国结直肠癌筛查方法受质疑
- 原发性肝癌放疗研究集锦----...
- 细说化疗罕见急症
- COPD与肺癌确有“患难之交”
- ASCO更新IV期NSCLC维...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确定从西妥昔单...
- EMCC 2011 肺癌进展解...
- 放疗工作流程介绍
-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的专家共识
- 肿瘤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 放疗的常见副反应及处理
- 化疗药物外渗及处理
- 肾母细胞瘤的化疗方案
- 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
- 卫生部非小细胞肺癌诊治指南解读
- Barrett食管诊治共识
-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和地塞米松...
- NCCN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更...
- NCCN成人癌痛指南更新要点及...
- 胃肠间质瘤的研究和治疗进展-2...
- 四联化疗可使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生...
- 《NCCN临床实践指南》201...
- NCCN成人癌痛指南更新要点及...
-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 骨性关节炎
- 强直性脊柱炎诊治
-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诊疗常规
- 系统性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诊治
- 颈椎、腰椎骨性关节炎诊疗常规
- 骨性关节炎
- 食管癌的辅助化疗
- 结直肠癌转移灶不需要无须重复进...
- 乳腺癌 2011年St G...
- 黑色素瘤进展2011
- 三阴性乳腺癌靶向治疗:多靶点出...
-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新视点
- 三阴乳腺的治疗进展
- 恶性黑色素瘤指南解读
- 晚期乳腺癌治疗的临床实践和思考
- 乳腺癌放疗的研究进展
- 乳腺癌的放疗原则
- NCCN结肠癌诊疗指南评述
- 乳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 胃肠间质瘤的诊疗现状
- 欧洲《恶性胸膜间皮瘤诊疗指南》
- 放射治疗
- 肺腺癌分类新标准出炉
-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综合治疗
- 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研究...
- 转移性肿瘤的放射治疗
- 肝癌生物治疗的进展
- 原发性肝癌的立体适形放射治疗
- 胃癌的放疗
- 肝细胞癌的治疗已进入综合治疗时...
- 贝伐单抗与死亡风险增高相关
- 美罗华说明书
- 格列卫说明书
- ESMO(2010版)小细胞肺...
- ESMO(2010版)小细胞肺...
- 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再认识
- 侵蚀性葡萄胎
- 良性葡萄胎
- 葡萄胎的诊疗
- 赫赛汀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与辅助...
-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的专家共识
- 临床常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 关注女性,关注卵巢移植
- 已经上市的分子靶向药物
- 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
- 妇科肿瘤放疗并发症及处理措施
- 放疗的常见副反应及处理
- 小细胞肺癌
- 恶性胸腔积液治疗
- 化疗毒副反应常规防治措施
- 恶性骨肿瘤的X线影像诊断
- 肿瘤热疗知识
- 鼻咽癌淋巴结转移上颈部靶区的初...
- 鼻咽癌放疗常规
- 头颈部淋巴结影像学分区及临床应...
- 欧洲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进展
- 胶质瘤基因治疗的进展
- 头颈部恶性肿瘤TNM分类分期
- 横纹肌肉瘤放疗常规
- 神经母细胞瘤放疗常规
- 肾母细胞癌放疗常规
- 非 霍 奇 金 淋 巴 瘤放疗...
- 霍 奇 金 病放疗常规
- 直肠癌放疗常规
- 肝 癌放疗常规
- 胆道系统癌放疗常规
- 胰腺癌放疗常规
- 胃癌放疗常规
- 淋巴细胞增生性嗜酸细胞瘤放疗常...
- 恶性肉芽肿放疗常规
- 皮肤癌放疗常规
- 恶性淋巴瘤的放射治疗常规
- 食管癌诊疗常规
- 癌症疼痛的诊疗常规
- 卵巢癌的诊疗常规
- 子宫内膜癌诊疗常规
- 睾丸恶性肿瘤
- 肾癌
-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 霍奇金淋巴瘤
- 非霍奇金淋巴瘤
- 甲状腺癌
- 原 发 性 肝 癌
- 食管癌2006
- 下咽癌诊治指南
- 近距离治疗常规
- 推荐的乳腺癌筛查方案流程图
- 乳腺癌TNM分期
- 乳腺癌术后病理诊断报告范本
- 实体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 ( R...
- 绝经的定义
- 乳腺癌常用的辅助化疗方案
- 乳腺癌筛查指南
- 乳腺X线检查与报告规范
-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临床指...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临床指南
- 乳腺癌术后辅助Hercepti...
-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临床指南
- 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
- 软组织肉瘤诊治指南
-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
- 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治疗
- 前列腺癌的随访
- 前列腺癌的治疗
- 前列腺癌分期
- 前列腺癌的诊断
- 前列腺癌流行病学和中国发病趋势
- 前列腺癌诊疗指南1
- 卵巢癌
- 子宫内膜癌
- 胆道恶性肿瘤治疗指南
- 胆道良性肿瘤
- 常规放疗的器官耐受剂量
- 乳腺癌诊疗常规
- 乳腺癌分期 AJCC 2002
- 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常...
-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放射治疗...
- 骨与软组织肉瘤放射治疗常规
- 良性病放射治疗常规
- 神经系统肿瘤放射治疗常规
- 头颈肿瘤放射治疗常规
- 儿童肿瘤放射治疗常规
- 后期放射损伤评分标准(RTOG...
- 喉癌放射治疗指引
- 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指引
- 鼻咽癌放射治疗指引
- 恶性淋巴瘤的放射治疗常规
- 直肠癌治疗原则
- 大肠癌的靶向治疗进展
- 食道癌的化疗进展
-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规范
- 乳腺癌术后胸壁放射治疗剂量分割...
-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 胃癌的治疗进展
- 乳腺癌化疗的进展
-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原则
- 肺癌、乳腺癌发病率为何近年明显...
- 留心肺癌的苗头儿
- 肠造口术后饮食选择
- 抗肿瘤药物靶向治疗研究和应用进...
- PET及PET-CT在肿瘤中的...
- 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及其抗瘤...
- 老年肿瘤病人的化学治疗
- VEGFR-2在肿瘤血管生成中...
- 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及其抑制剂的研...
- 肿瘤的靶向治疗??表皮生长因子...
- 鼻咽癌化疗的研究进展
- 铂类药物的研究新进展
- 恶性肿瘤化学治疗与生物治疗的结...
- 晚期乳腺癌治疗进展
- 胃癌的基础与临床
- 乳癌内分泌治疗的新思路和新策略
- 淋巴结外及结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
- 抗肿瘤药的疗效评价标准新动向
- 噬血细胞综合征发病机制及实验诊...
- 乳腺癌外科治疗的现状
-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策略与评价
-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基本原则
-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
- 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
- 胰腺癌生长和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 肝癌的介入治疗
- 大肠癌的靶向治疗进展
- 大肠癌诊疗规范
- 非甾体类消炎药对于结肠癌化学预...
- 直肠癌
- 胃肠道肿瘤姑息治疗研究现况
- 腹部肿瘤的介入治疗
- 泌尿、男生殖系肿瘤(Uroge...
- 肾癌生物治疗进展
- 睾丸恶性肿瘤
- 前列腺癌放射治疗进展
- 卵巢癌放射治疗指引
- 中枢性高热的处理
- 韦格纳肉芽肿诊疗指南
- 鼻咽血管纤维瘤
- 骨肉瘤化疗的历史和现状
-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
- 化疗药物的外渗及处理
- 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
- 化疗所致口腔炎的治疗进展
- 化疗毒副反应常规防治措施
- 关于肺癌的几个问题
-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项目
- 非霍奇金淋巴瘤
- 放疗的常见副反应及处理
-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
- 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 复发性肺癌再治疗的新进展
- PET-CT图像融合在肺癌放疗...
- 原发性肺癌放射治疗指引
- PET 在肺癌诊断及治疗中的应...
- 肝癌治疗有效方法
- 癌性疼痛的家庭简易减痛方法
- 肝癌早期发现靠常规体检
- 肿瘤骨转移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 天然药物抗癌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 肿瘤标记物在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 自我判别良性与恶性肿块
- 肺癌治疗的个体化
- 要重视癌症病人支持治疗
- 早期肿瘤的十大警告信号
- 影像学检查前后注意事项
- 癌症病人疼痛的治疗要规范化
- 肺癌病人康复期间应注意些什么
- 癌症病人化疗期间应注意的事项
- 肺癌病人的饮食调理
- 食道癌的早期症状
- 对肿瘤“精确打击”的放疗技术
- 经常性便秘要警惕结肠癌
- 肺癌放射治疗注意事项及疗后复查
- 黑痣反复刺激易发生恶变
- 如何预防乳腺癌的发生
- 放疗病人饮食的多样化
- 食物与肿瘤
- 日常生活中的抗癌食物
- 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诊疗及分子生...
- 宫颈癌的诊疗
- 作者:曾辉|发布时间:2011-03-28|浏览量:2239次
一、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白带增多、阴道接触性出血、下腹疼痛、腰骶部疼痛、尿频、血尿等。
(二)体征
早期宫颈癌:宫颈局部可出现糜烂、红斑、表浅溃疡或光滑无任何肉眼可见新生物。
进展期宫颈癌:可出现明显新生物,宫颈原形消失,宫颈局部可表现为糜烂、菜花状、溃疡状、结节状新生物。江汉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肿瘤科曾辉
(三)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大便常规、HPV DNA检测、CEA、CA125。
(四)影像学检查
胸片、子宫及双肾B型超声波或盆腔CT/MRI、骨ECT。
(五)脱落细胞学检查
(1)传统的宫颈脱落细胞涂片巴氏染色检查:1级,正常细胞;2级,良性改变,多为炎症;3级,可疑癌,4级,高度可疑癌,可能为原位癌;5级,多为浸润癌。
基细胞学:与传统巴氏细胞学涂片技术相比,发现低度和高度病变的的敏感度提高10%~15%。
(六)组织病理学
宫颈活检、宫颈管诊刮术、宫颈锥形切除术。
(七)内镜检查
阴道镜、膀胱镜、直肠镜
二、诊断
(一)临床分期(1994年蒙特利尔FIGO代表大会上修定决议)
TNM |
FIGO |
|
TX |
|
肿瘤无法评估 |
T0 |
|
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
Tis |
0期 |
原位癌或上皮内癌 |
T1 |
I期 |
癌灶局限于宫颈 |
T1A |
IA期 |
肉眼未见癌灶,仅在显微镜下见浸润癌。间质浸润最深5mm,宽度7mm |
T1A1 |
IA1期 |
间质浸润深度<3mm,宽度<7mm |
T1A2 |
IA2期 |
间质浸润深度>3mm,<5mm,宽度<7mm |
T1B |
IB |
临床可见癌灶局限于宫颈,或临床前病灶大于Ia期 |
T1B1 |
IB1 |
肉眼见浅表的浸润癌;临床癌灶体积<4 cm3 |
T1B2 |
IB2 |
临床见癌灶体积<4cm3 |
T2 |
Ⅱ期 |
癌灶已超出宫颈,但未达盆壁,癌累及阴道但未达到阴道下1/3 |
T2A |
ⅡA期 |
癌累及阴道为主,无明显宫旁浸润 |
T2B |
ⅡB期 |
癌浸润宫旁为主,无明显阴道浸润` |
T3 |
Ⅲ期 |
癌浸润达盆壁,直肠检查时肿瘤与盆壁间无间隙。 肿瘤累及阴道下1/3。有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者均列入Ⅲ期,但非癌所致的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者除外 |
T3A |
ⅢA期 |
宫旁浸润未达盆壁,但累及阴道下1/3 |
T3B |
ⅢB期 |
宫旁浸润已达盆壁,或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者 |
T4 |
ⅣA期 |
癌播散至邻近器官 |
M1 |
ⅣB期 |
癌播散至远处器官 |
(二)TNM分期
0期 |
Tis |
N0 |
M0 |
Ⅰ期 |
T1 |
N0 |
M0 |
IA期 |
T1 |
N0 |
M0 |
IA1 |
T1A1 |
N0 |
M0 |
ⅠA2 |
T1A2 |
N0 |
M0 |
ⅠB |
T1B |
N0 |
M0 |
ⅠB1 |
T1B1 |
N0 |
M0 |
ⅠB2 |
T1B2 |
N0 |
M0 |
Ⅱ |
T2 |
N0 |
M0 |
ⅡA |
T2A |
N0 |
M0 |
ⅡB |
T2B |
N0 |
M0 |
Ⅲ |
T3 |
N0 |
M0 |
ⅢA |
T3A |
N0 |
M0 |
ⅢB |
T1-3A |
N1 |
M0 |
|
T3B |
AnyN |
M0 |
ⅣA |
T4 |
AnyN |
M0 |
ⅣB |
AnyT |
AnyN |
M1 |
三、治疗
(一)治疗原则
宫颈癌的治疗原则一方面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重要器官功能以及对拟采用的治疗方法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根据肿瘤的情况包括临床分期,肿瘤范围,病理类型来全面权衡各种治疗方法的利弊。宫颈癌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以及多种方式联合的综合治疗。早期患者(0-ⅡA期)以手术治疗为主。中晚期则以放疗为主,对不宜手术的早期患者亦可采取放射治疗。化疗则适用于晚期及复发患者的综合治疗或姑息治疗;总之对每一位患者均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及治疗设备采用区别对待,个体化治疗原则。
(二)手术治疗
⒈ 手术适应证
原则上限于0-ⅡA期患者。特殊情况另作考虑,年轻、卵巢无病变者,可以保留卵巢。
⒉ 典型术式
宫颈锥形切除术、扩大的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超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 、盆腔脏器切除术。
(三)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适用于各期子宫颈癌的治疗,但主要用于中、晚期子宫颈癌的治疗。
宫颈癌的放射治疗包括腔内放射治疗和体外放射治疗两部分,二者相辅相成达到理想的剂量分布。
⒈ 腔内放射治疗
腔内治疗通常以A点作为剂量参照点,如图1所示,即相当于宫口水平上方2cm,距子宫中轴旁开2cm。
⒉ 体外放疗
用60Co远距离治疗机或加速器进行盆腔外照射,与腔内照射互相补充,照射方式有①盆腔前后对穿野全盆腔照射;②盆腔四野照射;③多野等中心照射。
射野面积如为全盆照射则为15~18(宽)×13~15(长)cm2,上界相当于第4~5腰椎水平,下界为闭孔下缘,外界为真骨盆外2cm,此照射野包括髂总下组、髂内、外、闭孔及骶前淋巴结群。若为四野照射可于全盆照射野中央档铅3~4×13~15cm。
图1腔内治疗参照点A位置
⒊ 根治性放疗
全盆腔照射±盆腔四野照射联合高剂量率腔内后装照射。
全盆照射每周5次,每次Dm2~2.5Gy,盆腔中心总剂量46~50Gy/6周左右。或全盆照射剂量达36~40Gy时改盆腔四野照射每周5次,每次Dm2~2.5Gy,使宫旁总剂量46~50Gy。
腔内后装每周一次,于外照射放疗后两周开始,宫腔及阴道治疗可同时或分别进行,每次照射剂量5~6Gy,A点总剂量35~40Gy。
若增加全盆外照射剂量则需减少腔内治疗剂量,若体外照射均以全盆方式进行则腔内后装治疗可于体外结束后两周进行。
⒋ 姑息性放疗
宫颈癌的姑息性放疗主要用于止血、止疼、改善盆腔病变。有盆腔病变已属晚期,盆腔外有转移、术后复发无根治希望者,可采用姑息性放疗,以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
⑴ 止血 腔内后装A点或相应部位予以10~20Gy/2~4次;
⑵ 止痛 对腰椎,髂骨、骶骨等局部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可以止痛。用60Co或加速器照射,每周3~5次,每次3~4Gy,总剂量30Gy。约有80%以上的患者疼痛明显缓解。
⑶ 改善盆腔病变 采用前后野全盆腔照射,多野交叉照射等。一般盆腔中心总剂量不超过 50Gy/6周。
⒌ 手术前/后放射治疗
⑴ 术前放疗 主要采用腔内放疗适用于①宫颈较大外生型肿瘤;②Ⅱa期阴道侵犯较多;③粘液腺癌,鳞腺癌,透明细癌;④病理Ⅲ级。剂量给予腔内放疗全量的1/3~1/2。
⑵ 术后放疗 补充手术不足,主要采用体外照射,适用于:①盆腔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②血管及淋巴管有癌栓及手术不彻底者,剂量给予50Gy。由于手术造成解剖的变异及粘连给术后放疗增加了困难,放疗前应做消化道造影检查以了解肿瘤与周围器官尤其是和肠道的关系,以便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法。
⒍ 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放射治疗的适应证较广,各期宫颈癌及不适于手术的原位癌均可采用放射治疗,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禁忌:
⑴ 骨髓抑制 周围血白细胞总数<3×109/L,血小板<70×109/L者。
⑵ 急性或亚急性盆腔炎症未获控制者。
⑶ 肿瘤广泛转移,恶液质,尿毒症者。
⑷ 急性肝炎,精神病发作期,严重心脑血管疾患未控者。
⒎ 辅助治疗
放疗期间应对有关合并症进行治疗。
⑴ 贫血 贫血应予纠正,轻度贫血给予口服力蜚能、速立蜚等铁剂;中度贫血者,口服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重度贫血者输血,并予高蛋白饮食,辅以维生素B、C等。
⑵ 放射反应 出现放射反应者应予以处理,如纳差者可予胃酶合剂、胰酶片;恶心、予维生素B6、胃复安;肠鸣、腹泻可予颠茄酊;里急后复方樟脑酊甚至鸦片酊服用;并可服用中西药物扶正治疗;放射反应严重时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⑶ 盆腔炎症 治疗期间应注意盆腔炎症的防治。应进行阴道冲洗,肿瘤坏死感染的,可局部用磺胺粉、呋喃西林粉或碘仿,2%过氧化氢液清洁局部;对有盆腔压痛,白细胞数高的给予抗生素治疗;应注意宫颈管通畅,减少宫腔积脓的发生;疑穿孔时,应给予抗生素处理。
⒏ 放射治疗并发症的防治
宫颈癌放疗引起的并发症,可分为近期反应和远期反应,其中以直肠、膀胱并发症最为多见。
⑴ 近期反应 发生在治疗中或治疗后3个月内,一般不严重。
① 全身反应 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以及血象变化。其反应程度与机体的神经类型、年龄、全身情况等均有关系。一般经对症治疗,并给高蛋白,多种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多能继续放疗。
② 直肠反应 表现为里急后重,大便疼痛,粘液便,腹泻,便血等。直肠镜检查可见宫颈水平附近的直肠前壁粘膜充血,水肿。必要时暂停放疗,给予对症治疗:黄连素、易蒙停等,待症状好转后,再恢复照射。
③ 膀胱反应 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血尿,排尿困难等。经抗炎、止血及对症治疗,症状很快消退,必要时暂停放疗。
⑵ 远期并发症
① 放射性直肠炎或乙状结肠炎 多数发生在放疗后半年至一年内,按直肠病变程度分为三度。
轻度:有症状,直肠镜检查可见直肠壁粘膜充血、水肿。临床检查无明显增厚及溃疡者。
中度:肠壁有明显增厚或溃疡者。
重度:肠管有明显狭窄、肠梗阻、肠穿孔需手术治疗或直肠阴道瘘形者。
一般轻、中度放射性直肠炎以保守治疗为主,消炎、止血及对症处理,也可用药物保留灌肠。如以便血为主,可每次于灌肠液内加入l%肾上腺素lml。
灌肠液配方I
鸦片酊 0.5ml
颠茄酊 0.5ml
庆大霉素 12万U
强的松 l0mg
加米汤至 30ml保留灌肠,每日 2次,每次30ml
灌肠液配方Ⅱ
西黄芪胶 5g
氢化可的松 lOOmg
痢特灵 1.5g
止血粉 30g
象皮粉 10g
肾上腺素 O.5mg
加水l00ml保留灌肠,每日 2次,每次60ml
② 放射性膀胱炎 多数发生在放疗后一年以上临床表现分三度:
轻度:有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膀胱镜检可见粘膜充血、水肿;
中度:膀胱粘膜毛细血管扩张性血尿,可反复发作,有时形成溃疡。
重度:膀胱阴道瘘形成。
对轻、中度放射性膀胱炎,采用保守疗法,抗炎、止血、对症治疗,保持膀胱空虚。失血多者需输新鲜血。重度损害,必要时考虑手术治疗。
保守疗法,常用药物作膀胱冲洗,配方:
利多卡因 0.3g
颠茄酊 0.5g
庆大霉素 12万U
强的松 10mg
加生理盐水至30ml,每日膀胱内灌注2次,每次30ml。
③ 放射性小肠炎 小肠放射性损害较直肠少见,临床表现:大便次数增多,粘液血便,腹痛等,可对症处理。严重时肠溃疡、梗阻、穿孔、需手术治疗。
④ 盆腔纤维化 特别在大剂量全盆腔放射后,可引起盆腔纤维化,重者可继发输尿管梗阻及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可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
(四)化学药物治疗
⒈ 适应证及禁忌证
⑴ 适应证 ⅡB及ⅢB期宫颈癌,局部肿瘤巨大,伴有宫旁浸润或病理分级在Ⅲ级以上者,可用化疗配合放射治疗;手术时发现髂总动脉分叉以上有淋巴结转移者;Ⅳ期宫颈癌远处转移者、宫颈癌放疗或手术后的复发或转移均属化疗范围。
⑵ 禁忌证 骨髓再生障碍、恶病质以及脑、心、肝、肾有严重病变者。
2.同步放化疗 在宫颈癌的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的化、放疗联合方式当属同步放化疗。NCCN公布的临床诊疗指南已经将同步放化疗作为ⅠB或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的标准治疗之一。对于术后患者,同步放化疗能使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患者获益,并不增加其晚反应的发生率。具有放疗增敏作用的化疗药物有DDP、5-Fu、Taxol、CPT-11。
3.新辅助化疗 是指患者在术前或放疗前行2~3周期的化疗,对21项随机性临床研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的局部治疗相比,化疗周期≤14天或DDP的剂量强度≥25mg/ m2 /W的新辅助化疗有益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反之,则不会给患者的预后带来好处。
4.术后化疗 对有宫旁侵润、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腺癌等的患者,术后有肿瘤扩散趋势,补充化疗可降低其远处转移的发生率。
5. 化疗方案
⑴ 鳞癌
DF: DDP 100mg/ m2 d1(水化利尿)
5-Fu 1000mg/ m2 d1~5
每3~4周重复一次
PVB: DDP 50mg/m2 iv.drip dl (水化利尿)
VCR lmg iv dl
BLM 20mg/m2 iv d1?8
每3周重复一次,共3周期
BIP: BLM 15mg GN 1000ml iv.drip dl
IFO 1g/m2 iv.drip d1?5
Mesna 200mg/m2 iv 第O,4,8小时
DDP 50mg/m2 iv.drip dl (水化利尿)
每3周重复一次,本方案较上述三方案有效率高。
二线方案
TP: Taxol 175 mg/m2 iv.drip d1
DDP 70 mg/m2 iv.drip d1
每四周重复
IP : CPT-11 60 mg/m2 iv.drip dl、8、15
DDP 60 mg/m2 iv.drip dl
每四周重复
⑵ 腺癌
PM: DDP 50mg/m2 iv.drip d1,22(水化利尿)
MMC l0mg/m2 iv dl
每6周重复
FIP: 5-FU 1500mg/m2 iv.drip
IFO 3g/m2 iv.drip
DDP 90mg/m2 iv.drip 分3天用
每4周重复
四、随诊
(一)患者出院时应说明随诊的重要性并核对通讯地址。
(二)随访时间 出院后第一年内:出院后一个月作第一次随以后每隔2~3月复查一次,出院后第2年每3~6个月复查。出院后第3~5年每半年复查一次,第6年开始每年复查一次。
(三)随访内容:除临床检查外应定期作胸透、血常规检查,子宫及双肾B型超声波或盆腔CT/MRI 。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