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常见原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治疗包括药物溶栓、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搭桥手术。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长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导致冠状动脉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破裂后引发血栓形成,阻塞血管。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定期体检,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预防斑块破裂。
2、血栓形成:斑块破裂后,血液中的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进一步阻塞血管。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或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可防止血栓形成。
3、血管痉挛:冠状动脉在某些刺激下发生痉挛,导致血流中断。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服用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剂可缓解痉挛。
4、其他因素:吸烟、肥胖、缺乏运动、家族遗传等也会增加急性心肌梗塞的风险。戒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如散步、游泳,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可降低风险。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及时就医是关键,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