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可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溶栓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康复等方式治疗。急性心肌梗塞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斑块破裂、心肌耗氧量增加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基础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抗凝药物如肝素钠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等,可以阻止血液凝固,减少血栓形成风险。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等,能够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
2、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技术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血流灌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常用方法,包括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球囊扩张术通过球囊导管扩张狭窄的血管,支架植入术则在血管内放置金属支架保持血管通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适合大多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3、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是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适用于无法及时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常用溶栓药物包括注射用阿替普酶、注射用尿激酶等。溶栓治疗需要在发病后尽早进行,最佳时间窗为发病后12小时内。溶栓成功后仍需密切监测,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
4、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又称心脏搭桥手术,适用于多支血管病变或介入治疗失败的患者。手术通过取患者自身血管如胸廓内动脉、大隐静脉等,在冠状动脉狭窄远端建立新的血流通道。该手术能够有效改善心肌缺血,但创伤较大,需要较长的恢复期。
5、心脏康复心脏康复是急性心肌梗塞后重要的长期管理措施,包括运动训练、心理干预、生活方式调整等。运动训练需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从低强度有氧运动开始。心理干预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情绪。生活方式调整包括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饮食等,有助于预防疾病复发。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出院后需长期服用药物,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饮食应以低盐低脂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限制动物脂肪和胆固醇摄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如有胸痛、气短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