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问医生 > 育儿

育儿最新回答 疾病因人而异,他人的咨询记录仅供参考,切勿擅自治疗

冷启刚 冷启刚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无痛分娩什么意思
无痛分娩是通过药物镇痛技术减轻产妇分娩疼痛的医疗干预方式,常用方法有硬膜外麻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笑气吸入镇痛、导乐分娩镇痛。 1、硬膜外麻醉 将局部麻醉药注入硬膜外腔阻断痛觉传导,镇痛效果显著且可...
冷启刚 冷启刚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什么情况下可以无痛分娩
无痛分娩适用于大多数自然分娩产妇,主要有产程启动后、宫缩规律且宫颈扩张2-3厘米、产妇自愿要求、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等情况。 1、产程启动后 规律宫缩出现且宫颈开始扩张,此时实施硬膜外麻醉可有效缓解疼痛,...
张文同 张文同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新生婴儿吐奶从鼻子出来怎么办
新生婴儿吐奶从鼻子出来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控制奶量、拍嗝、及时清理鼻腔等方式缓解。吐奶从鼻腔溢出通常由生理性胃食管发育不全、喂养不当、胃内压增高、胃食管反流病等因素引起。 1、调整喂养姿势 喂养时保持婴...
冷启刚 冷启刚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哪些人不适合水下分娩
不适合水下分娩的人群主要有胎位异常、多胎妊娠、前置胎盘、严重妊娠合并症等。水下分娩需严格评估母婴状况,存在特定风险因素时可能增加不良结局概率。 1、胎位异常 臀位或横位等异常胎位可能造成分娩困难,水下环...
李艳芳 李艳芳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缩短分娩产程的方法有哪些
缩短分娩产程的方法主要有调整呼吸方式、保持适当活动、使用分娩球、药物干预等。 1、呼吸调整 拉玛泽呼吸法有助于缓解疼痛并促进宫缩效率,可通过产前培训掌握腹式呼吸与节奏控制技巧。 2、体位活动 站立行走或...
许瑞英 许瑞英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30天婴儿吐奶怎么回事
30天婴儿吐奶可能与喂养方式不当、胃食管反流、胃肠功能未发育完善有关。 喂养方式不当是婴儿吐奶的常见原因,如喂奶过快、奶嘴孔过大导致吸入过多空气,或喂奶后未及时拍嗝。胃食管反流是由于婴儿食管下括约肌发育...
巩丽 巩丽 回答了该问题
第一胎分娩前的征兆
分娩前的征兆主要有规律宫缩、见红、破水、胎儿下降感。这些表现提示孕妇即将进入产程,需做好住院准备。 1、规律宫缩 真正的临产宫缩间隔5-6分钟,持续30秒以上,强度逐渐增强。假性宫缩无规律且可缓解,建议...
周冬 周冬 回答了该问题
宝宝吐奶像豆腐渣样是怎么回事
宝宝吐奶像豆腐渣样可能由喂养姿势不当、胃食管反流、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过敏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使用特殊配方奶粉、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喂养姿势不当 喂奶时姿势不正确容易导致宝宝吞入过多空...
周小凤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几岁上幼儿园更合适
3岁左右上幼儿园更合适,此时儿童具备基本自理能力和社交需求。 3岁儿童通常能完成简单穿衣、如厕、进食等自理行为,神经系统发育趋于完善,注意力可维持15-20分钟,适合参与集体活动。此阶段语言表达能力达到...
周冬 周冬 回答了该问题
孩子刚上幼儿园哭闹怎么办
孩子刚上幼儿园哭闹可通过提前适应环境、建立安全感、积极引导等方式缓解。 孩子刚上幼儿园哭闹是分离焦虑的常见表现,通常与陌生环境、生活习惯改变、社交压力等因素有关。提前适应环境指入园前带孩子参观幼儿园,熟...
冷启刚 冷启刚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无痛分娩针能维持多久
无痛分娩针一般能维持2-4小时,实际维持时间受到药物种类、产妇代谢速度、给药方式、个体敏感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药物种类: 硬膜外麻醉常用罗哌卡因、布比卡因等长效局麻药,维持时间可达3-4小时;芬太...
冷启刚 冷启刚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导乐分娩多少钱
导乐分娩一般需要1000元到5000元,实际费用受到服务内容、医院等级、地区差异、服务时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服务内容 基础导乐服务包括产程陪伴与心理疏导,若增加镇痛指导或产后康复项目则费用上升。 ...
冷启刚 冷启刚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自然分娩的好处多
自然分娩对母婴健康有多重益处,主要有促进胎儿肺部成熟、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概率、加速产妇恢复、增强母婴情感联结。 1、促进肺部成熟 胎儿经过产道挤压有助于排出呼吸道液体,刺激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降...
张向宁 张向宁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水中分娩有什么优点
水中分娩的优点主要有减轻疼痛、缩短产程、降低会阴撕裂概率、提升产妇舒适度。 1、减轻疼痛 温水可放松肌肉并刺激内啡肽分泌,缓解宫缩疼痛,减少硬膜外麻醉需求。 2、缩短产程 水中浮力帮助产妇自由变换体位,...
张向宁 张向宁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无痛分娩对婴儿有影响吗
无痛分娩通常对婴儿无明显不良影响。无痛分娩的安全性主要与麻醉药物剂量、产妇健康状况、胎儿耐受性、医疗团队操作水平等因素有关。 1、药物剂量 硬膜外麻醉使用的药物浓度较低,进入母体血液循环的药量极少,通过...
杨小凡 杨小凡 回答了该问题
宝宝吃不饱的九大表现
宝宝吃不饱的表现可能包括频繁哭闹、体重增长缓慢、睡眠时间短、排便量少、尿量减少、吮吸动作频繁、精神状态差、皮肤弹性下降以及生长曲线偏离正常范围。 宝宝吃不饱时,身体会通过多种方式发出信号。频繁哭闹是常见...
巩丽 巩丽 回答了该问题
孕妇分娩前几天的征兆
孕妇分娩前几天的征兆主要有见红、宫缩频繁、胎头下降感、破水等。这些表现提示胎儿即将娩出,需做好入院准备。 1、见红 宫颈黏液栓脱落混合少量血液排出,呈粉红色或褐色分泌物,通常出现在分娩前24-48小时。...
张萌萌 张萌萌 回答了该问题
3周岁多的宝宝睡眠时间
3周岁多幼儿每日睡眠时间通常为10-13小时,具体时长受日间活动量、午睡习惯、环境舒适度、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 1、日间活动量 充足户外运动可帮助消耗能量,促进夜间深度睡眠,建议家长每日安排1-2小时中...
周小凤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三个月的宝宝吐奶是什么原因
三个月宝宝吐奶可能由喂养不当、胃食管反流、牛奶蛋白过敏、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等原因引起,家长需注意调整喂养方式并及时就医评估。 1、喂养不当 家长需注意奶瓶角度不正确或喂奶过量可能导致吐奶,表现为哺乳后...
张向宁 张向宁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顺产打无痛分娩针好吗
无痛分娩针在顺产中通常是安全有效的,可显著减轻分娩疼痛,主要有减轻疼痛、缩短产程、减少产妇体力消耗、降低剖宫产概率等优势。 1、减轻疼痛 无痛分娩通过硬膜外麻醉阻断痛觉神经传导,使产妇在清醒状态下完成分...
周小凤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宝宝吐奶的原因是什么
宝宝吐奶可能由喂养姿势不当、进食过快、胃食管反流、牛奶蛋白过敏等原因引起,家长需注意观察并调整护理方式。 1、喂养姿势不当 哺乳时宝宝头部低于胃部易导致吐奶,建议家长采用45度斜抱姿势,喂奶后竖抱拍嗝1...
于臻 于臻 回答了该问题
宝宝吐奶原因是什么
宝宝吐奶可能由喂养姿势不当、进食过快、胃食管反流、牛奶蛋白过敏等原因引起,家长需注意观察吐奶频率及伴随症状。 1、喂养姿势不当 哺乳时宝宝头部低于胃部或含乳不紧易吸入空气。建议家长采用45度半卧位喂养,...
张向宁 张向宁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分娩前几天的症状有哪些
分娩前几天的症状主要包括假性宫缩、胎儿下降感、见红、分泌物增多等表现,按发展顺序从早期征兆到临产前变化排列。 1、假性宫缩 妊娠晚期出现不规律宫缩,持续时间短且强度弱,可能伴随下腹紧绷感。此为子宫适应性...
张向宁 张向宁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分娩前有什么征兆
分娩前的征兆主要有规律宫缩、见红、破水、胎头下降感等,这些症状按出现顺序提示分娩即将开始。 1、规律宫缩 子宫收缩从间歇不规则逐渐增强为每5-6分钟一次,每次持续30秒以上,伴随腰骶部酸胀感,需记录宫缩...
周小凤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6个月的宝宝吐奶原因
6个月宝宝吐奶可能由生理性胃部发育不全、喂养方式不当、食物过敏、胃食管反流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减少单次奶量、更换低敏配方奶粉、药物干预等方式缓解。 1、胃部发育 婴儿贲门括约肌未完全发育导...
周小凤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宝宝吐奶的原因
宝宝吐奶可能由喂养姿势不当、进食过快、胃食管反流、牛奶蛋白过敏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使用特殊配方奶粉、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喂养姿势不当 喂奶时宝宝头部位置过低或平躺易导致吐奶,建议家长采...
张向宁 张向宁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产妇分娩当天的吃小米粥好吗
产妇分娩当天可以适量吃小米粥,有助于补充能量和水分,但需根据产妇的消化能力和产程进展调整食用方式。 小米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B族维生素,易消化吸收,适合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较大的产妇。粥的温热质地能舒缓胃肠...
周小凤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宝宝吐奶是怎么回事
宝宝吐奶可能由喂养姿势不当、进食过快、胃食管反流、牛奶蛋白过敏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拍嗝、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 喂养姿势不当 建议家长采用45度角半卧位喂养,避免平躺喂奶。喂奶后竖抱20...
葛伟 葛伟 回答了该问题
宝宝吐奶后还能再喂吗
宝宝吐奶后可以继续喂奶,但需观察吐奶原因及宝宝状态,主要与喂养姿势不当、胃容量小、胃肠功能未成熟、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等因素有关。 1、喂养姿势不当 喂奶时宝宝头部位置过低或吸入空气可能导致吐奶。建议家长采...
周小凤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宝宝吐奶怎么回事
宝宝吐奶可能由喂养姿势不当、进食过快、胃食管反流、牛奶蛋白过敏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拍嗝、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喂养姿势不当 哺乳时宝宝头部低于胃部容易导致吐奶。建议家长采用45度斜抱姿势...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

特约医生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