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非依赖性物质伴发依赖
- 人格解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妄想心境的诱发因素
- 喻东山主讲的“抗抑郁药的作用原...
- 喻东山主讲的“精神药理深度解析...
- 《锂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原理》DV...
- 喻东山主讲的“抗精神病药的选择...
- 阿立哌唑引起惊恐发作1例
- 舒必利引起强迫性洗手1例
- 丙戊酸钠引起尿频1例
- 强迫症的药物治疗线路
-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情感低落
- 躁狂的核心症状---情感高涨
- 阿立哌唑引起胸骨和胁肋部疼痛1...
- 血锂浓度正常的锂中毒
- 文拉法辛导致尿失禁1例
- 引起强迫的抗精神病药有哪些?
- 超价观念的常见类型
- 超价观念
- 强迫症的抗多巴胺能药物治疗
- 抗谷氨酸药物治疗强迫症
- 奥氮平引起失眠1例
- 喹硫平引起足面肿胀1例
- 拉莫三嗪与射精不能相关联1例
- 拉莫三嗪引起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
- 强迫的鉴别
- 妄想性错认综合征
- 弗雷格利综合征
- 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第二版)发...
- 精神疾病治疗手册重印出售
- 解析原发性妄想
- Capgras综合征
- 谨慎与冒险
- 躯体变形障碍的治疗
- 症状学中推理障碍的分析
- 精神分裂症的言语交流障碍
- 思维发作性连贯障碍的新描述
- 思维连贯性障碍的进一步描述
- 强制性思维引起两眼上翻用氯硝西...
- 精神分裂症的生育
- 碳酸锂与口吃相关联1例报告
- 精神分裂症的婚姻
- 妊娠和哺乳期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
- 记忆症状的强化理解
- 认知方面的精神病症状学增补
- 女性性欲减退的评价和非激素治疗
- 女性性欲减退的发生和治疗机制
- 女性性乐高潮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
- 阿立哌唑引起严重尿失禁1例
- 精神病症状学的幻觉补充
- 诱发性幻听
- 人格解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重复经颅磁刺激的抗精神分裂症效...
- 感知综合障碍的识别和分类
- 谵妄的诊断
- 艾司西酞普兰的不良反应
- 为精神病院科普专栏提供资料--...
- 丙戊酸钠的致畸效应
- 如何当好精神分裂症的监护人
- 利培酮引起尿失禁1例
- 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的不...
- 三环抗抑郁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 不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
- 强迫和抗强迫机制
- 作者:喻东山|发布时间:2012-09-28|浏览量:1753次
一.定位
⒈前额皮质眶部:由丘脑投射至前额皮质眶部的通路,称为丘脑-皮质通路,该通路经谷氨酸传导,又称丘脑-皮质谷氨酸通路,该通路激动时增加前额皮质眶部代谢,致强迫。觉醒性增高的病人网状上行激活系统活性增强→丘脑-皮质谷氨酸通路↑→前额皮质眶部代谢↑→强迫↑,这就可解释,强迫症病人不学习没事,一学习强迫就加重。另一部分强迫症病人晚睡晚起,甚至昼夜颠倒的生活习惯,也是警醒度过高的结果。南京脑科医院精神科喻东山
⒉尾状核头部:由前额皮质眶部投射到尾状核头部的通路称皮质-尾状核通路,该通路经谷氨酸传导,故又称皮质-尾状核谷氨酸通路,当该通路激动时,增加尾状核头部代谢,致强迫。
共患多动抽动综合征。多动抽搐综合征是苍白球DA增强引起,苍白球和尾状核头部毗连,故苍白球损害时很容易波及尾状核头部,故多动抽动综合征的家族易感强迫症【2735】。
共患小舞蹈病。A组β-溶血链球菌促进机体产生抗神经元抗体,该抗体识别尾状核头部和丘脑底核神经元上的抗原,引起炎症反应,导致小舞蹈病,当损害尾状核头部时,可引起强迫症状,故小舞蹈病病人70%的伴急性强迫症或强迫症状。链球菌感染的小舞蹈病伴强迫症的诊断标准为:⑴青春前期发作; ⑵症状发作性加重;⑶有强迫症;⑷有神经症状,如舞蹈病样运动或抽搐;⑸有A组β-溶血链球菌感染的证据,如咽部培养阳性,抗A组β-溶血链球菌的效价升高。用免疫抑制剂+青霉素治疗可能有效。
二.抗强迫机制
㈠增加5-羟色胺(5-HT)能
⒈5-HT回收阻断: 5-HT回收抑制剂(SRIs)阻断5-HT神经元突触前膜的5-HT回收→突触间隙5-HT浓度↑→前额皮质眶部和尾状核头部的5-HT1A受体激动↑→5-HT释放↓,连续服用2个月后, 5-HT1A受体因反复激动而脱敏→5-HT脱抑制释放↑,但 5-HT2A受体不脱敏, 5-HT激动多巴胺(DA)神经元突触前膜上的5-HT2A受体→DA释放↓→突触后膜D1受体激动↓→谷氨酸的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和红藻氨酸(KA)受体激动↓→前额皮质和尾状核头部代谢↓→强迫↓。
⒉阻断α2受体:5-HT神经元的突触前膜上有α2异源性受体,激动该受体抑制5-HT释放。不典型抗精神病药和米氮平阻断α2受体→ 5-HT脱抑制性释放↑,强化SRIs治疗强迫症的疗效。不典型抗精神病药阻断α2受体由强到弱依次为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从这一角度上讲,利培酮最有效。
⒊5-HT1D受体脱敏:5-HT1D受体主要位于前额皮质和尾状核头部,为5-HT神经元突触前膜的自身受体,激动5-HT1D受体能抑制5-HT释放。舒马曲坦激动 5-HT1D受体,抑制5-HT释放,长期激动则引起5-HT1D受体脱敏,5-HT脱抑制性释放增加。Stern报告,3例难治性强迫症病人口服舒马曲坦100mg/d强化治疗4~5周,强迫和抑郁症状均改善。
㈡增加5-HT2A受体后效应
⒈增加肌醇:肌醇增加5-HT2A受体后的磷脂酰肌醇代谢→5-HT2A受体后效应↑→DA释放↓→D1受体激动↓→NMDA和KA受体激动↓→前额皮质眶部和尾状核头部代谢↓→强迫↓。
⒉激动σ1受体:氟伏沙明激动σ1受体→脑衍生的促神经因子释放↑→磷脂酶C系统中的γ亚单位↑→5-HT2A受体后效应↑→DA释放↓→D1受体激动↓→NMDA和KA受体激动↓→前额皮质眶部和尾状核头部代谢↓→强迫↓。
㈢阻断D1受体
不典型抗精神病药阻断D1受体→NMDA和KA受体激动↓→前额皮质眶部和尾状核头部代谢↓→强迫↓。不典型抗精神病药阻断D1受体由强到弱依次为奥氮平>氯氮平>阿立哌唑>利培酮>喹硫平>齐拉西酮,从这一角度上讲,奥氮平最有效。
㈣抑制谷氨酸能
⒈利鲁唑:利鲁唑降低谷氨酸释放→NMDA和KA受体激动↓→前额皮质眶部和尾状核头部代谢↓→强迫↓。
⒉心理治疗:心理治疗降低尾状核头部代谢↓→强迫↓。
⒊深脑刺激:植入深脑刺激电极,通过高频刺激减少谷氨酸合成→NMDA和KA受体激动↓→尾状核头部代谢↓→强迫↓。
⒋立体定向手术:切断内囊前肢→皮质-尾状核谷氨酸通路阻断→NMDA和KA受体激动↓→尾状核头部代谢↓→强迫↓。
三.致强迫机制
⒈阻断5-HT2A受体:不典型抗精神病药阻断5-HT2A受体→DA释放↑→D1受体激动↑→NMDA和KA受体激动↑→前额皮质眶部和尾状核头部代谢↑→强迫↑。阻断5-HT2A受体由强到弱依次为齐拉西酮>利培酮>阿立哌唑>奥氮平>氯氮平>喹硫平,从这一角度上讲,齐拉西酮致强迫最明显。
⒉增加谷氨酸能:氯氮平和奥氮平拟谷氨酸能→NMDA和KA受体激动↑→前额皮质眶部和尾状核头部代谢↑→强迫↑,理论上比其他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的致强迫风险为大。氟伏沙明激动σ1受体→谷氨酸释放↑→NMDA和KA受体激动↑→前额皮质眶部和尾状核头部代谢↑→强迫↑。对此机制敏感者,服氟伏沙明反而加重强迫。
四.问题
上述假说不是没有破绽的,简言之,是5-HT↑→D1受体↓→谷氨酸↓→强迫↓。这样说来,抗强迫原理是谷氨酸↓比D1受体↓更关键, D1受体↓比5-HT↑更关键,而事实上正相反,是5-HT↑(SRIs)比D1受体↓(不典型抗精神病药)更关键,D1受体↓(不典型抗精神病药)比谷氨酸↓(利鲁唑)更关键。可是,该假说毕竟将5-HT、去甲肾上腺素、DA和谷氨酸的抗强迫机制串在一起,解释了现有大多数的抗强迫和致强迫原理。
想看喻东山的“抗抑郁药的作用原理和选择”讲座,点击视频网址:http://video.baidu.com/v?word=%D3%F7%B6%AB%C9%BD&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1024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