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非依赖性物质伴发依赖
- 妄想心境的诱发因素
- 喻东山主讲的“抗抑郁药的作用原...
- 喻东山主讲的“精神药理深度解析...
- 《锂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原理》DV...
- 喻东山主讲的“抗精神病药的选择...
- 阿立哌唑引起惊恐发作1例
- 舒必利引起强迫性洗手1例
- 丙戊酸钠引起尿频1例
- 强迫症的药物治疗线路
-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情感低落
- 躁狂的核心症状---情感高涨
- 阿立哌唑引起胸骨和胁肋部疼痛1...
- 血锂浓度正常的锂中毒
- 文拉法辛导致尿失禁1例
- 引起强迫的抗精神病药有哪些?
- 超价观念的常见类型
- 超价观念
- 强迫症的抗多巴胺能药物治疗
- 抗谷氨酸药物治疗强迫症
- 奥氮平引起失眠1例
- 喹硫平引起足面肿胀1例
- 拉莫三嗪与射精不能相关联1例
- 拉莫三嗪引起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
- 强迫的鉴别
- 强迫和抗强迫机制
- 妄想性错认综合征
- 弗雷格利综合征
- 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第二版)发...
- 精神疾病治疗手册重印出售
- 解析原发性妄想
- Capgras综合征
- 谨慎与冒险
- 躯体变形障碍的治疗
- 症状学中推理障碍的分析
- 精神分裂症的言语交流障碍
- 思维发作性连贯障碍的新描述
- 思维连贯性障碍的进一步描述
- 强制性思维引起两眼上翻用氯硝西...
- 精神分裂症的生育
- 碳酸锂与口吃相关联1例报告
- 精神分裂症的婚姻
- 妊娠和哺乳期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
- 记忆症状的强化理解
- 认知方面的精神病症状学增补
- 女性性欲减退的评价和非激素治疗
- 女性性欲减退的发生和治疗机制
- 女性性乐高潮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
- 阿立哌唑引起严重尿失禁1例
- 精神病症状学的幻觉补充
- 诱发性幻听
- 人格解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重复经颅磁刺激的抗精神分裂症效...
- 感知综合障碍的识别和分类
- 谵妄的诊断
- 艾司西酞普兰的不良反应
- 为精神病院科普专栏提供资料--...
- 丙戊酸钠的致畸效应
- 如何当好精神分裂症的监护人
- 利培酮引起尿失禁1例
- 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的不...
- 三环抗抑郁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 不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
- 人格解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作者:喻东山|发布时间:2014-11-08|浏览量:975次
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的定义是对自我心理过程和躯体的感觉不真实,对外界的感觉不真实,“精神上的我”(灵魂)与我的心理过程、躯体及外界相分离,故Depersonalization译作自我感缺失更贴近定义。这里叙述自我感缺失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原发性自我感缺失
1、诊断标准
原发性自我感缺失又称自我感缺失障碍,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APA,1994)的自我感缺失障碍诊断标准有四条。
A持续和反复发作的分离感体验,好像自己是一个外在的观察者,在观察自己的心理过程或躯体(例如,自己好像生活在梦中)。
B在体验自我感缺失期间,现实检验能力完整。
C自我感缺失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损害社交和职业等其他重要功能。
D自我感缺失不是发生在另一种精神障碍期间,如精神分裂症、惊恐障碍、急性应激障碍或另一种分离障碍,也不是由物质(如一种滥用药物)、药物治疗或内科疾病(如颞叶癫痫)所引起。
其中A是症状标准,B是有自知力,C是严重度标准,D是排除标准。注意:这里没有病程标准。因为在极端危险的应激或疲劳境遇下,健康人也可发作自我感缺失,只是时间短暂而已。故认为,自我感缺失障碍至少应有2周病程,不足2周的就达不到“障碍”标准。
2、病程
(1)促发因素:多数自我感缺失障碍病人由急性应激因素、睡眠剥夺或疲劳触发,一旦发作,症状多固定下来,有的开始还是早重晚轻节律,以后就呈持续病程。许多病人就诊时,病程已达十几年。
(2)严重度:女性比男性的自我感缺失症状为重,估计女性有较重的创伤应激史,抑郁和焦虑症状较重,从而恶化了自我感缺失症状。
(3)功能损害:自我感缺失主观高度痛苦,可引起休学,工作能力下降,长期病休,甚至完全残疾。可通过自伤来寻求触觉,找不到“精神上的我”时会想到自杀,反复治疗无效者可引起继发性抑郁。
二.继发性自我感缺失
继发性自我感缺失是由其他精神疾病、物质、药物治疗和内科疾病(如癫痫、偏头痛和脑外伤)所引起,而精神疾病伴发自我感缺失常意味着原发病较重,预后较差。
1、焦虑障碍
伴比不伴自我感缺失的焦虑障碍症状重、主观健康感差,工作能力低,目前用心理治疗和精神药物治疗的率高,预后差。
(1)惊恐障碍:伴比不伴自我感缺失的惊恐障碍病人惊恐发作早,症状重,回避行为多,场所恐怖重,共患率高,特别是与抑郁症和人格障碍的共患率高。
(2)社交恐怖症:社交恐怖症关注自己的作为,自我感缺失障碍关注自己的感受;内向与自我感缺失有联系,内向是一种社交回避,社交回避与羞耻感相关联,而羞耻感类似社交恐怖症。故“关注自己”和“内向”将自我感缺失与社交恐怖症联系起来。自我感缺失的非现实感客观上保护了病人不去体验社交恐怖。病人诉:“每当社交恐怖发作时,非现实感立即加重,自己好像立即就躲了进去”。
(3)创伤后应激障碍:Bremner等(1993)调查了55例参加过越南战争且分离症状重的美国老兵,发现创伤前后出现自我感缺失者更易感创伤后应激症状。
2、心境障碍
(1)单相抑郁症:自我感缺失与抑郁障碍共患率高达1/3~2/3。单相抑郁症病人的自我感缺失率在开业诊所的病人最低,门诊病人稍高,住院病人最高,提示抑郁较重与自我感缺失相关联。伴比不伴自我感缺失的抑郁症持续时间长,主观健康感差,工作能力差,目前用心理治疗和精神药物的率高,抗抑郁药更难治,电休克和睡眠剥夺治疗效果差。
(2)双相障碍:双相障碍如伴自我感缺失,通常提示有阈值下惊恐症状,即为焦虑性抑郁症,这种病人家族情感障碍率高,起病年龄小,抑郁重,自杀观念多,疗效差。如果是躁狂伴发的自我感缺失,可能有颞叶功能障碍。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