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心出发,征服癌症》
- 克利夫兰诊所推出2013年度十...
- 我的2012
- 《快乐是片大海》
- 《时代周刊》评出了2012年的...
- 最具影响力的10本科普图书
- 你了解癌症吗(Cancer-d...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孙燕院士谈...
- 《从心出发,征服癌症》作者5月...
- 保护环境 远离癌症--2013...
- 《从心出发,征服癌症》作者5月...
- 你了解癌症吗(Cancer-d...
- 保护环境 远离癌症--2013...
- 文化的理由
- 回来的世界
- 乳腺癌 这样征服
- 《自然》网站公布2012年最受...
- 史上最伟大的13个思想猎手
- 人生四项基本原则
- 80后美女漫画家熊顿患癌去世
- 一个癌症患者的心声:决定医生可...
- 华尔街日报:不该错过的五本中国...
- 两位美国医学家荣获2012年诺...
- 纽约时报:莫言用残酷叙事建立一...
- 生命中璀璨的邂逅---追忆龚志...
- 生气是万病之源
- 化诅咒为祝福
- 2012,真的来了
- 生活如刀,都在领教:2011年...
- 南京到上海的距离
- 小悦悦和卡扎菲
- 宗教信仰与抗癌治疗
- 一名护士告诉你临终病人最遗憾的...
- 兵路
- 聪明与善良
- 真正的井冈
- 活着就是王道
- 只有一个地球
- 做君子还是做小人
- 时代呼唤更多“慢学者”
- 快乐是最好的药
- 黎介寿院士科研团队获得国家科学...
- 细胞爆炸可引发瞬间癌症
- 别了,2010!
- 风从海上来
- 坚定理想信念 昂扬精神状态
- 心灵的富足
- 你是“癌症候选人”吗?
- 造假之风已成为中国崛起的最大障...
- 打开那扇窗
- 犯罪心理学的最新案例-“刺客”...
- 挥手从兹去
- 聪明离智慧有多远?
- 癌症预防新16条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相信未来
- 有一种错误是放大痛苦
- 防癌密码13072512545
- 2010年世界癌症日--癌症同...
- 孔子留给我们的财富
- 如何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治疗?
-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
- 肺癌维持治疗
- 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进展
- 祝福您的生日,我的祖国!
- 健康的定义
- 游总统府
- 化疗常见副反应的处理
- 哲学家七言谈养生
- 不要忽视癌症征兆
- 如何让儿童远离癌症
- 癌症可以预防
- 永远的Michael Jack...
- 世界需要天真
- 生命无罪
- 乳腺癌患者认识上的七大误区
- 放飞5月心情--劳动光荣
- 男性为何更易患癌症?
- 伟大的最差总统
- 母亲给世界的信
- 我很重要
- 如何防范女性肿瘤?
- 老年医学与肿瘤学的交叉问题
- 老年人恶性肿瘤高发的原因
- 世界镇痛年--关爱生命,对抗癌...
- 乳腺癌患者的食疗
- 新年快乐!
- 罗杰斯给宝贝女儿的12封信
- 生命的意义
- 男性也会遭遇乳腺癌
- 乳腺癌转移了如何治疗
- 乳腺癌的扩散转移
- 肥胖与乳腺癌
- 最后一片叶子
- 生命的花园
- 分子靶向药物3-索拉非尼
- 分子靶向药物4-西妥昔单抗(爱...
- 中国肺癌临床十年之路
- 快乐是片大海
- 生命很重,生活要轻
- 肺癌的病因 临床表现及其诊治
- 分子靶向药物介绍2??厄勒替尼
- 分子靶向药物介绍1--吉非替尼
- 正确认识肿瘤
- 食管癌的防治
- 肿瘤病人复发转移的常见征象
- 癌症与饮食
- 肥胖与癌症的关系
- 造成人体免疫力降低的因素
- 给生命以美好期待
- 癌症要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
- 肿瘤的生物治疗(简述)
-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 关于造血干细胞移植
- 国内外病理现状
- 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
- 肿瘤的生物学治疗5
- 肿瘤的生物治疗4---基因治疗
- 肺脓肿误诊为肺癌的临床分析
- 肿瘤的生物学治疗3
- 肿瘤的生物学治疗2
- 肿瘤的生物学治疗1
- 肿瘤的化疗4
-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处理
- 肿瘤的化疗3
- 肿瘤的化疗2
- 肿瘤的化疗1
- 肿瘤的放疗
- 肿瘤的生物学基础
- 肿瘤的预防
- 肿瘤的病因2
- 肿瘤的概念
- 肿瘤的生物免疫治疗
- 胰腺癌的防治
- 乳腺癌的防治
- 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及其...
- 给生命以美丽的终结
- 老年人恶性肿瘤
- 肿瘤的病因1
- 作者:于正洪|发布时间:2008-05-03|浏览量:1398次
肿瘤的病因学研究动态
引起肿瘤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涉及到外界因素如化学致癌物质、电离辐射、病毒等多种多样的环境致癌因素,又与机体细胞的DNA改变、遗传特性、免疫功能、激素水平的变化等密切相关。恶性肿瘤是体内外两方面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是多原因、多阶段与多次突变所引起的一大类疾病。本内容仅限于体外环境致癌因素。
可能引起人类肿瘤的致癌因素非常多。据流行病学家的估计,70%~80%的人类肿瘤与环境致癌因素直接或间接有关。
人体肿瘤的发生过程复杂而又漫长,一般将整个变化过程分为:启动(initiation)、促进(Promotion)和演进(Progression)三个阶段。三者各有本身的特点,又互相连续逐渐过渡,有一定程度的重叠,没有很截然分明的界限。各种致癌物质影响肿瘤发生的强弱程度差异很大,就它们在致癌过程中的作用而言,可以分为启动剂和促进剂、完全致癌物和不完全致癌物。启动剂是指某些化学、物理或生物因子,它们可以直接改变细胞遗传物质DNA的成分或结构,一般一次接触即可完成,其作用似无明确的阈剂量,启动剂引起的细胞改变一般是不可逆的。促进剂本身不能诱发肿瘤,只有在启动剂作用后再以促进剂反复作用,方可促使肿瘤发生。促癌物的种类也很多,如某些激素、药物和佛波醇酯(tetradecanoyl phorbolacetate,TPA)等。有的促癌物只对诱发某种肿瘤起促进作用,而对另一种肿瘤的发生不起作用,例如糖精可促进膀胱癌的发生,但对诱发肝癌不起促进作用;苯巴比妥促进肝癌的发生,但不影响膀跳癌的发生。有些致癌物的作用很强,兼具启动和促进两种作用,单独作用即可致癌,称为完全致癌物,如多环芳香烃、芳香胺、亚硝胺、致癌病毒等;另一些物质作用较弱,只能起到启动或促进作用,称为不完全致癌物。
某种物质对人类是否致癌,往往需要经过长期复杂的研究、分析方能作出明确的鉴定。国际上有些机构长期从事这方面的专门工作,其中最具权威性的当推国际癌症研究组织(IARC)和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它们的评定标准和分类虽有所不同,但所得结果大同小异。按照通常的习惯,将环境致癌因素分为化学、生物和物理因素三大类。
一. 化学致癌物
化学致癌物的种类
环境中的化学致癌物质的种类非常多,它们的化学性质千差万别,作用机制常不相同,致癌作用的强度相差异常悬殊,各家对致癌物质的分类亦很不相同。按照它们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下列一些种类的物质:
烷 化 剂:芥子气、环氧乙烷、氯乙烯、苯、烷化抗癌药物等
多环芳香烃:苯丙芘、甲基胆蒽、沥青、煤焦油等
芳 香 胺:联苯胺、硝基联苯、乙萘胺等
亚 硝 胺:二乙基亚硝胺、甲基辛基亚硝胺等
金 属 元素:镍、铬、砷等
矿 物 类:某些石棉纤维等
药 物:某些激素、某些抗癌药物等
生活嗜好物:香烟、槟榔等
环境中致癌物质的来源甚广,有的来自自然界,也有来自人工合成。自然界存在的致癌物质可来自植物(如苏铁苷、黄樟素)、细菌(如大肠杆菌可合成乙硫氨酸、肠道菌群在某些条件下可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霉菌(如黄曲霉毒素、镰刀菌素)等。但更有许多是来自人工合成(如多环芳香烃、胺类化合物、抗癌药物等)、工业产物(如某些化工原料、染料、农药、药物等)或日常生活环境(如香烟烟雾、食品烹调的热裂解产物中都含有多种致癌物质)。
化学致癌作用
化学致癌物引起人体肿瘤的作用机制很复杂。环境中只有少数种类的致癌物质在进入人体后可以直接诱发肿瘤,这种物质称为直接致癌物;而大多数化学致癌物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体内代谢活化或生物转化,成为具有致癌活性的最终致癌物,方可引起肿瘤发生,这种物质称为间接致癌物。
由于机体对致癌物质代谢活化的差别很大,所以有些化学物质对某种动物是致癌的而对人类或另一种动物则没有致癌性。即使都是致癌物质,它们的致癌能力相差亦非常悬苷殊。例如用1/10亿浓度的黄曲霉毒B1已经容易成功地诱发大鼠肝癌,而用黄樟素饲料则需用于分之几的浓度方可诱发成功,两者相差达数十万倍之多。化学致癌物的作用强度相差如此悬殊,对于估计它们的现实危害性有很大的实际意义。例如已经明确糖精是一种很弱的膀跳促癌物,据估计美国约有5000万人口应用糖精,推算出每年约可能引起50例膀胱癌病人;但若禁用糖精,人们将转而大量应用食糖,则因糖尿病恶化、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等所引起的死亡总数更要比50例膀胱癌严重许多倍,所以美国并未严格禁用糖精。
环境中的化学致癌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很多,其中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接触。许多间接致癌物可在细胞色素P-450混合功能氧化酶、各种还原酶或水解酶的参与下,经过氧化、还原、水解等化学反应,代激活化成为最终致癌物。最终致癌物多为一种亲电子性(electrophilic)的分子,可与 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中的亲核基团(nucleophilic group)发生作用,引起DNA损伤或形成DNA加成物、染色体畸变,使细胞突变和癌变。细胞DNA的甲基化水平对基因表达起调节作用,化学致癌物可以引起细胞中胞嘧啶的甲基化水平降低,可能激活某些癌基因,引起细胞恶变。另一方面,有的致癌物经过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谷胱甘肽转移酶、磺基转移酶、乙酸基转移酶等的结合反应,被灭活或排出体外。机体的各种酶的存在和活性高低都受到机体的基因表型的调控,所以化学致癌物的体内活化引起肿瘤发生的过程,既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又受到机体遗传背景的控制。人群中个体的基因表型千差万别,从而决定了不同个体对化学致癌物的敏感性有很大的差异。
肿瘤发生过程中,除了各种致癌物的单独作用外,它们还可能互相影响,发生不同的联合作用:①协同致癌作用(syn-carcinogenesis),指单独作用时两种物质都是弱致癌物,而同时作用或先后作用时则会显著增强诱发肿瘤的作用;②共致癌作用(cocarcinogenesis),指致癌物在某种非致癌物存在的情况下,致癌作用加强。③抗致癌作用(anticarcinogenesis),即互相拮抗、减弱致癌作用。这种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或潜在的实用意义。例如开发利用抗氧化剂维生素A、维生素E、硒、茶多酚等;某些激素、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等用以预防或减少癌症,便是实例。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