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心出发,征服癌症》
- 克利夫兰诊所推出2013年度十...
- 我的2012
- 《快乐是片大海》
- 《时代周刊》评出了2012年的...
- 最具影响力的10本科普图书
- 你了解癌症吗(Cancer-d...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孙燕院士谈...
- 《从心出发,征服癌症》作者5月...
- 保护环境 远离癌症--2013...
- 《从心出发,征服癌症》作者5月...
- 你了解癌症吗(Cancer-d...
- 保护环境 远离癌症--2013...
- 文化的理由
- 回来的世界
- 乳腺癌 这样征服
- 《自然》网站公布2012年最受...
- 史上最伟大的13个思想猎手
- 人生四项基本原则
- 80后美女漫画家熊顿患癌去世
- 一个癌症患者的心声:决定医生可...
- 华尔街日报:不该错过的五本中国...
- 两位美国医学家荣获2012年诺...
- 纽约时报:莫言用残酷叙事建立一...
- 生命中璀璨的邂逅---追忆龚志...
- 生气是万病之源
- 化诅咒为祝福
- 2012,真的来了
- 生活如刀,都在领教:2011年...
- 南京到上海的距离
- 小悦悦和卡扎菲
- 宗教信仰与抗癌治疗
- 一名护士告诉你临终病人最遗憾的...
- 兵路
- 聪明与善良
- 真正的井冈
- 只有一个地球
- 做君子还是做小人
- 时代呼唤更多“慢学者”
- 快乐是最好的药
- 黎介寿院士科研团队获得国家科学...
- 细胞爆炸可引发瞬间癌症
- 别了,2010!
- 风从海上来
- 坚定理想信念 昂扬精神状态
- 心灵的富足
- 你是“癌症候选人”吗?
- 造假之风已成为中国崛起的最大障...
- 打开那扇窗
- 犯罪心理学的最新案例-“刺客”...
- 挥手从兹去
- 聪明离智慧有多远?
- 癌症预防新16条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相信未来
- 有一种错误是放大痛苦
- 防癌密码13072512545
- 2010年世界癌症日--癌症同...
- 孔子留给我们的财富
- 如何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治疗?
-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
- 肺癌维持治疗
- 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进展
- 祝福您的生日,我的祖国!
- 健康的定义
- 游总统府
- 化疗常见副反应的处理
- 哲学家七言谈养生
- 不要忽视癌症征兆
- 如何让儿童远离癌症
- 癌症可以预防
- 永远的Michael Jack...
- 世界需要天真
- 生命无罪
- 乳腺癌患者认识上的七大误区
- 放飞5月心情--劳动光荣
- 男性为何更易患癌症?
- 伟大的最差总统
- 母亲给世界的信
- 我很重要
- 如何防范女性肿瘤?
- 老年医学与肿瘤学的交叉问题
- 老年人恶性肿瘤高发的原因
- 世界镇痛年--关爱生命,对抗癌...
- 乳腺癌患者的食疗
- 新年快乐!
- 罗杰斯给宝贝女儿的12封信
- 生命的意义
- 男性也会遭遇乳腺癌
- 乳腺癌转移了如何治疗
- 乳腺癌的扩散转移
- 肥胖与乳腺癌
- 最后一片叶子
- 生命的花园
- 分子靶向药物3-索拉非尼
- 分子靶向药物4-西妥昔单抗(爱...
- 中国肺癌临床十年之路
- 快乐是片大海
- 生命很重,生活要轻
- 肺癌的病因 临床表现及其诊治
- 分子靶向药物介绍2??厄勒替尼
- 分子靶向药物介绍1--吉非替尼
- 正确认识肿瘤
- 食管癌的防治
- 肿瘤病人复发转移的常见征象
- 癌症与饮食
- 肥胖与癌症的关系
- 造成人体免疫力降低的因素
- 给生命以美好期待
- 癌症要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
- 肿瘤的生物治疗(简述)
-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 关于造血干细胞移植
- 国内外病理现状
- 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
- 肿瘤的生物学治疗5
- 肿瘤的生物治疗4---基因治疗
- 肺脓肿误诊为肺癌的临床分析
- 肿瘤的生物学治疗3
- 肿瘤的生物学治疗2
- 肿瘤的生物学治疗1
- 肿瘤的化疗4
-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处理
- 肿瘤的化疗3
- 肿瘤的化疗2
- 肿瘤的化疗1
- 肿瘤的放疗
- 肿瘤的生物学基础
- 肿瘤的预防
- 肿瘤的病因2
- 肿瘤的病因1
- 肿瘤的概念
- 肿瘤的生物免疫治疗
- 胰腺癌的防治
- 乳腺癌的防治
- 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及其...
- 给生命以美丽的终结
- 老年人恶性肿瘤
- 活着就是王道
- 作者:于正洪|发布时间:2011-06-21|浏览量:3516次
于娟,1978年出生,博士,海归,复旦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家中的独女,有一个同为大学教师的丈夫和一个两岁多的儿子,她短暂的33岁人生留下了最灿烂的篇章;乳腺癌,三个字,让这个篇章在2011年4月19日,距离于娟33岁的生日刚过了17天,距离2009年12月被确诊患乳腺癌只有15个月时,戛然而止。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内科于正洪
于娟的一生是一本未完成的书,病魔夺去的只是她的生命,她的精神坚实地活在我们身边,在于娟去世一个月后,以“癌症日记”为主体的《此生未完成??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一书结集出版,并将随后在各大城市书店和网上销售。该书内容主要取自于娟生前所写的抗癌日记,并按主题划分成六个部分:无畏施、病中记、写给我的宝贝、故乡、在挪威、身为女人,一共收录51篇文字。现场签售的每本书,都盖上了“活着就是王道”的纪念章。
于娟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后,以“活着就是王道”为名,在博客上现身说法,劝诫生活无规律的年轻人重视健康的生活方式。她说: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这是于娟日记中流传最广的一段话,却远不能涵盖这个充满才情的女子,在日记中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从2010年1月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开始,这位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的年轻教师,体会了种种逼近极限的痛苦、悲伤、不舍、不甘等情绪,她用犀利而幽默的文笔,记下病中种种经历,剖白着自己的内心。
于娟对自己不良生活方式的反思,意在用自己的经历提醒年轻人珍爱健康,不要透支青春。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她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名利权情钱,没有一样能够带得走。到了这样的境地,什么都不重要。不希望所有人到了生命尽头,才意识到这辈子白活了……”
于娟说:“回想十几年来,12点前没有睡过觉,平时早睡也基本在凌晨1点左右,厉害的时候熬通宵。得了癌症后深刻地理解了‘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的含义……”于娟在生命的最后真诚地提醒人们,关爱健康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始。
生病后的于娟自学中医,对人体生物钟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比如夜里1点到3点是养肝的时间,得病后的于娟因为生活作息的规律,竟然在二期化疗后让肝功能恢复了正常,所以于娟说,祖国医学总结出来的养生理论非常经典,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也应该恪守这些基本的准则,从而切实做到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习惯。
我们可能很难想象,一个大学教师博士后平日的生活其实也很懒散,所以突击作业就成为于娟的常态生活,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属于典型的2W女,所谓2W女,是指只有在考试前2周才会认真学习的突击女生;考出的成绩也是很差,对此她还说,为了取得一些证书,她周而复始地参加各种资格考试,到了生病住院才明白一切都是浮云!而对此于娟的丈夫说,于娟就犹如一辆从来不保养的破车,一踩油门就是疯跑半个月,那么最后的结果当然是过劳加透支了。
中国的一句老话说“不怕慢,就怕站”,我们从于娟身上看到,跑得快的人不仅需要停下来休整,更可能造成因过劳而损伤健康的后果,所以合理安排工作学习的计划,合理安排休息的时间对于现代人生活工作的意义就太重大了。
据于娟说,她吃过孔雀、海鸥、鲸鱼、河豚、梅花鹿、羚羊、熊胆、熊肉、麋鹿、驯鹿、麂子、锦雉、野猪、五步蛇等这些多数人没见到过的东西,能否对健康造成影响虽不能确定,但在猎奇野味的今天,专家提醒公众一定不要食用没经检疫的动物或者禽肉,我想这样的提醒被公众不以为然的时候,于娟的现身说法无疑应该带给人一些启示的作用。
网上搜索“活着......",立即冒出“活着就是恶心”、“活着就是遭罪”、“活着就是幸福”和“活着就是一种修行”......“活着就是王道”生死关头的于娟这样说,远比健康是“1”更直观,因为“王道”还代表着我们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因为只有人们把生命看得崇高,健康才会被人们有效地重视。
当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问她最想要什么的时候,她回答:我要我的儿子有妈妈,我的丈夫有妻子,我的父母有女儿......于娟的博客“活着就是王道”点击量已超300万,微博“复旦教师抗癌记录”粉丝也已破12万。
她去世后她丈夫的致词很让人感动,她的书也是她的丈夫写的序,字里行间我们能看出这是一对彼此懂得的人,有着真挚的情感。她的丈夫赵斌元后来介绍说:“于娟始终是一个简单、快乐的,生活的很单纯的人。病痛让于娟的生命经历了两次突变,第一次变化在她得知自己患上绝症之后,她明白了人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生命就应该简简单单、快快乐乐;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她升华到另一个境界,她明白不需要通过外界的认同、世俗的功利来证明自己、获得快乐,只要寻找到有意义的目标去追求和付出,就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2011年4月19日凌晨3时许,于娟辞世,骨灰送老家山东安葬于公益能源林。至此,于娟也完成了“一个人、一本书、一片林”的愿望。
“有人说我们的生命并不算什么,她瞬间而逝如同凋谢的玫瑰,有人说时间飞逝象个混蛋,我们的忧伤就象个伪装……”这是法国第一夫人布吕尼曾经唱过的主打歌。
我们不能留住于娟迅如彗星之生命,但请记住这个美丽而又聪慧的女子留给我们的启示。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