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心出发,征服癌症》
- 克利夫兰诊所推出2013年度十...
- 我的2012
- 《快乐是片大海》
- 《时代周刊》评出了2012年的...
- 最具影响力的10本科普图书
- 你了解癌症吗(Cancer-d...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孙燕院士谈...
- 《从心出发,征服癌症》作者5月...
- 保护环境 远离癌症--2013...
- 《从心出发,征服癌症》作者5月...
- 你了解癌症吗(Cancer-d...
- 保护环境 远离癌症--2013...
- 文化的理由
- 回来的世界
- 乳腺癌 这样征服
- 《自然》网站公布2012年最受...
- 史上最伟大的13个思想猎手
- 人生四项基本原则
- 80后美女漫画家熊顿患癌去世
- 一个癌症患者的心声:决定医生可...
- 华尔街日报:不该错过的五本中国...
- 两位美国医学家荣获2012年诺...
- 纽约时报:莫言用残酷叙事建立一...
- 生命中璀璨的邂逅---追忆龚志...
- 生气是万病之源
- 化诅咒为祝福
- 2012,真的来了
- 生活如刀,都在领教:2011年...
- 南京到上海的距离
- 小悦悦和卡扎菲
- 宗教信仰与抗癌治疗
- 一名护士告诉你临终病人最遗憾的...
- 兵路
- 聪明与善良
- 真正的井冈
- 活着就是王道
- 只有一个地球
- 做君子还是做小人
- 快乐是最好的药
- 黎介寿院士科研团队获得国家科学...
- 细胞爆炸可引发瞬间癌症
- 别了,2010!
- 风从海上来
- 坚定理想信念 昂扬精神状态
- 心灵的富足
- 你是“癌症候选人”吗?
- 造假之风已成为中国崛起的最大障...
- 打开那扇窗
- 犯罪心理学的最新案例-“刺客”...
- 挥手从兹去
- 聪明离智慧有多远?
- 癌症预防新16条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相信未来
- 有一种错误是放大痛苦
- 防癌密码13072512545
- 2010年世界癌症日--癌症同...
- 孔子留给我们的财富
- 如何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治疗?
-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
- 肺癌维持治疗
- 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进展
- 祝福您的生日,我的祖国!
- 健康的定义
- 游总统府
- 化疗常见副反应的处理
- 哲学家七言谈养生
- 不要忽视癌症征兆
- 如何让儿童远离癌症
- 癌症可以预防
- 永远的Michael Jack...
- 世界需要天真
- 生命无罪
- 乳腺癌患者认识上的七大误区
- 放飞5月心情--劳动光荣
- 男性为何更易患癌症?
- 伟大的最差总统
- 母亲给世界的信
- 我很重要
- 如何防范女性肿瘤?
- 老年医学与肿瘤学的交叉问题
- 老年人恶性肿瘤高发的原因
- 世界镇痛年--关爱生命,对抗癌...
- 乳腺癌患者的食疗
- 新年快乐!
- 罗杰斯给宝贝女儿的12封信
- 生命的意义
- 男性也会遭遇乳腺癌
- 乳腺癌转移了如何治疗
- 乳腺癌的扩散转移
- 肥胖与乳腺癌
- 最后一片叶子
- 生命的花园
- 分子靶向药物3-索拉非尼
- 分子靶向药物4-西妥昔单抗(爱...
- 中国肺癌临床十年之路
- 快乐是片大海
- 生命很重,生活要轻
- 肺癌的病因 临床表现及其诊治
- 分子靶向药物介绍2??厄勒替尼
- 分子靶向药物介绍1--吉非替尼
- 正确认识肿瘤
- 食管癌的防治
- 肿瘤病人复发转移的常见征象
- 癌症与饮食
- 肥胖与癌症的关系
- 造成人体免疫力降低的因素
- 给生命以美好期待
- 癌症要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
- 肿瘤的生物治疗(简述)
-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 关于造血干细胞移植
- 国内外病理现状
- 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
- 肿瘤的生物学治疗5
- 肿瘤的生物治疗4---基因治疗
- 肺脓肿误诊为肺癌的临床分析
- 肿瘤的生物学治疗3
- 肿瘤的生物学治疗2
- 肿瘤的生物学治疗1
- 肿瘤的化疗4
-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处理
- 肿瘤的化疗3
- 肿瘤的化疗2
- 肿瘤的化疗1
- 肿瘤的放疗
- 肿瘤的生物学基础
- 肿瘤的预防
- 肿瘤的病因2
- 肿瘤的病因1
- 肿瘤的概念
- 肿瘤的生物免疫治疗
- 胰腺癌的防治
- 乳腺癌的防治
- 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及其...
- 给生命以美丽的终结
- 老年人恶性肿瘤
- 时代呼唤更多“慢学者”
- 作者:于正洪|发布时间:2011-02-13|浏览量:707次
近年来,中国科研论文发表数量突飞猛进。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期刊论文数量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然而,这些论文的平均引用率排在世界100名开外,有价值的论文极少。真正极好的论文,在中国科技人员发表的论文中还是凤毛麟角。
数量第一,质量却在百名开外,这两个颇具讽刺意味的排名告诉我们,现在发表的许多科研论文不少是毫无价值的垃圾。如果说产生这些垃圾是因学者学术水平有限倒也情有可原,最让学术界难堪的是,即便这些垃圾很多也是造假抄袭的产物。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内科于正洪
在我国现行的学术评估机制中,学术论文是否发表和所刊媒体的规格高低往往是参评的重要依据。人的能力终归是有限的,我们完全可以想像,国外学者很多年才出一个成果,而国内很多科研机构和院校则要求教师学者年年出成果,而且是多多益善,发的论文越多越好,最终结果是,量是上去了,可质下来了。
和学术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学术论文的发表往往只重数量而轻水平。国外学者敢于公开自己的成果,拿出来让所有人看,保证不是假的有社会效用就行,所以他们更多的是将心思用在提高水平上。而国内发表论文过于强调是否发表和发表期刊的权威性,发的越多,发的期刊规格越高就越是高水平的象征,于是很多学者都把心思花在跟科研领导和核心期刊疏通关系上。这种做法无疑会导致高校教师和一些学者挖空心思搞学术腐败,不唯学术真假,只求论文发表。
在弊病不断的考评制度面前,一些政策和奖励办法更是让学者们急功近利,年年想出论文,年年要出成果。而一些评级权威部门也是乐得成人之美,他们深谙学术论文的“精神”,愿意拿人钱财替人“分忧”,这样做不但破坏了学术的严肃性,更亵渎了人们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依赖,知识分子的信誉和尊严越来越被群众诟病。
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他们给社会提供的都应该是真知灼见,他们应该以自己的学术见地对政府决策和社会认知产生良好的导向性作用。如果只是为了寻求论文发表和个人晋升,任学术造假之风盛行,铺不下身子搞研究,那么对整个社会则是一种严重的伤害。所以,对科研论文“有量无质”现象,学术界一定要痛定思痛,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从源头上找准问题,切莫让论文低劣之风败坏了社会风气。论文和子弹看起来毫不相干,但也有得一比:不在于子弹速度多快(论文数量多少),不在于枪声多响(论文发表在什么杂志),而在于打中什么目标(论文中的发现的重要、深度、有趣)。
目前,虽然中国科学经费大增,但中国科学平均水平仍然不高,科学界能够和敢于脱开论文数量和杂志来评价科学水平的机构和人较少,因此,实际上中国普遍存在科研论文的简单竞赛。把科学变成了赛马,有时是对科学的讽刺。
岁末年初科学界的盘点不断展开,去年年初曝光的井冈山大学论文造假事件屡被提及。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钟华和工学院讲师刘涛为责任人,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的70篇论文存在造假现象,被一次性撤销。这起中国SCI论文饥渴背景下的疯狂案例曾令国际舆论哗然。
实际上,即便在我国最高水平的科研机构或国家部委高层次的评审中,算数量、比速度,也是比较明显的问题。一些还算好但并非真正突出的发现,比如我国的干细胞领域,因为其论文发表在国际顶尖杂志,就被国内领导和部门作为突出贡献而庆祝并给予极大的支持。
2月10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青年报记者就科学界如何潜心学术、摒弃急功近利专访顶尖海归北京大学教授饶毅。他一直坚持科研的质量、回归科学本质,秉持“慢”的理念。他说,我接受中国青年报的采访,就是想提供一个标本,希望国内多一些单位能选拔和支持一些“慢”的人,特别是一些年轻人。
“慢学者”,我很欣赏这种说法。
对于学术研究,如果能在较短时间内整出诺贝尔奖之类的成果,当然很好。问题是,科技创新、学术进步等智力成果,从萌芽到长成“学术大树”, 更要酿、 “养”,而不是“造”。所谓的“慢工出细活”,用在科研上同样是行得通的。有例为证,袁隆平研究出杂交水稻用了11年时间。很多诺贝尔奖成果也是研究者一生的成果,比如“光纤之父”高锟的成果等。
不要小看这种“慢”,因为没有学术压力,没有功利冲动,没有成果投机意识,研究者的心态更从容、放松 更容易达成最佳科研心态,更服从科研规律,更尊重科技事实,更有科研独立性,更容易激活科技灵感。
可看看我们的科研体制中,真正的“慢学者”还有几位呢?“科技成果又快又好”被当成唯一考核目标,谁如果不是“快学者”,就可能会受到批评和排挤。科研行业毕竟存在诸多差别,研究人员的性情也不一样,当人们将“快”当成唯一目标,所谓“好”的标准就会大打折扣。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保证,谁也不能保证一夜之间成为爱迪生,只能在“学术造假”和“学术噱头”上面下功夫。谁能说这种科研浮夸的现状与“快学者”的科研体制没有关系呢?社会之所以呼唤“慢学者”,同样是基于“快学者”带来了太多的科研弊病。这也是人们在科技痛苦中的无奈转身啊。
饶毅教授的“慢学者”不仅是理念震撼,更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提醒:尽可能尊重科研规律,让制度的归制度,科研的归科研,是一种理性务实的科研观。如果具备又快又好的实力,当然可以成为一个“快学者”。如果不适合成为“快学者”,就应该当一个踏踏实实的“慢学者”,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在稳中求新,同样应该受到尊重,而不是受到否定和排挤。
当然,正如饶毅所言:“科学研究的慢,不是偷懒不做,而是指重要的结果出现慢,但研究者积极思考,积极推进研究。”研究者应该用谨慎的“慢”、真诚的“慢”,积极投身科研,带来巨大的科技创新。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