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心出发,征服癌症》
- 克利夫兰诊所推出2013年度十...
- 我的2012
- 《快乐是片大海》
- 《时代周刊》评出了2012年的...
- 最具影响力的10本科普图书
- 你了解癌症吗(Cancer-d...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孙燕院士谈...
- 《从心出发,征服癌症》作者5月...
- 保护环境 远离癌症--2013...
- 《从心出发,征服癌症》作者5月...
- 你了解癌症吗(Cancer-d...
- 保护环境 远离癌症--2013...
- 文化的理由
- 回来的世界
- 乳腺癌 这样征服
- 《自然》网站公布2012年最受...
- 史上最伟大的13个思想猎手
- 人生四项基本原则
- 80后美女漫画家熊顿患癌去世
- 一个癌症患者的心声:决定医生可...
- 华尔街日报:不该错过的五本中国...
- 两位美国医学家荣获2012年诺...
- 纽约时报:莫言用残酷叙事建立一...
- 生命中璀璨的邂逅---追忆龚志...
- 生气是万病之源
- 化诅咒为祝福
- 2012,真的来了
- 生活如刀,都在领教:2011年...
- 南京到上海的距离
- 小悦悦和卡扎菲
- 宗教信仰与抗癌治疗
- 一名护士告诉你临终病人最遗憾的...
- 兵路
- 聪明与善良
- 真正的井冈
- 活着就是王道
- 只有一个地球
- 做君子还是做小人
- 时代呼唤更多“慢学者”
- 快乐是最好的药
- 黎介寿院士科研团队获得国家科学...
- 细胞爆炸可引发瞬间癌症
- 别了,2010!
- 风从海上来
- 坚定理想信念 昂扬精神状态
- 心灵的富足
- 你是“癌症候选人”吗?
- 造假之风已成为中国崛起的最大障...
- 打开那扇窗
- 犯罪心理学的最新案例-“刺客”...
- 聪明离智慧有多远?
- 癌症预防新16条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相信未来
- 有一种错误是放大痛苦
- 防癌密码13072512545
- 2010年世界癌症日--癌症同...
- 孔子留给我们的财富
- 如何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治疗?
-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
- 肺癌维持治疗
- 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进展
- 祝福您的生日,我的祖国!
- 健康的定义
- 游总统府
- 化疗常见副反应的处理
- 哲学家七言谈养生
- 不要忽视癌症征兆
- 如何让儿童远离癌症
- 癌症可以预防
- 永远的Michael Jack...
- 世界需要天真
- 生命无罪
- 乳腺癌患者认识上的七大误区
- 放飞5月心情--劳动光荣
- 男性为何更易患癌症?
- 伟大的最差总统
- 母亲给世界的信
- 我很重要
- 如何防范女性肿瘤?
- 老年医学与肿瘤学的交叉问题
- 老年人恶性肿瘤高发的原因
- 世界镇痛年--关爱生命,对抗癌...
- 乳腺癌患者的食疗
- 新年快乐!
- 罗杰斯给宝贝女儿的12封信
- 生命的意义
- 男性也会遭遇乳腺癌
- 乳腺癌转移了如何治疗
- 乳腺癌的扩散转移
- 肥胖与乳腺癌
- 最后一片叶子
- 生命的花园
- 分子靶向药物3-索拉非尼
- 分子靶向药物4-西妥昔单抗(爱...
- 中国肺癌临床十年之路
- 快乐是片大海
- 生命很重,生活要轻
- 肺癌的病因 临床表现及其诊治
- 分子靶向药物介绍2??厄勒替尼
- 分子靶向药物介绍1--吉非替尼
- 正确认识肿瘤
- 食管癌的防治
- 肿瘤病人复发转移的常见征象
- 癌症与饮食
- 肥胖与癌症的关系
- 造成人体免疫力降低的因素
- 给生命以美好期待
- 癌症要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
- 肿瘤的生物治疗(简述)
-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 关于造血干细胞移植
- 国内外病理现状
- 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
- 肿瘤的生物学治疗5
- 肿瘤的生物治疗4---基因治疗
- 肺脓肿误诊为肺癌的临床分析
- 肿瘤的生物学治疗3
- 肿瘤的生物学治疗2
- 肿瘤的生物学治疗1
- 肿瘤的化疗4
-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处理
- 肿瘤的化疗3
- 肿瘤的化疗2
- 肿瘤的化疗1
- 肿瘤的放疗
- 肿瘤的生物学基础
- 肿瘤的预防
- 肿瘤的病因2
- 肿瘤的病因1
- 肿瘤的概念
- 肿瘤的生物免疫治疗
- 胰腺癌的防治
- 乳腺癌的防治
- 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及其...
- 给生命以美丽的终结
- 老年人恶性肿瘤
- 挥手从兹去
- 作者:于正洪|发布时间:2010-09-04|浏览量:2114次
贺新郎 毛泽东(1923)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内科于正洪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翻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己吾与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像台风扫环宇。 重比翼,和云翥。
|
|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 “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我们是唱着这样的歌长大的,“是在毛泽东思想阳光雨露哺育下成长的一代”,念念有词和念念不忘的话就是:吃水不忘挖井人。 我也曾非常崇拜毛泽东,读过几个版本的《毛泽东传》,第一次去北京的时候非常激动,7年前去过湖南,到了韶山冲,漫步湘江两岸,见了 橘子洲头,也去了岳麓书院,那时候主席在我的心目中是神。不管我们喜欢还是反对,毛泽东就曾是全国最大的明星,全国人民都曾是他的追星族,用他的传记作家美国人R.特里尔的话说“ 毛覆盖了中国的大地”。
这首诗写在抛妻别子的离别时刻,多年前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我就有不一样的感动,因为它和主席的其它诗完全不一样,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普通人的情感。我们都知道主席曾抒写出“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等传世名句。面对那个支离破碎的世界,却赞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历史已经证明这个人就是毛泽东自己。
毛泽东的气魄、气质是一首诗;毛泽东的内心世界是一是首诗;毛泽东的生命、事业是一首诗……人写诗的时候,诗也在写人,人即是诗,诗即是人!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女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就敏锐地指出:毛泽东首先是一个诗人。如果说毛主席有错,也是一个诗人最容易犯的错,是因为“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他从中国历史中借鉴的太多,他太“文学”,他想去“中流击水”,才不管你“浪遏飞舟”,他“与天作战,其乐无穷”,但他斗就斗了从不背后捅刀子。主席从不摆"pose",生就伟人气概。他的脑门就象宽阔的大平原,他心里是真的装着劳苦大众的,他两袖清风,人民那么热爱他也是因为他真的有民族气概,有他在我们即使贫穷但从未趴下,他带来的是一个没有一兵一卒外国驻军的中国;一个让美国历史上唯一没有取得战争胜利的中国;一个让美国总统主动要求访问的中国......那时西方政要来中国都以去书房拜见到毛泽东为荣,基辛格也很谦虚地向主席“汇报”读过主席的书,连他的对手蒋介石去台湾后桌子上都常年摆放着他的书,周恩来也是一代伟人,他那么小心翼翼地把闪光灯聚焦在毛泽东身上,是因为通过五次反围剿以后,他不得不佩服毛泽东。如果说他受过西方文化的熏陶,他涉猎经济学,象他那么聪明绝顶的人是不会犯那些低级错误的。倒是我们这些后人有的还忙着“阶级斗争”,忙着喊口号,还以为是“大跃进”,以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工人阶级一声吼,地球也能抖三抖”是不是有点蠢了呢?
主席的几任夫人跟着他都没少受苦,但都无怨无悔,包括付出生命代价的骄杨?杨开慧,包括那个“你是铁,我是钢,碰在一起响当当”的刚烈女子贺子珍,也包括江青,江青去世前曾在纸上写道“主席,您的学生和战友追随您来了”。文革后曾有记者采访主席的女儿李讷恨不恨她的父亲,李讷立即反驳道你怎么能问这样的问题,我爱他都来不及,所有的事他早就预见到了,他爱得很有远见。
晚年的毛泽东是寂寞的甚至是孤独的,但他还是那个“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毛泽东,毛泽东就是毛泽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因为他过于强大的气场盖过了别人也罩住了自己从而形成了和外界隔绝的一堵墙。无论对错,毛主席的文字从不“八股”,没有一句是多余,是否还记得毛主席说的“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不要辜负了现在,辜负了自己。
挥手从兹去,人有病,天知否?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