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
- 作者:于正洪|发布时间:2008-06-21|浏览量:2433次
第五章 肿瘤的血管形成与抗血管形成治疗
实体肿瘤的生长及存活依赖血管形成,现在这已为广大的肿瘤学家们所公认。早在200多年前,英国外科医生John Hunter首先 提出了“angiogenesis(血管生成)”的术语,用以描述正在发育期间驯鹿角中新生血管的生长。100多年前人们就已发现,肿瘤组织较正常组织富含血管,但普遍认为这种血管反应只是一 种炎症反应,并非肿瘤生长所必需。直到1971年, 直到1971年, 肿瘤血管形成研究的先驱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 Judah Folkman 博士才首次提出了“肿瘤生长依赖于血管生成(tumor angiogenesis)”的观点。Folkman指出,一旦肿瘤发生,任何数量的肿瘤细胞增加,都必将伴有新毛细血管的形成。新生血管通过灌注形式为肿瘤细胞生长提供营养供给,同时它也是肿瘤细胞代谢产物排泄的有效途径;而在没有血管形成的情况下,肿瘤的营养供给及代谢物排泄仅能靠简单的物理弥散。这就是严重地限制了肿瘤细胞的生长。
抗肿瘤血管形成疗法将成为崭新的抗癌手段。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与肿瘤区血管有着密切的关系。实体瘤及其转移大概在1-
一.肿瘤生长依赖血管形成的依据
1971年,Folkman博士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首先提出了肿瘤生长依赖血管形成的概念(Tumor growth is angiogenesis dependent):无论何种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技术,都将是对现有肿瘤治疗学的强有力的补充。后来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赞同,为肿瘤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人们经过大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新生血管形成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并且研究发现了许多抗新生血管形成的技术及制剂,这些制剂及方法在体外及体内实验中取得了喜人的结果。
早在1945年,人们在研究创伤及肿瘤对血管的影响时,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将肿瘤细胞置于一个有半透膜的小室内,然后将此小室埋在小鼠的皮下,结果发现小室内的肿瘤细胞在新生血管形成前生长缓慢,而当小室内有新生血管形成后,肿瘤细胞生长迅速加快;同时也发现在小室的半透膜面,新生血管形成丰富,提示新生血管形成对肿瘤生长有利;而肿瘤细胞本身也有诱导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
早期的研究还发现,移植于离体的灌注脏器内肿瘤,因在灌注脏器是没有血管形成的,所以肿瘤在离体灌注的脏器内生长缓慢,肿瘤保持在1-
动物实验发现,将肿瘤细胞团混悬于眼前房中,因前房中无血管形成,所以肿瘤体积始终保持在
鸡胚尿囊膜模型研究证明,在无血管期肿瘤生长通常受到明显的限制,肿瘤的直径多在0.93±
1989年Folkman等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个转基因小鼠的实验结果,在鼠胰腺β细胞中转入SV40 T oncoprotein基因后,β-细胞在4~6周时,即出现增生现象,9.5周时约50%的胰岛出现增生的β-细胞;但仅有一小部发生癌变。通过体内外的研究发现,能引起新生血管形成的增生细胞与肿瘤的发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良性增生往往不伴有诱生新生血管的能力。提示血管形成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以上的研究都证明,肿瘤与血管形成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未能直接地证明肿瘤的生长是依赖血管形成的,但是间接地提示了这一现象中的一种必然联系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