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心出发,征服癌症》
- 克利夫兰诊所推出2013年度十...
- 我的2012
- 《快乐是片大海》
- 《时代周刊》评出了2012年的...
- 最具影响力的10本科普图书
- 你了解癌症吗(Cancer-d...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孙燕院士谈...
- 《从心出发,征服癌症》作者5月...
- 保护环境 远离癌症--2013...
- 《从心出发,征服癌症》作者5月...
- 你了解癌症吗(Cancer-d...
- 保护环境 远离癌症--2013...
- 文化的理由
- 回来的世界
- 乳腺癌 这样征服
- 《自然》网站公布2012年最受...
- 史上最伟大的13个思想猎手
- 人生四项基本原则
- 80后美女漫画家熊顿患癌去世
- 一个癌症患者的心声:决定医生可...
- 华尔街日报:不该错过的五本中国...
- 两位美国医学家荣获2012年诺...
- 纽约时报:莫言用残酷叙事建立一...
- 生气是万病之源
- 化诅咒为祝福
- 2012,真的来了
- 生活如刀,都在领教:2011年...
- 南京到上海的距离
- 小悦悦和卡扎菲
- 宗教信仰与抗癌治疗
- 一名护士告诉你临终病人最遗憾的...
- 兵路
- 聪明与善良
- 真正的井冈
- 活着就是王道
- 只有一个地球
- 做君子还是做小人
- 时代呼唤更多“慢学者”
- 快乐是最好的药
- 黎介寿院士科研团队获得国家科学...
- 细胞爆炸可引发瞬间癌症
- 别了,2010!
- 风从海上来
- 坚定理想信念 昂扬精神状态
- 心灵的富足
- 你是“癌症候选人”吗?
- 造假之风已成为中国崛起的最大障...
- 打开那扇窗
- 犯罪心理学的最新案例-“刺客”...
- 挥手从兹去
- 聪明离智慧有多远?
- 癌症预防新16条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相信未来
- 有一种错误是放大痛苦
- 防癌密码13072512545
- 2010年世界癌症日--癌症同...
- 孔子留给我们的财富
- 如何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治疗?
-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
- 肺癌维持治疗
- 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进展
- 祝福您的生日,我的祖国!
- 健康的定义
- 游总统府
- 化疗常见副反应的处理
- 哲学家七言谈养生
- 不要忽视癌症征兆
- 如何让儿童远离癌症
- 癌症可以预防
- 永远的Michael Jack...
- 世界需要天真
- 生命无罪
- 乳腺癌患者认识上的七大误区
- 放飞5月心情--劳动光荣
- 男性为何更易患癌症?
- 伟大的最差总统
- 母亲给世界的信
- 我很重要
- 如何防范女性肿瘤?
- 老年医学与肿瘤学的交叉问题
- 老年人恶性肿瘤高发的原因
- 世界镇痛年--关爱生命,对抗癌...
- 乳腺癌患者的食疗
- 新年快乐!
- 罗杰斯给宝贝女儿的12封信
- 生命的意义
- 男性也会遭遇乳腺癌
- 乳腺癌转移了如何治疗
- 乳腺癌的扩散转移
- 肥胖与乳腺癌
- 最后一片叶子
- 生命的花园
- 分子靶向药物3-索拉非尼
- 分子靶向药物4-西妥昔单抗(爱...
- 中国肺癌临床十年之路
- 快乐是片大海
- 生命很重,生活要轻
- 肺癌的病因 临床表现及其诊治
- 分子靶向药物介绍2??厄勒替尼
- 分子靶向药物介绍1--吉非替尼
- 正确认识肿瘤
- 食管癌的防治
- 肿瘤病人复发转移的常见征象
- 癌症与饮食
- 肥胖与癌症的关系
- 造成人体免疫力降低的因素
- 给生命以美好期待
- 癌症要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
- 肿瘤的生物治疗(简述)
-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 关于造血干细胞移植
- 国内外病理现状
- 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
- 肿瘤的生物学治疗5
- 肿瘤的生物治疗4---基因治疗
- 肺脓肿误诊为肺癌的临床分析
- 肿瘤的生物学治疗3
- 肿瘤的生物学治疗2
- 肿瘤的生物学治疗1
- 肿瘤的化疗4
-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处理
- 肿瘤的化疗3
- 肿瘤的化疗2
- 肿瘤的化疗1
- 肿瘤的放疗
- 肿瘤的生物学基础
- 肿瘤的预防
- 肿瘤的病因2
- 肿瘤的病因1
- 肿瘤的概念
- 肿瘤的生物免疫治疗
- 胰腺癌的防治
- 乳腺癌的防治
- 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及其...
- 给生命以美丽的终结
- 老年人恶性肿瘤
- 生命中璀璨的邂逅---追忆龚志聪先生
- 作者:于正洪|发布时间:2012-09-11|浏览量:664次
其实我和龚志聪老师只有几面之缘,认识也就一年多的时间。
我不是龚老师的经治医生,和他熟识因为我和龚怡是好友,直来直去的龚怡竟然有个这样斯文的父亲。我于2010年底第一次见龚志聪老师,最后一次见面是2011年底,在这期间我也见证他的日渐衰弱,我们交流的时间也逐渐减短,但一直惦念着他的病情。2012年6月龚怡就曾叹息“现在就是临终关怀了,你回来后见不到他了。”7月29日收到龚怡发来的短信“父亲已于前日魂归故里。”知道她父亲5月再次因消化道出血入院,7月17日卧床直至7月27日下午1:50离去。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内科于正洪
第一次见他时我刚从美国开会回来,有许多感想,他却是刚被诊断为肿瘤,但我们交谈了好几个小时却一字都未提到他的病。出于医生的敏感,我不能打扰他太久,出来的时候查看了他的病历,就给龚怡打电话,让她多陪陪她的父亲,她的父亲留给家人的时间不会太多了。但龚志聪老师的生存时间仍然比我预计的长,这是因为患者本人是个明智、善于学习的人。
我每次去看他,他都在看书,他是个真的爱读书的人,患病后也很注意收集与疾病有关的信息,包括我主编的《肺癌防治导读》他都读完了,他一直觉得知识是相通的。我和龚志聪老师讨论的问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疾病、书和社会。
他患的是肝癌,本来就有肝硬化,还反复消化道出血,属于理论上预后很糟糕的那种,在“治山”还是“毁山”之间如何平衡确实是很难的,他恐慌,他忧虑,他会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他害怕有创伤的检查和治疗,他希望知道自己的病情是否还可能逆转,还能活多长时间,我们甚至还谈论到死亡,因为他要安排余下的人生。当然他本人也在不停学习,在介入疗效不是很明显的时候,觉得就“与瘤共存”吧,改为用中药等缓和一点的治疗手段,即使在发现癌栓的时候,也没有盲目冒进,是个很能沉得住气的人,军旅生活很多年,他的身上却没有多少莽撞,更多的是文人的气质。每个人都是一个罗生门,但是眼神气度确是无法掩饰的,从一个人脸上能读出很多东西,用王尔德的话说,男人的脸就是他最好的自传。鲁迅先生年轻的时候确实是一普通青年,但是他后来的样子已经足以使画家陈丹青先生专门写文论述了,类似的还有爱因斯坦。时间是最杰出的雕刻家,林肯说过:“一个男人四十岁的时候就该为自己的长相负责了。”龚老师身上的那股浩然正气不是别人想有就有的,那是他的学识和修养滋生出来的气质,第一次见面我就很惊叹岁月和疾病也没有能摧残他的容颜,他的长相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他是个正直的好人、温厚的长者,这个70岁的老人眼神中仍闪烁着梦想的光芒----总会有所感受,总想有所表达。
而在他眼里我也只是个单纯的孩子,我在他面前不是汇报,不需要曲意奉迎,我心无芥蒂,畅所欲言,有的只是平等的交流,我们以文会友。他建议把我的文章打印出来给他看,读完书稿后建议我出版,他还把我的书命名为“生命文学”,经常告诉我他的感悟,念叨我文中的话语“不要放大自己的痛苦”、“天涯有个朋友,心就会飞翔;人生有个梦想,路就会延长。”、“有时情怀确实比技术更重要。”……而且告诉我有一篇文章让他的精神为之一振,我也可以用这作书名,这就是《快乐是片大海》。他还在痛苦的治疗间歇写了《情怀??生命的阳光》,他说他写得很快乐,他让我把他的文章一定要放在网上他想知道大家的反应。2012年春天《快乐是片大海》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情怀??生命的阳光》在我的个人主页上已经有六百多人阅读过了,也永远地留在《快乐是片大海》的回音壁上,本文算是我迟到的回馈。
人如其文,读他的文章可以读出他清纯的心地,他非常讲究造词用句的韵律,对仗工整,文章里也倾注着他的热情、善良和思考。对于他的作品,我认为他退休后的作品更有价值,因为那时的他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他有送我他自己的书---《高山流水》、《二村集》……最有影响力的应该是《高山流水》了,是关于向守志张玲夫妇的传记文学,但我就对这本书提出疑问,我认为主人公难道就没有落寞和惆怅吗?没有过犹豫和彷徨吗?人生总会有跌宕起伏,他们就没有遗憾吗?作家的责任是不回避生活中的每一个侧面,而是说出自己的意见,是非交付公论,《高山流水》不仅是首颂歌,应该是更加波澜壮阔的画卷。我还继续“振振有词”,认为作品的灵魂是真实,还搬用意大利当代著名散文家安东尼奥?塔布基的话“学者和作家的责任就是去质疑所谓的完美。”我肯定有自己认识上的片面和局限性,对于我这个晚辈的班门弄斧,他一点也不生气,还很真诚地对我说他身上绑架的东西太多了,我思想上没有他那么多束缚,感叹这本书如果是我来写会更出彩,感谢我带给他的感触,从来没有人这样对他说过,如果早点认识我,这本书或许会有更多的灵动。他就是这样的谦逊和包容,思想正统却并不僵化,很有主见、很真实的一个人。至今为止,我也已经在社会上浸泡了二十多年,有过事情都没弄清就沸腾的热血,见过太多从众起哄的狂热,人的感知层面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只是以不同的境界和品位追寻着自己的快乐,灵魂的深度深不可测,他的学识使他不至于呆板无趣,还能老有所为,退休后继续用笔诉说着自己的赤子之心,只有真的人,才能有真的作品。
我们也谈论毛泽东的诗词,讨论过钱钟书的为人和为文,有些我读过的书,他却没有读过,他就会“可怜巴巴”地看着我说,能不能帮他“弄”一本来看看,他就是这样一个对知识充满着渴求的人。生命本是参差多态的,世界上媚俗的人不少,媚雅的人也很多,有多少人只不过因为喜欢“东坡肉”才去崇拜苏东坡,纯净一种情怀,淡然一颗心灵,他的沉浸使他始终是个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人,有种境界是思无邪。斑驳风蚀的历史下,是芸芸众生,在历史的面前,我们是匆匆的观光客,还是一个有内涵的思者?
有人说,外国文化是罪感文化,中国文化是耻感文化,文人的无奈在于对社会有足够的敏锐却放不下自己的尊严……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知,有多少人满怀一展才情的憧憬,渴望的是自由地挥写人生的岁月,但社会的复杂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正如A.托尔斯泰所说“知识分子要在盐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浸三次。”世界本是各种人性混合做成的纠纷,我们讲彼此的困惑,为什么破坏总比建设要容易得多?为什么理想已经是个可笑的词汇?作为父辈,他永远都是慈爱的鼓励,他说在他眼里,我是个聪明的孩子,作为医生首先要做个好医生,而我作为医生的角度是很多作家代替不了的,他让我不要因为任何原因停止学习,有机会多了解这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终不会错的,处处有心处处皆学问,去一趟美国胜读十年书,生活不只是眼前,内里相当笃定的人才能坦然面对鲜花和尖刀,有时困难是暂时的,立场却是永久的,有理念支撑的理想内涵才更深邃,快乐永远都来自于建设性的工作。他就遗憾在无谓的事情上耗去了太多的精力,他说人的精力集中了才会成为最强有力的激光,希望能思考能写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说到也做到了,2012年1月我还收到了他和龚怡合著的《科技奇人陈国忠》,在时日无多的时候他还在努力成为别人生命中的光和亮。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人在美国,我知道了科学是片大海、知识是片大海、语言也是片大海……也理解了姚明的一句话“人生,不只是篮球”,而那位慈祥的老人已经永远离开。写到这里,我的心里纠结着疼痛但回忆起他的关怀又很温暖,过去只要龚怡转告一点点我的好消息,他就由衷的喜悦,总是转达他真挚的祝福,他反复向我传达“是金子总会闪光的”,他说他喜欢和我交谈,还告诉我他喜欢我儿子的文章,叮嘱我一定要潜心培养。人是很奇怪的,可以对那种磅礴的气势和雄伟的气概没有印象,却在意这润物细无声的关怀,他的话语总让我觉得世界是如此的温存和美好,他虽然身体有了疾患,心理却是健全的,他传递给我的始终是正能量,促使我审视自己的内心,不惑之年,我也倍感友情的珍贵,人不过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在苦闷的时候需要倾听,在困惑的时候需要理解,在迷茫的时候需要指引......世界是隐喻,困惑是如影随形的,人生的意义就是穿越有形无形的阻隔,在艰难里寻找生活的智慧,一个人可能是打开另一个人生命的钥匙,我们曾谈到余秋雨,他见过余秋雨,还写过"热眼旁观晤秋雨",余秋雨也对他说过自己的困扰,余秋雨说正如行走的时候裤脚上总会沾上点泥巴,但我们不能因为有泥巴就停下来,还得继续赶路啊。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大家都争着抢着怎么去“风起云涌”,却忘记了什么是“源远流长”,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经常有患者和我探讨是否有灵魂,肉体终将消失,魂应该指的是我们的精神和思想,我们一定记得这样的名言“有的人活着,但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仍然活着”。
人生终会有彼岸,生命是一个偶然,缘分是一次意外,感恩生命中璀璨的邂逅。
★龚志聪,曾任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社副社长,大校军衔,作家。于2012年7月患肝癌去世.
龚怡要出一本书<曲终人未散>纪念她天堂里的父亲,本文是应她的邀约,也是我迟到的回馈。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