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食管返流性咳嗽是由胃酸反流刺激食管和咽喉引起的慢性咳嗽,常见症状包括夜间咳嗽加重、咽喉不适和声音嘶哑。治疗方法包括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
1、食管返流性咳嗽的原因
食管返流性咳嗽的主要原因是胃酸反流至食管和咽喉,刺激黏膜引发咳嗽。胃酸反流可能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失调、胃内压力增加或食管蠕动异常有关。长期反流可能导致食管炎、咽喉炎,甚至诱发哮喘样症状。肥胖、吸烟、饮酒、高脂饮食和压力过大是常见的诱因。
2、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 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缓解反流症状。
- 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适用于轻度反流患者。
- 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可增强食管蠕动,减少反流。
(2)饮食调整:
- 避免高脂、辛辣、酸性食物,如油炸食品、咖啡、柑橘类水果。
- 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睡前2-3小时不进食。
(3)生活方式改变:
- 抬高床头15-20厘米,减少夜间反流。
- 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避免穿紧身衣物。
3、就医建议
如果咳嗽持续超过8周,或伴有吞咽困难、体重下降、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建议进行胃镜检查或24小时食管pH监测,以明确诊断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食管返流性咳嗽虽然常见,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大多数患者可以有效缓解症状。长期忽视可能导致食管黏膜损伤或并发症,因此早期干预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