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并发症主要包括失血性休克、贫血、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肝性脑病等。消化道出血可能由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急性胃黏膜病变、胆道出血等原因引起,需根据出血原因及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治疗。
1、失血性休克大量消化道出血可导致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引发失血性休克。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症状。需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液,必要时输血,同时使用止血药物如凝血酶、蛇毒血凝酶等,并紧急内镜下止血或手术治疗。
2、贫血慢性或反复消化道出血会引起缺铁性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心悸、睑结膜苍白等。治疗需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同时纠正出血原因。重度贫血需输注红细胞悬液,日常饮食应增加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的食物。
3、感染血液在肠道积聚可能滋生细菌,导致自发性腹膜炎或败血症。患者出现发热、腹痛、腹胀、寒战等表现。需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曲松、莫西沙星控制感染,严重者需腹腔引流。预防感染需尽早清除肠道积血,必要时口服抗生素进行肠道去污染。
4、多器官功能障碍休克持续时间过长可造成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器官功能,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或呼吸机支持治疗。
5、肝性脑病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后,肠道产氨增加诱发肝性脑病,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扑翼样震颤等。治疗需清除肠道积血,使用乳果糖、利福昔明减少氨吸收,补充支链氨基酸,严重者需人工肝支持。
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禁食期间通过静脉营养支持,出血停止后逐步过渡到流质、半流质饮食,选择米汤、藕粉等低纤维食物。恢复期避免粗糙、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按医嘱服用抑酸药如奥美拉唑预防再出血。出现头晕、心悸、呕血等表现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