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术后常见并发症主要有肠粘连、切口感染、肠瘘、腹腔脓肿、吻合口狭窄等。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腹部症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1、肠粘连肠粘连是肠梗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因手术创伤导致肠管与腹壁或其他脏器发生异常黏连。患者可能出现阵发性腹痛、腹胀、排气排便减少等症状。轻度粘连可通过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缓解,严重者需二次手术松解粘连。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预防肠粘连发生。
2、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多发生在术后3-7天,表现为切口红肿、疼痛、渗液或发热。高危因素包括术前肠道准备不充分、手术时间长、患者免疫力低下等。治疗需加强切口换药,必要时拆除部分缝线引流,严重感染需使用抗生素。保持切口干燥清洁是重要预防措施。
3、肠瘘肠瘘指肠内容物经异常通道漏出,可分为肠外瘘和肠内瘘。常见原因包括吻合口愈合不良、肠管血运障碍等。表现为腹腔引流液突然增多、含有肠内容物或胆汁样液体。治疗包括充分引流、控制感染、营养支持,部分患者需手术修补。
4、腹腔脓肿腹腔脓肿多继发于肠内容物污染或感染扩散,常见于术后1-2周。患者可出现持续发热、腹痛加重、白细胞升高等表现。超声或CT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包括经皮穿刺引流、抗生素应用,必要时手术清创。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可降低发生风险。
5、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狭窄多见于术后1-3个月,与吻合口水肿、缺血或瘢痕增生有关。主要症状为进食后腹胀、呕吐、排便困难。轻度狭窄可通过内镜扩张治疗,严重狭窄需手术重建消化道通路。术中精确吻合技术是预防关键。
肠梗阻术后患者应遵循循序渐进饮食原则,从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食,避免进食产气、难消化食物。保持适度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定期复查评估恢复情况。出现持续腹痛、发热、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注意观察排便情况,保持良好心态有助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