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面瘫常用穴位主要有攒竹、阳白、四白、颧髎、地仓等。面瘫多由风寒侵袭面部经络或病毒感染导致,表现为口眼歪斜、闭眼困难等症状,早期针灸干预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1、攒竹位于眉头凹陷处,属足太阳膀胱经。针刺攒竹可疏通面部气血,改善眼睑闭合不全症状。操作时采用平刺法,配合艾灸能增强祛风散寒效果。该穴位对额肌麻痹引起的抬眉障碍有显著改善作用。
2、阳白在前额部瞳孔直上眉上1寸,属足少阳胆经。刺激阳白穴能调节胆经气血,缓解患侧额纹消失症状。临床常采用透刺法向丝竹空方向进针,配合电针治疗可增强神经兴奋性传导。
3、四白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属足阳明胃经。针刺四白穴可促进眼轮匝肌功能恢复,改善流泪症状。操作时注意避开眶下神经,采用斜刺法进针。该穴位对贝尔面瘫引起的眼部症状效果显著。
4、颧髎位于外眼角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属手太阳小肠经。刺激颧髎能调节面部肌肉张力,改善鼻唇沟变浅症状。针刺时向地仓方向透刺,配合温针灸可增强祛风通络效果。
5、地仓口角旁开0.4寸处,属足阳明胃经。针刺地仓可调节口轮匝肌功能,改善流涎和鼓腮漏气症状。常采用透刺法向颊车方向进针,配合面部按摩能加速神经功能重建。
针灸治疗需每日或隔日进行,10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应避免面部受凉,用温毛巾热敷患侧,配合面部肌肉功能训练如鼓腮、皱眉等动作。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辛辣,保证充足维生素B族摄入有助于神经修复。若2周未见改善或出现耳后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复查排除颅内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