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可能有助于缓解颈椎病症状,但通常无法完全治愈。颈椎病的治疗需要综合干预,针灸可作为辅助手段配合其他疗法使用。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引起的临床综合征。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的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等症状有改善作用。临床常选用风池穴、肩井穴、天宗穴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每次留针20分钟左右,10次为一个疗程。部分患者在治疗2-3个疗程后疼痛明显减轻,但症状缓解程度存在个体差异。
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或合并严重椎管狭窄的患者,单纯针灸治疗效果有限。这类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四肢无力、行走不稳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若显示明显脊髓压迫,通常建议手术解除压迫,术后可配合针灸促进康复。长期伏案工作者若未纠正不良姿势,即使针灸暂时缓解症状也容易复发。
颈椎病患者除针灸外,应避免长时间低头,每小时活动颈部5分钟,睡眠时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可进行颈部肌肉锻炼如米字操,但急性发作期需暂停。若出现手指精细动作障碍或踩棉花感,须立即就诊。日常可热敷颈部,温度不超过45℃,每次15分钟。注意颈部保暖,避免空调直吹,饮食中适当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